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深吸气屏气-主动呼吸控制(ABC)和四维CT(4D-CT)技术在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SBRT)中的肺、靶体积差异和剂量学特征。方法 选取10例肺部肿瘤患者,分别行自由呼吸状态下CT扫描(FB-CT),4D-CT和ABC状态下CT扫描(ABC-CT)。采用SBRT技术在同等条件下,分别设计4组计划,FB-CT、ABC-CT、4D-CT和4D-CT时相中吸气末CT0(4D-CT0)计划,统计分析双肺体积(V)、计划靶区体积(PTV)、双肺接受5 Gy的体积(V5)、双肺接受20 Gy的体积(V20)、平均肺剂量(MLD)和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等指标。结果 与FB-CT计划相比,ABC-CT计划的V、PTV、V5V20、MLD和NTCP增减分别为51.48%、-65.34%、-42.64%、-56.62%、-40.22%和-98.53%(t=-7.14~6.16,P<0.05);4D-CT计划的PTV、V5V20、MLD和NTCP增减分别为-40.14%、-16.90%、-37.16%、-17.85%和-90.96%(t=0.54~3.22,P<0.05);4D-CT0计划的PTV、V5V20、MLD和NTCP增减分别为-68.98%、-30.21%、-48.49%、-37.45%和-95.82%(t=1.32~5.46,P<0.05);4D-CT和4D-CT0与FB-CT计划相比,两者的双肺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C-CT方式与其他方式相比,其双肺绝对体积更大,影像伪影小,靶区匹配精度高,显著降低正常肺组织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基于4D-CT肺通气功能图像的胸部肿瘤高通气功能肺避让(HVFLA)的放疗计划设计流程,确定HVFLA的放疗计划策略,为胸部肿瘤患者开展HVFLA放疗临床试验提供支持。方法 基于前期已经建立的4D-CT肺通气功能图像深度学习模型,搭建计算平台将其融入放疗计划流程,进一步回顾性入组10例行4D-CT模拟定位的胸部肿瘤患者,根据建立的模型获取每位患者的4D-CT肺通气功能图像,根据肺通气量相对值高低自动将肺通气功能区域三等分为高、中和低通气功能肺,并导入Pinnacle3治疗计划系统。对于每位患者,根据靶区处方剂量和危及器官的剂量限值要求,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分别设计临床计划和HVFLA计划,要求每个计划均满足临床要求,其中,HVFLA计划增加限制高功能肺的优化条件。通过比较靶区、危及器官(双肺、心脏和脊髓)和高功能肺的剂量学参数评价计划,剂量学参数包括靶区的D2D98和平均剂量,双肺和高功能肺的V5V10V20V30和平均剂量,心脏的V30V40和平均剂量,脊髓的D1 cm3等。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对两组计划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计划和HVFLA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均满足临床要求,HVFLA计划高功能肺的平均剂量、V5V10V20V30平均分别减少1.2 Gy、5.9%、4.2%、2.6%和2.3%,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07、4.02、-6.02、-7.06、-6.77,P<0.05)。双肺、心脏和脊髓的剂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了基于4D-CT肺通气功能图像的高功能肺避让的放疗计划设计流程,HVFLA计划可以显著降低高功能肺的受照剂量,双肺、心脏和脊髓受照剂量无显著变化。HVFLA放疗计划策略可行,可以为胸部肿瘤患者开展HVFLA放疗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左侧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心跳对左心室肌(mLV)及左前降支(LAD)剂量评估的影响。方法 选取15例女性患者平静吸气屏气下的心电门控(ECG-gated)4D-CT图像,参照心动周期以5%间隔进行图像重建,重建0~95%共20个时相的图像。分别勾画mLV及LAD。基于0%时相的图像进行左侧乳腺癌IMRT计划设计。统计各时相mLV的体积并计算相似性指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DSC);计算LAD及mLV剂量-体积指标的变化范围。结果 mLV的DSC变化率最大可达472.07%,其平均变化率约为体积变化率的8倍。mLV的体积与DSC在最大、最小值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585、-28.870,P<0.05)。mLV的平均剂量(Dmean)变化率最高可达41.95%。mLV的DmeanV10V20V30V40在最大、最小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60、-4.084、-3.592、-3.273、-2.566,P<0.05)。LAD的Dmean平均变化率最高可达130.14%。