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为严重PDR的52例患者72眼纳入本研究。依据手术前是否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42眼,对照组22例30眼。治疗组于手术前3d玻璃体腔注射10mg/ml的雷珠单抗0.05ml,然后行玻璃体切割术,对照组直接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前有针对性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及疾病健康指导。手术后随访3-12(5.24±1.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手术后视力分别为(0.09±0.068)、(0.06±0.029),均较手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10mg/ml的雷珠单抗治疗严重PDR能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手术后玻璃体积血发生率,降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玻璃体手术结合眼内电凝、光凝治疗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儿童型晚期Coats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切开内引流、电凝、光凝及过氟化碳液体应用,治疗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Coats病18例(18只眼),随访6~24个月(平均16月)。结果 术后视网膜复位率100%。3例视力优于术前,余均保持术前视力,眼压控制于正常范围。结论 本方法对多数晚期Coats病有效,可以使视网膜复位,维持现有视力和控制继发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患者23例(23眼),所有患者完善全身及眼科检查后行玻璃体切割及全视网膜光凝,并同时进行硅油填充。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23眼术后视力均提高,4眼出现眼压升高。23眼术后均行视网膜补充光凝1~3次,于术后3~6月取出硅油,均未出现视网膜脱离、大量玻璃体积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安全有效,硅油填充为术后视网膜补充光凝争取了时间,降低了术后复发出血的可能性,挽救了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效果。方法:应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49例(49眼),其中眼外伤25例(25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9例(9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1例(1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例(2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例(1眼),老年性黄斑变性1例(1眼),49例患者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闭合式巩膜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其中22眼联合视网膜光凝术,5眼联合硅油填充术,6眼行C3F8注气术,7眼联合巩膜外环扎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除1例因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力无明显提高外,其余48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6个月后复查视力0.1以上37例占75.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玻璃体积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并发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施行玻璃体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2例并发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标准三切口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光凝,根据情况联合注气(C3F8)或硅油注入术,手术结束时,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acetonidel,TA)。术后全身配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和(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月至5年,22眼视网膜复位良好,21眼视力较术前有增进,1眼与术前无明显差别,但是视网膜平复,未见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及明显的增生膜。结论:玻璃体手术联合激素是治疗并发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的有效方法。玻璃体腔硅油填充术后,注入适量TA,TA可以缓慢释放,相当于在玻璃体腔内注入缓释激素,有利于预防葡萄膜炎反复发作及增生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激光光凝治疗Eales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6年10月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Eales病合并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3月时视力提高者22眼(81.4%),4眼(15%)视力无明显变化.1眼(3.7%)视力下降.手术前后视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眼发生术后玻璃体再次出血.没有发生晶状体损伤、医源性裂孔及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激光光凝是治疗Eales病合并严重玻璃体积血的有效安全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Ⅵ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1例(48眼)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割联合剥膜、广泛眼内光凝术、气液交换、硅油填充、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41只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占85.41%,4只眼视力术后无变化,占8.33%,3只眼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略下降,占6.25%.随访时间为1~24个月,手术并发症少.结论:闭合式玻璃体切割联合剥膜、广泛眼内光凝术、气液交换、硅油填充、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手术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Ⅵ期患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10只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标准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寻找视网膜裂孔、脉络膜缺损区及玻璃体情况,并于缺损区边缘有色素区行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硅油填充.结果 10只眼视网膜裂孔均位于脉络膜缺损区,脉络膜缺损区包含视盘者6只眼,缺损区上缘邻近视盘者4只眼,合并黄斑缺损者1只眼.10只眼均无玻璃体后脱离.随访观察3 ~ 20个月(平均12个月),10只眼视网膜均获解剖复位.7只眼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玻璃体切割、缺损缘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硅油内填充术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视网膜毛细血管瘤(RCH)引起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或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23 G玻璃体切割术和激光凝固和(或)冷冻疗法治疗15例(15眼)由RCH引起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其中6例(6眼)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7 d后行玻璃体切割术(注射组),9例(9眼)单纯行玻璃体切割术(未注射组)。记录手术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情况、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结果以及全身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未注射组中,7眼视网膜平复、肿瘤消退,1眼出现新的RCH,1眼复发视网膜脱离。注射组中,5眼术后视网膜平复、肿瘤消退,1眼复发视网膜脱离。 结论 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RCH引起的严重的出血性视网膜脱离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次数。