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对麻醉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对照组单独采用瑞芬太尼,治疗组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观察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及苏醒情况。结果治疗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OA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0.5、1、2 h,治疗组患者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中采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能有效缩短苏醒时间,加快认知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手术患者苏醒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腹部手术老年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瑞芬太尼(七氟烷组)和七氟醚+瑞芬太尼(七氟醚组),每组各23例,分别吸入七氟烷和七氟醚,并采用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观察两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不同时点OAAS评分以及手术前后各时点MMSE评分。结果七氟烷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七氟醚组(P〈0.05),拔管即刻和拔管后10 min时点,七氟烷组患者OAAS评分明显高于七氟醚组(P〈0.05);在拔管后30、60 min时点,七氟烷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七氟醚组(P〈0.05)。结论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有利于老年患者及时苏醒,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较快,适于老年患者麻醉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应用方法和效果评价。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4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20例,七氟烷组全程持续吸入七氟烷做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丙泊酚持续静脉泵入,两组在麻醉诱导后均采用瑞芬太尼静脉泵入,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后和术后的各项指标以分析临床效果。结果:两组麻醉过程顺利,麻醉诱导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术中各时间段及术后心血管各因素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O.05),七氟烷组的苏醒和拔管时间比对照组短,拔管后即刻的Steward苏醒评分七氟烷组比对照组高。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效果良好,术中心血管功能平稳,麻醉起效时间及苏醒时间短,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麻醉的理想组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效果.方法 以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属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随机分成对照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与观察组(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每组30例患者.比较两组不同阶段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苏醒时间、麻醉苏醒程度评分、拔管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和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段的舒张压、心率对比差别不大,气腹五分钟后与手术后的心率与插管前相比差别较大(P<0.05),但组间对比差别不大,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收缩压与插管前、气腹前及气腹后五分钟相比更低(P<0.05),且与同时间段的观察组患者相比更低(P<0.05);在苏醒时间、麻醉苏醒程度评分、拔管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及麻醉优良率方面均是观察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搜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研究组采用瑞芬太尼、七氟烷复合麻醉。观察两组效果,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相比,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苏醒及拔管时间较短,拔管后OAAS评分较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给予患者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柳琦 《当代医学》2016,(27):27-28
目的:探究七氟烷与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采用七氟烷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的方法,对对照组则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的方法,观察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后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后OAAS评分分别为(6.2±1.1)min,(10.2±3.6)min,(3.5±0.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122-124+128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观察组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对比两组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苏醒各指标。结果 观察组在麻醉前(T0)、气腹后5 min(T1)、结束人工气腹前(T2)、拔管完毕时(T3)、拔管后10 min(T4)的SBP、DBP、H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拔管后即刻及10 min的OA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拔管后20 min、30 min的OA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显著,术中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加快术后苏醒速度,提高苏醒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与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实施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03月至2017年03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均在术前给予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33例)则在术前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差异,同时统计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后意识恢复评分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97.1%,对照组患者麻醉优良率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Steward苏醒评分则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瑞芬太尼总用量(135±38)μg、丙泊酚用量(105±25)mg;对照组患者瑞芬太尼总用量(424±54)μg、丙泊酚用量(272±52)mg.两组药物用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有着良好的麻醉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麻醉指标,同时降低患者麻醉药物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林树青 《赣南医学院学报》2021,41(12):1219-1221,123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的协同增效作用.方法:将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每组各30例.七氟烷组在常规麻醉基础上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丙泊酚组在常规麻醉基础上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节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压、心率)、苏醒时间、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情况.结果:与丙泊酚组相比,七氟烷组在心率稳定性、麻醉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等方面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起到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七氟烷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52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随机均分为S、P 2组。自诱导至术毕2组始终以5 ng/mL效应室TCI输注瑞芬太尼,S组在以丙泊酚、琥珀胆碱完成插管后改吸七氟烷,P组以TCI输注丙泊酚。术中维持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在15-25。观察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糖变化,记录苏醒及拔管时间、拔管后镇静评分(OAAS)、术后认知功能评分(MMSE)以及术中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各时点AAI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两组无明显差异,术毕前及拔管后10min两组血糖均有所升高,与基础值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苏醒时间P组明显长于S组(11.2 vs 7.0min)(P〈0.05),苏醒后无论是OAAS评分还是MMSE评分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术后认知功能均较术前有短暂下降,但术后2 h已基本恢复。