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孕期和产后焦虑、抑郁的随访及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的随访了解孕、产期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并进一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符合入组及排除标准的满16孕周的孕妇307例,随访时间为产后2~3 d、产后42 d、产后3个月,予填写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和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情绪量表(HAD量表),产后增加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量表)筛查产后抑郁。结果孕期(HAD量表)焦虑发生率为5.5%,抑郁发生率为4.9%;产后(EPDS量表)2~3 d抑郁发生率为7.5%,产后42 d为13.5%,产后3个月为9.8%。产后2~3 d HAD与EPDS量表抑郁检出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345),但产后42 d和产后3个月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9和0.001);各时点两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均较差。孕期焦虑对产后2~3 d的抑郁具有预测意义,孕期抑郁对产后42 d的抑郁具有预测意义。初潮年龄、担忧孩子患遗传性疾病是孕期焦虑情绪的主要危险因素,既往胎儿/婴儿死亡、营养和担忧孩子喂养是孕期抑郁情绪的主要危险因素。产后抢救、产后饮食、产前思想准备和产前洁癖是产后2~3 d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住房设备是产后42 d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住房环境、有无请保姆和有无烦恼事件是产后3个月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孕、产期焦虑、抑郁情绪是客观存在的,产后不同时期抑郁发生率并不完全相同,且不同时期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也不完全一致,孕期的不良情绪会直接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故保健工作不仅要在产后开展,在确认怀孕后就应展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妊娠子宫破裂的发生率及发生原因。方法 :对 19例妊娠子宫破裂的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子宫破裂发生的原因与产前保健、产时产后并发症的处理水平及疤痕子宫再孕密切相关。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 ,严密监测产程进展、降低剖宫产率 ,可减少子宫破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前抑郁与产后抑郁的关系。方法:选取进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妇487例为研究对象,于孕龄>35周时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问卷调查,于产后28 d内再次进行SDS问卷调查,评定为产前抑郁患者209例做为研究组,评定无产前抑郁患者278例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后抑郁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后抑郁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抑郁增加了产后抑郁的危险性,对于产前抑郁应积极治疗,以减少或减轻产后抑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收治产后出血患者4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产后出血发生率4 11%.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70 24%,其次胎盘因素18 10%,软产道损伤5 95%,凝血功能障碍3 10%,其他因素2 62%.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剖宫产高于阴道分娩,高龄产妇高于低龄产妇,经产妇高于初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重视产妇产前、产时出血的高危因素,加强孕期保健和产前、产时给予预防性干预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从而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对23例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孕产妇进行分析,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的原因主要是宫缩乏力,其次为胎盘因素(植入、粘连)、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剖宫产的并发症及其它;产后出血子宫切除发生率与产前保健预防、孕次、产时产后并发症的诊治水平密切相关;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把握抢救时机,适时及时地实施手术;剖宫产子宫切除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子宫切除。作好产前保健,作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防治产科的严重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可减少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1月在本院门诊参加产检并决定在本院分娩的孕妇1024例,通过SDS抑郁自评量表筛查出160例具有抑郁倾向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产科护理服务,观察组除以上常规服务外,在产前、产时、产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访视等护理干预措施,在产后42d运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再次测评。结果:观察组产后42d的抑郁发生率为10%,而对照组的为23.75%,观察组的抑郁发生几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1月在本院门诊参加产检并决定在本院分娩的孕妇1024例,通过SDS抑郁自评量表筛查出160例具有抑郁倾向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产科护理服务,观察组除以上常规服务外,在产前、产时、产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访视等护理干预措施,在产后42d运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再次测评。结果:观察组产后42d的抑郁发生率为10%,而对照组的为23.75%,观察组的抑郁发生几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产妇分娩期心理特点,做好产时产妇心理保健,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方法随机对住院分娩产妇进行产前、产时、产后全过程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中有69.9%产妇充满喜悦与自信,小部分产妇出现焦虑或抑郁。结论产时心理保健对于提高产妇对分娩应激的应对,对促进自然分娩、提高阴道分娩的安全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伴侣亲密关系与产前抑郁现状,探讨伴侣亲密关系对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产期抑郁的影响,为改善助孕患者产前心理状况和健康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7年1月-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研究,选择杭州市5所三级医院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共426人为研究对象,应用婚姻调适测定量表调查助孕患者伴侣亲密关系,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调查患者的产前抑郁现状;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相关性分析分析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伴侣亲密关系与产前抑郁的相关性。 结果 426例助孕患者亲密关系得分为(104.43±15.85)分,亲密关系良好者229例(53.76%);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得分为(8.52±4.18)分,抑郁发生率为24.4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伴侣亲密关系与产前抑郁呈负相关(r=-0.395,P=0.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伴侣亲密关系与产前抑郁呈负相关,即患者伴侣亲密关系水平越高,其产前抑郁水平越低,社会、医院、家庭可以从伴侣亲密关系着手进行干预,以降低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产前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产后抑郁症(PPD)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0年3月-2012年3月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275名孕产妇于产前2周和产后2周进行跟踪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自编孕产妇情况调查表。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产后抑郁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11.6%,单因素中有睡眠、产时情况等15个因素与PPD发病呈相关性。多因素分析中有7个因素进入多因素回归模型,依次为产前抑郁、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产时情况、婴儿健康状况、月子休息、产次。结论产后抑郁症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引起,须从全方位、多角度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0.
