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防范式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患儿10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儿风险防范式护理;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焦虑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焦虑度,能够为患儿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护理,促进患儿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在儿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儿科病房患儿84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和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病房护理中可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护理对儿科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儿科就诊患儿98例,按照随机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49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进行风险防范式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结果观察组49例中,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者35例、满意者11例、不满意者3例,护理满意度93.88%,与对照组的81.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率2.04%,与对照组的12.2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可以明显提高儿科护理的满意度,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小兰 《中外医疗》2014,(8):141-142
目的探讨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该院140例儿科患者的治疗情况,对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的护理质量、家属焦虑状态、满意度、并发症等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家属焦虑评分、满意度评分方面均有较高的优势(P〈0.05),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结论儿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能有效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儿科护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儿科住院患儿12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措施,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和护理过失、家属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各方面的差异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与常规儿科护理相比,其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以及护理过失,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提高医院儿科的临床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刘娜 《大家健康》2016,(12):220-221
目的:研究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儿童医院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患儿82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1例,风险防范式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2.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7%,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结论:在儿童医院护理管理中引入风险防范式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儿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并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4年11月期间的3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风险防范式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对两组患儿家属的焦虑程度、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对照组患儿家属焦虑评分为(57.6±10.4)分,护理满意率为83.1%(133/160);观察组患儿家属焦虑评分为(42.7±11.1)分,护理满意率为94.4%(151/160),观察组家属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病房风险防范式护理有利于减轻患儿家属焦虑,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有效减少儿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需要对儿科护理过程中采取的风险防范式护理所具有的价值以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由来我院治疗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而试验组则采取风险防范式护理,对两组患儿的使用不同护理模式而产生的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进行比对,发现,试验组的护理质量更方面的评分指标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使用风险防范式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服务质量,还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满意度,为医院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英吉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2015年1—12月收治的11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开展风险防范式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护理风险、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分别为0.91%、0.91%,低于对照组的7.2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9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保证了患儿的就医质量,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袁琳 《基层医学论坛》2015,(11):1539-1540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儿科门诊输液的100例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则施行细节护理。比较2组患儿护患纠纷发生率、静脉重注率及家属满意度,记录患儿疼痛程度及焦虑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疼痛评分为(1.80±0.37)分,焦虑状态评分为(28.14±5.3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重注率为20.00%,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中应用细节护理,不仅可提高儿科门诊护理质量,同时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避免重复穿刺,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就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与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儿科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分别予以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和常规护理管理,对两组患儿家属SAS评分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实施护理管理前后SAS评分改善情况及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防止了潜在事故的发生,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儿科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顺序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和试验组患儿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风险防范式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5.00%和1.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8.33%和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5.58±4.8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7.39±4.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科护理管理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改进临床儿科护理质量,降低儿科护理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200例儿科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有护理质量有效率、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有效护理97例,护理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有效护理83例,护理有效率为83.0%,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0%。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儿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高儿科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追踪延伸护理措施与常规护理措施在川崎病患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追踪延伸护理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及家属对基本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4.14%,对照组满意度为85.71%,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基本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分为(93.16±7.23)分,对照组患者家属对基本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分为(82.11±11.38)分,两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追踪延伸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缩短川崎病患儿病程,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及对基础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围手术期的疝气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疝气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4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2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对照组患儿的下床时间平均为5.51±1.43天、住院时间平均为8.57±1.63天、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88%,观察组患儿的下床时间平均为2.09±0.36天、住院时间平均为5.21±1.68、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3%。观察组患儿的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4.38%,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88%,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围手术期的疝气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好,此护理方法不仅有助于缩短患儿的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还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闻云 《中外医疗》2014,(33):180-181
目的:探讨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该院治疗的儿科住院患者30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及家属对穿刺技术、输液情况、健康宣教等的满意度分别为(93.2±2.6)分、(92.8±2.0)分、(94.0±1.8)分,均较对照组高,并发症的发生率(3.8%)明显低于对照组(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减少患儿的穿刺频率,缓解患儿因穿刺带来的恐惧感,使之更加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提高工作效率,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的有效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素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6,(11):1570-1572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心护理。比较2组护理后排便情况、黄疸情况,观察患儿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儿每日排便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黄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眼罩脱落、呕吐、皮疹、体温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同时辅以精心护理,可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程雪 《包头医学》2016,40(4):232-234
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临床儿科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100例医院收诊儿科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有效护理率、焦虑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有效护理48例,护理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有效护理42例,护理有效率为84.0%,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5.231.P值为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2.6±8.5)分和(59.2±12.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降低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儿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焦虑程度的改善作用.方法:分析该医院160例儿科患者的治疗情况,在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办法和普通护理办法的模式下对两组的实际护理工作评分,儿科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儿科患者并发症几率进行评价.结果:风险防范小组的护理质量的各项评分都比传统对照组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风险防范护理组在家属焦虑程度评分方面均有相对比较高的优势(P<0.05),并且据统计而言,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结论:对儿科患者的护理中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家属的焦虑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风险及防范策略。方法将84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7.14%(3/42)与对照组23.81%(10/4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0,P=0.001<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7.62%(41/42)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2,P=0.002<0.05)。结论神经内科存在较大风险,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可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