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杏芎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杏芎氯化钠组液治疗,对照组38例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根据临床症状和下肢彩超检查,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扩张下肢血管,降低血小板聚集指数,降低血脂,促进侧枝循环建立,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范昌斌  王俊  王寅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2):1239-1241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耳穴埋豆治疗眩晕临床疗效。方法:87例眩晕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胞二磷胆碱、尼莫地平片和眩晕停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及耳穴埋豆。治疗10d后比较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清中血栓素B2(TXB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血清中血栓素B2(TXB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较对照纽改善明显(P〈0.05),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少。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耳穴埋豆治疗眩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07例AP患者中,重症AP(SAP)41例,轻症AP(MAP)66例。分别检测血清TNF-α、IL-6、PAF水平,并与对照组65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结果MAP组、SAP组患者血清TNF-α、IL-6、PA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O.01);SAP组患者血清TNF—α、IL-6、PAF水平均高于MAP组(P〈0.01);MAP组、SAP组血清TNF-α与IL-6呈显著正相关(r=0.66,P〈0.01;r=0.69,P〈0.01);两组血清TNF-α与PAP呈显著正相关(r=0.61,P〈0.01:r=0.58,P〈0.01);两组血清IL-6与PAF亦呈显著正相关(r=O.56,P〈0.01;r=0.55,P〈0.01)。结论检测AP患者血清TNF—α、IL-6、PAF水平对患者疾病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郝玉军  任为 《中国临床康复》2011,(28):5273-5276
背景:在骨骼肌无复流现象中血栓素A2及前列腺素I2是重要参与因子。目的:观察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血浆血栓素A2/前列腺素I2值与骨骼肌发生无复流现象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确诊为下肢动脉栓塞患者36例,行下肢动脉取栓,根据患者取栓后缺血肢体是否发生无复流现象分为无复流组(n=10)和对照组(n=26)。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无复流组取栓后0h无复流组前列腺素I2明显减少(P〈0.01);取栓后24h,无复流组血栓素A2明显升高、前列腺素I2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无复流组术后血栓素A2/前列腺素I2值升高(P〈0.05)。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后血栓素A2/前列腺素I2值升高后然后下降,无复流组取栓后均维持较高的水平。而取栓前后两组血小板数量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同时术后24h点无复流组血栓素A2/前列腺素I2值与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r=0.613,P=0.049);而与血小板数量无相关性(r=0.199,P=0.543)。提示血栓素A2/前列腺素I2值可以作为判断动脉栓塞患者缺血再灌注后骨骼肌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于欣  杨震  于美玲 《检验医学》2011,26(3):204-206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活性和功能状态。方法检测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P选择素及血栓素B2(TXB2)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PAF、P选择素及TXB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危险分层越高,升高越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小板活性显著升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超声表现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声像图特征:方法用高分辨力超声探头行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后动脉和足背动脉长轴和短轴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观察管壁有无斑块形成,管腔有无狭窄及闭塞,血流充盈度,分别测量其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收缩期最大流速。结果本组28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均径CDFI检查明确诊断,并与临床追踪结果相符。结论CDFI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首宪客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2(PGE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变化以及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2例活动期和缓解期UC患者血清PGE2、PAF含量变化,并同时进行临床活动指数(CAI)评分的比较。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活动期UC患者血清PGE2、PAF含量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缓解期组PGE2、PA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活动期组{临床活动指数cAI评分为(7.16±3.32),明显高于缓解期组CAI评分(2.09±1.46)(P〈0.01)。活动期PGE。、PAF含量与活动期CAI评分均呈正相关(r=0.619,P〈0.01;r=0.561,P〈0.01)。缓解期PGE2、PAF含量与缓解期CAI评分均呈正相关(r=0.418,P〈0.05;r=0.437,P〈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血清PGE2、PAF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判定UC患者疾病活动的指标,有利于疾病的监测和随访。  相似文献   

8.
