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钩活术配合中药热敷治疗颈椎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接受钩活术配合中药热敷治疗的颈椎病患者182例实施各种护理方法并观察治疗护理的有效性,与单纯进行中药热敷治疗并行相关护理的182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比较,探讨其有效性及护理心得。结论:将钩活术及中药热敷有机结合起来治疗颈椎病效果明显,且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过分经辨治针刺结合中药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中医院针灸科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将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热敷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热敷组采用单纯中药热敷,观察组采用分经辨治针刺结合中药热敷治疗。针刺组和中药热敷组均为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休息3 d,继续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采用Fisher Exact检验比较3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总有效率和愈显率,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神经根型颈椎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 结果观察组中治愈23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30/30);针刺组中治愈15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26/30);热敷组中治愈4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56.7%(17/30);3组疗效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205、19.290,P均<0.01)。观察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4.47±1.35)比针刺组(2.88±2.02)和热敷组(1.31±1.29)分别高1.83(95%CI:1.02~2.66)和3.40(95%CI:2.58~4.22),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0、5.74,P<0.01),针刺组平均VAS评分比热敷组高1.57(95%CI:0.7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1)。 结论分经辨治针刺结合中药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单纯中药热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牵引结合中药热敷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人将近年来收治的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颈椎牵引+推拿治疗)和治疗组(颈椎牵引+中药热敷),评定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治愈18例,占45%;显效16例,占40%;无效4例,占10%;总有效率为85%.治疗组临床治愈24例,占60%;显效15例,占37 5%;无效1例,占2.5%;有效率97.5%.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颈椎牵引结合中药热敷疗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危险性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钩活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57例自愿接受颈椎病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钩活术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57例患者中治愈158例,一次手术治愈107例,二次手术治愈51例,治愈率61.48%,99例患者为好转,好转率38.52%。结论:采用钩活术医治颈椎病,取得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满意,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刘艳丽 《河南中医》2013,(12):2149-2150
目的:观察定眩汤结合提牵旋转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患者采用自拟中药定眩汤内服,15d为1个疗程,提牵旋转法治疗3d一次,5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2个疗程,半年后随访,临床治愈13例,占37%;显效16例,占46%;有效5例,占14%;无效1例,占3%。总有效率为97%。结论:定眩汤结合提牵旋转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牵引结合中药热敷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人将近年来收治的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颈椎牵引+推拿治疗)和治疗组(颈椎牵引+中药热敷),评定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临床治愈18例,占45%;显效16例,占40%;无效4例,占10%;总有效率为85%.治疗组临床治愈24例,占60%;显效15例,占37 5%;无效1例,占2.5%;有效率97.5%.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颈椎牵引结合中药热敷疗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危险性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钩活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无菌操作技术下进行局麻,对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三穴进行钩治,715d治疗1次,3次为1疗程。结果:1次有效率87.18%,无效10例;2次有效率93.33%,无效5例;3次有效率95.23%,无效2例结论:钩活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方便,损伤小,安全性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耳穴"眼点"刺络放血治疗针眼临床疗效.方法:用一次性皮试针头"眼点"放血治疗该病48例.结果:1次治愈26例,占54.17%;2次治愈18例,占37.5%;3次治愈4例,占8.3%;总有效率99.97%.结论:"眼点"放血治疗针眼确有简便价廉,疗效迅捷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腹部中药包热敷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红藤煎1次/d,保留灌肠配合中药包2次/d,热敷。结果:经2-6个疗程治疗,64例不孕症治愈34例,显效23例,总有效率为89%。结论: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腹部中药包热敷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效果优于单纯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激光配合中药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用激光烧灼术后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另用中药口服。结果:1次治愈64例(92.7%),2次治愈2例(5.6%),3次治愈1例(1.7%),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激光烧灼配合中药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可调式中药熥敷保健颈托配合脊柱调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分别用可调式中药熥敷保健颈托、脊柱调衡手法及两种方式联合应用治疗,比较3组的治愈率及血流速度。结果:总有效率B组为96.7%,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颈椎内椎动脉血流量增加优于其他2组。结论:可调式中药熥敷保健颈托配合脊柱调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单纯应用中药熥敷保健颈托及脊柱调衡手法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活血定眩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活血定眩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pathy of vertebralartery,CSA)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活血定眩丸配合手法治疗:手法治疗,l次/d;活血定眩丸,3次/d,口服。对照组单纯手法治疗,1次/d。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73例,显效10例,好转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治愈36例,显效19例,好转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5.7%。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血定眩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总疗效及单一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单纯手法治疗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功能锻炼治疗青少年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推拿法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熏洗联合功能锻炼治疗。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8例,愈显率83.3%,总有效率96.7%;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6例,愈显率63.3%,总有效率86.7%。两组之间愈显率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药熏洗联合功能锻炼治疗青少年颈椎病疗效可靠,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玉玄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30例普通针法作为对照组,30例玉玄针法治疗作为治疗组。结果:经10次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对照组69.7%(P〈0.01);且疗程明显缩短(P〈0.05)。结论:玉玄针法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I陆床治疗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析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双侧风池、完骨、天柱及百会穴,并加施温针.结果 治疗20次后,治愈10例,显效14例,愈显率80.00%.结论 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减轻患者眩晕和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机理,观察仰卧位非定点扳法治疗青少年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98例12-25岁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手法采用仰卧位非定点扳法,每周治疗1次,治疗周期为4周。结果: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疗效标准,治疗结果:治愈70例(71.43%)、好转25例(25.51%)、未愈3(2.04%),总有效率96.93%;X线复查:纠正椎体旋转70例、侧弯4例;齿状突偏歪1例;颈椎曲度变直、反弓13例;前屈不稳2例、后伸不稳1例。结论:仰卧位定点扳法能够调整颈椎结构性紊乱,调整颈椎的稳定性,以改善患者的肌肉功能,并恢复其正常的生理JlI页应性,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异常的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其正常的力学平衡,达到预防和治疗青少年颈椎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葛根黄芪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牵引和戴芬口服;治疗组50例,牵引和葛根黄芪汤加减内服。结果:治疗组治愈11例,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黄芪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梅花针局部叩刺配合拔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病例诊断、纳入标准的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在病变局部以梅花针叩刺至发红或出血,之后拔罐,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39例,占82.98%;显效5例,占5.15%;有效0例,占0.00%;无效3例,占6.38%;总有效率为93.62%。结论:梅花针局部叩刺配合拔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电针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电针组应用电针疗法,以颈三针为主辅以分经辨证取穴,与牵引治疗作对照。结果:电针组50例,痊愈25例,显效18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疗效优于牵引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牵引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