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危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及康复治疗的方法,改善高危儿预后及降低脑瘫发生率。方法 对680例高危儿进行O~12个月神经发育监测、评价,神经发育异常患儿进行脑损伤诊断及康复治疗。监测采用Ameil-Tison 1岁内神经运动检查法(Ameil-Tison法)逐月进行。康复治疗以运动功能训练为主,教会家长,逐月检查并调整方案。结果 680例高危儿中,检出脑损伤患儿229例(占33.68%),检出中枢神经协调障碍(CCD)患儿207例,达30.44%,脑瘫(CP)患儿22例,达3.24%。均在生后6个月内出现神经发育异常表现,其中169例在生后3个月内出现神经发育异常169例(占73.8%)。经系统监测并系统康复治疗的患儿222例,CCD患儿207例,1岁时完全正常,治愈率100%;CP患儿15例,13例1岁时完全正常,治愈率86.66%,2例1岁时明显好转,系统监测并间断康复的CP患儿2例,1岁时明显好转,未系统监测(经常失访)并未康复治疗的CP患儿5例。结论 Ameil-Tison法可以有效检出高危儿神经发育异常,系统监测可以早期和超早期诊断脑损伤,系统监测并系统康复.治疗效果显著,但失访者脑瘫发生率高且严重,使治疗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2.
赖氨酸对新生儿脑损伤后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柯桦  潘春梅  陈若珊 《河北医学》2004,10(7):585-586
目的:探讨赖氨酸对脑损伤患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85例新生儿期有脑损伤的患儿随机分两组:治疗组(n=44)和对照组(n=41),两组均予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加服赖氨酸。比较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各项体格指数比对照组高、精神发育异常率比对照组低,其中两组身高、体重指数和智能发育落后例数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赖氨酸对脑损伤患儿早期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脑性瘫痪(CP)指发育早期阶段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随着临床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早产儿死亡率下降,CP已经成为儿童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CP患儿多数生活不能自理,给患儿及其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采用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儿脑损伤筛查专科门诊在早期发现婴儿脑损伤的作用以及神经发育疗法治疗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采用专科门诊筛查,早期发现脑损伤忠儿。对婴儿脑损伤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以临床疗效评估。结果专科门诊对早期发现婴儿脑损伤有意义,88.1%的患儿由门诊筛查发现而被诊断,筛查中应着重注意小婴儿肌张力改变(48%)和运动发育落后(35%),脑损伤中不明原因占18%,1岁以内脑损伤诊断以中枢性发育障碍(89%)、运动落后(11%)为主,治疗以神经发育疗法为主的综合方法,20d一疗程,108例1岁以下脑损伤忠儿治疗效果:显效46.2%,好转47.2%,无效6.6%,总有效率为93.4%,6mo以下疗效显著高于6mo以上脑损伤忠儿。结论婴儿脑损伤专科门诊定期筛查能够早期发现患儿,CDD和MD作为婴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名称是可取的,治疗以神经发育疗法为主,治疗愈早,效果愈好,婴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和早期医学干预方法可以在医疗保健机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赵虹 《中原医刊》2009,(20):42-43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儿早期发现的新路径,并积极进行早期干预,防止脑瘫的发生。方法对所有在儿保门诊就诊的小儿,在1、2、3、4、5、6、9、12月龄进行神经运动发育的监测,包括Vojta姿势反射、原始反射、运动发育测查,从中筛查出脑损伤患儿并指导进行早期干预。结果小月龄儿神经运动发育异常率较高,随着月龄的增加,异常率逐渐下降;早期指导可促进神经运动发育异常儿的正常化。结论在儿保门诊开展早期神经运动发育的监测可早期发现异常,并可动态评估小儿神经运动的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用早期综合治疗新生儿脑损伤的方法,避免或减轻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将168例新生儿脑损伤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通过随访来观察疗效,于1岁后进行神经行为评估。结果观察组88例有5例出现轻度神经运动及精神发育异常。对照组80例中脑瘫11例,智力落后4例,癫痫3例,死亡2例,听力障碍1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取早期综合治疗的措施对新生儿脑损伤有促进正常神经系统发育及脑损伤后早期修复作用,且干预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缺氧缺性脑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患儿各6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组在静脉滴注营养脑细胞药物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运动、高压氧舱、游泳、抚触等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在运动改善、修复脑细胞、促进大脑发育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疗效确切,且疗程短,花费低,是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围生期脑损伤高危儿智能及精神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48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试验组(74例),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95%,对照组为83.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6,12个月后,观察组 PDI、MD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生期脑损伤高危儿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患儿神经系统损伤恢复,提高患儿精神运动、智力发育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音乐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CP)的效果。方法将60例早期诊断为CP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Bobath和Vojta法训练、高压氧及药物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除给予对照组的综合康复治疗外,在治疗室或家中播放患儿喜爱的儿歌和童谣,每次10~15 min,每天2次。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分别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测试各量表分,评估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P患儿的综合功能适应能力均有所提高,尤其是在治疗6个月后提高更明显,观察组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小儿CP优于单纯综合康复,为探讨治疗小儿CP的有效综合疗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婴幼儿脑损伤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抽取婴幼儿脑损伤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康复措施不同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早期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发育商(盖赛尔发育量表)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和发育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脑损伤实施早期治疗联合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优于单纯早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早期干预对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性协调障碍(centralcoordinationdisturbace,CCD)是指具有姿势反应性异常的脑瘫高危儿或脑损伤高危儿,作为早期诊断脑性瘫痪 (cerebralpalsy,CP)的代名词 [1],由德国Vojta博士首先提出,现已得到广泛认同。