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 17例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临床资料的分析 ,认为T形钢板内固定可使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得到牢固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钢板(DCS)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MIPPO)治疗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技术、手术指征及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MIPPO技术以DCS治疗14例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平均年龄38.7岁;骨折类型:骨折按照AO分型,均为A3型骨折,其中13例骨折波及股骨上段粗隆下区域。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结果 用Harris评分表评价髋关节功能,优8例,良6例。随访中发现:术后4个月左右骨折临床愈合,可弃拐负重行走。没有出现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DCS结合MIPPO技术治疗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有较可靠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上臂上段前内侧切口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显露肱骨外科颈骨折,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应用解剖钢板做内固定,伴有肱骨头骨折者用松质骨螺钉固定。结果本组24例,得到随访者21例,另2例外地患者失访,1例因为其他疾患术后3个月死亡。年龄62~86岁,平均72.5岁,随访9个月~3年,平均18个月,骨折均愈合,肩关节无疼痛,通过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通过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可达到解剖复位,骨折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满意,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王伟  左进步  梁宏伟 《武警医学》2013,(12):1061-1062,1065
目的 评定肱骨远端骨折Y形锁定钢板内固定的使用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院骨科2009-06至2012-02使用Y形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26例,按内固定研究协会(AO)分型:A型1例,B型8例,C型17例.结果 26例患者获得9~18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按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优16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 Y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骨折,低位的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以及合并骨质疏松的肱骨远端骨折均能够达到满意的稳定固定,使关节活动功能得到尽早改善,有效地防止了关节粘连和僵直,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掌侧Barton骨折切开复位,T形钛合金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手术切开复位,T形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治疗12例掌侧Barton骨折。结果:术后随访5~18个月1,2例骨折全部愈合,根据Aro骨折术后功能评价:优8例,良4例。优良率达100%。X线显示掌倾角8~18(平均11.0)°,尺偏角16~26(平均22.4)°,桡骨轴向无短缩。结论:T形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治疗掌侧Barton骨折,可达到解剖复位,其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好,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腕关节功能,效果满意,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肱骨近端骨折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总结肱骨近端骨折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8月-2006年2月,使用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9例,平均58.6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例,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8例,其中骨质疏松7例。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其中5例因骨缺损行植骨术。结果所有1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32个月,平均17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6例,优良率84%。结论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可靠,退钉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适用骨质疏松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7.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新 《西南军医》2011,13(1):48-48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32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平均随访7个月。结果 术后无创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发生。肩关节功能按照Neer评分标准,功能优12例,良14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1.2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对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固定可靠,具有并发症少,骨折愈合良好,便于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胫骨干骺端或伴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间接复位和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干骺端粉碎性骨折38例. 结果 经过10~30个月(平均18.6个月)的随访,全部Ⅰ期愈合.手术时间50~130 min(平均75 min),不需输血.骨折愈合时间4.2~7.8个月(平均5.4个月).按Johner-Wruhs方法评价:优26例,良10例,中2例,优良率为95%. 结论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能促进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胫骨干骺端或伴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使用LISS钢板治疗胫骨近、远端骨折合并邻近骨干粉碎性骨折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19~61岁,平均34岁.其中胫骨近端11例,远端3例;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8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13 d,观察术后软组织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4~16个月,平均9.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12个月.平均7.8个月.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一例发生神经、血管、软组织并发症.胫骨轴线及膝、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应用LISS系统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髂骨植骨与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0例, 女22例;年龄65~75岁[(69.5±8.5)岁]。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6例, 四部分骨折16例。18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植骨组), 24例行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非植骨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术后1, 6, 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内旋和外旋)和肱骨头高度丢失程度。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6, 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Neer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8.5±3.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植骨组骨折愈合时间为(3.1±0.7)个月, 短于非植骨组的(4.2±0.9)个月(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 两组肩关节各...  相似文献   

11.
