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霁 《黑龙江医药》2003,16(6):553-553
抗生素的抗菌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是指细菌接触抗生素一定时间,当药物消除后,细菌生长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 PAE 的研究日益深人和广泛,为临床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提出了新的理论和认识。本文对PAE 的理论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2.
刘健 《抗感染药学》2019,16(7):1138-1140,1182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AE)对环丙沙星耐药的临床特征及其基因变异的耐药机制。方法:抽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62例资料,统计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对PAE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琼脂纸扩散法(K-B法)实施药敏试验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PAE的gyrA、gryB、parC、parE基因等测试结果,分析其PAE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耐药机制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结果:62例患者中,分离出PAE 288株,其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最高(达97.92%);而其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30%;其敏感率>60%的药物有头孢吡肟和氨曲南;而其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45.14%;在46株对环丙沙星MICs≥33μg/mL的PAE中,有43株均伴有gyrA基因突变,29株伴有gyrA与parC基因双突变。结论:PAE对环丙沙星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其中gyrA基因突变是PAE对环丙沙星耐药的主要机制,因此应加强对PAE临床特征及其耐药性的监测,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铜绿假单胞菌(PAE)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6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特点及其耐药性,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结果:PAE临床分布以ICU及呼吸科最多.临床标本中以呼吸道标本分离率最高,占71.3%,其次为分泌物,占13.6%.PAE对亚胺培南最敏感,耐药率为8.3%;其次是头孢呱酮/舒巴坦,耐药率为12.1%;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耐药性、多重耐药性.结论:加强对PAE的耐药性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对保持敏感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抗菌药物后效应与临床合理用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学桂 《中国药事》2006,20(8):508-510
抗菌药物后效应(post-antibiotics effect,PAE)是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MIC)以下或被消除后,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传统的抗菌药物临床给药方案主要是依据平均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与血药浓度、半衰期、清除率、组织分布等药动学参数来确定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而忽略了药物对细菌繁殖规律的影响及人体免疫机制在杀灭细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而PAE理论则指出,确定抗菌药物的给药间隔应根据药物浓度超过MIC或MBC的时间加上PAE的持续时间,从而可延长给药间隔,减少药物剂量,起到既不影响疗效又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并可实现降低费用的目的。随着对PAE研究的深入,发现多种抗菌药物都具有PAE。目前PAE已成为评价新的抗菌药物、设计合理给药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笔者综合有关文献,对抗菌药物后效应的研究和临床给药方案中的应用作一简明阐述,旨在为优化临床给药模式,设计更加合理有效的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综述抗菌药物后效应(PAE),以便为临床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结合文献,归纳并综述。结果 应用PAE能科学地指导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设计临床治疗方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结论 PAE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后效应(PAE)及其最低抑菌浓度(MIC)药效学变量,已引起抗生素最佳给药方案设计研究的关注。PAE是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后,细菌生长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十几年来的研究已表明,PAE可作为确定抗生素给药最佳剂量和次数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述抗菌药物后效应(PAE),以便为临床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结合文献,归纳并综述。结果应用PAE能科学地指导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设计临床治疗方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结论PAE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分布及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动态变迁,为临床治疗PAE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科室送检标本中分离出115株PAE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PAE感染主要发生在烧伤和内科病区。对常用的14种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共分离42株,占36.52%,高于国内报道,呈上升趋势。结论 PAE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分析,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抗菌药后效应研究进展与临床治疗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抗菌药后效应(PAE)的产生机制、影响PAE的因素以及PAE在临床治疗学中的意义.PAE可能是抗菌药与细菌靶位的持续性结合及造成细菌非致死性损伤所致,受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抗菌药的种类和浓度以及机体等因素影响.PAE既是评价抗菌药药效学的参数之一,也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PAE),为临床优化氟喹诺酮类药物给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LVFX)、司帕沙星(SPLX)和环丙沙星(CPLX)等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体外PAE。结果LVFX对铜绿假单胞菌的PAE最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AE最短;SPLX对大肠埃希氏菌的PAE最长,对铜绿假单胞菌的PAE最短;CPLX对大肠埃希氏菌的PAE最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AE最短;三种氟喹诺酮药物对试验菌株均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临床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应重视其抗生素后效应。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后效应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合理用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开始引起学术界关注的新理论,是评价抗生素药效学的一项新指标,可为抗生素更合理用药提供新科学依据.