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评价一种含尿素的润肤剂对接触性皮炎的作用效果。受试者为25例镍敏感性皮炎患者,5例为对照组(无过敏症状的自愿者),将这种润肤剂涂于一侧前臂的掌侧面,2次·d-1,疗程20d,另一侧前臂作为对照,如此处理后,将浓度分别为0%、0.5%和2%的硫酸镍(NiSO4)凡士林软膏随意涂于每只胳膊上进行斑试,72h后根据临床得分以及测量表皮水分丢失和电阻情况来评定皮肤反应。结果预处理的前臂其基线表皮水分丢失值是降低的,基线电阻值多数升高。根据临床得分及上面两项物理检测技术综合评定,结果两者斑试反应等同。对照组斑试结果阴性。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头皮脂溢搽剂对皮肤的急性毒性、过敏性及刺激性。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5只,雌雄各半,体重2.5-3.0kg;急性毒性试验用15只,刺激性试验用20只,两者均随机分组。将动物背部用去毛剂脱毛,敷药后观察大耳白兔全身中毒、局部表现以及死亡情况,判断中药头皮脂溢搽剂对皮肤的急性毒性和刺激性。豚鼠30只,雌雄兼用,随机分组;动物背部用去毛剂脱毛,致敏接触受试药观察豚鼠机体免疫系统在皮肤上的反应,评分、计算致敏率,评估中药头皮脂溢搽剂的过敏性。结果:用药各组大耳白兔全身及敷药区皮肤未见红斑和水肿,以及采食、体重、眼结膜和口腔黏膜,呼吸、循环、中枢神经系统、四肢活动等均未见明显异常,证实中药头皮脂溢搽剂对实验动物皮肤急性毒性很小,无刺激性;豚鼠敷药区皮肤未见红斑和水肿,表明中药头皮脂溢搽剂对实验动物免疫系统影响很小,无过敏性。结论:中药头皮脂溢搽剂对皮肤的急性毒性很小、无过敏性及刺激性,提示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1992年4月至1992年11月共收治150例脑梗塞病人,均采用精制蝮蛇抗栓酶进行治疗,治疗总有效率达91.4%。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一、治疗过程中的过敏反应和副作用的观察1.用药前先做过敏试验,用生理盐水将该药品稀释成0.001u/ml,抽取0.1ml皮肤试敏,阴性者方可使用本组过敏试验中发现2例次试阳性,次日重复做2次为阴性,用药后未发生过敏反应。2.一级常规用量是用生理盐水250ml加精制短蛇抗检酶0.25u4支,静脉满注,30~40滴/min。20分钟后如无不良反应,根据心功能情况逐渐加快至45~60滴/min。脑梗塞急性期时,给予大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思密达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88例秋季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口服思密达治疗,小于1岁患儿为1g/次,大于1岁的患儿为1.5g/次,疗程1d~3d;对照组40例采用口服鞣酸蛋白治疗,0.1g/次~0.2g/次,3次/d,且两组同时加复合Vit—B锌剂,1mL/次~3mL/次,3次/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30%,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思密达是目前治疗秋季腹泻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5.
