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腺性膀胱炎是慢性膀胱炎的一种特殊类型。我院自2000年以来收治的腺性膀胱炎中,有12例经超声诊断误诊为膀胱肿瘤,经手术或膀胱镜活检证实为腺性膀胱炎,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8例,年龄38~66岁,病程1~8a。临床表现: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痛、排尿不适、腰背部疼痛等症状。其中,6例有镜下血尿,3例有终末肉眼血尿,3例多次尿常规检查正常。1.2方法超声检查病变位于膀胱三角区9例,膀胱颈部3例,均见隆起增厚的病变区,病变区具有扁平、基底宽、内膜面不平整等特征,并且膀胱壁均见回声清晰,显示连续完整,超声诊断均为膀…  相似文献   

2.
P53在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中表达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腺性膀胱炎(CG)是一种膀胱粘膜的增生性、化生性病变,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近几年来我们共收治152例腺性膀胱炎,发现7例最终癌变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为探讨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的相互关系,本实验对18例单纯腺性膀胱炎、7例发生癌变腺性膀胱炎、9例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移行细胞癌(癌旁腺性膀胱炎)、17例膀胱腺癌和1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进行P53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以期能够发现腺性膀胱炎高癌变倾向的有价值指标,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罗秀琴  揭玲  张利琴 《全科护理》2014,(23):2166-2167
正腺性膀胱炎为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1887年Von limberk首先报告[1],是一种常见的膀胱癌前病变,且发病有增多趋势,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腺性膀胱炎26例,均经膀胱镜活检病理证实,应用尿道钬激光术并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现将其治疗及护理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病人,男4例,女22例;年龄24岁~79岁,平均51岁;均为首发病例;膀胱移行  相似文献   

4.
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增生性、非肿瘤性的慢性炎性病变[1]。其声像图酷似膀胱肿瘤。我院2002年2月~2004年2月超声诊断33例膀胱肿瘤中,后经膀胱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其中8例为腺性膀胱炎,现结合本组资料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45~75岁。8例患者中尿频、尿痛6例,排尿困难5例(其中3例明显为前列腺增生)肉眼血尿3例,镜下血尿4例。使用仪器为DornierAL-4800、GE-200,频率3.5MHz。检查前适度充盈膀胱,在耻骨联合上方常规扫查。结果8例腺性膀胱炎声像图由于增生程度和病变范围的不同,声像图表现也各异,本组主要分为结节…  相似文献   

5.
腺性膀胱炎曾被认为是一种较少见的非肿瘤性疾病,近年来随着腔内泌尿外科的发展、活检意识的增强以及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相关报道明显增多,提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癌前期病变,若不及时处理,几年后有可能演变为膀胱癌。目前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及生物学意义尚不完全清楚,其定性诊断需依赖膀胱镜活检,CT检查对部分腺性膀胱炎可明确诊断,但相关报道不多。为提高临床诊断水平,现将我院1994年7月~2007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腺性膀胱炎30例报告如下,并就其CT的影像特征、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22例,女8例;…  相似文献   

6.
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关系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报道48例腺性膀胱炎,显微镜下分为4种类型:(1)移行上皮型,(2)肠上皮型,(3)前列腺上皮型,(4)移行一前列腺上皮混合型。其中20例(41.67%)先、后或同时发现有膀胱移行细胞癌。作者认为,腺性膀胱炎常见于慢性炎症性病灶和肿瘤组织的周围,故慢性炎症和肿瘤的刺激可能是腺性膀胱炎产生的重要原因。文章强调,在诊断腺性膀胱炎时,要进一步排除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腺性膀胱炎的两种治疗方案。方法 43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经尿道汽化电切加膀胱灌注丝裂霉素,另3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单纯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结果 经尿道汽化电切加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比单纯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愈率明显提高。结论 经尿道汽化电切加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优于单纯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腺性膀胱炎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女性腺性膀胱炎患者22例,膀胱镜检膀胱黏膜表现为滤泡样或绒毛样、慢性炎性反应改变,5例为黄色有核的滤泡样。经尿道电切术加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定期做膀胱镜检查。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20例痊愈,2例复发,无恶变病例。结论膀胱镜检查结合病理组织活检对女性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经尿道电切合并化疗药物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主要方法。术后单次即刻灌注化疗药物可能成为一种新方式。  相似文献   

