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严重者危及生命。随着下肢动脉旁路手术广泛开展和人工血管性能不断改进.手术效果不断提高。我科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应用袖状接头碳涂层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人工血管于股.胭动脉旁路手术19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m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合并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治疗的TAO合并ASO 6例患者的资料.2例行腹主动脉切开取栓+内膜剥脱+腹主动脉-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胭动脉人工血管-小腿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1例行腹主动脉切开取栓+内膜剥脱+腹主动脉-右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膝下胭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1例行左髂总动脉-左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一胫前动脉自体大隐静脉原位移植术,1例行左侧人工血管切开取栓+左股深动脉成形-膝下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1例行右股总动脉-左股总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胫后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5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于术后当天出现股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和远段的大隐静脉桥血栓形成,立即再次手术行人工血管和大隐静脉切开取栓术,并同时行胫后动静脉吻合.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5例患者的下肢远端静息痛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足部溃疡的2例创面明显缩小,无感染发生.所有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为6.5个月,3例足部溃疡愈合.1例术后3个月出现左股部切口感染,最终行膝上截肢处理,残端一期愈合.其他5例患者的移植血管通畅,症状缓解.结论 对TAO合并ASO患者如果手术治疗方式恰当,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辅助下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的体会,探索合理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总结2004年12月至2006年7月烟台市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在血管造影辅助下手术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再闭塞12例临床资料,其中单纯人工血管切开取栓4例,人工血管取栓+吻合口成形术8例。 结果 12例病人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手术死亡。12例术后定期随访2年。术后2年随访时人工血管通畅9例,保肢11例。 结论 DSA辅助手术治疗下肢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对提高人工血管术后通畅率和保肢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颈部动脉血流重建治疗重症多发性大动脉炎导致脑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多发性大动脉炎导致的重度脑缺血外科治疗的效果,并评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2003年3月至2008年2月,共治疗16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男性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2岁,平均病程7.5年.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眩晕和眼部视力障碍等.DSA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多数患者的颈动脉和椎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病变.8例患者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双腋(肱)/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3例行升主动脉-双腋(肱)/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单侧颈内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3例行升主动脉-一侧锁骨下动脉和颈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2例单纯行升主动脉-右颈内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其中1例同时行升主动脉-一侧颈内动脉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有4例在原来接受升主动脉-双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的基础上,又行一侧人工血管-一侧颈内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14例患者术中采用TCD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2例尝试分别经一侧锁骨下穿刺和一侧股动脉穿刺与颈动脉穿刺临时转流.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无死亡病例.手术后出现伸舌歪斜3例,术后2周缓解.脑部缺血症状与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的有效率为100%.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年.所有患者未出现症状复发.2例患者术后4年内出现吻合口处动脉瘤,1例为双侧.结论 颈部动脉血流重建是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导致脑缺血的有效方法.术中TCD监测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变化,并据此调整血压,对于预防脑缺血后的过度灌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5月收治外伤后髂动脉闭塞患者1例,行完全腹腔镜髂总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患者取仰卧位,脐部下缘10mm切口建立气腹与腹腔镜通道,另置入2个5mmTrocar和1个12mmTrocar导入操作器械。经腹腔入路,游离右髂总动脉。周身肝素化(1mg/kg)后阻断右髂总动脉,远端夹闭后离断。置入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在腹腔镜下行人工血管-右髂总动脉端端吻合术。吻合成功后,将人工血管经皮下隧道引出至右腹股沟切口。开放手术行人工血管-右股动脉端侧吻合。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250min,术中髂总动脉阻断时间55min,吻合时间40min,术中失血量300ml。随访1年,人工血管通畅。结论完全腹腔镜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是安全、可行的。熟练的腹腔镜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的治疗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e W  Liu CW  Guan H  Liu B  Li YJ  Zheng YH  Wang S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5):1040-1043
