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评价Excel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心内科2007年-2010年106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106例患者共发现病变部位165处,共植入Excel支架210枚.观察Excel药物涂层支架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术后1-8个月随诊期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再次血管重建等的发生率,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100%,术后造影残余狭窄5.0%±4.8%,支架完全覆盖病变,支架远端无新夹层,血流TIMIⅢ级,临床随访1-8个月,全部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其中有15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无血管再狭窄发生.结论:短期临床随访结果表明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应用Excel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治疗后无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亦无血管再狭窄发生,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及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m1+疏血通注射液6ml/次,1次/d,治疗14d后判断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脂类及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及倍他乐克口服.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分级、心电图ST-T变化及动态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在总有效率、发作次数、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变化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并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4.
通心络胶囊是由人参、水蛭、全蝎、赤芍等成分组成,经高科技技术提取制成的纯中药制剂,由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冠心病的治疗.笔者于2006-2008年分别对45例服用“通心络胶囊”加用常规用药1年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和30例未服用通心络胶囊仪常规用药1年以上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通心络胶囊”可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侧支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一站式"治疗冠心病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策略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腔内治疗的7例合并冠心病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76.2(64~86)岁,术前主动脉CT和冠脉CT确诊主动脉病变和冠脉病变并存,术中造影确认主动脉和冠脉病变均符合介入治疗指征后,实施"一站式"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附近皮下瘀斑2例,其中合并血肿1例,后者因血色素下降予以输注浓缩红细胞2 U治疗。1例主动脉弓降部溃疡患者以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其左侧肱动脉穿刺点出现假性动脉瘤,予以外科修复。所有患者均获得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7(6~10)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改善,无再次手术或死亡。结论:PCI联合EVAR"一站式"治疗冠心病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早中期疗效满意,切口或穿刺部位出血性并发症应予警惕。术后药物治疗方案严格按照冠心病的治疗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56排冠脉CTA特点,以便更早期的对合并糖尿病老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判断预后、指导治疗,进行二级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7月进行256排冠脉CTA检查的大于60岁的拟诊冠心病患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分析两组患者冠脉CTA结果之间的异同,为临床诊治提供支持。结果: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常为多支、多处、全壁的病变,常呈节段不规则狭窄和扩张,或呈串珠样改变,或全程动脉纤细,受累程度高,病变弥漫,而非糖尿病组多表现为单支病变。同时在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冠脉斑块最常见的是混合斑块,冠脉狭窄最常见部位为左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其次为左回旋支及左主干,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其冠脉病变为多支弥漫病变,其冠脉斑块最常见的是混合斑块,256排螺旋CT可作为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判断预后、指导治疗,进行二级预防的一种有效地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常规西医治疗组40例,针刺治疗组40例及针刺配合通心络胶囊治疗组40例.针刺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针刺配合通心络胶囊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1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3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3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配合通心络组降低最显著;治疗后3组愈显率分别为:22.5%,52.5%及70%,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配合通心络组愈显率最高,治疗后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95%及97.5%,针刺组和针刺配合通心络组均较常规组显著增高(P<0.01),但两者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3组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 (BI)计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3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配合通心络组增加最显著. 结论 针刺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质量,能减轻脑出血患者的生活依赖性,针刺配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后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4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满意度分别为92.50%、97.50%,均高于对照组的74.36%、79.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冠心病心脏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7例血液透析合并冠心病患者在强化透析的基础上应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支架植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单支病变3例,多支病变4例,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置放支架1~2个。死亡3例,病情改善4例。此4例术后心绞痛症状改善,肾功能无进一步恶化。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合并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可考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较好,但对于同时有心肌酶谱升高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糖化瘀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糖化瘀胶囊进行治疗。持续给药2个月以观察效果。结果经过为期2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75.0%(30/4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当中,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事件,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糖化瘀胶囊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2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或成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其余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均无心绞痛发作。结论对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选择瓣膜置换或成形,同期进行冠脉血运重建,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硬化病变的联合介入治疗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3-01—2015-09间收治的57例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硬化病变患者行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加强血糖控制,稳定血压,并持续性服用他汀类药物。依据患者病情状况及症状分别或同时采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外周动脉介入治疗(PPI)。观察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随访3~6个月,行血管造影复查冠状动脉狭窄率。结果对124处冠状动脉靶病变采取PIC介入治疗,共计植入冠状动脉支架135枚,每例植入1~4枚;PCI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100%。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及时缓解有效率98.25%(56/57),仅1例术后未完全血运重建,伴有轻度心绞痛,在采取抗凝治疗同时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等药物抗心肌缺血治疗后症状消失。PPI治疗靶血管89支,共植入89枚外周动脉支架,每例植入1~2枚;其中PCI、PPI共同次治疗22例,余下35例均为单次择期治疗,PPI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高100%。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不良心脏事件,仅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肾功能不全,后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患者均存活出院。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硬化病变患者采取联合介入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后期动脉严重狭窄病变的防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重建冠脉血流最有效的方法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冠脉无复流、慢血流现象也时常发生,影响患者术后的心功能和预后。本研究在常规治疗药物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联合应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6mL/d静滴,4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晚口服1次,治疗3个月;监测BUN、Scr、24hUP、LDL-C等指标。结果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对照组Scr、24hUP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Scr、24hUP、LDL-C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4周及3月后,治疗组Scr、24hUP、LDL-C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BUN测量值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有效降低血脂,减少尿蛋白,延缓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合并糖耐量异常(IGT)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88例行PCI的CHD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干预,注重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和生活方式干预.结果 188例患者治疗顺利,临床痊愈出院,远期效果处于跟踪观察中.结论 加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经颅多普勒(TCD)监测通心络胶囊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治疗价值. 方法 将70例有症状并经TCD证实有CVS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西医治疗组35例,通心络胶囊治疗组35例.通心络胶囊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症状变化动态检测TCD,包括大脑中动脉(MCA)及椎动脉(VA)腩血流速度,分析通心络胶囊对CVS的治疗效果. 结果 通心络胶囊组血管痉挛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CVS恢复正常所需要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TCD是监测CVS的有效方法,通心络胶囊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及相关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糖耐量异常(IGT)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88例行PCI的CHD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干预.注重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和生活方式干预。结果188例患者治疗顺利.临床痊愈出院,远期效果处于跟踪观察中。结论加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1例冠心病多支冠脉病变患者行一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技术治疗;术前给予心理支持、进行健康教育、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并发症情况,出院前重点做好服药指导及饮食、运动指导。结果术后1周后好转出院;出院后1、3、6个月复诊,生命体征正常。提示对冠心病多支冠脉病变患者行一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技术治疗效果好,严密的专科护理是保证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接受冠脉造影术后并发造影剂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并接受冠脉介入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比较两组资料接受冠脉造影术后并发造影剂肾病(contrast associated nephropathy,CAN)的影响情况。结果:综合护理组冠脉介入术后并发造影剂肾病的概率明显低于非综合护理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对降低造影剂肾病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冠脉搭桥术)目前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并被广泛接受的方法。但晚期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的病人,病人靶血管条件普遍较差,冠状动脉远端直径明显变细,血管内膜不光滑,流出阻力高,冠脉搭桥术后极易再堵塞并因此造成围术期心肌梗死。以往对于这类病人多采用冠脉搭桥加激光打孔术或单独行激光打孔术,但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