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压氧配合康复疗养对刚下高原官兵微循环调节的影响。方法:将刚下海拔≥4000m高原的31名官兵分为疗养+高压氧疗组和正常疗养组,分别于入院1d、疗养15d及疗养30d时检测微循环并对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高压氧配合康复疗养对高原官兵的微循环状况有很大的改善作用,疗养30d效果显著(P<0.05)。4000m海拔的高原官兵和防守时间6个月的官兵经过疗养之后微循环改善有明显差异(P<0.05),高压氧治疗与正常疗养对高原官兵微循环的变化不大(P>0.05)。结论:康复疗养30d对高原官兵微循环调节效果好,尤其对海拔高、防守时间长的高原官兵下高原后组织康复疗养,对其微循环调节、脱习服、机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原特勤疗养对高海拔官兵心境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海拔4000m以上刚下高原赴临潼疗养院的26名高原官兵分为高压氧疗组、物理治疗组和常规疗养组,分别于入院1d、疗养15d及疗养30d时填写POMS量表,与未疗养的对照组比较,统计数据并分析对心境的影响。结果特勤疗养对高海拔高原官兵的心境状态有积极的影响,疗养30d的得分要显著低于疗养15d、入院1d,在D(忧郁与沮丧)、A(愤怒-敌意)、F(疲惫-惰性)和C(困惑-迷茫)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高压氧、物理治疗组上表现出了统计学差异;特勤疗养对驻防海拔5000m、守防12个月官兵的效果显著(P<0.05),疗养组较对照组比较效果显著(P<0.001)。结论高原特勤疗养对高海拔官兵心境调节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要定期对高海拔、守防时间长的官兵组织疗养,科学制定疗养期限和措施,为高原心境适应及恢复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原施工人员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居住时间氧疗前后微循环的变化。方法 选取2000名高原施工人员,在不同海拔,监测并分析3、7、15、30、60、90 d、1年吸氧前后微循环变化。结果 吸氧组微循环血流、血管形态、红细胞聚集、管襻形态、襻顶淤血、襻周出血、乳头下血管丛等变化明显优于不吸氧组 。吸氧前血液流态积分显著降低,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P<0.05),管周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积分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拔5 000 m以上吸氧后较吸氧前管周状态积分增高非常显著(P<0.01)。其他积分和总积分虽有增高或降低,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循环变化明显好于对照组,尤其是血管清晰度、血液流态流速、血管变异、红细胞聚集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普通冻伤与高原冻伤伤口愈合过程中血液微循环恢复的差异.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普通冻伤组和高原冻伤组,每组8只.普通冻伤组直接采用液氮渗透法通过控制冷冻时间制作中度冻伤模型.高原冻伤组大鼠缺氧习服1周后,采用与普通冻伤组相同的方法制作高原冻伤模型.建模后第3、7、11、15、19、23天,比较各组伤口面积,然后采用鼠尾静脉注射SonoVue微泡的方法进行超声造影,对伤口血液微循环进行成像,并采用Image Pro软件对微泡浓度进行统计分析,明确微循环恢复情况.结果 在不同时间点,高原冻伤组伤口面积均明显大于普通冻伤组(P<0.05).空白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微泡浓度均保持在约27×109个/ml水平.而高原冻伤组微泡浓度在伤后不同时间点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普通冻伤组(P<0.05),普通冻伤组微泡浓度在伤后3、7、11、15、19天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在伤后第23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已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高原冻伤伤口血液微循环的恢复速度低于普通冻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式呼吸放松训练在缓解海军特勤人员睡眠障碍和异常情绪中的效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疗养院特勤科疗养的70例患有睡眠障碍海军特勤人员,其中对照组30例为常规疗养,干预组40例是在常规疗养的基础上进行腹式呼吸放松训练,进行为期30 d的腹式呼吸放松训练,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睡眠质量。抑郁和焦虑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情绪状态采用简明心境状态测试量表(POMS)进行评估。结果 对照组睡眠障碍海军特勤人员的PSQI总分及各维度自身干预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PSQI总分及PSQI量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自身干预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效率自身干预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SDS、SAS、POMS的评分降低,提示海军特勤人员焦虑、抑郁心理障碍减轻,POMS的评分降低提示海军特勤人员疲劳和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PSQI总分降低,提示海军特勤人员睡眠质量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式呼吸放松训练治疗30天后,可以有效的改善海军特勤人员睡眠质量,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缓解海军特勤人员疲劳和紧张的异常情绪。腹式呼吸放松训练方法对疗养期间海军特勤人员进行放松训练更适合。由于坚持30 天腹式呼吸放松反馈训练依从性更高,从而降低海军特勤人员的应激水平,提高海军特勤人员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韩麒智  周晨林  徐莉  刘蕾  鱼敏 《武警医学》2017,28(7):686-689
