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参数测定及临床意义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对57例肾病综合征(NS)患者抗凝治疗前后及50名健康体检者的PLT、MPV、PDW进行对照研究。结果:NS组治疗前与治疗后PLT(P〈0.05)有显著差异,MPV和PDW(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NS组治疗前与对照组PLT(P〉0.05)无显著差异,MPV和PDW(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NS组治疗后与对照组PLT、MPV和PDW(P〉0.05)均无显著差异。说明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与血小板功能增强关系密切。结论:MPV和PDW的检测可作为肾病综合征患者病情变化和适时掌握血小板抗凝治疗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活动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P-选择素(Ps)和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60例活动期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新风胶囊实验组35例和正清风痛宁对照组25例,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和血小板参数、Ps、各活动性指标如血沉(ESR)、α 1-酸性糖蛋白(α 1-AGP)、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并检测上述指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活动期RA患者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为体积(MPV)、Ps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小板超微结构破坏严重.两治疗组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新风胶囊治疗组及正清风痛宁对照组患者ESR、α1-AGP、CRP、RF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小板超微结构明显改善;与正清风痛宁对照组比较,新风胶囊组PLT、PCT、Ps、ESR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小板超微结构改善更明显.PLT、PCT与Ps、IgG、ESR、CRP、RF、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呈正相关关系,PLT还与关节压痛和晨僵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DW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呈员相关(P<0.05或P<0.01).结论:活动期RA患者血小板参数PLT、PCT显著升高,且与Ps,ESR、CRP、RF、IgG、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和晨僵时间具有相关性,提示PLT、PCT可以作为反映RA活动性的一项客观指标;新风胶囊能通过改善血小板超微结构从而减少Ps释放来改善RA患者的关节炎症病变,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SAP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静脉滴注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容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观察白细胞、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同时期选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SAP患者PLT、PCT明显下降,MPV、PDW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SAP患者治疗后PLT、PC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MPV、PDW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且白细胞、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SAP患者血小板参数异常,可能是SAP发生和发展因素之一;丹参有效治疗SAP与其降低血小板活性、改善微循环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减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黄连温胆汤加减口服,分别比较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PLT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DW、MPV、P-LCR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减能对MS患者的血小板参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血小板参数与CHD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使用抗凝真空采血管(K3EDTA),清晨空腹、坐位抽取上肢静脉血2 m L,颠倒混匀并在2 h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小板4项参数的水平,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结果:对照组的健康人群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与CHD患者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CHD患者多数存在血脂升高;CHD组与对照组比较,MPV、PCT和PDW有显著性差异(P<0.05),PLT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证候CHD患者PLT、MPV、PCT和PDW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PV、PDW、PCT血小板参数与冠心病存在相关性,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表明血小板参数在不同中医证候的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桑椹三仙胶对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对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探讨其治疗CITP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桑椹三仙胶治疗30例CITP患者,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等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与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前,CITP患者PLT、PC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MPV、PDW、P-LCR则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经桑椹三仙胶治疗后CITP患者PLT、PCT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而治疗后的MPV、PDW、P-LCR则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桑椹三仙胶能通过改善血小板参数发挥其疗效,为桑椹三仙胶用于治疗CITP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变化在子痫前期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96例,其中重度子痫前期57例,轻度子痫前期39例,同时随即选取正常妊娠孕妇30例作为对照。收集所有孕妇的基本资料,每组均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统计分析各组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PLT、PCT在重度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正常妊娠组依次升高;而PDW、MPV则依次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子痫前期患者的判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养血和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84例ITP患者抽签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养血和血方。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并观察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γ干扰素(INF-γ)]及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变化。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除INF-γ外两组细胞因子TNF-α、IL-4、IL-6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参数PLT、PCT、MPV、PDW同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养血和血方可显著改善ITP疗效,有助于调节免疫状态并对血小板参数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中医证型与血小板、血脂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方法,收集73例DME患者(观察组)和36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记录每位患者性别、年龄,同时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阴两虚证、脾肾两虚证、阴虚夹瘀证、痰瘀阻滞证4型,记录病程及伴随疾病,检测每位患者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和血脂参数[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析2组患者及观察组不同证型患者 PLT、MPV、PDW、PCT、TG、TC、HDL-C、LDL-C 的差异。【结果】(1)73 例 DME 患者中,气阴两虚证 11 例,占15.1%;脾肾两虚证24例,占32.9%;阴虚夹瘀证和痰瘀阻滞证各19例,各占26.0%。(2)不同中医证型的DME患者的平均年龄、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 组患者间比较,观察组的 PLT、HDL-C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PV、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2组的PDW、PCT、T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的各证型患者比较,PLT、L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PV、PDW、PCT、TG、TC、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气阴两虚证的PLT水平和痰瘀阻滞证的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各证型,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小板、血脂的异常改变与DME的发生发展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且血小板、血脂与中医证型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不同证型与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关系,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医辨证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8例临床确认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病例组,进行中医辨证分型,40健康体检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Bayer AVDIA212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不同证型组患者PLT、MPV、PDW、PCT以及L-Pt。比较血小板参数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不同临床危险度分层及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差异。结果:1UAP患者PLT计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MPV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UAP患者在各临床危险度分层组MPV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高危组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显著高于中危组(P<0.05);PLT计数低危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PLT计数在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患者中依次减低(P<0.05)。3不同证型组间MPV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F=3.78,P<0.05)显示存在组间差异。不同证型间两两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气滞血瘀证组MPV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MPV结果在不同证型组间由高到低依次为:痰瘀互阻证组>阴虚血瘀证组>气虚血瘀证组>气滞血瘀证组,并且在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LT、MPV检测有助于UAP患者临床危险度的分层,MPV检测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的辨别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