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25 例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7,自引:10,他引:27  
目的 探讨近年来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耐药状况。方法 统计1999年12月-2002年5月,真菌感染225例临床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5例共获真菌苗株245株,其中混合菌20株,占7.8%;白色念珠菌、无名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为主要感染菌群;呼吸、血液、肿瘤、肾内、内分泌及CCU/ICU病区真菌感染率较高;益康唑、酮康唑的耐药率占40.4%和37.6%;两性霉素、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为2.4%、3.3%、4.1%。结论 真菌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免疫力低下可能是引起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仍保持很高的抗菌活性,是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本地区念珠菌的感染及耐药现状。对2003年5月~2005年2月本院门珍和住院病人的血液,痰液,尿液,阴道分泌物,粪便等标本中分离出的221株念珠菌进行鉴定,并用真菌药敏条的10种抗真菌药物作药敏试验,其结果结合临床综合分析。结果 痰液标本念珠菌检出率最高达66.7%,其次是阴道分泌物为18.1%。共分离出白色念珠菌161株,占72.8%,热带念珠菌30株占13.6%。以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制霉菌素敏感性较高;而对灰黄霉素耐药率高达81%。结论 临床标本中念珠菌分离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长期使用抗菌素及严重的基础病是病人感染真菌的主要原因;真菌药敏可为临床治疗其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医院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 探讨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病原菌的分布、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血液科1998年10月~2004年9月间,经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的52例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及回顾性研究。结果感染的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血液等;临床表现多样性;病原菌分类前5位为白色念珠菌占57.14%,热带念珠菌21.43%,酵母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各占7.14%,曲霉菌5.36%;单用制霉菌素、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者,治愈23例,好转12例,恶化死亡17例(32.69%)。结论近年来,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应警惕高危患者真菌感染的危险性;病原菌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但非白色念株菌的感染率逐渐增加,真菌感染的死亡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4.
吴达山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527-2527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女性阴道白色念珠菌在体外药敏试验情况。方法将分离鉴定的102株白色念珠菌进行药敏分析。结果两性霉素、氟胞嘧啶、制霉素的敏感性最高,分别为89.2%、87.3%、80.4%;而耐药性氟胞嘧啶最低为3.9%,其次两性霉素为6.9%,制霉素为10.8%。结论白色念珠菌在女性阴道里的耐药性因不同时间、不同地区有较大的差异,临床应重视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5.
404例阴道念珠菌感染菌群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岸英  杨卫  李继慧  刘忠  何芳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1):4363-4364
目的:分析2007年1月~12月该院妇女保健门诊阴道感染念珠菌患者的检出率、菌种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真菌培养、分离检测试剂盒对阴道分泌物进行真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 834份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到念珠菌404株,分离率为22.02%,分离菌分别为白色念珠菌,占84.40%;光滑念珠菌,占11.14%;克柔念珠菌,占4.46%。分离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5-氟胞嘧啶6.18%、两性霉素B21.53%、制霉菌素54.70%、咪康唑18.06%、益康唑8.16%、伊曲康唑8.16%、氟康唑8.66%。结论: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离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光滑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占少数。白色念珠菌对唑类及5-氟胞嘧啶药物敏感性较好,对制霉菌素最差,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尚未产生抗药性,但对唑类药物耐药性较高,5-氟胞嘧啶是治疗阴道真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CU的院内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药敏情况及防治策略.方法 收集2001-2006年我院ICU的院内获得性真菌性败血症5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例患者血培养共分离出58株真菌菌株,非白色念珠菌比例高达74.54%.药敏分析显示:两性霉素B敏感率最高,其次为5-氟胞嘧啶,氟康唑对非白色念珠菌敏感率低.92.72%的患者有3种或以上的易患因素,总病死率50.91%.结论 ICU的院内获得性真菌性败血症致病菌株以非白色念珠菌为主,对氟康唑的耐药性增加,病死率高.消除易患因素,加强真菌药敏监测,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病(AD)患者真菌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状况,为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应用ATB FUNGUS药敏试条上机测试。结果428例AD患者并发真菌感染36例,感染率为8.4%。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53.5%)、泌尿道(20.9%)、肠道(11.6%)等。共分离出43株真菌,其中白念珠菌28株(65.1%)。光滑念珠菌5株(11.6%),热带念珠菌3株(7.0%),近平滑念珠菌2株(4.7%),曲霉菌2株(4.7%)。其他真菌3株(7.0%)。药敏结果显示:白念珠菌对酮康唑、眯康唑及益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5.7%、46.4%及32.1%,而对氟康唑、两性霉索B、制霉菌素及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则较低。分别为0、14.3%、14.3%及7.1%,其他真菌的耐药性与白念珠菌相似。结论AD患者并发真菌感染以白念珠菌为主。应尽早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进行抗真菌治疗并加强综合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近年来静脉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念珠菌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念珠菌感染患者静脉应用两性霉素B的疗效、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相应防治措施。结果除1例因不良反应明显而中途停药外,其余39例患者病原学监测真菌均已清除。