LAD的DmeanV10V20V30V40在最大、最小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758、-8.810、-8.682、-7.853、-6.205,P<0.05)。结论 左侧乳腺癌放疗中,心跳对mLV和LAD的剂量评估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的一体化射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一种一体化调强射野设计方式与常规射野设计方法在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41例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CT图像,进行胸壁、部分腋窝、锁骨上、内乳等靶区及危及器官(OAR)勾画。对每一套CT图像分别制作一体化射野设计的调强计划和常规调强计划。评估两种计划靶区和OAR剂量学分布。结果 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和OAR受照剂量均满足临床要求,靶区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体化调强计划相比于常规计划:患侧肺V5降低9.7%(t=2.407,P<0.05)、V10降低11.2%(t=2.160,P<0.05)、V20降低17.3%(t=2.465,P<0.05)、V30降低13.4%(t=2.119,P<0.05)、Dmean降低13.8%(t=2.258,P<0.05);心脏V30下降28.4%(t=2.589,P<0.05)、Dmean下降23.2%(t=2.409,P<0.05);其他OAR剂量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体化调强射野设计技术显著降低了患侧肺和心脏的受照体积与受照剂量,有望减轻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的不良反应。新型设计方案选取了较多的样本,包含不同分期的左乳癌根治术患者,对乳腺癌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临床应用具有普遍性,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照射方式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仰卧位与俯卧位调强治疗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5例接受保乳术后放疗的大乳腺及乳腺下垂的左侧乳腺癌患者,分别进行仰卧位及俯卧位CT定位扫描,利用相同优化条件分别进行切线2野调强治疗计划设计.比较2种不同体位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心脏、左肺及右侧乳腺受照剂量和体积,以及机器跳数的差异.结果 俯卧位调强计划适形度指数(CI)优于仰卧位计划(0.79±0.05 vs. 0.72±0.04,W=138,P<0.01),均匀性指数(HI)也优于仰卧位计划(1.09±0.01 vs. 1.12±0.02,t=-4.7,P<0.01).俯卧位计划靶区接受95%处方剂量照射的百分体积(V95%)、最小剂量(Dmin)大于仰卧位计划(t=7.1、6.4,P<0.01),平均剂量(Dmean)大于仰卧位计划(W=153,P<0.01),最大剂量(Dmax)小于仰卧位计划(t=-3.6,P<0.01).仰卧位计划的右乳接受5 Gy照射的百分体积(V5)小于俯卧位计划(W=160,P<0.01),心脏接受30 Gy照射的百分体积(V30)大于俯卧位计划(t=5.4,P<0.01),心脏平均剂量(Dmean)、左肺接受20和5 Gy照射的百分体积(V20V5)明显大于俯卧位计划(W=133、120、120,P<0.01).机器跳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大乳腺及乳腺下垂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俯卧位调强计划与仰卧位调强计划相比,靶区剂量分布更均匀,心、肺受照射剂量和体积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左侧乳腺癌术后包含内乳淋巴结调强放疗时,实施深吸气屏气技术(DIBH)对心脏剂量 学的影响。方法 观察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3例左侧乳腺癌术后行包含内乳淋巴结调强放疗(IMRT)患者心脏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在DIBH时相上剂量学参数的变化,并分析其实施效果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 与自由呼吸(FB)相比,DIBH状态下心脏体积缩小18% (t=10.47,P<0.001)、左肺体积扩张42%(t=-14.55,P<0.001),心脏及LAD的平均剂量Dmean、最大剂量Dmax以及剂量体积参数V5 ~ V30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8 ~ -3.30,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左肺扩张的相对比值与心脏剂量减少的相对比值呈正相关(r=0.82,P<0.001),患者年龄与心脏剂量减少的相对比值呈负相关(r=-0.56,P=0.005)。