CCD如未得到有效治疗势必导致姿势反应异常、姿势异常及运动障碍,即导致CP。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进行医学干预和脑康复治疗,对减少脑损伤的危害、降低或预防CP发生有积极意义。1 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多数学者把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高胆红素脑病、颅内出血等作为CCD的高危因素。胎儿和新生儿在缺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Bobath疗法和Vojta疗法在对脑损伤综合症患儿康复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应用Bobath疗法及Vojta疗法对44例三个月到一岁脑损伤综合症患儿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结果经Bobath疗法和Vojta疗法对脑损伤综合症有较好疗效。结论经Bobath疗法和Vojta疗法脑损伤综合症患儿的运动功能发育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早期干预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身高、体重和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26例HIE患儿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行常规治疗;干预组除按常规组的治疗外,辅以视听觉、触觉、运动和水疗法等干预治疗.结果干预组身高、体重及发育商(DQ)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且发育商(DQ)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干预治疗促进患儿脑损伤的恢复,促进患儿神经心理发育,可预防和减轻HIE患儿脑损伤所致的发育及智力障碍,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探讨脑损伤高危儿童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8例脑损伤高危儿童的一般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早期康复治疗,对这68例脑损伤高危儿童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68例脑损伤高危儿童经康复治疗12个月后,治愈率为66.18%(45例),好转率为30.88%(21例),其早期康复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06%(66例),而无效仅2例.结论:脑损伤高危儿童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肌张力、运动发育以及异常姿势,能显著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其中60%~70%为痉挛型。痉挛型脑瘫患儿肢体残疾主要表现为步态异常。在治疗过程中目测分析法医务人员很难量化评价效果,无法与治疗前对照,所以步态定量分析在治疗中很重要。本研究采用印油式步行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综合康复治疗前后步行足印进行测量、分析,量化评价异常步态及观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在窒息新生儿早期脑损伤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67例窒息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同期健康新生儿2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于出生6~12 h内进行a EEG监测,并根据结果进行a EEG分度。统计不同a EEG分度患儿脑损伤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健康新生儿6个月后发育商水平。结果 a EEG监测结果中正常23例(轻度脑损伤22例、中度1例)、轻度异常27例(轻度脑损伤11例、中度16例)、重度异常17例(均为重度脑损伤);观察组a EEG正常患儿6个月发育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EEG轻度异常、a EEG重度异常患儿发育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重度异常者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 EEG监测可直接反映窒息新生儿早期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利于及早发现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17.
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指出生前及出生后28d内的各种原因导致脑损伤,引起患儿运动功能及发育落后的一类病症。这类患儿若未经早期干预治疗,可导致脑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早产儿围生期脑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 40例围生期脑损伤早产儿自新生儿期行超早期综合干预作为综合组,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神经细胞保护剂以及家庭干预等综合康复措施;另选同期住院的30例围生期脑损伤早产儿为常规组,仅行常规治疗及家庭干预;随机选取同期出生的30名正常足月儿为对照组,定期随访生长发育。出生后6、12、18个月采用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对其发育商进行评估;出生后10个月采用婴儿运动能力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综合组在智能发育指数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两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 < 0.05);综合组脑性瘫痪的发生率为10%,较常规组发生率40%显著降低。结论: 对围生期脑损伤早产儿实施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地促进智能与心理、运动系统发育,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在减轻围生期脑损伤患儿残疾障碍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新生儿科2015年11月至2018年5月住院的脑损伤早产儿38例,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脑损伤早产儿19例。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抚触、多感官刺激、被动操等护理,同进指导喂养及补充铁剂、预防保健、维生素D等预防早产儿并发症。而干预组早产儿是从新生儿期即开始给予综合康复干预治疗,并坚持定期随访,根据结果调整指导干预。结果在实施综合康复干预后,干预组精神运动和智力发育情况均好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可有效改善早产儿脑损伤预后,有利于促进患儿精神、心理、运动的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脑性瘫痪( CP)患儿磁共振表现与其类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GMFCS)及出生胎龄的关系,探讨MRI在小儿CP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43例CP患儿的临床和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其间相关性。结果MRI表现为室周白质损伤(PWMI)52例,弥漫性脑损伤31例,脑发育异常19例,局灶性脑血管意外11例,正常24例,无法分类性病变6例。不同类型MRI表现的GMFCS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74,P =0.000, Fisher 精确检验)。 PWMI的患儿中,早产儿多见,且主要为双瘫及偏瘫, GMFCSⅠ~Ⅲ级较多。弥漫性脑损伤中,四肢瘫及不随意运动型常见,GMFCS多为重度障碍。脑发育异常及局灶性脑血管意外足月儿多见,GMFCS显示为前者重度障碍多见,后者轻度障碍多见。结论 CP患儿MRI表现与CP类型、GM-FCS、出生胎龄有密切关系,对CP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