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比较标准照明体A、B、C、E和D65光源对正常舌尖舌色色度学参数的影响,为中医舌诊中舌色测量的标准化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选取在校本科生正常人群3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光源修正为等能白光(标准照明体E光源),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法采集舌尖舌色数据,获得380~780 nm的光谱曲线,根据标准照明体A、B、C和D65光谱分布特征计算在各照明体条件下的可见反射光谱曲线;进行CIE XYZ颜色匹配三刺激值的计算,获得各标准照明体条件下正常舌尖舌色的CIE 1964色品坐标、主波长值与RGB分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标准照明体A、B、C、E和D65光源照明下,舌尖舌色的可见反射光谱曲线、CIE 1964色品坐标、RGB分值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但以各标准照明体特性为参照的主波长值存在一致性.结论 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法对色诊资料采集可提供一种标准的测色方法.不同的标准照明体光源条件可使色诊资料采集出现偏差,采用统一的标准照明体光源进行色诊研究可以减少这方面的误差,同时对色诊的数码成像资料进行色彩校正时,要以照明体的特性为基本参照进行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群舌色与唇色的可见反射光谱色度学数据,统计正常人群舌色与唇色的色度学参数分布特性。方法:于广东省高等院校学生中筛选516例在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法采集舌色与唇色数据,进行CIEXYZ的颜色匹配三刺激值的计算,获得CIE1964色品坐标、明度、主波长、色纯度色度学参数。结果: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数据反演于CIE1964色度图,正常舌色的色品坐标x10为0.3413±0.0085,y10为0.3326±0.0051;正常唇色的色品坐标x10为0.3577±0.0092,y10为0.3383±0.0057;正常舌色与唇色的明度Y值分别为17.96±3.78和19.78±3.72;正常舌色与唇色的主波长值分别为(626.3±51.6)和(600.4±18.2)nm;正常舌色与唇色的兴奋纯度值分别为0.083±0.031和0.144±0.036。结论:应用可见反射光谱法对色诊资料采集可提供一种标准的测色方法,对正常舌色与唇色的色坐标、主波长与色纯度数据的检测与归纳总结,可以为病理的舌色与唇色的病证诊断提供基本参照。  相似文献   

3.
舌诊是望舌象而进行辩证的一种诊断方法,舌象是由舌质(包括舌色、舌态)和舌苔(包括苔色、苔质)两部分的色泽形态所构成的形象,舌象之所以能反映内脏的病变,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为理论依据的。  相似文献   

4.
中医舌诊中舌色的色度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运用色度学的方法对各类舌色的量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舌色判断的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对207幅各类舌色图谱扫描后,分析取样点R(红)、G(绿)、B(蓝)各分量值与其总和的比值。同时对青紫类舌色的以上述指标进行聚类后,再与其他常见舌色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淡白舌G比最高,R比和B比居中;红色类舌R比最高,G比和B比较低;青紫类舌B比最高,G比居中,R比最低。淡白舌NR NG NB最大,红色类舌最小,青紫类舌居中。【结论】不同中医专著中的舌色图谱呈现一定的色度学规律,但其参数的使用宜结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5.