 目的 研究高原驻训人员与高原驻训返回平原后的脱适应效果。方法 对海拔4300 m高原驻训120 d后阶梯下降返回平原的100名士兵,在返回3、10、20 d进行主观问卷调查,并对脱适应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返回平原10 d较3 d时,疲劳、头昏、精力不集中、失眠、胸闷、眩晕等6个症状加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 d时,症状缓解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昏、纳差、便秘且手足麻木和腹泻,组间改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特殊环境对短期驻训官兵身心造成的双重影响,在采取阶梯式下降返回驻地的同时要求快速脱习服,为此应制定早期群体综合干预、科学组织脱习服期间的训练,并对症状较重的官兵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特勤官兵的脑功能状态变化.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来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疗养的特勤官兵113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脑功能活动状态测评与训练系统分析特勤官兵的脑认知能力状态和脑健康状态的变化规律.结果 特勤官兵脑认知能力状态总体上在脑稳定能力、抗干扰能力、思维抑制力方面轻度偏离;在注意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阿里地区不同海拔及不同驻守时间驻地官兵的血常规指标。方法选取2021年8—9月某部参加体检的148例男性官兵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海拔,将研究对象分入3800 m组(n=67)、4500 m组(n=33)、5300 m组(n=29)、5500 m组(n=19);根据不同驻守时间,将研究对象分入1年组(n=30)、2年组(n=77)、5年组(n=31)、8年组(n=10)。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指标,分析不同海拔、不同驻守时间与血常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5300 m组、5500 m组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血小板总数与3800 m组、4500 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总数2年组较1年组升高,5年组较2年组升高,8年组较5年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2年组较1年组降低,5年组较2年组升高,8年组较5年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总数2年组较1年组升高,5年组较2年组升高,8年组较5年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血红蛋白浓度2年组较1年组降低,5年组较2年组降低,8年组较5年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海拔(5300 m和5500 m)驻地官兵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与入驻时间呈正相关(r=0.068、0.098、0.105,P<0.05),红细胞总数与入驻时间呈负相关(r=-0.022,P<0.05);低海拔(3800 m和4500 m)驻地官兵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与入驻时间呈正相关(r=0.162、0.142,P<0.05),红细胞总数与入驻时间呈负相关(r=-0.068,P<0.05)。结论高原环境下不同海拔及不同驻守时间驻地官兵的血常规指标会发生明显改变,应根据海拔及驻守时间对高原驻训人员实施具有针对性的高原卫勤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氨基酸维生素对高原官兵军事作业疲劳的预防和快速恢复作用.方法 将150名经改良疲劳评定量表(MFIS)评分>21分的高原官兵随机均分为胶囊组(n=48)、安慰剂组(n=48)和冲剂组(n=49),分别给予复方氨基酸胶囊、安慰剂胶囊和氨基酸果糖粉固体饮料,连续服用14d.分别在第1天和第14天时测定3000m跑成绩,并观察疲劳负荷(3000m跑)前后右手最大握力、每分钟握成次数、三步助跑摸高高度,以及疲劳负荷后的血乳酸、尿素氮水平.结果 与第1天比较,胶囊组和冲剂组官兵第14天跑步成绩明显提高(P<0.05),而安慰剂组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胶囊组和冲剂组第14天握力力量差值、每分钟握成次数差值及摸高差值均明显小于第1天(P<0.05),而安慰剂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胶囊组和冲剂组第14天血乳酸和尿素氮水平较第1天均显著降低(P<0.05),而安慰剂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氨基酸维生素制剂能明显提升高原官兵军事作业能力,有效对抗疲劳引起的弹跳力和握力下降,从而发挥预防和快速恢复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和益生菌对急进驻高原部队官兵胃肠道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抽取符合条件的急进驻高原部队官兵100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干预组每天给2粒益生菌胶囊和500 ml短肽型肠内营养液(1kcal/ml),分两次在两餐之间服。对照组每天给2粒安慰剂和500 ml纯净水,分两次在两餐之间服,干预期为7 d。干预后进行胃肠道应激反应症状评估及评分,行大便球菌、杆菌比例比检测。结果干预组胃肠道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粪便pH值在5.0~5.5之间,镜检球菌≥40%者26例(52%);对照组粪便pH值在6.5~7.0之间,镜检球菌≥40%者39例(78%),干预组球菌≥40%者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和益生菌干预能够防治高原部队官兵胃肠道应激反应和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特勤疗养官兵的睡眠质量、焦虑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月16日至2021年4月15日某特勤疗养中心收治的375例特勤疗养官兵的基本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价疗养官兵的睡眠质量及焦虑状态,采用 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方...  相似文献   

12.
