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舌下腺囊肿(附6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1976 ̄1994年的舌下腺囊肿住院手术患者60例,49例术后档本进行病理检查,32例舌下腺有慢性炎症、47例囊壁无上皮内衬,仅2例有上皮内衬,舌下腺未完全摘除而致囊肿复发的5例。有2例囊肿同时原发于双侧舌下。对于无上皮内衬的囊肿,单纯摘除舌下腺,可以根治舌下腺囊肿。但对个别有上皮内衬的囊肿,应同时摘除囊壁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14例口内洒巴上皮囊肿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显示:口底为该囊肿的好发部位(9/14例,占64.3%),男性多于女性(2.5:1),平均年龄37.1岁;临床上常诊断为粘液腺囊肿和纤维瘤。镜下观察囊壁内衬复层鳞状上皮及纤维囊壁存在大量淋巴组织为特点。作者就发病机理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密度胸腺囊肿CT表现差异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实性密度胸腺囊肿和23例液性密度胸腺囊肿CT表现及其病理改变。结果:胸腺囊肿密度与囊肿大小有相关性(P<0.01)。实性密度囊肿形态多较规则,液性密度囊肿以不规则、沿大血管间隙塑形多见,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泪滴状及三角状在2组均可见,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性密度囊肿多不膨隆于胸腺轮廓,与液性密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性密度胸腺囊肿病理表现为有分泌功能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或纤毛柱状上皮覆盖,囊壁上皮细胞排列较密实,囊液多浑浊;液性密度胸腺囊肿被覆表面为无分泌功能扁平或柱状上皮为主,排列稀疏甚至缺失,基层薄弱,囊液往往较清亮。囊肿密度与被覆上皮类型有相关性(P<0.05)。结论:胸腺实性密度囊肿与液性密度囊肿影像学表现有差异,病理基础对理解不同表现胸腺囊肿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对14例口内淋巴上皮囊肿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显示:口底为该囊肿的好发部位(9/14例,占64.3%),男性多于女性(2.5:1),平均年龄37.1岁;临床上常诊断为粘液腺囊肿和纤维瘤。镜下观察囊壁内衬复层鳞状上皮及纤维囊壁存在大量淋巴样组织为特点。作者就发病机理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mucocele-like lesion,MLL)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 对8例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组织化学AB和PAS染色,SP法进行AE1/AE3、P63、c-erbB-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8例MLL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9岁,7例临床可触及肿块,均位于单侧乳房,平均大小2.6 cm。病变大体上呈多囊性,切面呈黏稠胶冻样。组织学上均可见大小不一、扩张的多囊性改变,囊内充满黏液。囊肿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囊肿外层可见肌上皮细胞。被覆上皮可有乳头状增生(2例)及不典型增生(1例)。较多囊肿内黏液穿破囊肿壁进入间质形成无内衬上皮的黏液湖。囊肿内或间质黏液湖中可见数量不一的细钙化,部分病例囊肿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囊内及间质内黏液湖特染AB及PAS染色均呈阳性。囊肿内衬上皮及黏液湖中腺管上皮AE1/AE3阳性,其外侧可见数量不一的P63阳性的肌上皮细胞。c-erbB-2染色均阴性。结论 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是一种独立的良性乳腺增生性瘤样病变,需与黏液腺癌等进行鉴别,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甲状旁腺囊肿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例甲状旁腺囊肿(PTC)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学改变作了研究。6例均为单一囊肿,位于甲状旁腺区。5例为无功能囊肿,1例合并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组织学检查,3例为发育性囊肿,囊液无色清亮,囊壁薄,常见平滑肌细胞及巢状分布的甲状旁腺细胞;2例为性囊肿,囊液呈浆液状,囊壁内衬数层细胞;1例囊液呈血性,证实为甲状旁腺腺瘤出血梗死造成的囊性改变。讨论了PTC的病因、组织学改变及分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预后及其发病相关因素。方法:结合临床资料,通过尸体解剖,观察肺脏的大体及镜下形态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病变肺组织内细胞角蛋白7(CK7)、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的表达情况并文献复习。结果:肺体积明显增大,切面密布大小不等的囊腔。镜下大囊肿内衬单层柱状纤毛上皮或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小囊肿内衬单层立方上皮,大量增生的小囊肿形成腺瘤样结构。囊腔之间可见相对正常的肺小叶。囊壁内衬上皮细胞CK7(+)。囊壁的部分柱状上皮、立方上皮细胞TTF-1(+)。结论: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预后与其病理分型有关,CK7的表达、TTF1的部分表达可作为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Ⅱ型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8.
曾斌  孙柯  李燕园  王艳丽  任国平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9):973-975,1081
目的探讨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7例蛛网膜囊肿的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结合临床资料和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组织学特征为囊壁内衬上皮为单层扁平上皮、部分区域上皮增生,囊肿内横贯小梁缺失,囊壁纤维组织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囊壁内衬上皮EMA或CK呈阳性表达,S-100、GFAP、CD34、CD31和FVIII均为阴性。结论蛛网膜囊肿是颅内罕见的囊性占位病变,是上皮源性囊肿,病理诊断易误诊为血管源性囊肿或神经源性囊肿,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相似文献   

