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宏  朱良  夏力  余理 《武警医学》2007,18(5):389-390
老年腰椎管狭窄多数病变节段广,狭窄因素多。我院从2001年始,采用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50岁以上老年腰椎管狭窄症42例,其中多节段开窗减压38例,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扩大开窗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0例,按统一的扩大开窗术式实施手术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完成预期的减压,30例随访6月-1年,平均7.5月。JOA评分改善率78.20%±16.43%;Macnab分级评价疗效优良率86.7%。发生腰椎不稳1例,硬膜囊破裂1例。结论扩大开窗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满意;关节突的斜行切除方式可以使减压操作简便安全,对椎体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侧椎板切除和保守治疗对中度单侧腿疼的单侧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单侧椎板切除在治疗单侧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中度单侧腿疼的单侧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单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另外一组行保守治疗,分别在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对患者的腰痛、下肢放射痛、行走耐受性和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各期随访单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组有效率均高于保守治疗组(P〈0.0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单侧椎板切除减压治疗单侧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的减压效果是显著,并且术后的长期效果满意,并可避免因为全椎板切除而产生的并发症,可以作为治疗单侧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症的标准手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腰腿痛患者的发病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对37例老年腰腿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老年腰腿病患者多伴有腰椎退行性病变和肿瘤所致腰腿疼痛的特点,在诊断上需区分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单独存在还是兼而有之,是骨性还是纤维性椎管狭窄症;对经卧床休息疼痛不能缓解,疼痛持续或呈进行性加重者,需高度考虑肿瘤的可能性。对纤维性和轻度骨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硬膜外腔给药加牵引治疗;骨性椎管狭窄行保留棘突的椎管减压术治疗;神经根鞘瘤行椎板开窗神经根鞘瘤切除术;腰椎结核行病灶清除和抗劳治疗。结果:治愈25例(67.6%);显效6例(16.2%);无效2例(5.4%)。结论:硬膜外给药加牵引治疗纤维性和轻度骨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好,损伤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次全椎板切除加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9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运启  何宗战 《人民军医》2004,47(11):642-643
腰椎管狭窄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当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时,管内的马尾神经和神经根受到压迫,即可引起腰腿疼痛、麻木,伴间歇性跛行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等。1997年12月~2003年2月,我们采用次全椎板切除加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96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退行性腰神经根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采用单节段或多节段椎板间隙开窗加神经根管潜行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6 5例 ,其中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 2 3例。 结果 术后对 5 8例病人进行了 2个月~ 8年 ,平均2 6个月的随访观察 ,优 4 1例 ,良 8例 ,可 7例 ,手术优良率为 84 .5 % ,手术后 3d~ 2周即可下床行走。 结论 该术式特点为保留了完整的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部分椎板 ,小关节突内侧有限的切除 ,使后柱的骨性稳定结构得以保存 ;对神经根的减压彻底。术后疗效确实可靠  相似文献   

7.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较青壮年复杂 ,术前、术后合并症、并发症多 ,在术前诊断、处理、手术方案设计、术后处理均有所不同。我院常规半椎板、全椎板切除以神经彻底减压为原则对腰椎失稳采取内固定、腰背支架保护的方法 ,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10 9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1- 0 9~ 2 0 0 0 - 0 7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 116例 ,6 0岁以上 10 9例 ,占 5 .2 %。男性 6 1例 ,女性 48例 ,年龄 6 0~ 78岁 ,平均 6 7岁。病程 3月~ 2 1年 ,平均 41个月。1.2 临床表现 :腰痛 89例 ,占 82 % ;下肢放射痛…  相似文献   

8.
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法较多,但效果都欠满意,且有意见分歧。临床上较多采用的椎板广泛切除术,会出现腰椎不稳、滑脱、疼痛(切除全部小关节突更明显);半椎板切除,仅能对一侧减压,由于腰椎管狭窄并非单一间隙,并往往有多节段中央管狭窄及侧隐窝狭窄,所以常难以充分减压。自1992年~1999年,我院用小切口开窗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24例,随访6月~7年,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7~66岁,平均45岁。病程8月~14年,平均5年。均有明显间歇性跛行,并下肢放散痛8例,双侧痛3例,单侧痛5例;括约肌功能障碍3例,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单枚聚醚醚酮融合器植入及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月采用单枚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治疗54例腰椎退变患者,其中男35例,女19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7.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腰椎管狭窄16例,腰椎滑脱8例,退变性侧凸4例。结果平均随访2年(1-4.5年)。采用Nakai及Suk评分标准判定结果,优32例,良14例,可8例,优良率85%,术后椎间融合率96.3%。结论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在行后路减压,单枚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植入及椎弓根系统治疗后,疗效满意,融合率高,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广泛椎板减压、椎间关节融合、横突间植骨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3例,随访6.36个月,手术治疗优良率为85.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重度腰椎管狭窄症围术期特点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8-02至2013-12共184例老年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历资料,总结术前合并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出现情况,总结处理方法。结果 患者平均(68.77±5.76)岁,平均住院时间(27.26±9.61)d,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平均(3.09±1.09) h,术中出血量平均(618.60±366.50)ml,融合节段超过3个的106例(57.61%)。出现各种并发症合计119例(64.67%),按发生的比例依次排列为切口愈合不良、术后疼痛、全身状况不稳定、低血容量、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所发生的并发症,均给予了积极有效的对应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老年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有一定的风险,但并非不能手术,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应对预案,可以提高围术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减压联合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近期疗效。方法抽取西安市红会医院接受减压联合融合、内固定治疗的LSS患者35例为联合组,选择同期行单纯减压治疗患者30例为单纯减压组,术后随访12~32个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术前及末次随访VAS评分、相对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及中文版腰椎管狭窄问卷(CSSS)评分变化,同时统计联合组末次随访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率。结果单纯减压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末次随访单纯减压组治疗优良率,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单纯减压组相对椎间隙高度均显著低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2组治疗前后腰椎前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末次随访时症状严重程度、术后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减压组(P<0.05)。联合组发生率为8.57%。结论减压联合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中期疗效与单纯减压术类似,但前者在维持较高椎间隙高度、减轻症状严重程度上有明显优势,联合术后随访有ASD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术后再手术的常见原因, 寻求再手术时术中和术后的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1例腰椎管狭窄症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经过先期后路减压手术, 部分经过后路内固定, 由于症状不缓解或再次出现症状而采取后路再手术, 分析再手术的原因、术后疗效和相关的手术操作过程。结果 本组再手术的原因主要包括:减压不彻底、腰椎不稳、螺钉位置偏差、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术式选择欠妥等, 再手术前JOA评分为11.28±2.67, 再手术后的患者均得到随访和定期复查, 随访时间12~36个月, 平均24.8个月, 随访终末JOA评分及改善率为(19.45±2.79)%和(45.34±7.87)%, 术后下肢感觉、肌力和功能障碍得到明显恢复。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有效的减压, 合理的内固定, 可以使再手术的患者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观察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方法:选取资料完整的病例248例,其中合并侧隐窝狭窄的166例。本组病例均行X片、CT、MRI检查以及脊柱快速主动屈伸试验检查。结果:术前诊断合并侧隐窝狭窄的仅97例,术后诊断合并侧隐窝狭窄的有166例,漏诊率为42%。随访1~7年,平均3年8个月。术后症状完全消失的126例,症状部分消失21例,无变化及加重的19例。再次手术12例。结论: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发病率较高,手术时不可忽视侧隐窝的减压。  相似文献   