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过程中,低钾血症的发生率最高(80.0%),肾功能损害、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下降、寒战、心电图改变、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32.5%、20.0%、5.0%、17.5%、17.5%、10.0%。结论两性霉素B疗效显著,虽然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只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采取相关措施,仍可用于念珠菌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抗真菌药物对抗白色念珠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真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将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念珠菌,用珠海迪尔公司的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在临床分离鉴定的致病菌244株中,念珠菌72株占29.7%,白色念珠菌52株占检出致病菌的21.3%,占念珠菌的72.2%;在体外药敏实验中,制霉菌素(NYS)、氟胞嘧啶(5-FC)和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1.9%、4.0%及4.0%,但三者的敏感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耐药率逐渐增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137例泌尿系真菌感染菌群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统计分析本地区近3年泌尿系统感染真菌的检出率、菌种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中段尿真菌培养分离的菌株鉴定,采用API20C AUX,Rosco纸片扩散法测定药敏性。结果 共分离到真菌137株,其中白色念珠菌57株(41.6%),热带念珠菌48株(35.0%),光滑念珠菌19株(13.9%),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5.2%、8.3%和36.8%;所有菌株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结论 本地区泌尿系感染真菌分离率高,以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为主,对唑类药物敏感性较好,光滑念珠菌对唑类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两性霉素B是治疗泌尿系真菌感染最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危重病患者获得性真菌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目的 研究危重病患者获得性真菌血症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策略。方法 收集近3年来上海长征医院综合性ICU住院患者获得性真菌血症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血微生物培养共获得真菌菌株60株,念株菌是主要病原体,占86.7%;6例(11.1%)为两种真菌混合感染,22例(40.7%)伴随细菌血症;总病死率68.5%,真菌血症相关病死率治疗组28.9%,未治疗组88.9%,两组比较x^2=11.268,P<0.01;两性霉素B及氟康唑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8.8%和70.8%,两者联合治疗有效率为80.0%。结论 真菌感染已成为ICU内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消除易患因素、重视真菌感染的监测、及时合理地抗真菌治疗是降低危重病患者获得性真菌感染发病率及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康唑及两性霉素B仍是目前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55例真菌性败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特点、病原菌种类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真菌性败血症患者的易感因素、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49例为医院感染,占89.09%,6例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占10.91%,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主要致病菌为假丝酵母菌属占80.00%;32例好转,占58.18%,23例死亡或放弃治疗出院,占41.81%,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占85.45%,实施侵入性治疗占54.55%,化疗占36.36%,使用激素占29.09%,全胃肠外营养占25.45%,以上均是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高危患者应重视病原学检测,尽可能早期诊断、祛除易感因素、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念珠菌感染送检标本分离出的念珠菌,进行细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ICU 2002年1月~2004年12月,181株念珠菌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院内念珠菌感染老年患者居多;感染部位以泌尿道为主;基础疾病则为脑血管疾病的感染率最高;并与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有关;分离出的181株念珠菌中以热带念珠菌为多见,其次是白色念珠菌;药敏结果敏感率由高到低分别为:两性霉素B 96.1%、制霉菌素96.1%、5-氟胞嘧啶90.6%、酮康唑81.2%、咪康唑76.2%、益康唑75.1%、伊曲康唑75.0%、氟康唑64.9%.结论高龄、严重 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大量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是ICU念珠菌感染的易感因素;ICU念珠菌感染以热带念珠菌最为多见,药物敏感性以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为高;对送检标本及时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减少多重耐药和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真菌败血症17例回顾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分析真菌败血症可能的一些相关因素,进一步探讨真菌败血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对1995~2004年间医院诊断的真菌败血症17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真菌败血症占10年间医院所有诊断败血症的5.52%;17例患者中主要菌种为热带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有6例患者局部病灶真菌培养阳性;气管切开机械通气(47.06%),留置尿管(41.18%)、留置静脉导管及体腔引流管(41.18%)、持续使用广谱抗菌药物(76.47%)、化疗(17.65%)、进入ICU治疗(29.41%)及粒细胞减少(29.41%)为可能相关因素;死亡率70.59%。结论非白色念珠菌属感染比例增多,中心静脉插管与深部真菌感染相关性可能更强,应早期开始经验性治疗,目前临床应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剂量偏小。  相似文献   