氢溴酸右美沙芬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燕  田晓娟  刘泽源 《四川医学》2009,30(8):1282-1284
目的在中国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中研究氢溴酸右美沙芬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本试验采用双周期自身随机交叉试验设计。20名受试者分两组,先后口服受试和参比制剂60mg,两次用药间隔1周。采用HPLC—MS-MS测定。结果受试制荆及参比制剂右关沙芬cmax为(5.32±4.31)μg/L和(5.10±3.93)μg/L;Tmax为(1.90±O.64)h和(2.35±0.84)h;t1/2(ke)为(5.27±1.23)h和(6.30±1.91)h;AUC0-tn为(41.6624±45.1097)μg·h/L和(43.2911±48.7679)μg·h/L,AUCm为(44.7446±50.3424)μg·h/L和(46.7772±53.5734)μg·h/L;相对生物利用度F0-tn 、F0-ke分别为(98.00±17.31)%、(96.20±17.69)%。对药动学参数AUC、Cmax、Tmax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两制剂在处方与周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个试验过程中,各项检查未见异常,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且在试验剂量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张月进  孙培成 《右江医学》2004,32(3):237-238
目的 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8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42例 ,给予雷贝拉唑 10mg ,每日 1次晨服 ;B组 42例 ,奥美拉唑 2 0mg ,每日 1次晨服 ,均连服 1w。于用药前 1d ,用药后第 3d ,按标准对上腹痛 ,返酸进行评分。记录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用药第 3d两组腹痛评分降低差值和返酸评分降低值均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或P <0 .0 1)。雷贝拉唑组缓解腹痛及返酸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组。第 7d腹痛评分降低差值和返酸评分降低差值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均为强效安全的抑酸药物 ,但雷贝拉唑对早期症状效果好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富氧水对高原移居青年体力作业效率的影响。方法将进驻海拔3700m半年的20名健康青年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人。A组口服富氧水2d,2次/d,500ml/次;B组口服富氧水5d,2次/d,500ml/次。分别在服富氧水前和服完富氧水后第2天和第8天进行运动负荷实验。受试者用EGM型踏车功量计做坐位踏车运动。初始负荷功率50w,每3min递增50W.以60r/min连续踏车至200W 3min后终止。用直线回归法计算每位受试者运动心率达170次/min时机体所作的功(PWC170)和运动功率90w时的心率(HR90W),记录功率200W时的肺通气量及血氧饱和度(SaO2),计算心功能指数。结果两组服富氧水后较服富氧水前PWC170、SaO2及心功能指数均增高(P〈0.01);HR90W、肺通气量降低(P〈0.01),且其效率能保持1周(P〈0.05)。结论富氧水能明显提高高原移居青年的体力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替硝唑口腔贴片治疗牙周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将160例牙周炎受试者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受试者使用替硝唑口腔贴片(5mg/片),每牙位1片,2次,天,于早餐和晚餐后并漱口后将药片贴敷于2个观察牙位(磨牙或前磨牙)颊侧正中牙龈表面;口服替硝唑口服片剂赋型剂,2次厌,每次1片,分别在早餐和晚餐后服用。对照组受试者使用替硝唑口腔贴片赋型剂,用法用量与试验组相同;口服替硝唑口服片剂(500mg/片),1片,2次/天,分别在早餐后和晚餐后服用。用药5天。用药前后分别检查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U),牙周袋深度(PD),牙松动度(TM),测定龈下菌斑菌群,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检验。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完成试验的病例数分别为75和70,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民族、职业、临床指数基线检查计分、用药前细菌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JP〉O.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检查总计分减少率(%)分别为20.72&#177;8.27和18.83&#177;9.88(P〉0.05);龈下菌斑细菌清除率(%)分别为54.7和60.0(P〉0.05);总有效率(%)分别是61.33和54.29(P〉0.05)。两组SBI,PLI,PD,TM计分以及龈下菌斑菌群cuf/mL总数明显下降(P〈0.01),两组之间下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为7.5%,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在两组均为5%,无严重不良事件。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生化指标都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替硝唑口腔贴片用于治疗牙周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地尔硫Zhou缓释片在健康人体的药物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以上海产地尔硫Zhou缓释片为参比制剂,焦作市第二制药三科地尔硫Zhou缓释片为受试制剂,分别进行单次和多次用药试验,12名受试者采用随机单次的口服服单剂量(120mg)和多剂量(60mg,3次/d,共用5d)地尔硫Zhou缓释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用随机交叉口服单剂量(120mg)和多剂量(60mg.3次/d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塞来昔布与萘丁美酮治疗膝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将76例膝关节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观察组接受塞来昔布治疗,用药方法为200mg/次,口服,2次/d;对照组接受萘丁美酮治疗,用药方法为500mg/次,口服,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d,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VAS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但研究组与对照组的VAS疼痛评分在治疗结束后相比差异仍然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与对照组头痛、恶心、腹痛、消化不良、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与萘丁美酮治疗膝关节疼痛的疗效、安全性相当,两药均是治疗膝关节疼痛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