9.
表皮囊肿癌变临床病理特点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梅  张帆  邵金贵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7,26(2):109-111,F0004
目的:研究和探讨表皮囊肿及其癌变的发病机理、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例表皮囊肿癌变进行光镜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表皮囊肿的囊壁内衬上皮出现异常增生,增生的细胞具有明显异型性,核深染,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呈典型鳞状细胞癌结构,并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结论:表皮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病变,极少癌变;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辅以局部放射治疗和(或)化疗。  相似文献   

10.
1 甲状腺发生与组织学①甲状腺起源于原始咽部内胚层上皮 ,即咽一部分上皮逐渐下移形成。它的残件是退化的甲状舌骨管 ;另外 ,侧立或侧叶甲状腺可能来源于鳃弓 ,沿侧位下移至正常位。这些侧位胚胎残件是侧位甲状腺异位或囊肿的胚胎学基础。副滤泡组织或C细胞可能来源于鳃弓。甲状腺可以发生咽部或鳃弓各种组织肿瘤。试问甲状腺可否发生胸腺瘤或腺样囊腺癌 ?②甲状腺可发生C细胞增生 :鳞状上皮、粘液柱状上皮、嗜酸细胞以及纤毛柱状上皮化生。③副甲状腺是从鳃弓上皮演化而来。它的起源与C细胞相似。故有家族史的髓样癌可伴副甲状腺增生…  相似文献   

11.
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是颈部先天性疾病 ,应手术切除治疗 ,但是若不能正确处理舌骨或手术方式不当 ,可导致复发[1,2 ] 。本文分析 1988~ 1998年我科收治的 51例行常规手术的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的临床资料 ,探讨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与舌骨的关系 ,旨在进一步提高对二者关系的认识 ,减少术后复发。1 临床资料男 31例 ,女 2 0例 ;年龄 3~ 38岁 ;病程 2月~ 5年。囊肿 37例 ,瘘管 14例 ,位于舌骨平面上方者 9例 ,位于舌骨平面下方者 4 2例 ,均行常规手术切除。病理检查 :囊壁与管壁多数被覆鳞状上皮 ,亦有内衬扁平上皮或柱状上皮。切除后的舌骨…  相似文献   

12.
[典型病例]患者女性,45岁。左腮腺肿块1月,渐进性增大,无发热,皮温正常。体检:左腮腺下极触及一约3cm×4cm×3cm肿块,界清,活动,无面瘫。B超:左腮腺区见39mm×25mm×30mm及18mm×13mm液性暗区。术中见2.5cm×2cm囊肿,囊内胶冻样物。镜下:囊壁内衬复层鳞状上皮,上皮下大量淋巴组织。病理诊断:左腮腺淋巴上皮囊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脐尿管囊肿伴感染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为脐尿管囊肿伴感染病例的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增强后改变、临近组织结构的变化等。结果轴位像及矢状位成像显示8例脐尿管囊肿伴感染病变均为膀胱与脐之间囊性肿物,囊壁较厚,其内囊液密度略高于水;1例肿物边界较清晰,7例表现为边缘毛糙,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其中4例肿物前缘与前腹壁粘连紧密,Retzius间隙浑浊。增强扫描后7例表现为囊壁中等或明显强化,仅1例囊壁呈轻度强化。结论脐尿管囊肿伴感染有其独特的发生部位,CT表现典型,结合临床症状不难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ICA)是指脑脊液样的无色透明液体被包裹在蛛网膜所构成的袋状结构内形成的囊肿,发病率约占颅内占位性病变的0.4%~1.0%。随着CT及MRI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国内报道逐渐增多,目前有多种手术治疗方法,但仍在探索最佳的治疗方法。根据发病原因,大多数作者把IAC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为先天性发生的异常而形成囊肿,继发性是因颅内炎症及颅脑损伤等原因致蛛网膜粘连形成囊肿。  相似文献   

