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院医护人员手部带菌率现状及其对手卫生的认知,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196名医护人员进行采样,检查医护人员手部带菌率,采用自编问卷对医护人员手卫生认知、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医生手部带菌合格为56.5%,护士手部带菌合格为67.5%;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手部带菌合格率为84.5%,内科为60.9%、外科为56.8%、妇科为57.1%、儿科为62.2%;部分医护人员对洗手认知较差、对消毒剂了解不清楚、洗手意识淡薄。结论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有待提高,应加强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培训,对医护人员手卫生加强监督,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爱婴区医生、护士和护工手带菌情况(菌落数和菌株分类),及使用不同消毒剂后手带菌情况的比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爱婴区护士、医生、护工共40人,分别用0.2%速消净溶液泡手;用浸有0.2%速消净溶液的毛巾擦手;沙威隆免洗抗菌洁手液对消毒后的手进行细菌学采样,然后进行细菌学监测和分析.结果医护人员手带菌有明显差异,护士手带菌合格率高于医生和护工,与医生和护工手带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操作前医生和护士手合格率为100%,护工为50%;操作中护士手合格率与医生和护工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用上述3种方法处理前后除菌率分别为100%、99.63%和93.39%.结论定期进行医护人员手细菌培养,督促医护人员在操作前及操作后洗手,连续操作中沙威隆免洗抗菌液擦手易于为医护人员接受.  相似文献   

3.
爱婴区医护人员手细菌的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晓萍 《现代护理》2005,11(13):1001-1002
目的 了解爱婴区医生、护士和护工手带菌情况(菌落数和菌株分类),及使用不同消毒剂后手带菌情况的比较。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爱婴区护士、医生、护工共40人,分别用0.2%速消净溶液泡手;用浸有0.2%速消净溶液的毛巾擦手;沙威隆免洗抗菌洁手液时消毒后的手进行细菌学采样,然后进行细菌学监测和分析。结果 医护人员手带菌有明显差异,护士手带菌合格率高于医生和护工,与医生和护工手带菌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操作前医生和护士手合格率为100%,护工为50%;操作中护士手合格率与医生和护工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用上述3种方法处理前后除菌率分别为100%、99.63%和93.39%。结论 定期进行医护人员手细菌培养,督促医护人员在操作前及操作后洗手,连续操作中沙威隆免洗抗菌液擦手易于为医护人员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状况,提高手卫生执行率。方法利用ATP生物荧光法,对上海市某区部分医疗机构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共抽检142人次,平均RLU值为91.55,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总合格率为69.01%。手卫生质量合格率以护士最高,其次是医生和护工。内、外科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某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合格率偏低,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5.
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执行现状,探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方法根据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统一培训调查员,对8个病区38个科室手卫生设施和628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手卫生设施齐全科室为52.6%(20/38),628名医务人员应洗手1926次,实际洗手727次,手卫生依从性为37.75%。其中本院医生为41.2%(124/301例次),本院护士为51.6%(283/549例次),进修、实习医生和护士为33.2%(199/598例次),护工、保洁员为25.3%(121/478例次),各岗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患者前为5.5%(32/584例次),接触血液、体液后为100%(71/71例次),二者分别与其它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首先要有完善的手卫生设施,同时还需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高洗手意识,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方法采用现场观察和采样监测的方式,对180名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所采取的手卫生方法合格率为85.5%,医生和护士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卫生效果监测合格率为91.1%,医生与护士之间、重点科室与普通科室的医务人员之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职称医务人员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中存在较多问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加强检查和监督管理,并配备必要的手卫生硬件设施,提高手卫生的自觉性和执行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方法每月对病区、门诊及医技科室医务人员手进行采样检测。结果全年共采样250份,合格199份,合格率为79.6%。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合格率分别为71.3%8、8.2%和64.7%,第1-4季度合格率依次为54.9%7、8.8%8、9.0%和90.0%。结论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总体较低,护士手卫生合格率相对较高,医生和医技人员洗手合格率较低,应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手卫生质量状况,以便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方法 采用现场查看和采样检测方法,对深圳市11家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手卫生质量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从该市11所公立医院共抽检110名医护人员手,在规范的手卫生指征下的手卫生依从率为24.37%,其中医生和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13.51%和47.66%。所调查的医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手卫生质量检测合格率为79.38%,医生和护士洗手时间分别为10 s和13 s。结论 深圳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手卫生质量合格率均较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手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9.