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左侧乳腺癌术后包含内乳淋巴结IMRT时实施DIBH,可有效地降低心脏及LAD的剂量,年龄和肺活量可能是DIBH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调强放疗患者治疗与定位时膀胱充盈程度不一致对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42例行调强放疗的前列腺癌患者,真空垫体位固定后行定位CT扫描,用放疗计划系统进行靶区和危及器官勾画、计划设计及计算。患者首次治疗时行锥形束CT(CBCT),与定位CT图像配准后将CBCT图像导入计划系统,将定位CT计划的靶区拷贝至CBCT图像上,并勾画危及器官,采用与定位CT计划相同的计划设计进行剂量计算。比较定位CT计划和CBCT计划获得的剂量学参数差异,包括计划靶区(PTV)平均剂量、均匀性指数(HI)、适形指数(CI);膀胱及直肠的平均剂量、V30V40V50V60V65结果 根据治疗与定位时相比膀胱体积变化,将患者分为膀胱体积缩小组和膀胱体积增大组,42例患者中膀胱体积缩小组有27例,膀胱体积增大组有15例。定位CT计划与CBCT计划比较,下列剂量学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膀胱体积、PTV HI、PTV CI(t=6.838、-4.372、-3.553、-3.462、6.380、5.037,P<0.05);膀胱体积缩小组膀胱V30V40V50V60V65t=-5.004、-4.092、-3.124、-2.707、-2.489,P <0.05)和直肠V40V50V60V65、平均剂量(t=-2.946、-2.643、-2.426、-3.127、-2.530,P <0.05);膀胱体积增大组膀胱V30V40V50及平均剂量(t=5.107、4.204、3.777、4.155,P <0.05)。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时,定位和治疗时膀胱充盈程度不一致,会导致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实际数值与治疗计划计算结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骨髓显像结合宫颈癌骨髓保护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2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放疗前行99Tcm硫胶体SPECT骨髓显像确定盆骨中活性骨髓,采用图像融合技术将SPECT与定位CT融合。根据SPECT和盆骨外轮廓定义的骨髓体积,分别制定SPECT-IMRT(SPECT-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和骨髓剂量保护的调强放疗(bone marrow sparing-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BMS-IMR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骨髓、小肠、直肠和膀胱)剂量分布。靶区处方剂量45 Gy/25次。结果 SPECT-IMRT计划和BMS-IMRT计划定义的骨髓体积分别为(238.15±36.82)和(1 100.61±109.92)cm3t=33.273,P<0.05);SPECT-IMRT计划的骨髓高剂量辐射区V30V40V45的平均体积较BMS-IMRT计划分别降低6.9%、5.7%和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0、3.426、3.448,P<0.05);而低剂量辐射区V10V20的平均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计划PTV的覆盖率和其他危及器官(膀胱、小肠和直肠)的受照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骨髓显像能较清晰地在CT断层图像上显示活性骨髓的范围。与BMS-IMRT比较,SPECT-IMRT能进一步降低高剂量辐射的剂量体积(V30V40V45)。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呼吸运动对部分乳腺外照射(EB-PBI)靶区和危及器官(OAR)剂量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保乳术后符合EB-PBI条件的20例患者,在四维CT(4D-CT)10个时相上,由同一勾画者基于术腔边界金属夹结合术腔血清肿勾画靶区(TB)。以0时相为参考时相,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3D-CRT),并将0时相的3D-CRT复制到其余9个时相上。观察呼吸周期中呼吸运动导致的靶区及OAR剂量学变化,其中相关剂量学参数如下:平均剂量(Dmean)、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以及接受x Gy照射的百分体积(Vx)。结果 自由呼吸状态下TB在左右、前后、头脚方向上的位移中位数分别为0.90、0.75和0.80 mm,三维位移矢量中位数为0.95 mm。在头脚方向上,TB位移与靶区Dmean、HI和CI具有相关性(r=-0.458、-0.451和0.462,P < 0.05),尤其与靶区Dmean呈负相关,并且TB位移在头脚方向上与患侧正常乳腺的DmeanV20V30呈正相关(r=0.527、0.488和0.526,P < 0.05)。