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田慧军  王笛乐 《重庆医学》2006,35(13):1187-1189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3例大肠癌及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MIF蛋白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大肠癌组织中的MIF表达率为65.1%(28/43),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0.0%(0/10),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F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及Dukes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但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MIF在大肠癌中呈过度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提示MIF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与发展。检测大肠癌组织中MIF表达有助于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癌因子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大肠癌患者PTEN和VEGF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大肠癌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5.8%(22/48),明显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P〈0.01);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2.9%(35/48),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阳性率(P〈0.01);PTEN和VEG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PTEN低表达和VEGF高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1),而与年龄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PTEN和VEGF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联合检测FFEN和VEGF蛋白的表达,对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该院病理科收集的50例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50例正常大肠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临床分期进行综合比较,分析Claudin‐1和VEGF‐C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织的Claudin‐1、VEGF‐C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χ2=32.270,P=0.000;χ2=41.209,P=0.000);癌旁组织的 Claudin‐1、VEGF‐C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χ2=7.294,P=0.007;χ2=5.741,P=0.017)。大肠癌组织Claudin‐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程度、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密切关系(P<0.05),大肠癌组织VEGF‐C的表达与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具有密切关系(P<0.05)。大肠癌Claudin‐1、VEGF‐C表达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χ2=10.953,P=0.001,r=0.468)。结论大肠癌组织的Claudin‐1、VEGF‐C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大肠癌组织的Claudin‐1、VEGF‐C表达与临床分期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lα(HIF—le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61例大肠癌组织中HIF-lα及VEGF蛋白表达,并与15例正常大肠组织比较。结果:大肠癌组织中HIF-lα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10%(33/61)和62.30%(38/6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者呈正相关(r=0.505,P〈0.05);Dukes分期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5);组织学分级中的表达则无差异性(P〉0.05)。结论:HIF-lα及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HIF-lα和VEGF可作为判断大肠癌转移潜能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谷倬宇  李思源  肖智伟  周婷  李军 《重庆医学》2015,(10):1364-1366
目的:探讨人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9份胃癌组织(观察组)和20份正常胃组织(对照组,为经病理证实距肿块边缘5 cm 的正常组织)中 MMP-1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 MMP-14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 MMP-14在胃癌不同 TNM 分期中的表达特点。结果观察组胃癌组织中 MMP-14的表达阳性率为50.85%(30/59),对照组胃组织 MMP-14表达阳性率为5.00%(1/20),观察组 MMP-14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MMP-14的 表 达 水 平 与 胃 癌 分 化 程 度、区域淋巴结转移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与否及TNM 分期有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随着 TNM 分期的进展 MMP-14蛋白表达上调,且有从细胞质向细胞膜转运的趋势。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 MMP-14的高表达,有助于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VEGF表达特征及在大肠癌组织中侵袭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石蜡切块及10例正常大肠黏膜TGF-β1、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大肠癌组织中TGF-β1和VEGF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41.7%和43.3%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P<0.05);浸润深度达到或超过浆膜层,Ducks分期C-D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TGF-β1及VEGF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浸润深度在浆膜以内,Ducks分期A-B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TGF-β1的表达与VEGF呈明显正相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TGF-β1阳性组中VEGF有61.5%表达,明显高于TGF-β1阴性组(P<0.05).结论大肠癌能同时分泌TGF-β1、VEGF;TGF-β1和VEGF的高表达与大肠癌的Ducks分期、癌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重要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粘着斑激酶(focaladhesin kinase,FAK)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癌旁5cm组织、癌组织中FA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FAK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92.9% vs 50%,P〈0.05);Dukes分期中的B期组、C期组及D期组的阳性率分别高于A期组,差异具有显著性(77.8%、85.7%、87.5% vs 16.7%,P〈0.05)。结论:FAK高表达的大肠癌组织具有更强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2(AKT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00在正常大肠组织、癌旁大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2种标志物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为大肠癌临床病理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指标。方法将50例大肠癌手术标本和10例相应癌旁大肠黏膜组织及14例正常大肠组织制作成组织芯片,同时将17例大肠腺瘤活检标本进行常规切片,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AKT2、HIF—1α在其中的表达。