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功能损害孕妇生化指标与血小板 4项参数的关系。方法 分析对比门诊随访正常孕妇 (2 8例 )、单纯ALT升高组患者 (3 0例 )及黄疸伴ALT升高组患者 (2 7例 )的血生化和血小板 4项参数。结果 单纯ALT升高组ALT、AST、DB、TBA、GGT均高于正常孕妇组 (P <0 .0 1)、TB、MPV均高于正常孕妇组 (P <0 .0 5 )、PCT、PLT低于正常孕妇组 (P <0 .0 5 ) ,而两组间ALP、PDW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黄疸伴ALT升高组ALT、AST、TB、DB、TBA、ALP均高于单纯ALT升高组 (P <0 .0 1)、MPV高于单纯ALT升高组 (P <0 .0 5 )、PCT、PLT低于单纯ALT升高组 (P <0 .0 5 ) ,而两组间GGT、PDW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所有 5 7例肝损害孕妇生化指标和PLT4项参数进行相关分析 ,其中MPV与ALT、AST、GGT均存在正相关 (P <0 .0 5 ) ;PLT与TB、DB存在负相关 (P <0 .0 1) ;PCT与TB、DB存在负相关 (P <0 .0 5 ) ;其余生化指标和PLT4项参数不存在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GGT、ALP可能不是判断妊娠期肝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 ;黄疸引起妊娠肝损害孕妇PLT计数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联合检测在妊娠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妊娠肝病患者作为肝病组,另选取52例正常妊娠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抽取两组的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测定两组的ALT、AST、GGT、FIB、APTT及PT。结果:肝病组的血清ALT、AST和GG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组的FIB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T和APTT长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肝病患者进行血清生化指标及PT检测,可有效辅助诊断妊娠肝病,为妊娠肝病的预防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酒精性肝病患者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该院肝病科接受诊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61例(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1例(对照组),检测其血清m-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m-AST、ALT、AST及GGT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病患者中,脂肪肝、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AST可以同ALT、AST及GGT一起作为临床辅助诊断酒精性肝病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圣艳 《新医学》2014,(9):625-627
目的探讨常见肝病中血清总胆汁酸(TBA)及4种肝酶的差异。方法 152例肝病患者为肝病组,128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TBA、AST、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其异常率。比较肝病组血清TBA与AST、ALT、GGT、ALP异常率。结果肝病组患者血清TBA、AST、ALT、GGT、ALP水平、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病组患者血清TBA异常率明显高于4种肝酶异常率(P〈0.05)。结论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疾病中,TBA异常率高于4种肝酶指标,且对潜在性肝细胞损害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缺失性转铁蛋白(CDT)、CDT/转铁蛋白(TRF)比值在酒精性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6例酒精性肝病患者(A组)、33例非饮酒病毒性肝炎患者(B组)、22例嗜酒无肝脏疾病志愿者(C组)、33例健康体检者(D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研究对象CDT、TRF、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等肝功能指标,并计算CDT/TRF比值。结果 (1)4组研究对象CDT、CDT/TRF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R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CDT、CDT/TRF显著高于A组、B组、D组(P0.05),A组CDT、CDT/TRF显著高于B组、D组(P0.05),B组CDT/TRF显著高于D组(P0.05),B组、D组之间CD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组研究对象ALT、AST、GG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ALT、AST、GGT显著高于A组、C组、D组(P0.05),A组ALT、AST、GGT显著高于C组、D组(P0.05),C组与D组之间ALT、AST、GG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T、CDT/TRF比值是酒精性肝脏疾病较为理想的辅助诊断指标,同时对确定嗜酒人员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阳黄的湿热辨证与辅助检查的关联性。方法:选取44例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黄疸(阳黄)患者,其中热重于湿证组21例,湿重于热证组23例。观察每组患者入院时肝功能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HBVDNA,比较2组病例3项数据差异。结果:2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差异显著;2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差异不明显;2组患者HBVDNA差异明显。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引起阳黄证的湿热辨证与ALT、HBVDNA有明显的关联性,热重于湿证患者ALT、HBVDNA明显高于湿重于热证患者。  相似文献   

7.
