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第一跖趾关节和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在高频超声诊断中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探讨第一跖趾关节在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100例临床确诊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检查评估,分别对第一跖趾关节和膝关节的异常超声声像阳性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第一跖趾关节的大部分异常超声声像阳性率明显高于膝关节,其中关节积液、滑膜增厚、滑膜炎性血流信号、尿酸盐结晶、关节骨侵蚀及关节软骨双轮廓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软、硬痛风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一跖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结晶、骨侵蚀等异常超声声像阳性率明显高于膝关节,对临床诊断痛风性关节炎具有很高的价值,应作为常规检查关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第一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4-2015年笔者在施秉县人民医院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关节融合内固定术手术治疗的2例3踇第一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患者,总结巨大痛风石的治疗体会。结果 2例3踇第一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术后跖趾关节外观和足的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第一跖趾关节巨大痛风石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跖趾关节融合内固定术能改善足的外观、保护足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120例痛风关节炎,其中单关节发病者105例,多关节发病者15例。第一跖趾关节受累占87.5%,初次发作时多数侵袭单侧第一跖趾关节。慢性关节炎期可形成痛风结石及关节畸形。急性发作期秋水仙碱治疗均有明显效果。临床上痛风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漏诊和误诊常有发生。作者认为凡具有反复发作的、非对称性跖趾关节或其它关节的红、肿、热、痛者,特别是第一跖趾关节受累者,应及时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锤状趾畸形主要发生在矢状面.近节趾骨背屈,中节趾骨跖屈,远节趾骨可能背屈,也可能跖屈,跖骨头突向跖侧.近侧趾间关节背面受鞋面压迫、摩擦而形成胼胝,跖骨头下方及趾尖亦可形成胼胝.这些病损可造成局部疼痛,或继发滑囊炎使症状加重.锤状趾多影响单个足趾,常见于第二至三趾.病因包括:第二趾过长,鞋子过紧,拇趾外翻等.目的:讨论锤状趾和爪形趾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年轻人或轻度畸形者可试用保守治疗,但疗效不甚满意.严重畸形需要手术矫正,包括:胼胝切除、肌腱平衡手术、各种截骨术、关节成形术及关节固定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使用Swanson双柄硅胶假体行跖趾关节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引起的第2~5跖趾关节病变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应用Swanson双柄硅胶假体实施第2~5跖趾关节置换术21例,成功随访16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6.7±5.5)岁,类风湿关节炎9例,严重骨性关节炎5例,跖骨头骨软骨病2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对手术前后行走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等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随访时间17个月至5年,平均3.2年。Maryland足部评分:术前为(60.69±6.12)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88.13±5.84)分。术前跖趾关节活动度:背伸5.4°±3.1°,跖屈4.4°±2.7°;术后:背伸15.7°±4.5°,跖屈12.2°±4.3°,术后跖趾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术前评分为(6.8±0.9)分,术后末次随访为(2.3±0.8)分,术后跖趾关节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术后评分较术前评分有显著性提高(P<0.01),优良率达到81.3%。结论: Swanson双柄硅胶假体跖趾关节置换术能够较好地缓解疼痛, 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及稳定性,维持前足正常的行走能力,是重建第2~5跖趾关节结构、恢复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但仍存在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使用Swanson双柄硅胶假体行跖趾关节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引起的第2~5跖趾关节病变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应用Swanson双柄硅胶假体实施第2~5跖趾关节置换术21例,成功随访16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6.7±5.5)岁,类风湿关节炎9例,严重骨性关节炎5例,跖骨头骨软骨病2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对手术前后行走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等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随访时间17个月至5年,平均3.2年。Maryland足部评分:术前为(60.69±6.12)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88.13±5.84)分。术前跖趾关节活动度:背伸5.4°±3.1°,跖屈4.4°±2.7°;术后:背伸15.7°±4.5°,跖屈12.2°±4.3°,术后跖趾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术前评分为(6.8±0.9)分,术后末次随访为(2.3±0.8)分,术后跖趾关节疼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术后评分较术前评分有显著性提高(P<0.01),优良率达到81.3%。结论: Swanson双柄硅胶假体跖趾关节置换术能够较好地缓解疼痛, 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及稳定性,维持前足正常的行走能力,是重建第2~5跖趾关节结构、恢复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但仍存在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7.