结果AKT2、HIF—1α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4.0%、64.0%,二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85,P〈0.05)。AKT2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84.0%)明显高于大肠腺瘤阳性表达(52.9%)和正常大肠组织的阳性表达(14.3%)(P〈O.05、P〈0.01)。HIF-1α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64.0%)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28.6%)(P〈0.05);但在大肠腺瘤中的阳性表达为58.8%,与大肠癌的阳性表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KT2、HIF—1α的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AKT2、HIF-1α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均较正常大肠组织增高,且二者呈正相关。AKT2可能通过调节HIF-1α表达来影响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AKT2、HIF-1α在正常大肠组织-大肠腺瘤-大肠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AKT2比HIF-1α能更好地作为临床监控大肠腺瘤癌变及大肠癌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钱贤忠  牟一平  朱玲华 《浙江医学》2005,27(9):657-658,669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肿瘤抑制基因(PT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大肠癌中PTEN和VEGF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和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大肠癌中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6.3%(37/80),显著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阳性率(P<0.01);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7.5%(62/80),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阳性率(P<0.01);PTEN蛋白低表达和VEGF蛋白高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1),而与年龄和组织学类型无关(均P>0.05);PTEN和VEG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PTEN和VEGF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PTEN和VEGF蛋白的表达,可用于评估大肠癌侵袭转移能力,对大肠癌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β-catenin、E-cadherin、C-myc和cyclinD1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30例大肠腺瘤恶变及50例大肠癌组织中pcatenin、E-cadherin、c-myc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和大肠腺瘤的pcatenin胞浆和(或)胞核异位表达率分别为:62.0%、53.3%、30.0%,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0%)(P〈0.01);大肠癌pcatenin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P〈0.01)。大肠癌、大肠腺瘤恶变、大肠腺瘤c—myc和cyclinD1阳性率分别为:56.0%、66.0%;60.0%、50.0%;46.7%、30.0%,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0%、0%)(P〈0.01),大肠癌cyclinD1阳性率显著高于大肠腺瘤(P〈0.01)。大肠癌中p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6.0%、34.0%,显著高于大肠腺瘤(10.0%、6.67%)和正常大肠黏膜(0%、0%)(P〈0.01),二者膜表达缺失和cy—clinD1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大肠癌中pcatenin异位表达与c-myc和cyclinD1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3,P〈0.01;r=0.57,P〈0.01)。结论:pcatenin异位表达,激活癌基因c—myc和cyclinD1阳性表达是大肠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并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catenin、E—cadherin膜表达缺失和cyclinD1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大肠癌及大肠腺瘤组织中miR-451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大肠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5对大肠癌组织和大肠癌旁组织,10例大肠腺瘤组织,应用RT-PCR方法检测miR-451的表达水平(以U6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检测MI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大肠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miR-451在大肠癌及大肠腺瘤组织中明显下调(P < 0.01,P < 0.05)?其中在大肠癌组织中上调6例,下调19例,下调比率76%(19/25)?在大肠腺瘤组织中上调3例,下调7例,下调比率70%(7/10)?MIF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18例,阳性率72%,在大肠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5例,阳性率50%;癌旁组织阳性表达8例,阳性率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miR-451与MIF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分化相关(P < 0.05),与年龄?性别?Dukes分期?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无明显相关?结论:miR-451在大肠癌组织及大肠腺瘤组织中低表达,可能通过抑制MIF负向调控了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XD  Yao C  Lin Y  Wang LP  Ma LL  Wang SM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8):520-523
目的 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微血管密度(MVD)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IF在121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良性肿瘤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采用抗CD34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评价乳腺癌MVD;通过SPSS对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IF在121例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为36例(29.8%),高于乳腺良性肿瘤和正常乳腺组织,MIF表达和IL-8、MVD、HER-2呈正相关,且同无瘤生存率相关.结论 MIF阳性表达提示乳腺癌预后不良,可作为评价乳腺癌预后的一项指标;MIF有可能通过促进IL-8分泌途径参与促进乳腺癌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探讨MIF和VEGF与卵巢癌发生的关系及在卵巢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MIF、VEGF和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在卵巢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采用Image Pro Plus(IPP)6.0图像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IF和VEGF在正常卵巢组织的实质细胞中不表达,在卵巢癌肿瘤细胞的胞浆呈阳性表达,且随着卵巢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表达强度逐渐增强;低分化卵巢癌与高分化和中分化卵巢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低分化卵巢癌组织中的MVD(50.83±11.59)明显增加,与正常卵巢组织(18.16±2.26)、高分化(19.88±3.92)及中分化(31.1±3.08)卵巢癌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MIF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579 7,P<0.01),MIF表达与卵巢癌MVD呈正相关(r=0.962 3,P<0.001)。