潘爱萍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0):1659-166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炎活动度、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方法]对80例慢性乙肝患者和40例健康者,采用酶法检测肝功能血清指标ALT、AST、GGT,使用PCR技术测定HBVDNA含量,并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作对比.运用SPSSl3.0软件进行组间比较、相关分析.[结果]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的增高,血清ALT、AST、GGT显著升高(P<O.01),病例组炎症各级、纤维化各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G3与G4、s3与S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HBVDNA水平各组间比较(不包含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O.05).[结论]血清ALT、AST、GGT是评价肝脏病理学改变的敏感指标,HBVDNA水平仅可作为肝病严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特异性的鉴别指标,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对126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及18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酶、血脂、尿酸、血糖、血细胞比容等指标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丙氨酸转氨酶(AST)、门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AST/ALT≥2)、谷氨酰转肽酶(GGT)、尿酸(UA)异常的百分数分别为76.1%、36.5%、44.4%、62.7%,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分别为30.2%、17.0%、19.2%、29.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ST、AST/ALT≥2、GGT、UA等指标可能是鉴别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效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血脂检查有无特异性鉴别指标.方法 对42名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160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清蛋白(ALB)、谷氨酸氨基转移酶(GGT)、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碱性磷酸酶(ALT)>2、GGT异常在酒精性脂肪肝组中为73.7%、34.2%、47.4%,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为27.8%、14.6%、20.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ST、AST/ALT>2、GGT结合临床病史,B超检查,有助于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酒精性肝病患者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根据门诊及住院患者的饮酒量、饮酒时间、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相应并发症、治疗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酒精性肝病发病有增多趋势,长期饮酒史和AST/ALT、GGT、TBiL对酒精性肝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A/G比值随疾病进展而降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饮酒者预后差,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肝硬化的晚期并发症。结论:酒精性肝病病情和预后与长期饮酒史(包括饮酒量、饮酒时间)有关。对于有饮酒嗜好的病人,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劝其戒酒,并定期监测AST/ALT、GGT、TBiL等生化指标,及早进行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该院在2015年1~12月期间收治的61例酒精性肝病患者(A组)和50例非酒精性肝病患者(B组)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检者的血清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受检者血清中m-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并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血清m-AST、AST、ALT和GGT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中脂肪肝患者、肝炎患者及肝硬化患者血清m-AST、AST、ALT和GG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和B组患者m-AST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ST、ALT和GGT(P0.05)。结论临床上检测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中m-AST在内的血清标志物水平对疾病的治疗和监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及乙肝病毒DNA(HBV-DNA)水平联合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生物学行为。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驻马店市中医院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10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清ALT、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及HBV-DNA水平、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ALT、AST、GGT及HBV-DNA水平、观察组不同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患者(G1级组、G2级组、G3级组、G4级组)血清ALT、AST、GGT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ALT、AST、GGT及HBV-DN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ALT、AST、GGT及HBV-DNA水平高于中度组,且中度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4级组血清ALT、AST、GGT水平高于G3级组,且G3级组高于G2级组,G2级组高于G1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LT、AST、GGT及HBV-DNA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间密切相关,采用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可为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诊断与病变程度、炎症程度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GGT/ALT、AST/ALT的比值联合分析对"甲胎蛋白(AFP)阳性"的乙型肝炎与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AFP阳性"原发性肝癌271例作为研究组(A组),同期住院的"AFP阳性"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54例、慢性乙型肝炎12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并对各组患者GGT水平及GGT/ALT、AST/ALT比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FP阳性"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GGT水平分别为(163.20±182.98)U/L、(81.67±63.85)U/L、(134.75±91.48)U/L,原发性肝癌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T/ALT比值分别为:1.67±1.24、1.02±0.45、0.55±0.26,原发性肝癌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GT/ALT比值分别为:3.52±4.21、0.71±0.29、0.52±0.47,原发性肝癌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AFP阳性"患者,如肝功能检查表现为:GGT升高,且AST/ALT>1,同时GGT/ALT>1,应首先考虑原发性肝癌的存在。而肝功能检查虽然有GGT升高,但AST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明确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予清脂汤联合熊胆胶囊治疗,对照组予甘草甜素合熊胆胶囊治疗。3个月后对2组血清肝功能和血脂、血糖及尿酸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2组治疗后腹胀和肝区不适改善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②治疗组治疗后ALT、AST、GGT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只有ALT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AST、GGT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ALT、AST异常病例数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GGT异常病例数变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和血糖异常病例数变化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清脂汤联合熊胆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较的改善症状和肝功能生化指标作用。  相似文献   

15.
