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凌宁  李峥  叶眉  储昊  姚瑶 《安徽医学》2019,40(9):1017-1019
目的比较瑞士医迈斯(EMS)系统与牙周翻瓣术治疗中重度慢性单根牙及多根牙周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同时依据患牙数量分别分成单根牙组与多根牙组,观察组采用EMS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牙周翻瓣术治疗,治疗后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单根牙组、多根牙组患者牙周探诊深度(PD)和牙龈退缩长度(GR)、临床附着丧失长度(CAL)及探诊出血阳性率(BOP)。结果观察组单根牙患者的GR及CAL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两组PD及BOP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多根牙患者PD、CAL水平及BOP阳性率较对照组高,GR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如是单根牙宜选择EMS系统治疗,多根牙则建议使用牙周翻瓣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SRP联合应用阿莫西林和甲硝唑治疗中重度牙周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法将55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分为单纯机械洁刮治的对照组与机械洁刮治联合药物治疗的试验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检查记录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及临床附着丧失(CAL)情况,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治疗3个月后BOP阳性率、PD、CAL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CAL、BOP、PD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RP联合应用阿莫西林和甲硝唑治疗中重度牙周炎短期效果显著优于单纯SRP治疗,临床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白银芳 《中原医刊》2004,31(18):53-54
目的:评价强力霉素胶囊辅助牙周洁治 刮治治疗成人牙周炎的疗效。方法:86例慢性牙周炎(即成人牙周炎)患者经全口洁治 刮治后,左右象限均至少有一个牙位探诊出血(BOP)且探诊深度(PD)≥5mm,此种牙为受试牙,检查并记录临床指标,随机选择一侧受试牙为对照组只行常规牙用洁治 刮治,另一侧受试牙为试验组在常规牙周洁治 刮治后牙周袋放药,临床疗效观察1年。结果:试验组分别在第6个月、12个月时BOP阳性率均低于同一相应时间的对照组,第6个月、12个月试验组附着增加、PD减少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无副反应及其它不适。结论:常规牙周治疗 牙周袋放强力霉素胶囊(颗粒)治疗成人牙周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常规牙周治疗组。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7,(7):875-877
目的:对比观察牙周翻瓣术和龈下刮治术在牙周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单颗牙周病患者96例,其中50例采用牙周翻瓣术治疗(A组),46例采用二次龈下刮治术治疗(B组)。观察两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附着丧失(AL)、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等临床指标情况,对比治疗后3个月牙槽骨吸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PD、AL、SBI及PLI指标水平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各指标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牙槽骨吸收率82.00%与B组80.43%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龈下刮治术、牙周翻瓣术治疗牙周病患者的疗效相当,龈下刮治术操作简便损伤小。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8,(3):353-355
目的:分析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根管治疗后牙周治疗时机的选择及疗效。方法:选择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90例(120颗患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45例。A组根管治疗完成7d后,B组则于根管治疗5周后进行牙周治疗,均采用全口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不同时间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指数(BOP)、牙龈指数(GI)、松动度(TM)、菌斑指数(PLI)、牙龈附着水平(CAL)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PD、BOP、GI、SBI、TM、PLI、CAL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治疗1、3个月PD、TM、PLI、CAL降低幅度高于B组,其治疗后不同时间BOP均低于B组,治疗3、6、12个月GI低于B组(P均<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于根管治疗完成1周后行牙周治疗,疗效肯定,患者近期牙周指标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 Vector治疗仪用于牙周翻瓣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左右侧需行牙周翻瓣术的37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试验组为患者一侧行牙周翻瓣术,Vector治疗仪进行根面平整,对照组为患者另一侧行牙周翻瓣术,Gracey刮治器行根面平整,两组于术前、术后3、6个月分别检测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和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结果术后3、6个月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两组组间PD、PLI、SB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间CAL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控制牙槽骨吸收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ector治疗仪应用于牙周翻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优于单纯翻瓣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铒:钇、铝、石榴石(Er:YAG)激光联合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对Ⅱ期牙周炎临床疗效的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和中山市人民医院口腔分院就诊的42例Ⅱ期牙周炎患者,采用左右半口对照研究,随机将同一患者的一侧设置为研究组,另一侧设置为对照组。对照组行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研究组行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后再行Er:YAG激光治疗,对两组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程度(CAL)、探针出血(BOP)及术后疼痛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2周和24周的PD、CAL与BOP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术后疼痛度(2.21±0.61)分比对照组(2.60±0.54)分低(P<0.05)。