余梦虹 《吉林医学》2013,(32):6743-6744
目的:调查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于产后42天对927名产妇进行跟踪调查,问卷采用修订后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自编的一般孕产妇调查表。结果:927名产妇中有产后抑郁症103例(11.11%),好发年龄段为年龄≤24岁和年龄≥35岁,影响因素以产前心理因素、产科抢救、新生儿抢救和产后家庭关怀为主。结论:产后抑郁症发病率较高,发病大多较为隐蔽,应当从产前保健及产时、产后全方位、多方面进行关注和防范、干预。  相似文献   

11.
对我院2006年1月-2006年12月分娩的产妇120例,于分娩1-12个月采用艾迪抑郁筛查量表[EPS]和产前采用医院焦虑- 抑郁情绪自评量表[HAD]进行回顾调查,结果发现;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1.7 %;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孕前有情绪异常史,产时采用手术,产后周围的关心和帮助不够,夫妻关系不融洽,新生儿患病,难产及产后宫缩疼痛,尿滁留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减轻孕中期引产妇产后抑郁的作用。方法:将2007年1月。2009年10月住院的孕中期引产的孕产妇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50例。只进行产前、产后常规护理,并解答孕产妇提出的问题。干预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面的心理干预,包括对孕妇资料的全面评估。实施支持性干预和对经济困难孕妇的支持性治疗和音乐放松疗法。在人院时和实施干预7d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干预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73±2.32vs16.52±0.88,P〈0.05)。结论:为孕中期引产妇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促进孕中期引产妇产后恢复,有效减轻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该院产科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所发生的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 a间发生产后出血114例,发生率为1.36%,发生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损伤、羊水栓塞。结论:加强产前、产时、产后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正确处理产程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因产后出血引起的合并症及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全程式健康教育对产妇抑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产科门诊进行孕期系统检查并分娩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组成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非系统产检的120例孕产妇为对照组。对于观察组,在常规进行孕期保健的基础上实施全程式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孕产期保健护理方式,针对两组抑郁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观察组孕36周、产后3d、产后42d抑郁检出率分别为0%、1.7%与1.7%,对照组孕36周、产后3d、产后42d抑郁检出率分别为2.5%、6.7%与11.7%。观察组产后3d、产后42d产妇抑郁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式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5.
产后抑郁症的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心理干预,对产妇进行产前、产时、产后健康教育,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方法:对产妇产前、产时、产后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有:①加强产前健康教育;②进行产程指导;③加强围生期保健;④产后康复指导.结果:通过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为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鼓励患者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论: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健康教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及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产后出血的预测和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产前和产时因素评分预测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月6月-2007年月12月住院分娩产妇1 469例,采用全国产后出血防治协助组制定评分标准,对产前个6个因素、产时3个因素进行评分,统计各分组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平均产后出血发生率6.12%,0~3分组低于平均发生率,(P<0.01或P<0.05);4~6分组与平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分组显著高于平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产后出血率与预测评分显著正相关(r=0.278,P=0.000)。结论:产前和产时因素评分可以预测产后出血情况、筛选出产后出血的高危人群,加强临床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徐学娟  刘艳 《吉林医学》2011,(31):6573-6574
目的:观察初产妇围产期及产褥期心理状态并分析原因。方法:120例根据文化程度、生产方式的不同分组,采用ZUNG氏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围产期及产褥期心理状态。结果:产前焦虑发生率27.5%,抑郁发生率22.5%,产后焦虑发生率25.0%,抑郁发生率17.5%。产前、产后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初中以上大学以下SDS、SAS低于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产后顺产SDS、SAS低于剖宫产及助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助产、剖宫产产后SAS低于产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产期和产褥期,存在焦虑和抑郁的患者受到文化程度和分娩方式的影响,临床可通过加强沟通与宣教,改善患者的心理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3—2002年住院经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大出血的6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双胎、妊娠合并贫血、巨大儿、流产史及产前存在的潜在因素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结论:重视孕前、孕期、产时、产后的检查,加强保健工作,提高医生的助产技术,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邹吉敏 《当代医学》2008,(15):61-62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和防治.方法 抽取在本院产前门诊建孕册的704例孕妇进行医院焦虑及抑郁情绪自评量表调查,以艾迪产后抑郁量表产后随访至产后28天544例,筛查出81例产后抑郁的病人并对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EPD9阳性率为14.89%(81/544),并用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了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发现孕妇孕期焦虑情绪及抑郁情绪、居住拥挤,经济状况差,产妇年龄大,与公婆关系不融洽,怀孕前身体状况差,新生儿为女性,妊娠合并症,为发生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与其呈正相关(P<0.05);a在娘家"坐月子"与产后抑郁呈负相关.结论 产妇个性心理特点、孕期焦虑和抑郁情绪是发生产后抑郁的最主要因素.一些应激生活事性和产前产时并发症为产后抑郁的促发因素.预防治疗应以心理干预为主.  相似文献   

20.
产后抑郁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和防治.方法 抽取在本院产前门诊建孕册的704例孕妇进行医院焦虑及抑郁情绪自评量表调查,以艾迪产后抑郁量表产后随访至产后28天544例,筛查出81例产后抑郁的病人并对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EPD9阳性率为14.89%(81/544),并用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了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发现孕妇孕期焦虑情绪及抑郁情绪、居住拥挤,经济状况差,产妇年龄大,与公婆关系不融洽,怀孕前身体状况差,新生儿为女性,妊娠合并症,为发生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与其呈正相关(P<0.05);a在娘家"坐月子"与产后抑郁呈负相关.结论 产妇个性心理特点、孕期焦虑和抑郁情绪是发生产后抑郁的最主要因素.一些应激生活事性和产前产时并发症为产后抑郁的促发因素.预防治疗应以心理干预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