15.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药敏结果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目的对350株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标本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了解患者真菌性医院感染现状,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培养,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对于少见的念珠菌采用PCR技术鉴定;对真菌用棉蓝染色直接镜检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50株真菌标本中,念珠菌属329株,占94.00%;真菌(丝状菌)21株,占6.00%;分离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分别为氟康唑92.40%、两性霉素B 97.57%、伊曲康唑93.01%、5-氟胞嘧啶88.10%。结论院内真菌感染以念珠菌属最为多见,特别是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药敏结果显示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氟康唑对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有较高的耐药性;对送检标本及时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和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report an outbreak of Pichia anomala fungemia that occurred in a Brazilian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from October 2002 to January 2004. DESIGN: Un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METHODS: We randomly selected four control-patients for each case-patient from a list of all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ICU for at least 48 hours during the outbreak. A second control group was composed of all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candidemia in the ICU during the outbreak. An environmental study was performed, and genetic relatedness among the clinical isolates was characterized by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assay. RESULT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1,046 children were admitted to the pediatric ICU, 17 of whom developed P. anomala fungemia (attack rate, 1.6%). The median age was 1.1 years, and the main underlying conditions were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35.3%) and neoplastic diseases (11.8%). The overall mortality rate was 41.2%. Two patients received no antifungal treatment; all of the others were treated with amphotericin B. 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only the presence of a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 anomala fungemia. The yeast was not found on healthcare workers' hands or in the environment. Molecular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outbreak was caused by a single strain. The distribution of risk factors was similar between patients with P. anomala fungemia and control-patients with candidemia. CONCLUSIONS: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P. anomala as an emerging nosocomial fungal pathogen. Patients with P. anomala fungemia seem to have risk factors in common with those who have candidemi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呼吸内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史、诱发因素、感染菌种、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和抗真菌治疗,细菌感染患者应用相应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对67例患者的病史、诱发因素、感染菌种、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在经过对症及抗真菌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减轻;以年龄≥61岁、住院时间≥30 d、应用抗菌药物、基础疾病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率最高,占41.25%.结论 对呼吸内科患者肺部的真菌感染要提高警惕,减少其诱发因素,抗真菌治疗要坚持早期、足量、足疗程、规范化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观察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1980~2000年收治的42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一般资料、复发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分级变化及手术疗效。结果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大多在手术后2年内复发;膝关节是复发的好发部位;大多数复发病例以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影像学上有膨胀性、皂泡样改变。长期随访证实经治疗的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再复发1次2例,再复发4次1例。结论骨巨细胞瘤术后2年内应加强随访观察;骨巨细胞瘤术后再次出现局部疼痛,影像学检查有膨胀性、皂泡样改变提示肿瘤复发;就病理而言,复发并不意味着恶变;手术应以彻底性为原则,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到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复发部位、侵袭范围、肢体功能的保留和重建。  相似文献   

19.
住院患者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对592份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分离出的62株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了解患者真菌性医院感染现状,为临床真菌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 3D全自动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检测出血培养阳性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 20C Aux酵母菌鉴定系统或VITEK鉴定系统及YBC鉴定卡进行鉴定,采用ATB Fungus 2 INT药敏试验条进行药敏试验,操作及结果判断参考NCCLS标准。结果62株真菌标本中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占88.7%;其中又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比例最高,占35.5%,分离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分别为5-氟胞嘧啶100.0%、氟康唑95.2%、伊曲康唑95.2%、两性霉素B 100.0%。结论院内真菌感染呈现上升趋势,以假丝酵母菌属多见,抗真菌药物均体现较高抗菌活性,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减少真菌感染及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