结论:MIF的表达与卵巢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MIF可能通过上调VEGF表达促进卵巢癌的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 7,CXCR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3例结直肠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CXCR7与VEGF的表达.结果 (1)CXCR7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0%,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23%,其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2)VEGF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12%,其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3)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629,P<0.05).结论 CXCR7与VEGF在结直肠癌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肿瘤血管形成为肿瘤进展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Yu HP  Yu XH  Zhang SX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7):2625-2628
目的 检测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不同分化程度胃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IF的表达与胃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方法 选择胃腺癌组织120例及癌旁组织40例为实验组,其中高、中、低分化腺癌各40例,选择正常胃黏膜组织4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分化程度胃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IF表达情况.结果 胃腺癌MIF表达阳性率为80.8%(97/120),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胃腺癌MI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7.5%(39/40),82.5%(33/40),62.5%(25/40).癌旁组织MIF表达阳性率为40%(16/40),正常胃黏膜MIF表达阳性率为7.5%(3/40).低、中、高分化胃腺癌MIF表达阳性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系数rs为0.458(x2=27.046,P<0.001).MI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相关性为淋巴结转移x2=9.231(P=0.002)、性别x2=0.045(P=0.832)、年龄为x2=0.241(P=0.623)、肿瘤大小x2=0.003(P=0.954)、肿瘤部位x2=0.051(P=0.821).结论 胃腺癌组织MIF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MIF表达,低分化腺癌MIF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MIF表达.MIF表达与胃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是否转移密切相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ivin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结直肠癌、大肠正常黏膜组织各50例中Livin、EG‐FR、VEGF的表达,并分析Livin表达与EGFR、VEGF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正常黏膜组织( P <0.01);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分期有关,而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结直肠癌组织中 EGF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 P <0.01);EGFR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中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 P <0.0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与肿瘤的Duke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在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与 EGFR ,VEGF蛋白阳性表达无相关性,而EGFR蛋白阳性表达与VEGF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L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过表达,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正常黏膜组织,推测Livin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EGFR、VEGF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推测EGFR、VEGF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神经纤毛蛋白-2(Nrp-2)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和Nrp-2在大肠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应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VEGF和Nrp-2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是:68.29%(28/41)和78.05%(32/4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20%(2/10)和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和Nrp-2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837,P<0.05)。大肠腺癌组织中VEGF与Nrp-2的表达均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相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部位、患者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结论:Nrp-2可能与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血管及淋巴管形成相关,VEGF与Nrp-2协同在大肠腺癌的发展、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urvivin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urvivin和VEGF在胃癌组织、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Survivin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2.0%(31/50)、70。3%(35/50),分别高于在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12.0%(6/50)、18.0%(9/50)1,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TNM分期有关,而与组织类型以及淋巴结转移无关。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关系密切(P〈0.05)。Survivin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VEGF在胃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且Survivin与VEGF在胃癌中表达具有相关性.说明Survivin可能通过抑制胃癌中细胞凋亡及调节肿瘤血管的发生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与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5例大肠癌、65例癌旁组织及16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进行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测定。结果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P<0.05),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VEGF阴性者(P<0.05);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与MVD呈显著性正相关(rs=0.410,P=0.001)。VEGF表达和MVD与大肠癌浸润深度、TNM分期、血行转移密切相关(P<0.05)。VEGF表达阳性或高MVD的大肠癌患者预后差(P<0.05)。结论VEGF表达与大肠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和MVD可作为大肠癌预后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