“舌色仪”临床诊断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舌色仪”临床诊断初探危小健,李明宏(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210037)指导马禄均舌诊是中医诊断病症的重要指征。采用光谱法测量光色参数,通过电脑处理确定舌质、舌苦的颜色,以替代人目测舌象的诊断,这是舌色仪的要求。自1989年“舌色仪”完成设计装配成功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的子宫肌瘤患者的舌象特征,同时采用色度学的方法对子宫肌瘤患者的舌色色度值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1∶1)的方法,对244例子宫肌瘤患者和对照组进行舌诊和数字舌图拍摄,比较两组的舌色、舌形、苔色、舌苔厚度构成以及舌色的色度值。结果:医生肉眼判断的结果为:子宫肌瘤组与非子宫肌瘤组的舌色、苔色与苔厚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子宫肌瘤组的正常舌形出现率显著降低,差异的产生与子宫肌瘤组中齿痕舌和瘀点舌的发生率增高有关。在LCH颜色空间中,子宫肌瘤组的色相偏于红橙色,非子宫肌瘤组的色相偏于红主色。齿痕舌与瘀点舌的舌色饱和度降低。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齿痕舌和瘀点舌的发生率增高。运用色度学的分析方法可提高舌色诊断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清代医案中外感病与内伤病的舌象构成比,获知两类疾病的舌象表现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从51部清代医案著作中获得舌诊医案3059例,其中明确诊断为外感病医案者计1397个,内伤病医案者计1110个。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类疾病的舌象构成。结果:外感病与内伤病在舌色、苔色、苔质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外感病的舌象特征为绛舌、黄苔、黑苔、燥苔的出现率高;内伤病的舌象特征为淡白舌、薄苔、腻苔、剥苔的出现率高。  相似文献   

8.
舌诊在诊治老年脑血管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舌诊在诊治老年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22例脑梗塞和54例脑出血老年患者的各期舌象进行观察,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患者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含量。结果:2组患者舌色分别以紫色与红色为主,GMP140检测有可比变化;舌苔性状在急性期均以腻苔为主。结论:脑梗塞患者体内血小板反应性增高要胜于脑出血患者,结合其他四诊表明有痰瘀阻络标实征象,由此确立分期论治观点,临床取得较好疗效。认为GMP140检测方法能敏感显示脑卒中后体内血小板破坏程度,可作为舌色观察的量化指标;通过动态观察舌象变化,强调了舌诊在中西医学融合贯通中的重要意义和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脾阳虚证、肾阳虚证亚健康人群的舌诊图像特征,探讨舌诊图像数字化、量化特征值在脾阳虚证、肾阳虚证健康状态辨识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亚健康脾阳虚证者1 450例、肾阳虚证者1 666例及健康者1 844例,分别设为脾阳虚组、肾阳虚组、健康组。采用便携式中医智能诊断仪采集受试者的舌诊图像信息,比较各组受试者的舌象特征分布及舌色、苔色等舌诊图像特征参数。结果:(1)与健康组比较,肾阳虚组受试者舌淡白、舌暗红比率升高(P<0.05),脾阳虚组受试者舌暗红比率亦升高(P<0.05),肾阳虚组、脾阳虚组受试者舌淡红、舌红、苔白比率均降低(P<0.05),苔黄比率均升高(P<0.05);与脾阳虚组比较,肾阳虚组受试者舌淡白比率升高(P<0.05),舌红、舌暗红比率降低(P<0.05)。(2)与健康组比较,脾阳虚组受试者舌裂纹、舌体胖、舌苔厚比率升高(P<0.05),肾阳虚组受试者舌体胖、舌苔厚比率亦升高(P<0.05);与脾阳虚组比较,肾阳虚组受试者舌体胖比率升高(P<0.05),舌苔厚比率降低(P<0.05)。(3)与健康组比较,脾阳虚组、肾阳虚组受试者的舌色L值均升高(P<0.05),舌色a值、b值均降低(P<0.05);与脾阳虚组比较,肾阳虚组受试者舌色L值升高(P<0.05),舌色a值降低(P<0.05)。(4)与健康组比较,肾阳虚组受试者苔色L值升高(P<0.05),苔色a值和b值均降低(P<0.05),脾阳虚组受试者苔色b值升高(P<0.05);与脾阳虚组比较,肾阳虚组受试者苔色L值升高(P<0.05),苔色a值和b值均降低(P<0.05)。结论:舌诊图像特征参数可作为脾阳虚证、肾阳虚证亚健康人群证候鉴别诊断与健康状态辨识的客观化参考指标,为亚健康人群的中医健康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舌诊最早在《内经》中即有记载 ,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望诊的范畴。