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58例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临床资料,并与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对比,探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的可行性、优缺点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行肝左外叶切除术患者16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58)和开腹组(n=108)。对比观察两组一般情况、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肝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无术中死亡病例,均未出现术后再出血。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病例,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ALT、AST水平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分组)=68.209、62.343,P0.05);两组ALT、AST水平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228.300、179.556,P0.05);腹腔镜组ALT、AST升高幅度小于开腹组(F_(交互)=103.465、88.302,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4,P0.05)。结论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建议有条件的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分析腹腔镜与开腹在肝左外叶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8年3月收治的75例左肝占位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35例,开腹组40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指标(ALT、AST、PT、TBIL、CRP等)并进行对比分析。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少/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第1天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CRP优于开腹组;术后第5天,ALT、AST、CRP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较开腹组缩短(P0.05)。腹腔镜组未出现明显手术并发症;但开腹组出现6例,包括胆瘘1例,腹腔积液1例,胸腔积液2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镜肝左叶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左肝蒂阻断行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左外叶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将78例肝左外叶胆管结石患者分为2组,各39例。开腹组行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左肝蒂阻断肝左外叶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前后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出血量低于开腹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的血清TBil、ALB均较术前有所改善,但组内及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左肝蒂阻断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左外叶胆管结石,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出血量少、患者康复快,而且有利于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研究腹腔镜并胆道镜左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行腹腔镜并胆道镜左肝叶切除术,对照组行开腹并胆道镜左肝叶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前1 d及术后7 d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草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术前1 d,两组TBIL、ALB、AST、AL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TBIL、AST、ALT组内比较,均低于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B、PT组内比较,与术前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TBIL、ALB、AST、ALT、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1.63%)显著低于对照组(3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并胆道镜左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适于临床治疗肝胆管结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完全腹腔镜与传统开放肝左外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62例肝左外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32例,常规开腹组30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开腹组术后2例发生切口感染。两组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结论:不解剖肝段血管及肝左静脉的完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可取代传统开腹手术,有望成为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对比开腹和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106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开腹左肝外叶切除术;研究组行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首次排气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感染、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但两组提高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7年2月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39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与开腹组33例(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围术期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手术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同型半胱氨酸(Hcy)、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年,记录患者复发情况及3年总生存率。结果 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绝对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或短于开腹组(P<0.05);术后第1d、第5d,两组血清TBIL、AST、ALT水平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且腹腔镜组术后第5d血清TBIL、AST、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第7d、1个月,两组血清AFP、Hcy、AFP-L3水平均呈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同时间点血清AFP、Hcy、AFP-L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可行性与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12例行LH患者(LH组)与20例同期行开腹肝切除术(OH)患者(OH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LH组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留置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与OH组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半肝的恶性肿瘤,行LH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与开腹肝切除术(Open liver resection,OH)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moma,HCC)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随访36个月以上的63例HCC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经LH治疗者设为LH组(30例),经OH治疗者设为OH组(33例),记录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功能(ALT、AST、Alb)、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输血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绝对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所有患者自开始治疗之日计起,开展随访,记录复发及死亡情况,随访率100%,截止日期2015年6月30日。结果 63例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且术后病理切缘均阴性;LH组手术时间为(193.5±63.7)min,这与OH组的(197.6±75.6)min相当(P0.05);LH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输血率、腹腔引流时间、术后绝对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OH组,且差异显著(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前Alb、ALT、AST水平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LH组术后第1、3、7天ALT、AST水平显著优于OH组(P0.05),且其Alb、ALT、AST的恢复速度显著优于OH组(P0.05);LH组发生胆瘘和肝周积液各1例,OH组发生胆瘘2例、腹腔感染1例,对症处理后均得到控制;随访36个月后发现,LH组中8例死亡、3例远处转移、11例肝内复发;OH组中9例死亡、4例远处转移、12例肝内复发;两组患者第1、2、3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LH与OH在HCC的治疗中疗效相当,但LH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安全性高、恢复快、绝对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可考虑在HCC的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探讨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效果及相关并发症。腹腔镜组的切口长度显著小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首次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总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ALT、AST、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的ALT、AST、总胆红素显著低于开腹组,血清白蛋白显著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发生并发症7例(17.50%),与开腹组的8例(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P=0.775)。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均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腹腔镜具有创口小、术后恢复快、患者肝功能恢复更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程序化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与传统腹腔镜和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接受肝左外叶切除术患者62例资料,其中开腹组19例(A组),传统腹腔镜组20例(B组),程序化腹腔镜组23例(C组)。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与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及肝功能指标等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一般资料和术后并发症采用χ2检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三组数据比较,C组切口总长度最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最少(P<0.05),术后第1天、第3天白蛋白(ALB)相对最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相对最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三组相当(P>0.05)。 