单个多指(趾)畸形或单个骈指(趾)畸形是上(下)肢先天性畸形中较常见的,但双手足有多指趾且伴有骈指趾畸形,实属罕见。本院曾收治1例多指趾伴骈指趾畸形患儿,现报告如下:任××,女,8岁,于1984年2月7日因双手足先天性多生指趾伴骈指趾畸形入院。局部检查:双侧各有2小指骈生,在双侧骈生小指尺侧又各多生1小指,呈枝芽状,约小枣大。双足各有3个(足母)趾骈生,右足2小趾骈  相似文献   

8.
单纯性多指(趾)、并指(趾)畸形比较常见,多指(趾)、并指(趾)和多指节合并畸形的病例罕见。1981年,我院在祁阳县调查肝吸虫病时发现1例双足8趾,双手6指,合并多指节和并指畸形的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徐××,女、49岁,先天性多趾(指)、并指和多指节畸形。体检:双手6指(图1),拇指桡侧各有一赘生指,与拇指并指,有指甲。拇指未分化,有指骨三节,第1与第2指骨因与赘生指并指,造成生硬弯曲,伸展受限,其中右手较左手严重。双足8趾(图2),拇趾胫侧各多3趾。自内向外,右足:第1多趾长4.2cm,第2多趾长3.8cm,第3多趾长4.2cm,均有趾甲;左足:第1多趾长4.2cm,第2多趾长4.0cm,第3多趾长4.1cm,  相似文献   

9.
王岩  李忠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1,2(5):476-476,F003
急性痛风性跖趾关节炎是痛风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最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约占72%。本文总结1998-06/2000-06 54例急性痛风性跖趾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第一跖趾关节在人体行走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某些疾病如严重的拇趾外翻、重度创伤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常会引起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及足趾畸形.目前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关节融合术、关节切除成形术等, 但术后容易出现趾间关节骨性关节炎、拇趾伸屈无力、跖痛症等并发症.第一跖趾关节置换术能够切除病变关节面,重建一个良好的假关节,因此疗效确切,在国内外已经应用于临床,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第一跖趾关节Swanson人工假体置换术及其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in J  Li QY  Lin J  Li JY  Qiu GX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9):2050-2053
目的 评价Swanson双柄硅胶人工铰链式假体第一跖趾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使用Swanson双柄硅胶人工铰链式假体实施第一跖趾关节置换术10例13个关节,其中老年骨关节炎拇外翻8例10足,类风湿关节炎1例2足,创伤性关节炎1例1足。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一38个月,平均25个月。8例患者获得了完全满意的效果,1例病人部分满意。不满意的1例患者是因为关节置换术后3年跖趾关节截骨面出现了较严重的骨质增生而引起疼痛的症状。有2例出现硅胶假体周围明显的骨溶解,但无症状,未作特殊处理。结论 Swanson双柄硅胶假体第一跖趾关节置换术能够保留关节活动度及躅趾长度,从而维持前足正常的行走功能,达到消除跖趾关节疼痛、改善功能、矫正畸形等理想的效果,是重建跖趾关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胜  邹文远  熊焰  曹小燕 《西部医学》2010,22(12):2308-2309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及临床特点的。方法总结分析28例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结果患者全部为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为(50±16)岁。以足第一跖趾最为好发(19/28,67.9%)。X线表现主要是软组织偏侧性肿胀;骨质侵蚀性破坏呈穿凿状,边缘锐利、硬化,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不规整,可发生纤维强直,甚至关节畸形,也可发生半脱位或脱位,可伴有骨质增生,邻近骨质疏松。结论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中年男性,以急性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以第一跖趾关节最常受累。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多样,易与其他单发或多发骨关节病相混淆,必须认真分析其X线征象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MRI 诊断与关节镜诊断的优缺点。方法 选取30 例患者行 MRI 与膝关节镜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痛风性关节炎,对MRI 与关节镜诊断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优 缺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RI 与关节镜膝对痛风性膝关节炎关节腔内相关病情诊断无差异(P >0.05),膝 关节周围病情的诊断MRI 优于关节镜。结论 MRI 与关节镜膝对痛风性膝关节炎关节腔内相关病情诊断无 差异,而膝关节腔外病情的诊断MRI 优于关节镜。两者结合能够使痛风性膝关节炎诊断和治疗取得更好的 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检查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1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0例强直性脊柱炎(AS)