中医认为 ,人体五脏六腑均与胃气相通 ,并通过胃气上蒸于舌 ,附着于舌之表面 ,表现为苔 ;故苔为胃气所生 ,舌即为外候器官。舌诊在中医理论体系及临床诊疗实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而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舌质颜色的荧光分色测定利用荧光分色测定舌色的原理是 ,用单一紫外线照射舌体 ,使舌体上产生荧光 ,由于舌质色泽的不同 ,所产生的荧光光谱也不一样 ,因而荧光波形、峰值大小及其对应的荧光波长都不相同 ,且荧光峰值波长按青紫舌、红绛舌、淡红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色度学的舌色分类研究现状,为数字舌图的舌色分类研究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2项舌色分类研究的数据,将舌色的色度值统一转化为L值、a值、b值、C值、H值,进行各类舌色的色度值比较,并观察各类舌色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提出的颜色-对立空间模型(CIELAB)和明度彩度色调颜色模型(CIELCH)的分布,采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对不同研究者报道的舌色色度值进行聚类分析,并作色差比较。结果 22篇文章共报道了11类舌色:淡白舌、淡红舌、红舌、红绛舌、暗红舌、淡紫舌、紫红舌、青紫舌、紫舌、绛紫舌、紫暗舌。11类舌色的亮度在45~60之间,色相角在8°~27°和320°~355°之间,饱和度在17~36之间。从淡白舌到淡红舌、红舌、红绛舌、暗红舌,观察到有规律的色度值变化,表现为L值逐渐下降,而a值逐渐升高的趋势。以聚类中心位置的色度值为比较的基准,色差的范围在2.44~19.70之间。结论色度学为中医将舌诊的色觉经验进一步升华为量化色诊提供了关键的理论与技术。但不同研究者报道的色度值差异较大,也提示应当尽快制定数字舌图采集与色彩校正的规范方案与流程,使获得的舌色色度值能够在公共平台进行有效交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光谱测色法检测原发性肝癌不同证型患者的舌色资料,并进行其舌色的色度学比较研究,探讨原发性肝癌不同辨证分型的舌色特点以及舌色和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光谱测色法采集133名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舌色数据资料,根据临床特点辨证为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肝肾阴虚、气滞血瘀4类证型,观察各证型色度坐标、主波长分布、兴奋纯度的变化特点和CIELAB均匀色彩空间分布特点,比较各型色度角、彩度的区别,并分析不同证型之间总色差、明度差、色度差、饱和度差、色相差等参数的区别。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不同证型舌色的色度坐标分布不同;气滞血瘀型的主波长分布明显不同于其他3个证型;兴奋纯度值在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肝肾阴虚型肝癌患者呈现为逐渐增加的特点(P〈0.01);不同证型舌色于CIELAB三维色空间分布区域不同;色度角结果提示气滞血瘀型为负值,与其他3型明显不同(P〈0.01);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肝肾阴虚型的彩度值呈现为逐渐增加的特点(P〈0.01),与兴奋纯度的结果一致;色差比较中,以人眼观察能力为衡量方式的结果量化了不同证型舌色的各矢量差别。结论:原发性肝癌不同证型患者的舌色存在着明显色差,与临床舌色的特点相符,这将为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的统一提供客观参考,有利于舌诊度量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884例体检人群数字舌图的舌色特征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Lab颜色模型在中医数字舌诊中的意义.方法选择Lab 色彩模型,对884例体检人群的舌色分布状态进行了分析,并与人工判断的舌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舌色的L值平均值为59.5,a值的平均值为27.9;b值的平均值为15.5.同时,与人工判断的舌色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舌色从淡白舌到青紫舌的变化过程中,L值和b值与之呈负相关,而a值则与舌色呈正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舌诊应用Lab颜色模型还需要结合中医临床做进一步修正.  相似文献   

14.