它的概念系指抗生素与细菌短暂接触,当药物清除后,细菌生长仍然持续受到抑制的效应,是抗生素对其作用靶细菌特有的效应,它揭示的是抗生素与细菌相互作用过程.近十余年来国外对PAE这一新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PAE作为评价新抗生素药效学的重要参数,它将为临床设计更为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概述了抗生素物引起PAE的机制,对其影响因素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抗生素后效应确定临床给药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外对于各类抗菌药物的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的研究已引起有关学者的极大兴趣,现PAE已成为评价新抗菌药物药效学的指标。研究发现,许多抗生素的抗菌活性与药物的高峰浓度密切相关,有明显的剂量(浓度)依赖性,体内抗生素不必始终维持在有效血药浓度之上。在PAE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统计分析250株PAE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 250株PAE有241株来自痰液(96.4%),分离PAE的科室主要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占65.2%、神经科占18.4%;药敏结果显示,PAE对氯霉素、米诺环素、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磺胺类抗菌药物有很高的耐药性,均〉70%,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及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低,亚胺培南最低(20%),其次是阿米卡星(24.8%)。结论 PAE临床分离株多来自于痰标本和ICU病房,并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多重耐药性明显,临床应加强对PAE耐药性的监控。  相似文献   

14.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晖  李峰  刘强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2):75-76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E)耐药性变迁及其防治.方法 对河南大学准河医院1999~2006年临床分离菌株K-B法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29株PAE占总菌株数的13.8%,居首位.PAE对环丙沙星等13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呈增高趋势;对哌拉西林等5种药耐药率变化类型相似,近三年看属上升趋势;对头孢曲松73.0%的耐药率保持相对稳定;对多黏菌素等4种药耐药率均有下降.PAE对头孢噻肟等8种药耐药率高达75.0%~100%,对9种药物较敏感依次为:多黏菌素、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总耐药率均<30%.结论 PAE是医院感染最常见致病菌,耐药性很强.PAE感染可依据药敏结合临床选用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等抗菌活性强的药物,对PAE严重感染可选亚胺培南或采取β-内酰胺类与阿米卡星或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5.
抗生素后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令春 《中国药业》2004,13(12):76-77
目的:介绍各类抗生素的抗生素后效应(PAE),为临床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确定给药间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对PAE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结果:在临床设计抗感染给药方案时,可根据PAE时间并结合其他药代动力学参数来确定给药剂量和间隔时间,使抗生素的应用更趋合理.结论:PAE对抗感染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莉滟  侯铁英  王嬿  王媚  何启勇 《重庆医药》2009,38(14):1777-1778,1780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药敏情况和其多重耐药菌株的基因多态性,以掌握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和流行情况。方法调查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07年医院感染的PAE,筛选出耐亚胺培南菌株并分析其临床分布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同时用ERICPCR方法对其多重耐药株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耐亚胺培南PAE为75株,主要来自年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其中22株多重耐药株基因分型为10个流行型别。结论医院感染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广泛,且多重耐药PAE引起的医院感染主要呈散在多克隆流行。是临床PAE感染难以控制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7.
抗生素后效应及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生素后效应(PAE)及对合理用药的指导。方法总结PAE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分析各类抗生索的PAE。结果各类抗生素的PAE特点均可对临床用药进行进一步指导优化。结论抗生素后效应的提出优化了传统的给药方案,不仅能降低药费开支,而且还能充分发挥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效地降低药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南方医院的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肺炎的预后因素.方法 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回顾性分析本院3年间的136例医院感染PAE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高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OR=5.01)、第5天CPIS降低(OR=0.001)和泛耐药PAE(OR=28.80)是影响医院感染PAE肺炎患者死亡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其中第5天CPIS降低是保护性因素.经验性抗菌素联合治疗中,第5天CPIS降低的比例较高.结论 高CPIS、第5天CPIS降低和泛耐药PAE是影响医院感染PAE,肺炎患者死亡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甲磺酸帕珠沙星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对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甲磺酸帕珠沙星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稀释法和菌落计数法观察甲磺酸帕珠沙星不同浓度时对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 PAE。结果甲磺酸帕珠沙星对临床常见致病菌存在较强的抗菌活性;药物在浓度为8 MIC、4 MIC、2 MIC 时,对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产生明显的 PAE,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PAE 值随之增大。结论甲磺酸帕珠沙星对对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存在明显的 PAE,且测试菌对甲磺酸帕珠沙星存在浓度依耐性。  相似文献   

20.
<正> 早在1944年青霉素发现时期,人们就发现了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oct,PAE)现象。PAE系指细菌和抗生素短暂接触,当抗菌药物被清除后,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目前PAE已成为评价抗菌药物药效学的指标和临床制定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本文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PAE产生机制、体内外监测方法、影响因素、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