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素萍  陈培新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6):3487-3488
黄连温胆汤是由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温胆汤演绎而来,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方中半夏为君,降逆和胃,燥湿化痰;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竹茹为臣,清热化痰,止呕除烦;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安神定志;黄连泻心火,燥痰湿[1],可治疗辨证为痰热为患所致各种临床病证。  相似文献   

2.
黄连温胆汤出自《六因条辨》,具有清热化痰,利胆和胃的作用。黄连温胆汤在临床应用广泛,在治疗痰火上扰型脑病方面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程丑夫教授运用黄连温胆汤经验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连温胆汤以《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温胆汤为基础方加黄连,其主要功效是清热燥湿,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为临床治疗痰热证的经典方.程丑夫教授认为痰热病邪致病广泛,痰火扰心,心神不安则见心烦失眠;痰热中阻,清阳不升,则见眩晕耳鸣;情志不遂,痰热郁积,则见郁病;痰热中阻脾胃,升降逆乱则见胃痛.众疾病虽病名和临床表现不同,但其病理机制总归为痰热内扰.本文旨在通过验案举隅总结探讨程教授运用黄连温胆汤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4.
孙秀英老中医认为痰火扰心、心神不宁是心悸病的主要病机,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是心悸病的主要治法,黄连温胆汤是治疗心悸病的有效方剂。举孙秀英老中医以黄连温胆汤治疗室性早搏及房性早搏验案各一例,加以分析,示其用药特点及加减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黄连温胆汤出自清代陆廷珍《六因条辨》,其主要功效是清热燥湿化痰,理气和胃利胆,为临床治疗痰热证的经典方,凡痰火郁滞,气血郁结引起的不寐均可以此方为主随症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符为民教授应用清热化痰、调肝(胆)宁神法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经验。[方法]分析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病机,为清热化痰、调肝(胆)宁神法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提供依据,阐述不同证型下经验用方的组成、方义及功用,并附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符为民教授结合儿童青少年心肝有余的生理特点、特殊的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认为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病因病机总属心肝火旺、痰热不化,针对其病因病机,采用清热化痰、调肝(胆)宁神的治法,以“黄连温胆汤、龙胆泻肝汤”为基础方,同时重视对患儿生活习惯和家庭氛围的调整。所附临床案例辨证为痰热上扰、心肝失调,治拟清热化痰、调肝宁神,采用“黄连温胆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后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符为民教授以清热化痰、调肝(胆)宁神法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黄连温胆汤治疗胃脘嘈杂临床疗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连温胆汤治疗胃脘嘈杂的临床疗效。[方法]黄连温胆汤功能清胆化痰、理气和胃,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虚烦失眠或呕吐呃逆等胆虚痰热内扰症。笔者辨证认为临床上常见的胃脘嘈杂症除与胃肝脾三脏相关外,还与胆有关,属胆虚痰热、胆胃不和之症,用黄连温胆汤治疗恰为贴切。[结果]患有胃脘嘈杂的患者在服用黄连温胆汤后症状消失。[结论]黄连温胆汤对于胃脘嘈杂具有疗效,值得临床上使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黄连温胆汤出自清·陆廷珍《六因条辨》一书,由黄连、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竹茹、枳实几味药组成。本方在温胆汤基础加黄连一味,增强了清热化痰的作用,对痰热内扰诸症有奇效。 1.耳道闭塞 陈某,女,50岁。近一个月来,觉双耳有闷塞感,听力下降,偶有耳鸣。经五官科作鼻咽部活检,排除恶变。患者寐则鼻鼾,鼾声重浊,口苦,口干而不多饮,舌苔白浊腻,脉弦数而滑。辨为胆火痰热,以黄连温胆汤为主方药用:黄连6g,陈皮10g,法半夏10g,枳壳10g,竹茹10g,茯苓15g,远志10g,菖蒲10g,郁金10g,磁石15g,  相似文献   

9.
笔者据“痰生怪病”之论,临证选用涤痰汤与黄连温胆汤为主方,化痰开窍醒神,治愈痫证与郁证各一例。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熊继柏教授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模型。方法通过对熊继柏教授治疗失眠的162人、254例次病案进行整理,运用Weka 3.7.12软件,采用FP-Growth算法,对就诊患者中不同性别与年龄段的证候特点、方剂间配伍、证候与用方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对常用药物进行R型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就诊的失眠患者证候特征随年龄变化由单纯虚证或实证逐渐演变为虚实夹杂证,男性与女性的失眠证候特点各异;熊继柏教授治疗失眠的4个常用方剂组合中,黄连温胆汤与痰热内扰证相关联,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与痰热兼肝郁化火证相关联,酸枣仁汤合孔圣枕中丹与肝肾阴虚相关联,黄连温胆汤、酸枣仁汤、孔圣枕中丹3方合用与肝肾阴虚合并痰热证相关联。常用治疗失眠的药物为酸枣仁、龙齿、甘草、茯神、黄连、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知母等,大致可分为清热化痰、重镇安神、育阴潜阳3类。结论熊继柏教授辨治失眠,多责之于痰热内扰、肝郁化火、肝肾阴虚,辨证注重辨舌脉,因证选方,经方与时方灵活搭配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