术中、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术后24 h内VAS评分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七氟烷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都能提供满意的麻醉,副反应相似,七氟烷比丙泊酚可控性更佳,术后苏醒更为迅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病人以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镇痛的麻醉效果及其对病人术后认识功能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将64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2例)予以静脉注射丙泊酚、芬太尼,观察组(32例)予以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结果:插管前和插管后,2组病人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插管后舒张压和心率高于插管前水平(P<0.05~P<0.01)。2组病人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麻醉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定向力完全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与拔管时比较,拔管24 h后对照组OAAS评分明显升高(P<0.01),NRS评分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OAAS、MMSE评分均明显增高(P<0.01),NR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拔管24 h观察组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各方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胆囊切除术病人以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其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病人苏醒质量更佳,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七氟烷与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将7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2组。全部患者给予术前肌注右美托咪定,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给予吸入七氟烷与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维持。对比2组术后恢复情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评价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变化;于手术前后检测患者S100β蛋白、氧化应激指标。 结果 2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70、10.226、8.527,均P<0.05);术后6 h、12 h、24 h,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7、3.800、3.048,均P<0.05);术后24 h,观察组S100β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8,P<0.05);2组术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显著提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术后SOD、MDA显著低于对照组,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9、4.073、8.518,均P<0.05)。 结论 与丙泊酚相比,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定能显著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使用后的麻醉恢复情况。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手术的患者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2-29岁,体重45到70kg。随机分为2组(n=20):七氟醚复合麻醉组(SR组)和异氟醚复合麻醉组(IR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麻醉维持:SR组吸入1%-3%七氟醚。IR组吸入1%-2%异氟醚复合麻醉组(IR)。2组都采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Ce)3ng/mL,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5mg/kg,维持血压和心率波动不超过基础值25%,记录睁眼时间(停止吸入麻醉药到睁眼的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停止吸入麻醉药到拔除气管导管时间),麻醉后恢复期评分达到≥9分时间(从停止吸入麻醉药计时)及麻醉后手术室停留时间,记录吸入麻醉药用量。结果与IR组比较,SR组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麻醉后恢复评分达到〉9分时间及手术室停留时间都比IR组缩短(P〈0.05),吸入麻醉药的总量和单位时间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异氟醚复合组比较,七氟醚复合组患者麻醉恢复快,且麻醉恢复后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人麻醉对老年手术患者麻醉后苏醒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老年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异氟醚组,分别使用七氟醚和异氟醚吸入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的变化。结果七氟醚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异氟醚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术后4hMMSE评分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异氟醚组下降幅度较七氟醚组更明显(P〈0.05),术后8h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0.05)。结论七氟醚吸人麻醉后苏醒较异氟醚快,减少了气管插管时间,缩短了术后苏醒监护时间,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少,更适合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病人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观察组则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分别对比2组在麻醉前5min (T1)、气腹30 min (T2)、手术结束时(T3)的应激反应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手术前1 d以及术后1 d认知功能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T2、T3时观察组的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1),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水平也均低于对照组(P < 0.01)。术后1d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连线试验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病人中,可显著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认知功能损害,且有利于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剂量甘露醇预处理对垂体瘤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经蝶入路垂体瘤摘除患者,随机分为甘露醇预处理组(M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前15min两组患者分别于15min内静脉输注20%甘露醇0.5g/kg或等容积的生理盐水。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呼气末异氟醚浓度为1MAC。拔管后30min内采用OAAS法进行苏醒质量评分,拔管后3 h内采用MMSE测试法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平稳拔管,M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拔管后两组患者OAAS评分均逐渐增加,M组拔管后10min OAAS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拔管后认知功能逐渐恢复,M组在2h内恢复到术前水平,而C组3 h内恢复到术前水平,M组拔管后1和2 h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小剂量甘露醇预处理可明显缩短垂体瘤手术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加速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周惠丹  方军  付霜  连燕虹 《浙江医学》2011,33(4):468-469,472
目的 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七氟醚吸入对老年患者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44例,ASAⅠ~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S组(B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22例.D组由麻醉医生根据临床经验调节术中七氟醚的吸入浓度 B组术中维持BIS值在45~55,术毕前10min维持在56~70.记录麻醉诱导前、手术期间和拔管时的BIS值、七氟醚设定浓度和呼气末浓度 苏醒时间、拔管时间、OAA /S评分达到5分的时间.结果 与D组相比,B组术中七氟醚用量减少20%,手术期间的BIS升高、呼气末七氟醚浓度降低,手术结束时呼气末七氟醚浓度降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OAA /S评分达到5分的时间缩短.结论 BIS指导吸入七氟醚能加快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的麻醉苏醒,提高苏醒质量,并可减少术中七氟醚的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甘露醇静注对长时间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后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lgist,ASA)标准评分Ⅰ~Ⅱ级,随机分为甘露醇预处理组(M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术中气腹时间均大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