贾妙兴  陈飞  蔡定军 《临床军医杂志》2015,43(3):277-278,313
目的检测并分析核潜艇艇员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法将入院疗养的核潜艇艇员30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为本院的健康体检者36例,检测两组人员的10个血液流变学指标,即:血液黏度,红细胞比容,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系数,血细胞聚集系数,微循环滞留时间,血栓形成系数。结果试验组的红细胞比容(0.493±0.024)L/L与对照组的(0.471±0.028)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6,P<0.01);试验组的全血还原黏度(7.44±0.595)m Pa/s与对照组的(7.09±0.029)m Pa/s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768,P<0.01);试验组的红细胞刚性指数(4.156±0.648)高于对照组的(3.86±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1,P<0.05);试验组的血液黏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潜艇艇员长期在特殊环境中工作,可因各种因素促使他们的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兔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16只雄性健康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血液稀释组(B组)。两组均常规输注乳酸林格氏液0.5ml.kg-1.min-1补充生理需要量。B组在麻醉诱导完成后30min内放血,同时等速、等量输注琥珀酰明胶,使Hct下降至30%左右。监测两组麻醉诱导后即刻(T0)、60min(T1)、90min(T2)的血液流变学及耳廓微循环血流量和肠系膜微动脉管径、微循环血流速度、血管数、功能血管数的变化。结果:B组血液稀释后于T1、T2血浆及全血粘度下降(P<0.05或P<0.01),微循环的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增加(P<0.01),微动脉管径增大(P<0.05),功能血管数增加(P<0.05)。A组同期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变化不大。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可改善机体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监测心电图来评价高压氧治疗高原脱习服的疗效。方法将驻守在海拔5 000 m以上哨卡6个月以上的85名青年官兵随机分成两组:高压氧组60例,高压氧治疗1次/2 d,共治疗5次;对照组25例接受常规疗养。两组治疗前后,分别用实测法与目测法测定顺钟向转位例数、额面电轴、电轴右偏例数、无人区电轴例数、J波例数、SⅠS_ⅡS_Ⅲ综合征例数、R>0.5 mV例数、R为主波例数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顺钟向转位例数、电轴右偏例数、SⅠS_ⅡS_Ⅲ综合征例数、R>0.5 mV例数、R为主波例数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额面电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额面电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其余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快速改善海拔5 000 m以上地区脱习服官兵的心电图特征,说明高压氧脱习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 564名特勤官兵营养运动相关性疾病的检查指标,探讨特勤官兵营养运动相关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临潼康复疗养中心进行疗养的2 564名特勤官兵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体检报告中营养运动相关性疾病的检查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血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肝彩超结果等。结果 2 564名特勤官兵超重(体质量指数≥24.00 kg/m~2)检出率52.7%(1 351/2 564),肥胖(体质量指数≥27.00 kg/m~2)检出率13.7%(351/2 564);血尿酸异常(血尿酸>428.00μmol/L)检出率18.2%(467/2 564),血糖异常(空腹血糖>6.11 mmol/L)检出率1.7%(44/2 564),血脂异常(甘油三酯>1.70 mmol/L)检出率17.7%(454/2 564);脂肪肝检出率13.8%(354/2 564)。结论特勤官兵血尿酸和血脂超标者比例较大,应引起特勤官兵保障机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高压氧(HBO)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成年SD雄性大鼠64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1.5h后再灌注,神经功能评定后剔除建模失败者。建模成功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HBO组,每组32只。HBO组在缺血再灌注后4h开始行HBO治疗,治疗压力0.28 MPa,之后每天1次。2组于建模成功后4、8、11、31d处死,取脑做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光镜观察、取图,测量积分光密度(IOD),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同组同时间点缺血半影区GFAP积分光密度显著高于对侧(P<0.05),对侧IOD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3、7、1O d缺血半影区I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d时均显著高于其他各时间点(P<0.05)。HBO组3d和7d、7d和10 d比较缺血半影区GFAP的I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d时GFAP的IOD显著高于3d时(P<0.05),30 d时与其他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各时间点IOD值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点IR组的IOD(P <0.05)。结论 HBO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具有时程调控作用,对缺血性脑损伤的功能恢复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森田疗法与阅读疗法结合对海员疗养期间心理异常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2-8月在武警武汉特勤疗养中心疗养的143例海员为治疗对象。根据海员的心理治疗意愿,将海员分为对照组(35例)、森田疗法组(37例)、阅读疗法组(34例)和结合组(37例)。