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正>小脑中脚(MCP)由对侧脑桥核发出的白质纤维组成,是皮质小脑通路的一部分。MCP由多条血管供血,该区域梗死并不常见,而孤立性双侧MCP梗死则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孤立性双侧小脑中脚梗死病例的诊治经过,结合文献资料简要探讨孤立性双侧小脑中脚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4岁,因"头晕5 d,走路不稳11 h"于2019-03-21入院。患者入院前5 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天旋地转感,于平卧后可缓解,但仍有头昏沉感,坐位及站立时加重。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无头痛、耳鸣、听力下降、视物双影。入院前11 h患者出现站立及行走不稳。急诊行头部核  相似文献   

2.
正脑桥梗死后影像学呈脑桥十字征改变者较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患者,男,56岁。因"头晕1周"于2017年3月17日入住我院。患者曾于2014年5月因言语含糊不清伴双下肢乏力入住我院。查体:构音障碍,右侧Chaddock征(±)。头颅MRI示左侧桥臂急性梗死灶。患者入院第2 d言语不清症状加重,并伴右侧肢体乏力加重,复查头颅MRI示双侧桥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导致的急性脑梗死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1 病例 男,61岁.因"发作性胸部疼痛伴头晕10 d"于2010年5月1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0 d在活动中突感胸部及背部疼痛伴头晕,持续数分钟好转.7d前患者出现发热(38.3℃)、头晕;1d前出现头晕、头昏,走路不稳、偏左.吸烟30年,10支/d.其弟于48岁时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并行手术治疗;其母亲于55岁猝死,病因不清.查体:双侧颈部可闻及动脉杂音,其他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低密度脂蛋白2.38mmol/L,其他无异常.MRI示急性延髓左侧梗死.MR血管成像示双侧椎动脉汇入基底动脉中部中断,双侧大脑后动脉经后交通动脉从前循环供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示升主动脉自根部显影不均匀,可见膜片及真假双腔;弓上血管两侧颈总动脉显影,双侧椎动脉未显影;主动脉弓夹层动脉瘤.  相似文献   

4.
<正>单纯小脑小结后循环缺血导致的孤立性眩晕,在临床上少见,现将小脑小结梗死导致急性孤立性眩晕1例患者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48岁,"头痛、头晕1 d,加重伴视物旋转"入院,1 d前患者出现头痛头晕,以后枕部胀痛为重,未重视,今早头痛、头晕加重,自服"西比灵",晚4时左右下蹲后站起时头痛、头晕再次加重,视物旋转,不能站立,伴恶心呕吐,非喷射性,为胃内容物,不含咖啡色液体,无耳鸣、耳聋,立即被家属送  相似文献   

5.
<正>脑干梗死主要表现为包括颅神经受损在内的多种的临床综合征,其中眼肌麻痹可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周围性、核间性、核性及核上性眼肌麻痹。本文报道1例脑干梗死致"八个半综合征"合并双侧共济失调病例如下。1病例男,52岁,因"眩晕、走路不稳、双眼视物不清4.5h"入院。患者入院前4.5 h睡醒后(昨日22时入睡)无诱因出现头晕、视物旋转,走路不稳,伴双眼视物不清、双眼上抬费  相似文献   

6.
<正>延髓最常见的病变部位为延髓背外侧(wallenberg syndrome),延髓内侧或旁正中病变(dejerine syndrome)少见,双侧延髓内侧病变则罕见,我们将临床遇到的1例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因"头晕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2 d,加重7 h"于2016年5月2日入院。该患入院前2 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天旋地转感,不敢睁眼,伴恶心、呕吐,呕吐物  相似文献   

7.
<正>八个半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脑干综合征,现将本院诊治的1例以八个半综合征为表现的脑桥梗死患者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男性,58岁,因"头晕伴视物模糊4 h"于2015年4月17日入院。患者于4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为视物晃动,走路不稳,发飘感,伴有右眼不能闭合,无视物旋转、成双,无耳鸣、耳聋,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言语障碍及声音嘶哑等,无面部及肢体的麻木,无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8.
正延髓背外侧为延髓梗死最常见部位,延髓内侧梗死(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MMI)少见,占所有脑梗死类型的0.5%~1.5%,而双侧延髓内侧梗死(bilateral 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BMMI)则属罕见~([1])。现报道1例典型"心型"影像征的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以加强对此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1岁,因"头晕伴言语不清、行走不稳4 d"入院。患者4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伴有视物旋转,恶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49岁。主因突发头晕2d,言语不清、四肢无力1d,于2013年5月7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d晨起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伴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肢体无力,症状持续存在,未予处理。入院前1d出现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四肢无力,以左侧显著,并逐渐出现嗜睡。发病后6h至我院急诊就诊,头部MRI检查显示双侧延髓内侧梗死。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女性,87岁。因头晕伴站立不稳3 d,于2014年3月3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 d突发头晕伴站立不稳、行走不能,无头痛或视物旋转。外院急诊头部CT检查显示双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多发性腔隙,呈增龄性改变,临床诊断为腔隙性梗死。予以醒脑静注射液20 ml/d和丹红注射液20 ml/d静脉滴注,连续治疗3 d后病情无明显改善,遂以"头晕、行走不稳待查"收入我院神经内科。患者既往有明确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半综合征(one-and-a-half syndrome)是由脑桥被盖部病变所致眼球运动障碍的一组症候群,一个半综合征合并同侧面瘫被称为八个半综合征(eight-and-a-half syndrome),临床极为罕见,具有重要的定位价值。现将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2例"八个半综合征"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男,63岁,农民。主因"头晕、言语不清1 d"于2017年1月4日14:25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 d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走路不稳,伴言语不清,伴视物模糊、双影,伴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无恶心呕吐、肢体无力及意识障碍,发病  相似文献   