崔宇 《全科护理》2014,(31):2904-2905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的疗效,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将36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病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采用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病人血管功能优于治疗前,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发生并发症2例(5.56%)。[结论]经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可改善病人血管功能、减轻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泡足辅助治疗以静息痛为主诉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60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及肠溶阿司匹林口服治疗,1次/d。治疗组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同时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中药方泡足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对周静息痛发作频次、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和踝肱指数进行测评。结果用中药泡足辅助治疗组在减少周静息痛发作频次、缩短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减轻疼痛程度、改善踝肱指数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泡足辅助治疗以静息痛为主诉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可明显提高疗效,很好的改善LEASD患者的预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2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病人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3例)给予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日2次,对照组(49例)给予丹参注射液8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每日1次,3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生化、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血小板聚集度、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平均住院日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疗效较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中判断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运用高频超声检测60例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测定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一氧化氮(NO)的浓度。结果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随病变进程逐渐降低,三期患者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也下降。患者ET-1、TXB2水平高于对照组,NO、6-Keto-PG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且EDD与ET-1、TXB2水平呈负相关,与NO、6-Keto-PGF1α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超声检查对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将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肠溶阿司匹林100mg口服,1;k/d。治疗组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同时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中药方泡足治疗,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认为前列地尔加中药泡足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辅以规范的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变化,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83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评分分组,评分为0分者21例为下肢动脉无病变组,评分〈10分者21例为下肢动脉轻度病变组,评分为〉10-20分者21例为下肢动脉中度病变组,评分〉20分者20例为下肢动脉重度病变组,分别测定患者NGAL、Hcy、hs-CRP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NGAL、Hcy、hs-CRP水平有病变组均较无病变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病变程度加重逐渐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NGAL、Hcy、hs-CRP水平与下肢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661,P=0.000;r=0.612,P=0.000;r=0.647,P=0.000)。结论 NGAL、Hcy、hs-CRP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活化指标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三项活化指标血栓烷B2(TXB2)、P选择素(CD62p)、CD63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流式细胞术检测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TXB2、CD62p、CD63水平。结果糖尿病组的3项血小板活化指标TXB2、CD62p、CD63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有血管病变组的3项血小板活化指标TXB2、CD62p、CD63均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5)。TXB2、CD62p、CD63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性(r=0.394,0.353,0.441,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活化,尤其在伴血管病变的患者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高危人群中阿司匹林抵抗(AR)或半抵抗(ASR)的发生率及其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筛选200例动脉粥样硬化高危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至少7 d以上,用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作诱导剂测定其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及血清血栓烷B2(TXB2)水平测定.结果:200例动脉粥样硬化高危人群中AR发生率为4.5%,ASR者占20.7%.血清TXB2水平,A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TXB2水平与血小板聚集率有较好的相关性(r=0.871).结论: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高危人群服用阿司匹林后部分患者产生AR或ASR;检测A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清TXB2水平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高危人群发生AR或ASR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血栓烷B2(TXB2)、P-选择素(CD62p)检测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比浊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8名健康人和4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MAR、TXB2、CD62p,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AR、TXB2、CD62p水平明显增加。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指标MAR、TXB2、CD62p与临床分期、组织类型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化程度无关。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升高,且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因而有可能成为监测肺癌患者疾病发展、预测转移、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均给予西洛他唑(100mg/d)及拜阿司匹林(100mg/d)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14d。治疗前后观察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Ps)水平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2周后2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hs-CRP、P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且治疗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70.0±6.7)%vs(75.9±7.2)%,t=3.34,P<0.01〕、hs-CRP〔(1.7±0.2)vs(3.1±0.6)pg/ml,t=12.32,P<0.01〕、Ps〔(23.3±5.4)vs(31.8±6.6)pg/ml,t=5.55,P<0.0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3%vs61.3%,χ2=5.63,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用于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可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hs-CRP及Ps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功能指标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寻找精确判断血小板功能状态的方法。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51例ACI患者(病例组)和29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全血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GP b/a复合物单克隆抗体(PAC-1)、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抗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CD62P)的阳性率;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参数。结果:病例组PAC-1、CD62P的阳性率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而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率(LPR)有增高趋势,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PAC-1与MPV(r=0.322,P=0.004)及PAC-1与LPR(r=0.224,P=0.046)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CD62P与MPV间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240,P=0.032),PC、PDW与膜糖蛋白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ACI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小板参数共同参与这一过程;活化GP b-a与MPV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在慢性肝病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与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63例慢性肝病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为3组:27例为病毒性肝炎组(CH)、25例为肝硬化组(LC)、11例为肝癌组(HCC)。19例为健康对照组(C)。血清TPO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同时测脾脏厚度、血小板相关抗体和肝脏功能各项指标。结果CH组、LC组、HCC组血清TPO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血小板计数与血清TPO水平无相关性,与脾脏厚度呈负相关(r=0.582,P〈0.01);CH组和LC组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001〈0.05)(P=0.0001〈0.05);血清TPO与血清清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呈负相关(r=0.369,P〈0.05)、(r=0.412,P〈0.05),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r=0.287,P〈0.05)。结论血清TPO与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与脾功能亢进和血小板抗体有关,而与TPO无关,但TPO一定程度可反映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介入方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56例(61条肢体)。髂动脉23例,其中单纯球囊扩张术(PTA)6例,内置支架术(PTA+stenting)17例;股浅动脉27例,其中PTA4例,PTA+stenting16例;胭动脉11例,其中PTA2例,PTA+stenting4例;膝下动脉PTA13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髂动脉23例全部获得成功,股浅动脉20例获得成功,2例致血栓形成,5例介入失败转为人工血管转流手术;腘动脉6例获得成功;膝下动脉5例获得成功。平均随访23个月(6~30个月),2例髂动脉单纯PTA患者1a后再次出现狭窄,行PTA+stenting,患者症状消失。结论: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