结论程序化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疗效确切优良,较传统腹腔镜和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与开腹肝切除术(open hepatectomy,OH)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45例,将其分为2组,LH组21例,OH组24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术后的情况与生存率,评价其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LH组显著高于OH组(分别x2=3.973,x2=4.862,均P<0.05),近期并发症发生率LH组(2例)显著低于OH组(9例)(x2=4.746,P<0.05);总住院天数LH组为(17.3±5.0)d,OH组为(21.5±5.1)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7,P<0.05).2组患者随访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2,P >0.05).LH组的无瘤生存率为52.4%,显著高于OH组(25.1%,x2=4.543,P<0.05).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均为肝癌治疗的有效方法,腹腔镜术式近期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但两组总体生存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左肝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对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92例行左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下左肝切除术者42例(腹腔镜组),行开腹左肝切除术者50例(开腹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左肝切除术治疗左半肝肿瘤的优缺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施行肝左外叶切除29例,左半肝切除13例;其中1例伤及肝中静脉中转开腹.开腹组患者施行肝左外叶部分切除33例,左半肝切除17例.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切缘距肿瘤距离为(1.6±0.6)cm,长于开腹组的(1.2±0.4)cm(t =3.81,P<0.05).但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58±89) ml,明显少于开腹组的( 292±172) ml(t=4.56,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2±0.3)d、(23±4)h、(7.5±2.8)d,明显短于开腹组的(2.0±1.1)d、(49±7)h、(11.3±4.2)d(t=4.57,21.31,5.00,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AST、ALT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腹腔镜组升高的幅度较开腹组小(t=6.73,5.03,P<0.05);并且开腹组术后PT明显比术前延长(t=2.32,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 (3/41),住院费用为(2.5±0.7)万元,均较开腹组的8%(4/50)和(2.6±0.6)万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P>0.05).开腹组患者中有l例术后因急性肝功能衰竭导致MODS死亡.结论 腹腔镜左肝切除术成功率高,安全可行,与开腹手术比较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总体疗效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维重建联合腹腔镜技术进行精准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腹腔镜下进行肝癌的切除)和实验组(对患者肝脏进行三维重建,而后采用腹腔镜下进行肝癌的精准切除)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后ALT、AST、TBIL、TNF-α、IL-2、IL-6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TBIL、TNF-α、IL-2、IL-6水平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ALT、AST、TBIL、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胸腔积液、肺部感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好,有助于保护肝功能,降低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相较开腹手术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左半肝切除术的14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42例(腔镜组),开腹左半肝切除术105例(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各项血生化指标、合并疾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196.3±48.6)min vs.(225.7±69.1)min]、术中出血量[(232.6±68.3)mL vs.(302.7±108.4)mL]、术后排气时间[(3.4±0.8)d vs.(4.9±1.3)d]及术后住院时间[(6.8±2.1)d vs.(9.4±2.6)d]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腔镜组转氨酶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开腹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7.1%,高于腔镜组的9.5%(P=0.002);其中开腹组术后切口液化发生率高于腔镜组(P=0.030),但两组胆漏、顽固性腹水、腹腔出血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93.6%、84.6%与66.9%,开腹组为94.5%、81.4%与68.5%,两组各时点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8)。结论: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是安全、可行的,腹腔镜手术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南乐县第二人民医院2013-01—2018-09间收治的187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均实施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术。对照组93例采取开腹术,观察组94例采取腔镜手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血清ALT、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5天的血清ALT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有利于肝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腔镜左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行完全腹腔镜左肝切除术的98例左肝胆管结石患者为观察组,纳入同期行开腹左肝切除术的32例左肝胆管结石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记录实验室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将观察组分为疗效优良组、差组,通过对比两亚组患者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术后白蛋白输注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肝切除方式、并发症发生率、一期清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T、AST、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两组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WBC水平低于对照组,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组与差组既往肝胆手术史、手术时间、术后胆道引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肝胆手术史、手术时间≥168 min、术后胆道引流是术后效果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左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腹腔镜手术后康复更快,对血清指标影响更小;有肝胆手术史、手术时间≥168 min、术后胆道引流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中心静脉压的腹腔镜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原发性肝癌患者78例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43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开腹组35例行传统开腹肝切除术。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1 d、7 d肝功能指标以( ±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术中切肝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术后排气时间较短、住院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胆漏、肺部感染、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均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肝功能指标对比,腹腔镜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优于开腹组(P<0.05)。 结论低中心静脉压的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更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肝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9.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其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将60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按照术式分为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组(L组,n=32)与开腹肝左外叶切除术组(O组,n=28)。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机体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1)L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拔引流管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O组(P0.05);(2)O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L组为9.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术后即刻肾上腺素、皮质醇均上升至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两组术后12 h NK细胞水平降至最低值,随后逐渐上升;两组术后12 h IL-6及CRP水平上升至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除NK细胞外,L组术后即刻至术后24 h其他指标水平均显著小于O组(P0.05);术后48 h时上述指标水平与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L组手术前后上述指标水平变化程度明显小于O组(P0.05)。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疗效更佳,且对机体应激反应产生的影响更小,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种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5年间因原发性肝细胞癌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中肝血流控制分别采用Pringle法(全肝阻断组,18例)、半肝血流阻断法(半肝阻断组,17例)、七步断肝法分步阻断(七步断肝组,10例)。比较3组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3组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七步断肝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全肝阻断组与半肝阻断组(均P0.05)。结论:利用七步断肝法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安全、简便、可行,且对术者腹腔镜技术要求不高,适合各级医院借鉴和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