结论临床采用Er:YAG激光联合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Ⅱ期牙周炎,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牙周临床症状,且能减轻患者牙周治疗的疼痛度,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应用海奥胶原生物膜联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人工骨治疗152例牙周及根尖骨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收集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牙周骨缺损和或并有根尖骨缺损患者152例,完善根管治疗,常规牙周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后,行翻瓣术植入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人工骨填充骨缺损,置海奥胶原生物膜,每隔6个月复查,X线片观察植入后的牙周牙槽骨和根尖骨缺损区骨组织愈合情况,检查探诊出血、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松动度和牙槽骨情况,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1~4年的追踪观察,有效138例,总有效率90.8%,无效14例,占9.2%.术后牙周骨缺损患者中牙周袋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PD)较基线(5.80±0.86)mm明显变浅 [术后6个月PD值(3.33±0.64)mm,P<0.05];术后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较之基线(6.10±0.83)mm变化明显[术后6个月CAL值为(3.52±0.32)mm,P<0.05].结论 海奥胶原生物膜联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作为骨组织支架材料能广泛应用于口腔科骨修复和骨替代等治疗,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Initial Therapy)和牙周支持治疗(Supportive Periodontal Therapy,SPT)的疗效以及慢性牙周炎全口牙不同位点间病情的特异性。方法选择10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检测患者在治疗前,第一次SPT时和第2次SPT时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探诊出血情况(Bleedingon Probing,BOP)和牙齿松动度(Tooth Mobility,TM)。检测位点为患者所有天然牙的4个位点。将全口牙分成前牙组、前磨牙组、磨牙组和所有牙组四组。比较四组间以及PD〈5mm和PD≥5mm的位点间两次治疗前后PD、BOP和TM的变化。结果四组受试牙两次治疗后PD、BOP和TM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1)。PD〈5mm和PD≥5mm的牙周位点间PD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深PD的牙周位点改善更明显。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支持治疗对慢性牙周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牙周炎不同位点的病情和对治疗的反应不一致。牙周支持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治疗的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邦沃DU-11A牙周超声治疗仪联合清胃散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牙周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SATELEC超声波洁牙机(P5型)进行龈下刮治和生理盐水含漱治疗,观察组采用邦沃DU-11A牙周超声治疗仪联合清胃散含漱治疗,对比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指数(BOP)、探诊深度(PD)及疼痛指数(VAS)。结果两组在龈下刮治术后1个月的PLI、BOP、PD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PLI、BO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值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邦沃DU-11A牙周超声治疗仪联合清胃散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减轻疼痛程度,抑制牙周致病菌含量,提高牙周病治疗疗效,远期效果也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1.
段炽岷 《中外医疗》2013,(34):24-25
目的 比较1周内饮酒超过250 mL与不饮酒牙周炎患者实施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术(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时,对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床上中到重度的牙周炎患者,其中1周饮白酒超过250 mL(或者相当于白酒250 mL)患者75例,不饮酒患者63例,局麻下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后,局部龈下放置25%的甲硝唑膜.由同一位检查者分别于初诊及6个月复诊时用牙周探针检查记录探诊深度(PD)和临床附着水平(CAL).结果 治疗后6个月复诊时,饮酒组PD减小量和CAL增加量均小于不饮酒组,螺旋体比例(S%)降低量饮酒组亦较小.结论 饮酒患者对SRP治疗的反应性较差,且对于局部抗生素治疗的敏感性亦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牙周翻瓣术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牙周基础治疗后6w行牙周翻瓣术。分别于牙周基础治疗前、基础治疗后6w及牙周翻瓣术后3、6个月对患者进行牙周专业检查,记录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出血指数(B1)并进行比较。结果牙周翻瓣术后3、6个月PD、BI、CAL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3个月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牙周翻瓣术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照研究牙周翻瓣术联合应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联合应用牙周翻瓣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翻瓣术治疗。2组于治疗前(基线)、翻瓣术后1月及3月分别检测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水平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和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基线时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翻瓣术后1、3月,2组临床指标均显著比各自基线时有明显改善(P<0·01)。实验组的PD和CAL与对照组比较有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PLI和SBI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翻瓣术联合应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优于单纯翻瓣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在Ⅲ度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经基础治疗后4周的下颌第一磨牙Ⅲ度根分叉病变患者29例(31颗患牙),其中13例(13颗患牙)(手术组)采用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治疗,16例(18颗患牙)(非手术组)采用二次龈下刮治进行对照治疗。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各患牙的菌斑指数(PLI)、垂直探诊深度(VPD)、附着丧失(CAL)、探诊出血(BOP)率和松动度,并根据患者主观感受评价其有效性。结果:手术组治疗后PLI、VPD、CAL、BOP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治疗后PLI、VPD、BOP明显降低(P〈0.05);CAL、菌斑阳性率及松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非手术组为2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是治疗下颌第一磨牙Ⅲ度根分叉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牙周病患牙在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8例中度及重度牙周病患者两大组,各组随机分成三组分别进行刮治及根面平整术。第1组为Gracey组;第2组为P5治疗仪组;第3组为Gracey刮治合并P5治疗仪组。经基线检查后的第3、6、9、12个月复查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指数(BOP)、牙周探针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结果三组PLI、BOP、PD均较基线明显改善,且前牙区较后牙区菌斑百分率改善明显,但9个月后指数有所反弹。中度慢性牙周炎,各组临床改善无明显差别;重度慢性牙周组前牙区各组无明显差别,后牙区组中手工Gracey刮治合并P5治疗仪超声龈下清创(刮治及根面平整)临床改善明显,尤其是根分叉区。结论中度牙周炎患者三组无明显差异,但重度牙周炎患者Gracey手工合并P5超声组效果优于前两组。对维护期患者医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珍  李良忠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2):1657-1659