及3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行第2代DECT对最痛部位包括手腕关节或肘关节或膝关节或足踝关节及腰椎、骨盆和骶髂关
节进行扫描。用DE Image view处理软件独立分析、评价,以检查部位有绿色伪彩结晶沉积作为诊断依据。记录患者人口统计
学资料、血尿酸水平。3 例痛风患者穿刺活检检查尿酸盐结晶,与DECT结果进行比对。10例入组时DECT显示有尿酸盐结晶
沉积的慢性痛风患者服用降尿酸药物6月后复查相同关节部位DECT,比较治疗前后尿酸盐沉积情况。结果痛风性关节炎组、
AS组、RA组DECT(+)分别为98.4%(60/61),13.3%(4/30)、6.7%(2/30)(χ2=95.522,P<0.05)。21 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
DECT(+)为95.2%(20/21),40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DECT(+)为100%(40/40)。3组高尿酸血症患者比例分别为60.7%
(37/61),30%(9/30),23.3%(7/30)。3 组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中DECT(+)分别为97.3%(36/37), 44.4%(4/9), 28.6%(2/7)(χ2=
24.197,P<0.05)。痛风组共发现344 处尿酸盐结晶, 最常出现结晶沉积的部位依次为第一跖趾关节(22.1%)、第一趾中远端
(19.8%)、跟骨(17.4%)、胫骨下端(13.4%),AS组共发现17处尿酸盐结晶,RA组共发现5处尿酸盐结晶。3例穿刺活检发现尿
酸盐结晶的痛风患者, DECT 在活检部位均检测到绿色标记的尿酸盐沉积。10例DECT显示有尿酸盐结晶沉积的慢性痛风患
者服用降尿酸药物6月后复查相同关节DECT,发现局部尿酸盐结晶减少。结论DECT可以清晰显示尿酸盐结晶, 有助于痛风
与其他关节炎的鉴别诊断及随防。
  相似文献   

15.
First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 implants are used to correct deformity, to restore or improve motion, and to relieve pain. The authors report on a patient with pain in the first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 that was not relieved by multiple first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 surgical procedures. A two-component first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 titanium implant was successfully used as a salvage procedure to relieve pain and restore foot function following a failed first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 fus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第二跖趾关节复合组织皮瓣重建拇指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切取完整第二跖趾关节复合组织皮瓣,重建拇指关节。结果:15例患者再造拇指关节、皮瓣存活良好,再造拇指外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第二跖趾关节复合组织皮瓣再造拇指外观佳、功能恢复良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膝关节疼痛8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关节疼痛的不同病种特点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6月因膝关节疼痛入院的898例(965膝)患者进行疾病分类,并观察不同病种的疼痛特点及其与年龄的关系。结果:(1)全身性疾病引起膝关节疼痛151例(16.8%),膝关节本身疾病引起疼痛695例(77.34%),膝外关节疾病造成的膝关节疼痛52例(5.79%)。(2)类风湿性关节炎以持续固定痛为主(81.3%),痛风以触痛为主(100%),结核以胀痛(84.2%)、持续固定痛为主(78.9%),滑膜软骨瘤病以胀痛为主(100%),创伤性关节炎以持续固定痛(100%),锐痛(95.5%)为主,感染性关节炎以持续固定痛(83.3%)为主,骨性关节炎以持续固定痛(85.3%)为主,腰部疾病以刺痛(47.1%)为主,髋部疾病以牵扯痛(50.0%)为主。(3)痛风、结核及创伤性关节炎的高发年龄为20~40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高峰年龄为40~60岁,滑膜软骨瘤、骨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及腰髋部疾病造成膝关节疼痛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结论:不同疾病的疼痛性质不同,发病高峰期年龄段不同,对膝关节疼痛的诊断应充分考虑患者年龄及疼痛特点。  相似文献   

18.
痛风性关节炎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关节,目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最为直接有效地方法为外科手术。常规外科手术能够有效地清除痛风结晶,但是创伤大。关节镜在治疗急慢性痛风及并发骨性关节炎期均有较好疗效,且可以在关节镜下使用钬激光、钻孔、微骨折、软骨移植和打磨成形术来切除病变组织和修补软骨。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晚期痛风性关节炎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