对照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等常规心理治疗,森田疗法组增加森田疗法治疗干预,阅读疗法组增加阅读疗法治疗干预,结合组采取常规疗法、森田疗法和阅读疗法结合的方法,治疗时间为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4组汉密尔顿焦虑症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症量表(HAMD)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比较海员对心理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 各组治疗后HAMA、HAMD、SR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森田疗法组和阅读疗法组HAMA、HAMD、SR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合组HAMA、HAMD、SRSS评分低于对照组、森田疗法组和阅读疗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海员对心理治疗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海员疗养期间,采取森田疗法结合阅读疗法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吸氧方式对提高高原部队军事作业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进驻海拔5 200 m守防1年的45名健康官兵,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n=15)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吸氧1组(n=15)每天早晚各吸氧30 min;吸氧2组(n=15)每天早晚各吸氧60 min。两吸氧组采用低流量(2 L/min)持续鼻塞供氧。吸氧前和吸氧15 d后,分别进行二级定量负荷踏阶运动试验,评价PWC170和最大摄氧量(VO2max),踏阶运动结束后5 min采肘部静脉血检测血乳酸(BL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NOS)的活性及Hb浓度。结果吸氧后与吸氧前比较,吸氧1组VO2max、BLA、NO、NOS及Hb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PWC170、SOD、MDA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氧2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氧前,吸氧1组,吸氧2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氧1组与吸氧2组各项指标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氧后,吸氧1组与对照组VO2max和BLA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WC170、NO、NOS、SOD、MDA及Hb无统计学差异;吸氧2组与对照组PWC170、VO2max、BLA、NOS及MDA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NO、SOD及Hb无统计学差异;吸氧1组与吸氧2组比较PWC170、NOS及MDA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几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海拔5 200 m地区低流量吸氧可显著提高高原部队体能,两种吸氧方案均有效果,每天低流量持续吸氧60 min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高原低氧环境对不同作训任务官兵静息状态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常驻高原官兵分为驻营区官兵(海拔4030m和4600m)和野外驻训官兵(海拔4300m),对驻营区官兵和野外驻训30d的官兵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包括心率(HR)、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值(A/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以及AST/ALT比值.结果 驻训官兵HR(82.25±14.10次/min)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74.18±9.02次/min,P<0.01),其SpO2(88.25%±2.41%)明显低于驻营区官兵(89.38%±2.44%,P<0.05),两单位人员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驻训官兵Hb含量(211.6±17.4g/L)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199.3±22.7g/L,P<0.001),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病率(55.6%)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25.7%,P<0.001).驻营区官兵和驻训官兵的血清蛋白质含量均充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驻训官兵的血脂异常患病率(70.5%)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34.0%,P<0.001),其中驻训官兵的HDL-C含量(0.81±0.21nmol/L)明显低于驻营区官兵(1.01±0.27nmol/L,P<0.001),其低HDL-C血症患病率(65.9%)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29.8%,P<0.001),驻训官兵和驻营区官兵的TC、TG、LDL-C含量及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驻训官兵LDH含量(273.70±136.74U/L)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205.19±77.94U/L,P<0.01),其LDH异常率(72.7%)也明显高于驻营区官兵(51.1%,P<0.05).结论 高原驻训官兵蛋白质营养充足,但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低HDL-C血症患病率和LDH异常率高于驻营区官兵,严重威胁着驻训官兵的身体健康,常驻高原官兵应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和科学安排训练强度,定期体检,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原驻守官兵右心系统相关参数变化特点。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驻守海拔2 800m A组官兵以及驻守海拔4000m以上B组官兵进行研究。结果:1B组官兵肺动脉内径(PA)大于A组官兵(P<0.05),右心房(RA)、右心室内径(RV)无显著差异;2B组官兵的肺动脉持续时间(PVDT)及加速时间(PVAT)明显少于A组官兵;3B组官兵肺动脉平均压力(PAMP)明显高于A组官兵。结论:驻守高海拔官兵PA增宽,PVDT、PVAT缩短,肺动脉平均压力(PAMP)显著增加,RV内径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