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椎脊髓损伤患者围术期呼吸道管理方法.方法 对2009年6月-2011年4月收治的42例颈椎脊髓损伤实施统一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术前科学评估、实施呼吸功能锻炼及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术后密切观察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 40例呼吸功能完全恢复,2例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做好颈椎脊髓损伤患者围术期呼吸道管理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颈椎骨折围手术期病人做好呼吸道管理,预防呼吸道并发症.方法 严密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的变化,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咳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系统感染;密切观察术后切口情况,预防伤口渗液、渗血,压迫气道和脊髓神经.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本组1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均无发生呼吸道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良好.结论 具体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措施,是颈椎骨折手术成功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3.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颈椎骨折和颈椎病有效的临床方法[1-2],但手术创伤导致呼吸道水肿,患者术后常出现咽部不适。为了加强颈椎术后呼吸道护理,提高患者咽部舒适度,笔者采用地塞米松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颈椎患者术后咽部不适,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颈椎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方法分析20例颈椎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行颈椎手术资料,观察采用颈椎右侧前方入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后,配合术前、术后的呼吸道指导与护理对颈椎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影响及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均达满意效果,无一例发生呼吸道并发症。结论颈椎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术后呼吸道并发症与多种因素有关,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47例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理护理、术前指导、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结果本组47例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平均住院(13.4±3.2)d,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仅能够确保手术的成功,还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椎管内肿瘤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6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1例颈椎管内肿瘤给予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做好呼吸道、切口、体位、疼痛护理及康复锻炼.结果 本组均痊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颈椎管内肿瘤手术风险大,术后对护理要求较高,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围术期护理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42例颈椎前路手术的临床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疾患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42例经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疾患的病人进行手术前必要的技术指导及训练,落实心理护理,术后给予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切口渗血情况及四肢感觉运动情况。结果42例病人术后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疾患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因手术复杂,难度大,风险高,所以认真做好术前准备,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术后完善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顺利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莉 《淮海医药》2014,(3):299-300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颈椎伤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对16例颈椎伤病患者术前认真收集资料,评估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加强呼吸、气管食管推移训练等呼吸道准备,术后体位的摆放、生命体征的监测、呼吸道的管理、伤口情况的观察和护理、饮食指导、康复训练指导等全面、细致的护理。结果通过护理,无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均顺利出院。结论术前全面的评估、术后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颈椎伤病前路减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冯立霞  焦群  胡智利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2630-263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钛板内固定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颈椎前路减压内钛板固定手术治疗颈椎疾患的病人进行手术前必要的技术指导及训练,落实心理护理,术后给予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颈椎稳定,做好饮食护理和功能锻炼等护理.结果:21例病人术后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颈椎前路减压钛板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疾患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因手术复杂,难度大,风险高,所以认真做好术前准备,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术后完善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顺利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针对并发症的处理要点。方法对我院在20122013年期间收治的67例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综合护理(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术后恢复指导)。结果收治的67例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手术均取得成功,平均住院时间(12.6±3.3)d,术后恢复良好,也未出现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有效的护理不仅能够保证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还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消极态度,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严晓云  李玉伟  苗宝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146-147,149
目的 探讨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28例行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患者,术前做好体位训练、气管与食管推移训练、呼吸功能训练,术后采取精心细致的基础护理、呼吸道护理、颈部制动、康复指导及并发症防治,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术后28例患者截瘫平面下移,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风险性高,手术前后科学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祛痰效果及呼吸道阻塞的影响。方法:62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行雾化吸入治疗,随机分为2组,每组31例。在2组基础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雾化吸入液中加入盐酸氨溴索30mg,对照组雾化吸入液中加入α-糜蛋白酶4000IU,2组均以6~8L·min-1氧气为动力驱动喷雾器雾化吸入,每次10~15min,每日2次。2组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1%(P<0.05)。治疗组无呼吸道阻塞现象发生,对照组2例因痰液黏稠无法咳出且吸痰困难发生呼吸道阻塞而实施抢救。结论:与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比较,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祛痰效果显著,可有效防止颈椎前路手术后呼吸道阻塞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3.