目的:评价洗必泰、双氧水2种龈下冲洗液作为牙周基础治疗的辅助疗法对成人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15例(45颗患牙)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进行龈下刮治/根面平整后,分别用0.12%洗必泰(洗必泰组),3%双氧水(双氧水组)行牙周袋内冲洗,另外1组作为空白对照。术后连续4周每周冲洗1次,术前、术后6周分别检测探诊后出血(BOP)和牙周探诊深度(PD)。结果:术后6周复查,洗必泰、双氧水及对照组BOP分别降低85.54%7、7.76%和68.87%,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分别减少1.93、1.571、.42 mm,洗必泰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抗菌成分的龈下冲洗液有助于改善牙周组织的炎症状态,可辅助提高牙周基础治疗在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张宇红 《中外医疗》2013,32(17):112-112,114
目的研究派丽奥抗生素软膏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比较案例分析法。选取该院口腔内科近年收治的牙周炎患者64例(108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基础治疗组(牙周基础治疗)和派丽奥组(牙周基础治疗+派丽奥)各32例,比较组别间治疗前后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探诊出血(BOP)的阳性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3、6个月PD、GI、BOP3项指标整体上均呈下降趋势,但与基础组相比,派力奥组下降更为明显。治疗后第8周,派丽奥组的GI(0.900.31)、PD(3.710.37)mm、BOP(14.8‰)均明显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在牙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以局部派丽奥抗菌治疗,操作简单,能显著改善患者牙周的探诊深度、牙龈指数和探诊出血状况,且药效持续更为长久,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6):851-854
目的:探究改良Widman翻瓣术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129例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63例对照组和66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观察组行改良Widman翻瓣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同时分析治疗前后各炎症因子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LI、SBI、CAL、PD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6周,观察组PLI、SBI、PD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5),PLI、SBI显著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治疗后12周,对照组PL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PLI、SBI、CAL、PD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分别显著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1β、IL-6、TNF-α、CRP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4个炎性因子与治疗前没有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的4个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其中IL-1β、IL-6、TNF-α显著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P<0.01)。结论:改良Widman翻瓣术对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及炎性因子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的基础治疗,可以作为重度牙周炎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纵向干预实验,探讨牙周感染是否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并伴有慢性牙周炎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24h内完成一次性牙周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2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含漱,两组患者在接受牙周治疗后进行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统计学分析牙周干预治疗6周后,两组的临床指标以及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6周后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指数(BOP)、牙周袋探诊深度(PPD)和临床附着丧失水平(CAL)低于对照组,牙龈退缩水平(GR)数值高于对照组,牙周炎症的控制和好转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PLI、BOP、PPD数值下降,GR和CAL数值与基线水平组间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7.11%,P<0.01.实验组的咳嗽、咳痰以及症状发生率合计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牙周感染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之一.牙周干预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和改善牙周状况,降低该类患者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以及咳嗽和咳痰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的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含漱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孙颖  李璐 《吉林医学》2014,(22):4886-4888
目的:观察单独超声龈下刮治与合并手工龈下刮治治疗磨牙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26例,将患者左右两侧Ⅱ~Ⅲ度根分叉病变的同颌磨牙随机分为试验组(超声龈下刮治合并手工刮治组)26颗牙,共42个位点,对照组(单独超声龈下刮治组)26颗牙,共36个位点。观察治疗前后牙周临床指标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的变化,记录单颗牙的治疗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各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两组GI和PD均明显降低(P<0.05),CAL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GI和PD的改善更加明显(P<0.05),但单颗牙的治疗时间稍长(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合并手工刮治治疗磨牙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超声龈下刮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