缺糖基转铁蛋白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检测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血清中的缺糖基转铁蛋白(CDT)与总TI的比值%CDT,并与GGT、MCV、ALT、AST等指标比较,评价其对AL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健康不饮酒对照组、非酒精性肝病的其他肝病组(NALD组)、ALD组(3组均为男性),分别检测%CDT、GGT、MCV、ALT、AST等指标,各指标在不同组间的比较用F检验;各项目之间的关系研究用直线相关,计算相关系数;同时绘制各指标的ROC曲线。结果 ALD组中的%CDT显著高于对照组、NAID组。%CDT诊断AL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敏感度0.75,特异度0.88,而GGT这三者分别为0.751、0.75、0.76,MCV分别为0.669、0.30、0.78,ALT分别为0.512、0.25、0.72,AST分别为0.426、0.25、0.68。%CDT、与GGT不相关,但两者联合检测敏感度提高到90%。结论 对于ALD的诊断,%CDT、GGT、MCV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CDT是一个很好的辅助诊断指标。%CDT与GGT联用可提高敏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对肝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206例行肝部分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者75例作为观察组,PLT≥100×10~9/L者131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患者术后PLT计数与肝功能指标恢复的关系。结果两组术前的血清ALT、AST、TB、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清ALT、AST、TB、PT水平持续升高,第3天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对照组术后10 d恢复至术前水平,观察组术后14 d恢复至术前水平;观察组术后1-10 d血清ALT、AST、TB、P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恢复延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5.3%比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与血小板计数与密切相关,术前低血小板计数可以作为肝癌肝部分切除术肝功能恢复延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201例肝病患者血清肝脏酶谱测定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肝病患者血清肝脏酶谱酶活性的改变情况。方法测定201例肝病患者血清肝脏酶谱酶活性,并与98例非肝病患者肝脏酶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例肝病患者血清肝脏酶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4项酶活性均高于非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各种酶显著增高,以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最为显著,最高者达2915U/L,与非肝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各种酶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以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增高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项无明显差异;肝癌患者ALP、GGT增高极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升高不明显;酒精性肝炎时,以GGT升高较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AST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P无显著性差异。其他肝病组各酶系升高程度不一,AST、GGT、ALP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ST仅轻度升高。结论肝病患者定期进行肝脏酶谱的检测和结果分析对肝病的诊疗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美他多辛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酒精性肝病(A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美他多辛;疗程均为4周。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TBil),谷酰转肽酶(GGT)水平,比较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和临床有效率。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GGT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GG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无显著差异。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美他多辛和多烯磷脂酰胆碱联用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优于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S-腺苷蛋氨酸序贯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静点组和序贯治疗组,比较治疗后2组间及组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酸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DBill)、总胆汁酸(TBA)的变化。结果序贯治疗组ALT、AST、GGT、TBill、DBill、TBA 6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序贯治疗组降低TBill、DBill及TBA显著优于单纯静点组,P〈0.05。结论对于各类原因导致的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腺苷蛋氨酸序贯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联合检测对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7例肝癌、32例肝硬化、38例慢性肝炎、45例急性肝炎及50例健康人血清中ADA、ALT、GGT进行检测。结果 ADA在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各肝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病组AL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升高排序依次为:急性肝炎、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病组中以肝癌组GGT升高最为明显,而慢性肝炎和肝硬化GG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肝病时联合检测3种血清酶可辅助临床对肝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对预后判断也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