9.
腺性膀胱炎自1887年Von Limberk首先报告,是一种膀胱粘膜增生性病变,它已成为泌尿外科常见病,自2000年至今我院诊治1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膀胱镜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膀胱镜、超声、CT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血尿18例,其中肉眼血尿10例;尿路刺激症状15例;排尿困难5例。膀胱镜检查23例,表现为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型12例,乳头状癌样型6例,慢性炎症型3例,黏膜无明显改变型2例。超声检查23例,表现为膀胱局限性增厚7例,结节状增生8例,2例合并膀胱占位。23例中2例术后复发。结论超声检查发现膀胱三角区及颈部呈局限性片状增厚或明显增厚,应高度怀疑该病。腺性膀胱炎的确诊要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1.
腺性膀胱炎诊断2 228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腺性膀胱炎是膀胱移行上皮的一种增生和化生性病变.近年来由于膀胱镜检查的普及和病理医生对腺性膀胱炎认识的增加,临床报告病例逐年增加.本组收集国内报告的腺性膀胱炎2 228例,对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症状、并发疾病、膀胱镜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腺性膀胱炎     
杜海鸣  杨宇如 《华西医学》1997,12(1):111-112
报道腺性膀胱炎30例,对其中25例患者行病变粘膜电切术,有效率为82.6%,本文对腺性膀胱炎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经尿道电切术的治疗方法等进行了讨论;提出: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差,诊断主要依据膀胱镜检及病理活检的结果,经尿道电切术对该病是一有效,可取的治疗手段,电切范围应为所有病变粘膜及与之相邻的正常膀胱粘膜,切除深度达固有膜下。  相似文献   

13.
单纯药物灌注治疗早期腺性膀胱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方法:22例腺性膀胱炎,膀胱镜下表现为慢性炎症型20例,粘膜无明显改变2例,12例采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10例采用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结果:22例均获治愈,随访12-18月,无恶变及复发。结论:丝裂霉素、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早期腺性膀胱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自1996年1月~2000年12月 ,我院采用经尿道电切术 (TUR)治疗腺性膀胱炎38例 ,全部病例均经膀胱镜及病理证实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8例 ,男27例 ,女11例。年龄23~68岁 ,平均45岁。尿频、尿急、尿痛者17例 ,排尿困难者8例 ,血尿19例 (镜下血尿7例 ,全程肉眼血尿12例 ) ,伴小腹部不适或隐痛13例 ,尿道刺激症状者尿常规白细胞4~15个HP ,血尿者尿常规检查有不同程度的红细胞。B超检查18例主要表现为三角区及膀胱颈处粘膜不光滑 ,膀胱壁稍增厚 ,回声稍增强。4例提示膀胱占位 ,基底部范围广。4例左肾多发性结石…  相似文献   

15.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目前具体病因尚不明确,治疗方法比较多,但效果都不理想。随着膀胱镜检及病理检查技术的提高,此类病例有增多的趋势[1]。我们于2002年10月至2005年11月采用经尿道电切(TUR)和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患者57例,现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报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30例腺性膀胱炎,确诊依靠膀胱镜检查 活组织病理检查.治疗采用经尿道电切和术后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结果腺性膀胱炎的主要症状为膀胱刺激症状、血尿、排尿困难.病变最常见部位为膀胱颈口和三角区.腺性膀胱炎与膀胱肿瘤、结石、梗阻、慢性炎症有关.结论腺性膀胱炎为良性病变,但由于与膀胱癌有相关性也必须长期随访、复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超声显像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1899年Stoerk首先描述是一种膀胱粘膜增生性病变,多发于成年男性。我院自1994-02-2003-02经超声显像检查后手术与病理证实16例,就超声显像在本病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8.
自 1995年开始 ,我院采用经尿道电气化加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 45例 ,疗效满意 ,复发率低。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45例中男 2 5例 ,女 2 0例 ;年龄 3 4~ 69岁 ,平均 5 2岁 ;病程 3个月至 11年 ,平均 3年。患者因尿频、急、痛、尿不尽感及下腹胀痛来院就诊。伴镜下或肉眼血尿 3 0例 ,伴下尿路梗阻 15例 ,伴后尿道炎 2 8例 ,8例以慢性前列腺炎就医数年无效。少数尿常规示WBC少许。术前均行尿道膀胱镜检 ,病变多位于膀胱三角区、颈部及尿道后唇 ,呈大小不等滤泡状改变 ,均经病检证实为腺性膀胱炎 (活检显示Brunn巢及增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腺性膀胱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观察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壁及其周围情况,尤其要清晰显示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部,总结其声像图特点。结果本组28例腺性膀胱炎经超声确诊24例,误诊为膀胱肿瘤4例,符合率85.7l%。结论超声检查方便、经济、对人体无伤害,可重复检查,并能直观显示膀胱内病灶的大小、部位、形态及病变处膀胱各层受侵犯程度,可作为腺性膀胱炎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神经眭膀胱与长期前列腺增生引起的腺性膀胱炎均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引起尿频、尿急、尿流变细、排尿困难、排尿中断及膀胱残余尿量增加等临床症状,故部分病例较难鉴别。为提高二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率,本组对神经性膀胱和腺性膀胱炎患者行常规超声检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