在三维运动矢量上,TB位移与患侧肺的DmeanV5V10V20呈正相关(r=0.416、0.503、0.522和0.498,P < 0.05)。心脏的DmeanV5V10仅与心脏体积变化相关(r=0.727、0.704和0.695,P < 0.05)。 结论 自由呼吸状态下呼吸运动引起EB-PBI靶区小幅度的位移能引起靶区剂量学的变化,从而有可能造成照射过程中靶区剂量脱靶或漏照。肺脏受照剂量体积参数的变化受靶区位移及胸廓扩张的双重影响,但心脏受照剂量受呼吸运动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精确测算肺肿瘤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 SABR)过程中瘤体的变化规律,优化SABR计划。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采集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接受SABR的66例早期肺癌和寡转移癌患者(共71枚肿瘤)的定位CT和验证CT图像,以首次治疗前肿瘤体积为基线,分别测算分次间肿瘤体积变化,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瘤体变化趋势。等效生物剂量(BED)60 Gy时瘤体变化超过25%的患者修订放疗计划,比较原计划和修正计划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结果 49枚瘤体缩小,21枚增大,1枚无变化,治疗过程中肿瘤体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1)。当接受照射的BED达60 Gy时,26枚肿瘤体积变化超过25%(21枚缩小,5枚增大)。比较其修正计划和原计划,体积缩小的21枚肿瘤的肺V5、脊髓DmaxD1.2 cm3、食管DmaxD5 cm3、胸壁D30 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39~11.939,P<0.05),体积增大的5枚肿瘤的肺V5V20、脊髓DmaxD1.2 cm3、食管Dmax、胸壁D30 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436~-2.518,P<0.05)。结论 SABR过程中肺肿瘤体积变化较大时,及时修订靶区和治疗计划可能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勾画者及勾画标准对基于4D-CT周围型肺癌原发肿瘤靶区勾画的影响。方法 选择12例行4D-CT模拟定位扫描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在勾画标准制定前后,6名放疗医生分别在4D-CT的吸气末时相(0%)、呼气末时相(50%)和3D-CT图像上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0、GTV50和GTV3D,GTV0和GTV50分别融合得到勾画标准制定前后的内大体肿瘤体积IGTVIN+EX,在4D-CT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勾画内大体肿瘤体积IGTVMIP。对勾画标准制定前后同一勾画者及勾画者之间靶区勾画进行比较。结果 勾画标准制定前后,6位勾画者所勾画的GTV0、GTV50、GTV3D、IGTVMIP及融合靶区IGTVIN+EX的平均变异系数为0.50±0.25和0.24±0.10,0.52±0.38和0.26±0.12,0.45±0.19和0.20±0.07, 0.54±0.27和0.23±0.09,0.44±0.23和0.26±0.09,两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2.44、3.60、4.20、3.11,P<0.05);勾画标准制定前及后6位不同勾画者所勾画GTV0、GTV50、GTV3D、IGTVMIP中同一靶区体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勾画者3、6在标准制定前后所勾画GTV0、GTV50及IGTVIN+E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2.91、3.28,P<0.05;t=2.40、2.79、3.22,P<0.05),勾画者4所勾画GTV0、GTV50、IGTVIN+EX、IGTVMIP、GTV3D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3.21、3.04、3.99、3.00,P<0.05)。结论 无论基于3D-CT还是4D-CT图像勾画周围型肺癌GTV或基于4D-CT勾画其IGTVMIP,就勾画者群体而言,统一的勾画标准指导可减少勾画者间的差异,但对勾画者个体而言,统一的勾画标准对其勾画某一特定靶区的影响不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上胸段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5野的静态调强放射治疗(5F-IMRT)在淋巴结意外照射中的剂量学差异,评估两种方式在上胸段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20例典型的上胸段食管癌患者,在进行靶区勾画时,肿瘤区(GTV)、临床靶区(CTV)不包含所有淋巴结,而将淋巴结单独勾画作为正常组织。