根据FFA的结果行激光光凝和(或)冷冻治疗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24例25眼,其中视网膜静脉阻塞7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眼,外伤性玻璃体积血9眼,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并发黄斑裂孔1眼,将术前术后视力进行比较,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 原发病视网膜静脉阻塞者术后视力好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0.015)及眼外伤(P=0.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平均手术时机为28.02±6.39天,自出血到手术的时间与术后视力无明显相关性(P=0.714).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有效的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探讨现代玻璃体手术对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积血的治疗效果。②方法 对108例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积血的病人,于伤后2~4周施行玻璃体切割置换术(单纯玻璃体切割术24例,联合晶体切割84例,联合视网膜手术76例)。③结果 术后经随访2周~18个月,48例达功能治愈,36例达解剖治愈,总治愈率达77.7%。24例继发青光眼者眼压控制在1.37~2.24kPa。④结论 适时地施行玻璃体切割置换术,可很大程度地改善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积血病人的预后,对有效防治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以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晶体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后玻璃体凝胶结构的改变。方法:未成年有色兔2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Ⅰ组)8只,单纯晶体抽吸组(Ⅱ组)10只,晶体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组(Ⅲ组)10只。术后30d、60d将兔眼摘出,检测重力作用下玻璃体伸展度的改变和玻璃体的液化率;采用羟脯氨酸测试法检测玻璃体中胶原纤维的含量;摘除眼球做电镜标本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超微结构。结果:术后30dⅢ组的玻璃体伸展度为2.078±0.173cm,明显<Ⅰ组的2.813±0.224cm和Ⅱ组的2.711±0.220cm(P<0.05);术后60dⅢ组的玻璃体伸展度为1.81±0.226cm,明显<Ⅰ组的2.90±0.25cm和Ⅱ组的2.56±0.158cm(P<0.05);术后30dⅢ组的玻璃体液化率为38.88±5.93%,明显高于Ⅰ组的24.36±2.07%和Ⅱ组的26.33±2.31%(P<0.05);术后60dⅢ组的玻璃体液化率为45.37±5.54%,明显高于Ⅰ组的25.36±2.33%和Ⅱ组的26.24±3.44%(P<0.05);术后30d和60d,Ⅲ组玻璃体的羟脯氨酸的含量分别为2.411±0.310μg/ml和2.733±0.245μg/ml,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且60d的高于30d的(P<0.05);电镜扫描发现,Ⅲ组的玻璃体液化明显,玻璃体胶原纤维网状支架塌陷。结论:晶体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可使玻璃体三维网状结构塌陷,加快玻璃体的液化。在临床上可能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提前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大剂量尿激酶球后注射治疗眼底病引起的玻璃体出血,使出血迅速吸收,便于临床观察眼底,治疗眼底疾病。方法用注射用水1ml 溶尿激酶1万 u 加2%利多卡因0.5ml 进行球后或半球后注射,隔日一次。结果90%的患者有明显疗效,视力不断提高,10%的患者无效。结论大剂量尿激酶球后注射的方法促使90%玻璃体出血的病人出血迅速吸收,方法简单、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李建全  姜世怀  王晓莉  乔岗 《四川医学》2012,33(6):1002-1003
目的探讨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07年6月~2009年3月56例60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观察术前术后病因诊断的类别及变化、不同病因术后视力的转归、黄斑区及视神经有无病变对术后视力的影响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的病因排序为DR、BRVO、RD、视网膜裂孔不伴RD、视网膜血管炎、BRVO合并RD、AMD;各种病因合并有黄斑及视神经病变的患眼较未合并病变的患眼视力预后差,P<0.01。结论视力预后与各种病因是否导致黄斑区病变及视神经病变有密切相关,适时的玻璃体手术治疗有利于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李建全  姜世怀  王晓莉  乔岗 《四川医学》2012,33(7):1186-1187
目的探讨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07年6月~2009年3月56例60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观察术前术后病因诊断的类别及变化、不同病因术后视力的转归、黄斑区及视神经有无病变对术后视力的影响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的病因排序为DR、BRVO、RD、视网膜裂孔不伴RD、视网膜血管炎、BRVO合并RD、AMD;各种病因合并有黄斑及视神经病变的患眼较未合并病变的患眼视力预后差,P<0.01。结论视力预后与各种病因是否导致黄斑区病变及视神经病变有密切相关,适时的玻璃体手术治疗有利于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非外伤性玻璃体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非外伤性玻璃体出血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5月至1998年12月我科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并随访的43例患者情况。结果:91例视力有提高,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视力好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主要的并发症有白内障,医源性裂孔,视网膜脱离。结论:玻璃体切除术为明显改善非外伤笥玻璃体出血患者视力的治疗手段,小心操作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眼内光凝联合眼内填充术治疗睫状体解离伴玻璃体积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玻璃体切除、眼内光凝联合眼内填充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解离伴玻璃体积血的临床资料,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logarithm of mininal angle resolution,LogMAR)较术前提高0.04±0.10(P=0.057);眼内压较术前增加(6.15±3.87)mmHg(1 mmHg=0.133 kPa)(P=0.000);前房深度较术前增加(0.59±0.67)mm(P=0.000);前房容积较术前增加(71.23±50.81)μl(P=0.000)。一过性高眼压发生率为11.5%;白内障发生率为84.6%。结论玻璃体切除、眼内光凝联合眼内填充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解离伴玻璃体积血疗效满意,术后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更好地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疗效。方法:对33例(33眼)严重眼外伤(其中伴穿通伤19眼,玻璃体出血15眼,视网膜脱离26例,眼内异物13例,眼内炎4例)行闭合式玻璃体手术者做回顾性分析。手术时间:伤后〈7d2例,8~14d2例,15~20d14例,〉30d15例。结果:随记时间10~18月,术后视力提高24例(72.7%),〈0.02者15例(45.6%),0.02~0.05者10例(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沃丽汀治疗玻璃体混浊的临床效果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散瞳后直接眼底镜下分则观察比较78例101只玻璃体混浊眼,治疗前及口服沃丽汀治疗30天、60天后,玻璃体混浊情况。所有统计学数据在SPSS11.0软件包中进行X^2检验分析。结果治疗30天后,总有效率为87.1%。治疗印天后,总有效率为93%。治疗前与治疗30天、60天后分别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30天与60天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沃丽汀作为临床上治疗玻璃体混浊的常用药,其依从性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玻璃体积血的B型超声图像特点以助于临床诊断。方法 对30只眼玻璃体积血的B型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积血的形态取决于出血的部位、量、时问及玻璃体的性质.其后运动与回声反射的强度相联系,提出粘滞性与成形性是玻璃体积血的两大超声特点。结论 B型超声有助于临床诊断玻璃体积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