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306例脑出血患者予以同样的内科治疗,分为2组:A组为早期康复治疗组,在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且神经功能障碍停止进展48 h开始康复训练;B组为普通康复治疗组,在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障碍停止进展7 d且头颅CT提示脑出血处于吸收期开始康复训练。观察在康复过程中再次脑出血、心脏功能恶化、窒息、骨折发生率,评价康复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30天和3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结果 2组患者再出血、心功能恶化、窒息、骨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康复前、第7天和第14天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0天和3个月后Barthel指数比较,A组优于B组。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安全,且能改善30 d后的Barthel指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与晚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1—2012-12在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36例,随机分成2组,早期康复组(72例)和晚期康复组(64例),早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2~14d给予康复训练,晚期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15~30d给予康复训练,2组康复训练方法相同,均采用神经生理疗法(Bobath法)和运动再学习法,疗程为30d,对比2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早期康复组肢体功能恢复显著优于晚期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FMA、MBI明显改善,早期康复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晚期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与晚期康复均可促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但早期康复效果显著优于晚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智力与记忆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予以丹参注射液治疗,不进行早期康复训练。2组均以14 d为一疗程,观察患者临床反应,并以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CSS量表和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分析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CSS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有极大的改善作用,有利于患者智力和记忆力恢复。  相似文献   

4.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86例首次急性发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早期康复组平均于病后10d开始早期康复训练,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早期康复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偏瘫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成康复组、对照组,2组均常规使用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早期康复治疗,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偏瘫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测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2组治疗前FMA和Barthel指数测评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4周FMA和Barthel指数测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恢复自信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介入时机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确立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将我院2012-08—2014-08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患者于脑梗死后1~2周给予康复治疗,B组则于脑梗死后2~4周给予康复治疗,C组患者并于脑梗死后4周给予康复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不同时间段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的变化情况,记录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结果。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Fugl-Meyer量表运动及平衡功能、神经缺损功能及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上升至(72.02±11.37)分、(12.40±2.02)分、(76.21±7.3)分,明显高于A、C组(P0.05),且B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评分降低至(13.39±8.21)分,明显低于A、C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早期康复治疗介入方案,脑梗死2~4周后给予偏瘫肢体综合康复训练指导,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优化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依达拉奉静滴,B组给予规范的康复训练,C组在依达拉奉静滴的同时,神经症状、生命体征平稳后48h内进行与B组相同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15d、30d、75d,依据ESS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30d和75dE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C组治疗后ESS评分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11—2015-01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早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 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改良BI评分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BI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均采用NIHSS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FMA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观察早期临床疗效。结果丁苯酞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患者症状均较入院时改善,NI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入院时降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丁苯酞治疗组各观察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康复训练的方案与常规治疗方案相比可更好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结合低频电刺激疗法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低频电刺激治疗,比较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经康复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良好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减重步行训练对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早期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组(减重步行训练组,36例);②常规康复治疗组(32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入选后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2周、4周、6周进行以下评定:①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②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量表);③日常生活行为Bar-thel指数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2组患者入组后开始为期6周的康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FAC、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6周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AC和Fugl-Meyer评分治疗后4周、6周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后2周、4周、6周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更好地提高早期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亚低温对脑梗死患者血NSE、SOD、NO、E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ET(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 3例,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 0例,常规治疗组2 3例。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时、第7天、第14天、第30天进行NIHSS神经功能评分,第30天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第7天、第14天检测NSE的浓度,SOD的活力,NO、ET的含量。结果 两组NIHSS评分第14天、30天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 5 )。Barthel指数比较第30天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 5 ) ;治疗组NSE浓度下降,SOD活力升高,NO、含量降低(P<0 .0 5 )。治疗组第14天ET含量降低(P<0 .0 5 )。两组治疗后呼吸、脉搏、血钾等相比无明显差异(P>0 .0 5 )。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促进重症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预后。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乳突法头部低频电刺激及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ADL)恢复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电刺激及早期康复训练组(A组)、低频电刺激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A、B两组均采用低频电刺激、常规药物治疗,A组在发病48h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分别观察治疗后第2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的变化.结果 三组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B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频电刺激及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在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03—2014-02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和常规药物(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7d、14d、21d2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7d、14d、21d2组Barthe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老年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脑组织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脑梗死神经损伤的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微量泵持续泵注肝素联合疏血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案.方法 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内一科自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86例,其中87例(治疗组)应用微量泵泵注肝素联合静滴疏血通治疗,99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其他治疗相同,于治疗后第3、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和疗效.结果治疗后第3天,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立即停止进展发生率较高,而中度以上进展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进展发生率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中轻型脑梗死患者所占比例较高,重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在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注肝素联合疏血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微量泵持续泵注肝素联合疏血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案.方法 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内一科自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86例,其中87例(治疗组)应用微量泵泵注肝素联合静滴疏血通治疗,99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其他治疗相同,于治疗后第3、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和疗效.结果治疗后第3天,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立即停止进展发生率较高,而中度以上进展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进展发生率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中轻型脑梗死患者所占比例较高,重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型在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注肝素联合疏血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康复时机的选择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368例,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恢复康复组,以FMA分数和Barthel指数为指标评定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早期康复组FMA分数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恢复期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康复时间越早,疗效越显著,后遗症程度越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醒脑针刺疗法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软瘫期肌力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01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9例脑梗死软瘫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R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3周、6周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R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于脑梗死软瘫期肌力恢复、神经功能恢复、运动功能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提升的效果均优于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患者恢复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出血恢复期患者100例,按双盲随机法分为康复Ⅰ组与康复Ⅱ组各50例。康复Ⅰ组行常规康复指导,康复Ⅱ组行恢复期针对性康复训练,对比2组康复总有效率和FMA评分、Barthel指数、NIHSS评分。结果 2组康复总有效率比较,康复Ⅱ组高于康复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康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恢复期患者采取针对性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肢体功能恢复,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16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联合治疗组(n=40)、丁苯酞组(n=40)、马来酸桂哌齐特组(n=40)和常规治疗组(n=40)。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及180天分别采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统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第14天的NIHSS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丁苯酞组或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联合治疗组有很好的协同作用(P<0.01)。治疗后第14天的Barthel指数,丁苯酞组或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29,P=0.002),且使用联合治疗组疗效更显著(P=0.001)。治疗后第180天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丁苯酞组或马来酸桂哌齐特组以及联合治疗组均有疗效(P均<0.01),且联合治疗组效果更显著。联合治疗组有1例、丁苯酞组有2例、常规治疗组有1例出现胃部不适,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丁苯酞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