15.
31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退行性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患者接受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和DYNA-LOK内固定手术,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2.7个月,结果31例中有29个术后症状完全消失,其中2例术后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考虑为马尾神经损伤所致,经2个月治疗恢复,1例屠 术前因两个节段腰椎滑脱而行三个节段腰椎固定术,术后残留部分腰痛症状;1例因合并颈胸椎狭窄而残留部分跛行,说明DYNA-LOK内固定复位治疗腰椎滑脱复位满意,术后早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33例,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6~67岁,平均43岁。病程11个月~22年。L4滑脱12例,L5滑脱21例。观察GSS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和疼痛恢复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3~4个月复查X线片,椎体间及横突间植骨融合均达骨性愈合,所有病例下肢疼痛症状均消失。有18例达解剖复位,10例Ⅱ度滑脱复位达90%,5例Ⅲ度滑脱复位达80%。结论GSS内固定对腰椎滑脱复位后提供了早期稳定性,为椎体间的植骨融合提供了力学支持,从而达到更高的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行后路椎管减压固定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5年9月~2008年12月,采用后路固定达到椎管减压从而治疗腰椎骨折伴不全瘫22例。术前、术后及随访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SCT片测量cobb角,随访神经功能康复状况。结果术后脑脊液漏2例;腰神经根损伤0例;脊髓损伤加重0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无断钉、退钉、内固定松动、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2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8个月~3年,平均2.4年。复查X线及SCT示所有病例脊髓压迫均已减压,骨折块已复位,椎体高度基本恢复。其中双下肢肌力感觉恢复正常4例;阳痿2例;慢性腰背痛3例。结论对于腰椎爆裂性骨折伴不全瘫患者,可利用后路椎管减压操作来减压,减轻创伤,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3 1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 3 1例均为继发性腰椎管狭窄 ,其中 2 9例为退行性变型。 2 3 % (7/ 3 1 )同时合并颈、胸椎管狭窄。 2 9% (9/ 3 1 )合并椎间盘突出。椎管造影优点多。治疗中存在误区。结论 椎管造影是不可取代的腰椎管狭窄症诊断方法。避免重手法推拿按摩或大重量牵引和反复椎管内封闭 ,合并颈、胸椎管狭窄者需分期手术。充分、彻底减压特别不能忽略侧椎管狭窄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的可行性、技术要点、手术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皮穿刺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32例患者中男、女各16例,年龄31~77岁;病程平均(5.0±2.0)年,手术采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椎间盘减压后,用括匙将上下软骨终板破坏,将1枚可膨胀的椎间融合器B-Twin斜向置入椎间隙内形成固定的支架,然后在周围植骨,以保证椎体间的稳定效果.治疗的适应证:(1)退变性椎间盘膨出伴有椎体不稳和Ⅰ度滑脱21例;(2)退变性椎间盘膨出伴有轻、中度椎间隙狭窄10例;(3)盘源性腰痛1例.疗效评定标准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在术前、术后3个月和1年3个时间对患者的症状和功能分别进行评分,计算术后改善率和疗效.对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的变化进行方差分析,术后2次随访的改善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每个椎间隙手术时间50~90 min(平均60 min),出血量<20 ml.手术部位:L3~4间隙4例、L4~5间隙19例、L5~S1间隙6例、L3~4合并L4~5间隙3例,共置入B-Twin融合器35枚,其中3例在2个椎间隙内置入.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0±2.1)d,2例出现手术并发症,1例融合器松动,1例出现相邻椎间不稳.术后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3个月.32例患者JOA下腰痛评分,术前为(4.1±1.8)分、术后3个月为(11.9±3.9)分,术后1年随访22例,JOA评分(12.0±3.2)分,手术前后JOA下腰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7,P<0.01);改善率,术后3个月为(61.7±23.6)%,术后1年为(58.2±21.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18,P>0.05).结论 经皮穿刺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椎间盘突出症和椎体不稳具有损伤小、不破坏脊柱稳定结构的特点,但对椎间融合率以及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