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38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气管、食管推移训练.体位适应训练和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加强体位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结果本组38例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极大地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大幅度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缩短了卧床时间,减少了病人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椎手术的麻醉方法及处理体会。方法对80例颈椎外伤和颈椎病患者实施持续给药的方式给予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行颈椎前、后入路手术。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出现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病情稳定,神经功能有所改善,预后良好。术前、术中、术终NIBP、ECG、SPO2、P均平稳正常无呼吸道并发症,平均优良率96.5%。结论持续给药的方式给予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用于颈椎前后入路手术安全有效,无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术前、术后对比探讨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的后路手术治疗疗效。方法 2006年5至2011年5月本院收治26名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给予颈椎后路手术,对患者术前、术后7日、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神经改善情况评分采用JOA评分,结果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术前JOA评分为(8.13±1.37),术后7日(12.34±2.37),术后3个月(13.28±2.25),术后6个月(13.78±1.32),本组病例显示术后7日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与术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后路手术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冯定祥  吴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4,(17):2665-2666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接受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观察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颈椎的稳定性等。结果37例患者术后1周下床活动,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周、6周、3个月、6个月常规拍颈椎正侧位X线片,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得到改善;骨性融合率97.3%;随访6个月至3年,患者恢复状况为:优37.9%,良56.7%,优良率94.6%。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路减压术式不仅脊髓减压直接、充分有效,有利于恢复颈椎生理曲度、融合可靠,而且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首选术式。但必须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中精细操作,才能保证这一技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刘玉文  余利鹏  凡进  李益明  吴敏杰  顾延庆  龙浩  殷国勇 《江苏医药》2013,39(12):1401-1403,1364
目的研究颈椎病患者术后颈椎弧度的恢复对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60例颈椎病患者分为术前生理弧度变直而术后弧度恢复(A组,14例)或未恢复组(B组,17例)、术前颈椎反弓而术后弧度恢复(C组,12例)或未恢复组(D组,17例)。比较各组手术前后颈椎弧度变化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结果各组患者术后颈椎整体弧度、手术节段弧度、颈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A组术后颈椎JOA评分改善率优于B组(P<0.05或P<0.01),C组JOA评分改善率优于D组(P<0.05)。结论对于颈椎弧度异常的颈椎病患者,前路手术能改善其颈椎弧度及临床症状;恢复颈椎生理弧度有利于患者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8.
颈椎手术围手术期呼吸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手术是治疗颈椎病、颈椎与脊髓损伤等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但颈椎周围结构毗邻复杂,手术所涉及的解剖结构较多,易出现相关并发症,特别是呼吸道并发症。我们对实施颈椎手术患者行系统的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汪鹂  袁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7):2717-2719
前路手术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1],但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2],特别是行多节段颈椎前路手术时,解剖范围大、手术时间长、需长节段的植骨及内固定,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术后咽喉部水肿、呼吸道梗阻、颈部及硬膜外血肿、内置物脱落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本院自2008年来,对32例颈椎病前路多节段手术的患者进行早期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为铜陵市人民医2008-2012年收治的患者,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9岁;病程2个月至3年,平均8.3个月.颈椎两节段病变25例,三节段病变7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手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6例,根据骨折脱位类型和脊髓损伤情况选择不同的入路方式,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椎体高度恢复情况、脱位矫正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123-368(154.3±25.7)min;术中出血量155~608(316.4±51.5)ml;术中和术后未见并发症病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得到纠正,完全恢复颈椎椎体高度,Cobb角由8°-11°降至2°-3°;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5级;术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融合(3.5±0.6)个月。结论前路手术可直接处理椎体或椎间盘损伤患者,从而消除颈椎不稳,后路手术在排除骨折块压迫或椎间盘损伤前提下解除关节突脱位交锁,而前后联合人路可同时处理故障脱位和椎间盘损伤,但创伤较大,技术难度较高,临床需根据病情需要科学选择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