目的总结治疗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的治疗经验,探索合理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19例下肢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的病例,分析再闭塞的原因,并根据原因选择再次手术的方式。其中4例行人工血管取栓术,5例行人工血管取栓+远端吻合口成形术,3例行人工血管取栓+股深动脉扩大成形术,2例行新的人工血管旁路术,1例行髂外动脉内膜剥脱术,2例行骨髓干细胞移植,2例由于肢体广泛坏死,行1期截肢术。在术后进行规律的随访以明确手术的效果。结果19例患者术后1年中定期随访。除2例截肢外,14例围手术期获得了1期成功,成功率82.4%,3例(17.6%)手术失败,术后1年内死亡2例,病死率10.5%。术后1年随访时,人工血管通畅6例,血管通畅率35.3%,保肢率76.4%(13例)。结论人工血管旁路术后再闭塞的治疗比较棘手,术前有效地评估闭塞原因、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和良好的随访计划是保持患者肢体功能和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旁路搭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人工血管旁路搭桥手术治疗下肢严重动脉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人工血管作动脉旁路搭桥治疗严重下肢动脉缺血 2 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1 7例 ,女 7例。年龄 58 6岁± 1 5 1岁。动脉闭塞分别位于近肾腹主动脉 双髂动脉 (1例 ) ,腹主动脉 双髂动脉 (1例 ) ,髂动脉 (9例 ) ,股动脉 (9例 ) ,股 动脉 (4例 )。经术后平均 2年 7月的随访 ,截肢率为 1 6 6% ,移植血管栓塞率为 2 5% ,通畅率为 58 3%。结论 下肢动脉闭塞时 ,采用人工血管行动脉旁路搭桥术是重建患肢血液循环的有效方法 ,动脉造影是选择正确重建手术方式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分析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物闭塞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9年9月64例单侧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物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发生115例次移植物闭塞,其中8例次末次闭塞时行保守治疗,其余107例次行手术治疗,包括单纯人工血管取栓术32例次,再次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27例次,人工血管取栓并球囊成形术17例次,截肢术13例次,人工血管取栓术并腘动脉内膜剥脱术10例次,人工血管闭塞并感染取出后保守治疗4例次,自体大隐静脉远侧旁路移植术3例次,自体干细胞移植1例次.结果 1例患者因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3例随访中死亡.3例末次手术后失访,2例保守治疗失访;55例患者随访4~70个月,平均39个月.其中35例患者移植物通畅(通畅率为63.6%).12例患者移植物闭塞后截肢(21.8%),总保肢率为78.2%.结论 对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物闭塞的患者,再次旁路移植术以及人工血管切开取栓+内膜剥脱术或球囊成形术的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治疗髂外动脉闭塞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2月,收治1例57岁髂外动脉硬化闭塞症男性患者。患者双下肢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造影示左髂外动脉闭塞,右髂总动脉狭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段改变;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左侧0.59,右侧0.54。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左髂总动脉-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结果术后人工血管通畅,吻合口无漏血,患者跛行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周左侧ABI增加至1.09;术后1个月血管造影显示血管通畅。结论腹腔镜下主-髂动脉重建既保留开腹动脉旁路移植效果好的特点,又具有腔内支架成形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动脉旁路手术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的中远期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下肢缺血的动脉旁路治疗的中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212例经动脉旁路治疗的慢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包括股.膝上腘动脉旁路111例,股-膝下胭动脉旁路59例,主-髂动脉旁路25例,股股转流17例.结果 术后186例(87.7%)获随访6~68个月(中位随访期18个月),股-膝上胭动脉旁路术与股-膝下胭动脉旁路术1年初次通畅率分别为69.7%、53.5%,二次累计通畅率为81.6%、60.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3年通畅率分别为56.3%和2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主-髂股旁路与股一膝上胭动脉旁路及股股转流术近远期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52例患者行二次手术,23例行膝上或膝下截肢,保肢率为89.2%.围手术期死亡10例(4.7%),随访死亡20例,多数死于心脑血管原发疾病;人工血管感染6例.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适当的旁路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效果.股-膝上腘动脉旁路中、远期通畅率高于股-膝下胭动脉旁路,两者近期通畅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