15.
脐尿管囊肿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膀胱自脐部沿前腹壁下降 ,在此下降过程中 ,自脐有一细管即脐尿管与膀胱相连 ,以后退化成一纤维索。脐尿管未退化或退化不全 ,两端闭锁而中间开放 ,管腔上皮分泌的粘液积聚形成囊肿即为脐尿管囊肿 (urachalcyst) [1,2 ] 。现总结我们于 1984年 2月~ 2 0 0 0年 5月诊治的 9例脐尿管疾病资料并进行分析。1 资料和方法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天津市儿童医院 1984年 2月~ 2 0 0 0年 5月经治的脐尿管囊肿患者共 9例。其中男 6例 ,女 3例 ,1月、7岁各 1例 ,13~ 4 9岁 7例 ,平均 32 .4岁。病史 2 0d~ 9年不等。…  相似文献   

16.
脐尿管囊肿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脐尿管囊肿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脐尿管囊肿的横断位及多层面重建图像的CT表现,包括病灶部位、形态、大小、增强以及Retzius间隙影像改变情况.结果:13例脐尿管囊肿均位于腹中线处Retzius间隙内的脐尿管走行区.3例单纯性脐尿管囊肿表现为椭圆形或长条状囊性病灶,囊壁光整,囊内密度均匀,增强后无强化.5例脐尿管囊肿伴感染者表现为形态类似的囊性病灶,壁厚强化明显,其中1例并发脐尿管憩室形成;3例病灶呈多房状,2例呈均匀软组织块影,上述10例病灶周围Retzius间隙内呈片絮状或索条状密度增高.结论:脐尿管囊肿解剖部位独特,影像表现特殊,术前CT检查能够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和定性诊断,囊肿合并感染时需与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7.
张守民  李景英  高国政  戚春厚 《吉林医学》2011,32(22):4529-4532
目的:探讨Rathke囊肿的MRI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MRI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5例Rathke囊肿,均行MRI检查。结果:15例Rathke囊肿均显示鞍内或向鞍上圆形或椭圆形病灶。直径1~2 cm者9例。T1WI高信号7例,其中FS-T1WI高信号3例,T2WI高信号4例,等或低信号3例;T1WI低信号8例,T2WI均呈高信号;DWI弥散不受限4例;3例出现边缘强化。囊内容物为黄色、棕色水样或脑脊液、胶冻状粘液或含有胆固醇结晶。囊壁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或纤毛柱状上皮,有的混有假复层鳞状上皮或慢性炎性细胞,部分含有邻近受压的垂体组织。结论:MRI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囊肿的MRI与病理表现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成人输尿管囊肿合并囊内结石一例报告渤海石油医院外科吴克卫,周茂森输尿管囊肿系指输尿管口梗阻所致的输尿管下端囊性扩张。因凸入膀胱内,又称膀胱内输尿管囊肿,输尿管开口囊肿。囊肿外覆膀胱粘膜,内衬输尿管上皮,其间为肌纤维及结缔组织。本病多属先天性,常发生于...  相似文献   

19.
乳房囊肿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因内分泌紊乱而致乳腺导管上皮增生、管内细胞增多,导管扩张引起囊肿;也可因乳腺小叶或导管上皮脱落细胞阻塞导管,乳液排出不畅而淤滞在导管内,致使导管扩张形成囊肿[1].临床治疗乳房囊肿以手术切除或穿刺抽取囊腔液为主,手术后留有瘢痕,影响乳房美观,且费用相对昂贵,多发或反复复发的病人较难接受此法.穿刺抽液方法虽然简单,但术后易复发.故寻找安全、简单、疗效好、复发率低的方法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3例肾上腺囊肿的临床诊治,对这一少见疾患的病因病理及诊断治疗进行总结。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肾上腺囊肿有4种类型:内皮性、假性、上皮性及寄生虫性。肾上腺囊肿的临床诊断依靠B超、CT扫描或MRI,实验室检查囊肿有否内分泌功能。对体积小、临床症状轻的病者可定期随访;对体积大、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可行穿刺及囊腔硬化治疗或手术切除;如囊肿具内分泌功能、囊液性质不定(或血性或粘稠)、囊壁厚而不规则等应手术探查。手术应在尽可能多地保留肾上脓组织、不损伤肾脏及周围器官的原则下,完全摘除囊壁或整个囊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