冯波  邢娟  贺玲 《山西护理杂志》2012,(11):2953-2954
[目的]研究集束化干预措施对ICU医务人员常态下手部细菌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寻找提高重症监护病房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合格率的最佳方法。[方法]在ICU实施一系列集束化干预措施包括反复培训、监督调查反馈、宣传、人人参与、营造氛围、改善手卫生条件等,干预前后随机选择医务人员各30人,比较干预前后常态下(非直接接触病人)手部细菌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干预前常态下手部细菌检测合格率为43.3%(13/30),干预后为70.0%(21/30),干预后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且集柬化干预措施为影响常态下手部细菌检测合格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采取集柬化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ICU医务人员手部常态下带菌状况,提高手卫生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一种快速手消毒液的手消毒效果。方法将120名医务人员随机分2组,实验组用快速手消毒液,对照组用普通洗手液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处理,采集处理前后手指培养标本检测,计算除菌率、洗手合格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能达到有效除菌消毒效果,除菌率和手卫生合格率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快速手消毒液组手部带菌量≥50 cfu/cm2时,对手卫生合格率有显著影响。结论该快速手消毒液消毒效果明显,适于医务人员手消毒处理使用,但手部污染明显时建议流动水洗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以便加强手卫生质量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对北京某医院在岗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和手卫生依从性状况进行监测。结果在2009-2011年期间,对该医院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手共采样检测132人次,手卫生质量总合格率为76.52%。医生手卫生质量合格率为63.69%,护士手合格率为80.65%,均未检出致病菌和耐药菌株。护士洗手依从率为24.14%,医生洗手依从率为8.33%。结论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质量合格率较低,手卫生措施依从性较差,应当重点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标准下儿童外科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时间点执行情况,分析JCI标准下手卫生管理制度对儿童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连续7个白昼工作时间段,对本院骨科、泌尿外科、普外科、新生儿外科等共6个儿童外科病区100名医务人员(医生25名,护士75名),按照JCI标准下手卫生管理要求进行现场调查,参照WHO《医务人员手卫生指南》,对调查对象在手卫生时间点的洗手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并与2012年同期手卫生执行率比较。【结果】记录835次需实施手卫生情况,实际实施手卫生586次,执行率为70.18%,显著高于本院2012年同期执行率(70.18% vs 51.30%,P<0.05)。护士手卫生总执行率(76.98%)高于医生手卫生总执行率(63.34%),医护不同时间点手卫生执行率有较大差异(P <0.05)。【结论】JCI标准下手卫生管理制度强调细节管理,注重培训,能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促进手卫生执行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合肥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质量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查看的方法,对合肥市25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所调查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组织制度均健全,均能够开展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工作。临床医生在洗手前卫生质量平均合格率为64.5%,洗手后合格率为77.3%;护士洗手前卫生质量平均合格率为81.3%,洗手后为92.7%;所调查的医务人员手上均未检出致病菌。结论合肥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卫生质量、手卫生措施和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本院临床实验室工作环境的卫生状况,使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用《消毒技术规范》对环境清洁与消毒。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7年本院临床实验室不同区域的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工作人员手等标本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要求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84例监测标本545例超过标准,占55.39%;超标率最高为离心机,占88.89%、电话机占83.33%、其次为工作人员手占73.96%;临床体液实验室超标率最高,占65.15%、微生物实验室最低,占32.58%;菌株检出类别依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占45.19%,革兰阴性杆菌占29.79%(其中肠杆菌科占21.99%),革兰阳性杆菌占14.49%,酵母样真菌占10.53%;从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中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7株、铜绿假单胞菌246株。结论本院临床实验室环境中的离心机和电话机的表面污染率最高,工作人员手污染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存在于实验室中。实验室工作人员坚持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是环境保洁的重要环节,坚持手卫生是“标准预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的手卫生培训提高实习护生的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对82名实习护生进行知-信-行模式的手卫生培训,培训前和培训后分别进行手卫生知识考评,并观察日常工作实际手卫生执行情况,检测手卫生合格率。结果培训后实习护生手卫生概念、洗手指征的知晓率分别92.68%,97.56%,均高于培训前46.34%,6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6.03,25.04;P〈0.01);其他几项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生手卫生依从率从50.92%提高到82.97%,检测合格率从58.54%提高到92.6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16.08,25.92;P〈0.01)。结论知一信一行模式应用于手卫生培训对提高实习护生的手卫生依从性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情况。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本医院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102名医护人员,26.3%的护士能正确回答手卫生概念,医生能正确回答者仅为8.8%。正确掌握洗手方法的护士占82.5%,医生为24.4%。能掌握手消毒原则的护士占40.3%,而医生能正确回答者占55.6%。结论该医院的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明显欠缺,护士对手卫生知识掌握好于医生,而对手消毒原则掌握则相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手消毒依从性。方法建立手卫生干预措施,并用视频监测手段观察干预前后共13个月的各类接触。结果实施手卫生干预措施后手消毒依从性从25.15%上升为88.20%;培训后护理员的手消毒依从性较医生和护士低,夜间护士和护理员的手消毒依从性低于白班(P〈0.01)。结论手卫生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手消毒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同质服务理念加强手术室晚夜间、双休日的护理人员配置,以提升护理内涵,优化护理质量,使所有手术患者享受同等、同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方法对手术室90名护士实行同质服务理念下晚夜间、双休日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调查实施同质服务前后各60例患者(主要为晚夜间及节假日进行急诊手术的患者)、72名手术医生、9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同质服务后,手术医生、患者及护理人员自身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5.23%,93.50%,93.00%,明显高于实施前的90.70%,88.16%,9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8.59,19.86,15.89;P〈0.05)。结论同质服务的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科优势,充分保证了患者享受同等医疗的权利,达到了医、护、患三方共同受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ICU开展优质护理的晨间护理工作模式.方法 对ICU原有晨间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再造,比较流程再造前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医护患满意度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情况.结果 流程再造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医护患满意度、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均较再造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 晨间护理工作流程再造有利于优质护理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