自然光条件下基于色差校正方法的舌象颜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尝试建立一种自然光条件下基于L*a*b*色差校正的舌象采集分析方法,观测色差校正方法的舌象颜色分类规律。 方法:在光线良好的室内自然光环境下,应用NikonD70数码单反相机采集413例舌象,以柯达Q-13灰阶色卡为软件校正依据。通过NikonCaptureNX软件进行图像色差校正,并应用L*a*b*均匀色空间对校正后的舌象进行舌象颜色分类与定量分析。 结果:应用软件校正方法对舌象颜色进行色差校正,具有良好的效果。校正舌色后,从淡白舌、淡红舌到红绛舌,L*值逐渐降低,而a*值则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绛舌和青紫舌L*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淡红舌和青紫舌a*值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各类舌色的b*值除淡白舌和青紫舌以及淡红舌和红绛舌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舌色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苔色定量分析显示白苔a*值大于黄苔(P〈0.01),白苔b*值小于黄苔(P〈0.01)。白苔、黄苔L*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自然光条件下应用L*a*b*色空间对舌色进行色差校正和定量分析,颜色还原准确,操作方便,是一种可行的临床舌象采集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不同舌象下的骨髓象差异,探索其舌象与骨髓象的相关性及舌象的MDS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325例住院第一诊断为MDS的患者病历资料,收集并记录入组MDS患者的舌象资料(舌色、舌体、苔色、苔质、舌苔干腻情况)及骨髓检查资料(原粒细胞比例、早幼粒细胞比例、总单核细胞比例及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比例、形态异常情况以及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l localization of immature precursor,ALIP)发生情况。以不同舌象特点为分组依据,利用独立样本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各舌象特点下的骨髓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总单核细胞、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比例及ALIP和其他形态异常的发生率,若基线不齐则再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最优尺度回归、Mantel-Haenszel分层方法控制基线水平后进一步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入组200例MDS患者,其中142例(71.0%)患者进行了铁染色,133例(66.5%)患者进行骨髓活检病理检查。经检验,舌色暗红、舌色淡、黄苔患者骨髓原粒细胞比例分别高于非暗红舌患者(中位比例11.00%vs 2.50%,P=0.001)、非舌色淡者(中位比例4.00%vs 1.75%,P=0.001)、白苔患者(中位比例5.25%vs 2.00%,P=0.024),淡暗或淡紫舌患者骨髓原粒细胞比例、早幼粒细胞比例高于非淡暗或淡紫舌患者(中位比例5.00%vs 2.50%,P=0.038,2.50%vs 1.00%,P=0.023),干苔患者早幼粒细胞比例高于腻苔患者(中位比例9.00%vs 1.50%,P=0.042),骨髓原粒细胞比例的最优尺度回归显示舌色暗红患者评分高于其他舌色患者(2.752分)。暗红舌、干苔患者中ALIP的发生率高于非暗红舌患者(发生率50.00%vs 21.49%,P=0.028)及腻苔患者(发生率100.00%vs 12.20%,P=0.001)。Logistic回归亦提示,控制年龄的影响后,舌色暗红患者ALIP发生率高于非暗红舌患者。骨髓有ALIP患者其原粒细胞比例亦高于无ALIP患者(7.00%vs 2.00%,P=0.000)。结论:暗红舌、黄苔、干苔可能与MDS不良预后间接相关;望舌可用之以动态评估MDS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舌诊检测指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诊断有意义的舌诊检测指标。方法: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从舌质、舌苔、舌形、舌下络脉、舌尖微循环、舌苔涂片、舌面pH值、唾液CEA检测等多方面进行对照观察与研究。结果: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舌象多表现为舌质暗红或青紫瘀斑,舌苔腻,舌有齿痕或裂纹,舌下络脉扭曲、扩张或有瘀点;舌尖微循环观察畸形毛细血管襻增加,襻顶扩张瘀血,渗出明显,血色暗红,血液流态异常;舌苔涂片发现舌上皮细胞表现为过度角化,数量增多,涂片背景脏,并出现较多的白细胞;舌面pH值偏高;唾液CEA明显升高。结论:各指标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联合检测临床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