对这20例患者分别制定两套计划,即VMAT与5F-IMRT,主要的计划评估参数为靶区的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以及接受相应处方剂量水平照射体积百分比V95、V110;危及器官(OAR)评估包括肺的Dmean、V5、V20、V30,心脏的Dmean、V25,脊髓的Dmax,机器调数(MU)。同时评估各个淋巴结的等效均衡剂量(EUD)与接受40 Gy照射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40。结果5F-IMRT计划在V95%上具有较高的计划靶区(PTV)剂量覆盖率(t=-9.4,P<0.05),VMAT计划的适形指数(CI)优于5F-IMRT(t=-5.3,P<0.05);5F-IMRT计划较VMAT计划降低平均肺V510.9%(t=-7.8,P<0.05),降低平均脊髓Dmax 9%(t=-10.2,P<0.05);VMAT计划较5F-IMRT计划降低平均MU 18.6%(t=-6.2,P<0.05);5F-IMRT计划在所有上胸段淋巴结区域的平均EUD值为32.3~61.5 Gy,较VMAT计划(32.5~61.1 Gy)提高4.7%,平均V40提高2.4%。各个上胸段淋巴结区域除左气管支气管淋巴结(106tbL)外的意外照射剂量,与PTV的体积大小充分相关(R=0.716~0.933,P<0.05)。结论5F-IMRT的放射治疗计划在上胸段食管癌淋巴结意外照射中更具剂量学优势,且肿瘤靶区较大的患者淋巴结区域具有更高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Monaco计划系统中3种通量平滑度参数在胸中上段食管癌容积弧形调强(VMAT)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5例胸中上段食管癌病例,相同优化条件下分别使用高、中和低3种通量平滑度(高组、中组、低组)进行VMAT计划设计和评估。比较3组计划靶区的D95、Dmean、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的受量和机器跳数。结果3组计划相比靶区的D95、Dmean、CI和HI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组与中和低组相比,心脏的V40、Dmean、双肺的V10、V20、Dmean和子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组和低组相比,高组心脏的V30和脊髓危及器官的计划体积(PRV)Dmax均降低(t=-2.167、-0.999,P<0.05);高组双肺的V5高于中和低组(t=1.306、-2.027、P<0.05);与中组和低组相比,高组的机器跳数降低(t=-3.148、-6.692、P<0.05)。与中组相比,低组的心脏V30和Dmean,脊髓PRV Dmax均增加(t=0.411、0.589、0.013,P<0.05),而肺的V5降低(t=0.423,P<0.05)。结论3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综合考虑计划质量和执行效率,建议采用高通量平滑度用于中上段食管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数字信息行标共面模板(以下简称行标模板)在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肿瘤科58例应用模板粒子植入,其中30例应用行标模板,28例应用通用制式共面模板(以下简称通用模板).比较手术前后9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匹配周边剂...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比较Monaco和Pinnacle 2套计划系统设计的肺癌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的计划质量、治疗效率和剂量验证精度.方法 选取20例肺癌病例,其中左肺癌10例,右肺癌10例,分别利用Monaco 3.0和Pinnacle 9.2两套计划系统设计VMAT计划,比较2种计划的靶区适形度、均匀性、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与最小剂量(Dmin)及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比较治疗计划执行时间、机器跳数和剂量验证的准确性.结果 除PTV的Dmin外,Monaco计划靶区的其他各项剂量学指标都明显优于Pinnacle(t=5.927~12.034,P<0.05);2种计划除患侧肺V10、全肺V5外,Monaco计划肺的其他剂量学指标都差于Pinnacle(t=3.545~7.485,P<0.05),Monaco计划对心脏的保护明显优于Pinnacle(t=2.836~4.011,P<0.05),但较差的是Monaco计划执行时间(t=9.780,P<0.05)和MU数量(t=5.304,P<0.05).Monaco计划的Delta4验证结果优于Pinnacle(t=4.937,P<0.05).结论 对于肺癌的VMAT计划,Monaco与 Pinnacle两套计划系统都能满足临床应用要求;Pinnacle在肺的保护与计划执行方面有明显的优势,Monaco在靶区剂量分布和心脏的保护,以及剂量验证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