LPH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肱骨近端骨折,其中男32例,女16例。患者平均年龄53.6岁(22~78岁)。按Neer分型:NeerⅢ型27例,NeerⅣ型21例,全部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内固定。结果45例获随访8~36个月,平均15.6个月。按照Neer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分,优34例,良19例,可2例,优良率为95.6%。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是治疗肱骨近端NeerⅢ、Ⅳ型骨折的一种创新优异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肱骨近端骨折45例,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33例,四部分骨折12例.经胸大肌、三角肌入路,采用LPHP固定.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行术后患肩功能评分.对两组疗效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38例获得平均14.7个月随访.3个月内骨折愈合35例,4个月愈合3例.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0例,满意15例,优良率达92%.结论 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满意率高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内置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假体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中大小结节的复位与固定方式对提高肩关节功能恢复及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8月,高龄肱骨近端三部分和四部分骨折脱位患者42例,平均年龄78.5岁,均采用肱骨近端假体置换治疗,其中14例针对该手术中肩袖附带骨(大小结节)的复位并应用Cable-needle内置式环扎"T"形加压固定,13例采用经典Dacron缝线固定,15例应用经典Dacron缝线固定加外置金属带环扎固定.术后依Neer等的康复原则行功能锻炼. 结果 4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术后8个月.应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s form,ASES)系统进行评价,术后患侧肩关节功能与术前患侧及健侧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X-P出现大小结节并发症11例,其中5例大小结节吸收,4例大小结节侧方移位(后侧方2例、前侧方2例);2例单纯大结节上脱位. 结论 假体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大小结节的复位并应用Cable-needle内置式环扎"T"形加压固定法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方法;术后功能康复时间表的提前,能够早期有效恢复伤侧肩关节的功能,可有效避免大小结节并发症和提高肩关节功能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经三角肌微创入路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3例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手术的技巧、优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经三角肌微创入路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3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56~90岁,平均年龄76岁。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1例,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2例。结果术后随访9~20个月,平均14个月。除其中1例四部分骨折发生肱骨头坏死最后改行肱骨头置换,其余骨折全部愈合。按照Neer2005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5例,良6例,可1例,差1例。结论经三角肌微创入路应用PHILOS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固定牢固可靠,住院时间短,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肱骨近端内固定系统自锁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介绍肱骨近端内固定系统(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白锁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并分析其疗效. 方法 本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9~92岁,平均53.5岁.所有骨折均按Neer分型标准进行分类,其中二部分骨折19例,三部分骨折15例,四部分骨折1例.手术采用胸人肌-三角肌间隙入路,均采用PHILOS自锁钢板进行固定.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平均18.9个月(6~46个月)的临床随访,主要包括X线片和Constant功能评分. 结果 X线片证实所有肱骨近端骨折均得到良好的复位并完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2周.最近一次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平均89.5分(82~94分).随访期间未发生钢板松动、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需肱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 结论 PHILOS自锁钢板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好方法,具有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疗效确切及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点式接触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评价点式接触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点式接触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肱骨外科颈骨折15例。平均随访6.3个月(4—12个月)。结果术后无伤口感染、无骨折不愈合和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1.5—4月(平均2.5个月)。按照Neer’S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肩关节功能优14例,良1例。结论点式接触解剖钢板对肱骨外科颈骨折固定牢稳,并发症少,具有保护板下血供和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肱骨近端记忆接骨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肱骨头解剖颈至外科颈及肱骨近端干段骨折、骨不连的内固定新技术。方法 根据生物记忆材料镍钛合金性能与肱骨近端解剖生理特征,研制肱骨近端记忆接骨器(proximal humerus memory connector,PHMC),并临床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共22例。患者平均年龄41.7岁,平均随访18.5个月。结果 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平均3.6个月;骨不连骨性愈合时间平均4.5个月。骨愈合形式均呈骨板样骨替代,未见无序骨痂出现。PHMC术后弃用外固定,创伤反应期(7~12d)后,进行主动渐进性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按Michael Reese评分,平均88.5分。结论 PHMC能有效治疗肱骨解剖颈始至肱骨近端的各类型骨折与骨不连,亦为减少该部的假体关节置换探索出了新路。  相似文献   

18.
肱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疗及术后康复   总被引:62,自引:6,他引:56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适应证,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法对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方法:1999年1月-2000年12月,对收治的4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依据Neer分型及骨折移位的严重程度进行非手术治疗15例,手术治疗31例,术后患肩早期外展支架固定及康复锻炼,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6个月,平均12.6个月,患肢功能按尚天裕等肩关节功能评估标准,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3.5%(29/31)和93.3%(14/15)。结论:肱骨上端骨折仅有较小的移位,一般用非手术治疗,对于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同时配合外展支架固定及规范的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疗效,降低了此低骨折凝肩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其治疗重点是可靠的固定及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thesis,MIPPO)技术结合肱骨近端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2年4月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48例肱骨近端二部分、三部分骨折患者,其中采用MIPPO技术结合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7例(MIPPO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1例(ORIF组)。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8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3个月),MIPPO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问等明显优于ORI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等比较MIPPO组优于ORIF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技术结合LPHP治疗肱骨近端二部分、三部分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取得较好的疗效,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具有轻微优势,是目前治疗肱骨近端二部分、三部分骨折较为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胫骨下段螺旋形接骨板治疗成年人肱骨近端延及中段骨折的固定技术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4年5月-2009年2月应用胫骨下段螺旋形接骨板治疗成年人肱骨近端延及中段骨折并获得随访的患者共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9~65岁(平均38岁),总结其手术方法并对其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5例患者随访7~24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 显示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7个月,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参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7例,良好6例,优良率为87%.结论 应用胫骨螺旋形接骨板固定技术治疗成年人肱骨近端延及中段的骨折简单有效,创伤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