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一种终末期肝病,5年生存率仅为14%左右,但经抗病毒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且HBV DNA持续转阴和ALT持续正常者生存率明显提高^[1]。因此,抗病毒已成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的重要部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干扰素治疗可导致肝衰竭,被列为禁忌证。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LAM)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本文就LAM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恩替卡韦是一种核苷类似物的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乙肝病毒HBVDNA聚合酶的反转录酶的活性来抑制HBVDNA合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但对于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应用尚少。本文观察了62例乙型肝炎所致失代偿期肝硬化应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最终发展阶段,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及时干预治疗,可以阻止其向失代偿期发展。但是,目前缺乏特效的抗纤维化西药,而在中医药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笔者对张锡纯名方新拟和肝丸进行加减,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气滞血瘀型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1背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肝硬化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有效抑制HBV复制可改善肝纤维化[1,2],延缓或阻止代偿期肝硬化向失代偿期的进展,减少失代偿期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减少门静脉高压及相关并发症发生[3-6],延长生存期[3,4]。因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对改善疾病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7],也是目前HBV相关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主的慢性肝病.临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我国的常见疾病和主要死因[1].2004年1-8月,我们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联合综合疗法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肝硬化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有效抑制HBV复制可改善肝纤维化[1-2],延缓或阻止代偿期肝硬化向失代偿期的进展,防止失代偿期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减少门静脉高压及相关并发症发生[3-6],延长生存期[3-4]。因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对改善疾病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7],也是目前HBV相关肝硬化整体治疗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亚太地区、欧洲和美国肝病学会更新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治指南或共识,都明确指出应该给予HBV相关肝硬化患者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然而目前各国指南或共识中提出的抗病毒治疗意见比较简单,难以完全满足临床实践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出现肝硬化后,肝病继续进展,可能发生失代偿或肝细胞癌(HCC)。早期研究表明,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率、病死率和HCC发生率更高,预后通常更差。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 (HBV)复制,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并提高生存率,甚至实现再代偿(recompensation),从而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延长患者无移植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王航宇  陈晶  杜雅菊 《肝脏》2014,19(1):65-67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继发于各种形式慢性肝损伤之后的组织修复反应,若无有效治疗将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肝纤维化病理过程中,肝内细胞间以及细胞与基质间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引起肝小叶和肝脏血流的病理性改变以及假小叶和结节形成,破坏肝脏实质与功能[1]。肝硬化的早期阶段是可逆,如不及时治疗则可能进展成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出现各种终末期肝病并发症[2],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了全球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因素,肝纤维化是很多肝病终末期阶段复杂病症发生的基础,如肝腹水、肝门静脉高压、合成功能紊乱、代谢能力受损等。  相似文献   

9.
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50例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抗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对代偿性肝硬化逆转的可能性。治疗组50例,复方鳖甲软肝片,口服,每日三次,每次4片;对照组30例,大黄庶虫虫丸,口服,每日三次,每次6克;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肝肾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血常规、B超、部分患者肝活检。复方鳖甲软肝片能明显降低HA、LN、PⅢP、PⅣP,降低ALT、AST、总胆红素,升高白蛋白、A/G比例,能明显升高WBC、RBC、PLT,且对乏力、肝区疼痛、脾肿大等症状体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肝活检光镜下有明显改善肝纤维化作用,电镜下可见肝星状细胞减少、细胞器不活跃,周围纤维沉积明显减少。复方鳖甲软肝片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并可使代偿性肝硬化在一定程度上逆转。  相似文献   

10.
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国产阿德福韦酯(代丁)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36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6例HBeAg/HBV 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一般保肝、利尿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18例患者加用国产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36周。结果在治疗36周结束时,治疗组患者血清生化学指标改善、HBV DNA水平下降及Child—Pugh分级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组及单用阿德福韦酯对照组,观察48周时两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血清HBV DNA自基线下降的水平。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血清HBV DNA自基线下降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及脾门厚度的下降值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明显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12.
1评估1.1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肝活检为金标准,需要评估至少6个门管区,Ishak评分≥4~6提示严重的肝纤维化或肝硬化。1.2病毒血症需要采用敏感的HBV DNA检测方法,检测下限应<1000拷贝/ml。HBV DNA>100000拷贝/ml或20000IU/ml提示病毒复制活跃,需要进行治疗。严重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的患者,HBV DNA>10000拷贝/ml或2000IU/ml需要进行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HBV DNA>1000拷贝/ml或200IU/ml需要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2008年以来运用扶正活血方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28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中肝硬化患者50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肝硬化诊断标准[1],并合并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 35g/L.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32~ 65岁,平均47.8岁;病程2~ 22年,平均5.6年.其中代偿期肝硬化15例,失代偿期13例.对照组22例,男19例,女3例;年龄33 ~ 65岁,平均48.9岁;病程2~20年,平均5.2年.其中代偿期13例,失代偿期9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血清学指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正>【据《J Hepatol》2014年5月报道】题:磁共振弹性成像在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脏疾病中的作用(作者Asrani SK等)目前能够预测代偿期肝病患者是否具有高风险转变为失代偿期肝病的非侵入性预测指标仍然缺乏。为此,来自美国梅奥诊所的Asrani SK等进行了如下研究。假设应用磁共振弹性成像测量的肝脏剪切硬度作为一种重要的非侵入性的肝脏失代偿期的预测指标。晚期纤维化的患者行磁共振弹性成像检查,建立基线队列和随访队列(代偿期肝病)。较高剪切硬度与失代偿期的进展(肝性脑病、腹水、静脉曲张出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规的保肝、利尿及对症支持治疗疗效较差,如果乙肝病毒(HBV)复制活跃,肝细胞炎症及肝组织纤维化、肝硬化呈进行性发展[1,2],最后发展为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少数患者甚至发展为肝癌。抗病毒治疗能延缓肝硬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针剂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9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2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肝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针剂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肝纤维化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以及肝纤维化程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以及肝纤维化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针剂能够明显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脏功能以及改善肝纤维化程度,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可以获得生化学缓解和组织学改善,部分患者甚至获得了肝硬化的完全逆转,显著降低了肝脏失代偿、肝癌以及肝病相关死亡的发生.干扰素可用于代偿期肝硬化有限疗程的抗病毒治疗,核苷(酸)类似物可用于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的长期抗病毒治疗.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生化学和病毒学变化,及早发现病毒学突破,阻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气破血行气通络中药治疗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对其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60例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恩替卡韦)和对照组(恩替卡韦),临床观察24周,以无创肝纤维化Fibroscan的肝脏硬度值及肝纤维化4项指标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24周后肝脏硬度值及肝纤维化4项指标下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破血行气通络中药治疗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肝纤维化Ⅰ类标志物水平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的关系.方法 检测198例研究对象(新诊断的肝硬化组80例、肝硬化治疗后组68例,对照组50例)血液中D-二聚体和肝纤维化Ⅰ类标志物水平.结果 与体检组和治疗后组比较,肝硬化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肝纤维化Ⅰ类标志物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对照组与治疗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二聚体、肝纤维化Ⅰ类标志物水平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密切相关.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肝纤维化Ⅰ类标志物水高于无腹水的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肝纤维化Ⅰ类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肝纤维化Ⅰ类标志物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肝纤维化Ⅰ类标志物的水平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密切相关,是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选取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各72例,分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共4组),每组36例;治疗组患者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肝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常规、脾脏长径、厚度、门静脉主干直径(MPV)的变化情况。结果:代偿期肝硬化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脾脏长径、厚度、MPV均明显减少,PLT、WBC升高,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脾脏及血常规无明显变化。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症有一定疗效,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脾功能亢进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