12.
1病例报告患者男,53岁,因"突发站立不稳伴头晕6d"于2011-10-18收入北京友谊医院。入院前6d因生气后出现走路稍左偏,当晚如厕时发现站立不稳,未予重视。第2天早晨起床时出现站立不能,伴有头晕、恶心、视物旋转、  相似文献   

13.
<正>法国人Opalski于1946年首次发现并报道了2例伴有同侧偏瘫的延髓背外侧梗死病例,命名为Opalski综合征~([1])。Opalski综合征与Wallenberg综合征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容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同时合并双侧小脑梗死及对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畸形的Opalski综合征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主因头晕、行走不稳2 d入院。入院2 d前上午突发走路不稳,自觉东倒西歪,伴头部闷沉不适,无恶  相似文献   

14.
正延髓内侧梗死(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MMI)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亚型,但仅占所有脑卒中的0.5%~1.5%,双侧MMI(bilateral MMI,BMMI)则更为罕见,于1937年Davision通过尸体解剖首次发现。本研究将临床上收治的1例BMMI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因"头晕3 d,四肢无力1 d,加重伴言语不利12 h"入院。患者于入院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伴或不伴基底动脉狭窄的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合并其他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情况,并分析基底动脉狭窄与患者出院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了2007年10月至2008年8月北京天坛医院卒中单元连续收治的起病7天内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资料。比较伴或不伴基底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体征、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出院时的预后情况。结果 共纳入101例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与无或轻度基底动脉狭窄组患者相比,伴中、重度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组患者,中枢性面瘫和吞咽困难的发生率高(P=0.008和0.002),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较严重(P=0.002),同时合并其他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比例也较高(P=0.009)。调整后的多因素分析显示:中、重度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与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出院时预后不良相关(OR 2.7,95%CI 1.07~7.02,P=0.04)。结论 伴中、重度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较严重,常合并其他颅内外动脉狭窄;中、重度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是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出院时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患者中<1%为延髓内侧梗死,而双侧延髓内侧梗死则更为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女,47岁。因"左侧后颈部疼痛1周,突发四肢无力伴吐词不清1 d"于2011年5月31日入院。患者1周前无诱因出现左侧后颈部疼痛,呈剧烈牵扯样疼痛。当地医院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予以止痛治疗无效。1 d前,患者站起时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性,49岁。主因突发头晕2 d,言语不清、四肢无力1 d,于2013年5月7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 d晨起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伴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肢体无力,症状持续存在,未予处理。入院前1 d出现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四肢无力,以左侧显著,并逐渐出现嗜睡。发病后6 h至我院急诊就诊,头部MRI检查显示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血压控制欠佳,波动于17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10年前曾发生过短暂性左上肢麻木,具体经过不详,否认其他病史。  相似文献   

18.
<正>例1患者女性,58岁,主因"头晕伴右侧偏身麻木、发紧感3d"于2013年8月8日入院。入院前3d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表现为短暂倾倒感和走路不稳,伴心悸、恶心,无呕吐。数分钟后出现右侧偏身麻木、发紧感,对凉热水感觉减退,症状以右下肢最为明显。无视物旋转、耳鸣、听力下降,无意识不清、肢体力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头颅MRI对脑桥梗死病灶的定位,结合脑桥的解剖学特点,探讨脑桥梗死临床表现的特点。方法50例急性脑桥梗死均行头颅MRI检查,并对其病灶位置分布、神经系统体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RS评分)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按头颅MRI横轴位上的病灶位置,50例脑桥梗死病例中:腹内侧梗死占48%,腹外侧梗死占32%,被盖部梗死占12%,双侧梗死占8%。在临床表现特点上,腹内、外侧梗死多表现为病灶对侧肢体偏瘫、中枢性面瘫以及构音障碍,同时伴或不伴肢体共济失调;脑桥被盖部梗死主要表现为脑神经瘫痪及感觉障碍;双侧脑桥梗死则往往表现为假性延髓性麻痹、双侧肢体运动障碍。腹内、外侧梗死起病后30 d MRS评分值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1),双侧脑桥梗死MRS评分值较其余各组高。结论脑桥梗死病灶多位于腹侧,且多表现为病灶对侧肢体瘫痪、中枢性面瘫以及构音障碍;脑桥梗死预后总体较好,不同梗死部位范围影响神经功能缺失程度。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69岁。主因头晕伴全身乏力10余天,于2010年8月3日至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患者于入院前10d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头晕,与体位改变无关,伴全身乏力、行走困难及持物不稳。16个月前因“双侧额顶叶急性梗死”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左侧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闭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