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治疗方案及临床药师在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6例深静脉血栓防治患者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和药学监护,从患者的临床情况及用药史等进行分析,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结果 临床医师采纳建议,6例患者均将肝素调整为利伐沙班,血小板计数完全恢复正常,平均随访6个月,未出现活动性出血和新发血栓形成。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实践,优化抗凝药物治疗方案,为保障用药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临床药师对1例妊娠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药学监护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结合相关文献及指南,提出了个体化的治疗建议,最终确定抗凝方案为达肝素钠注射液(7500 u,皮下注射,q12 h)。临床药师对低分子肝素可能产生的出血、肝素过敏及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等不良反应进行了监护,并对患者提供了用药教育及生活方式指导。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期间患者继续使用出院时的抗凝方案,未出现血栓复发。临床药师参与抗凝治疗、提供药学监护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溶栓抗凝治疗病例的诊断、药学监护和处理。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动脉导管溶栓及肝素抗凝致急性肾衰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的治疗实践,提出肝素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可能,并查阅文献协助临床制定出肾衰时最佳药物治疗方案,为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建议。结果:将肝素换为阿加曲班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正常,血液透析治疗后肾功能也逐步好转。结论:临床药师在血栓患者溶栓抗凝治疗过程中,积极开展个体化药学监护,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5,(14):1979-1981
目的:为抗栓治疗诱发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2例分别由低分子肝素、盐酸替罗非班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典型案例分析,给予药学建议,分别为换用磺达肝癸钠注射液2.5 mg,ih,qd,同时给予甲泼尼龙200 mg,输注血小板2 u;停用盐酸替罗非班,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连续3 d分别输注血小板1 u、甲泼尼龙200 mg。结果:临床药师协助判断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并给予适当处理后患者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病情缓解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抗栓诱发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药学监护,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血小板减少的房颤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抗栓治疗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血小板减少的房颤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过程,根据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分析血小板减少原因,同时参考相关指南评估患者的血栓-出血风险,协助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抗栓治疗方案及药学监护计划;检索中国知网收集血小板减少相关抗栓治疗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 该患者血小板减少考虑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性大,其出血风险主要是年龄≥65岁、存在出血倾向以及合并使用抗栓药物。临床药师评估患者的血栓-出血风险后,建议临床医师予以全剂量贝米肝素钠注射液+盐酸决奈达隆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针对血小板减少,临床医师予以复方皂矾丸、咖啡酸片和升血小板胶囊,但用药后患者出现腹泻,临床药师建议停用升血小板胶囊,临床医师采纳建议。患者出院时,临床药师建议出院抗栓治疗方案为单用抗凝或择期抗凝,临床医师考虑该患者目前血小板减低、尿潜血(+)和大便隐血弱阳性,故选择择期抗凝治疗,并嘱出院带药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文献分析结果显示,血栓栓塞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在普外科开展药学服务的经验,探索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实践和开展药学服务的模式。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外伤性脾切除术后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并提供必要的药学服务,包括抗菌药物和抗凝血药的选择、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等。结果:患者感染得以控制,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病情好转后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实践,有助于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与药学监护。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本病例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性评价,协助临床医生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抗凝药物的选择、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及出院后华法林的剂量调整,对患者实施全程化的药学监护。结果患者病情稳定,出院时血小板已恢复至正常,国际标准化比值已达标,住院期间未见明显栓塞及出血。结论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订及优化患者全程治疗方案与药学监护,有助于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8.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卵巢癌合并血栓患者药物治疗过程,综合分析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考虑可能为低分子肝素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协助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血小板逐渐恢复。临床药师在保证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方面充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南药学》2019,(7):1147-1150
通过参与诊治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抗栓治疗后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探讨该类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思维及药学监护方法。根据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确定患者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由替罗非班引起的可能性大。经停用替罗非班、依诺肝素等抗栓药物,并给予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治疗后,患者血小板数量恢复正常后出院。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诊治,有利于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心血管围术期抗凝治疗发生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应对模式及监护要点。临床药师参与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及围术期抗凝治疗的过程,并提出治疗与监护建议。通过4Ts评估法及相关实验室检测,关注抗凝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更换方案,避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临床药师有必要开展心血管围术期抗凝药物的药学监护工作,优化抗凝治疗方案,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化疗后血小板重度减少合并静脉血栓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化疗后重度血小板减少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从抗凝药物的选择、剂量及预防相关不良反应等方面提供个体化用药服务。结果:患者血小板恢复正常,静脉血栓消失,未发生出血事件。结论:临床药师通过提供个体化用药服务,提高重度血小板减少合并静脉血栓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is an infrequently suspected adverse drug reaction since its sequelae often mimic the underlying condition for which the drug is being used. A concomitant decline in platelet count and increase in heparin requirements should alert the clinician to the possible presence of this disorder. A 36-year-old black male developed severe thrombocytopenia with thrombosis while being treated with porcine intestinal mucosal heparin. Platelet counts returned to near-normal levels upon discontinuation of heparin, but quickly dropped again upon resuming treatment with bovine lung heparin. The patient subsequently was treated with warfarin and dipyridamole, with no further complications. Treatment of delayed-onset severe 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consists of stopping the heparin and substituting antiplatelet agents and oral anticoagulants when continued inhibition of coagulation is required.  相似文献   

13.
摘 要临床药师基于循证证据,结合患者病情,与医生合作,积极参与1例肾移植术后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治疗,给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根据现有指南、临床研究,考虑用药经济性的基础上,临床药师对患者治疗药物的选择、药品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合理性分析,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周庆秋  吴云 《药学研究》2018,37(6):365-36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发生严重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的相关药物。方法 临床药师对该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协助制定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对症治疗方案并全程实施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判定替罗非班为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可疑药物。经对症治疗后,患者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病情缓解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治疗与监护,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1例使用伏立康唑治疗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调整,为复杂患者的个体化用药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临床药师利用治疗药物监测及基因检测作为技术支持,药学指南及文献作为信息支持,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意见,改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根据患者情况提出用药调整建议,与医师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随时调整,节省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结论 临床工作中,部分患者存在治疗疗程长、联合用药复杂的问题,治疗药物监测、基因检测等技术的应用,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了技术保障,而临床药学人员的参与,也为个体化用药的逐步完善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临床药师参与1例感染大环内酯类耐药的生殖道支原体新生儿治疗的全过程。通过查阅相关指南和文献,结合本院药敏结果与患儿的病情,建议医生超说明书应用米诺环素治疗,为医生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整个过程中,临床药师对米诺环素的药物相互作用进行了监护,并且未观察到米诺环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经过相应治疗,患儿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7.
杨李华  段金菊 《中国药房》2012,(18):1726-1728
目的:探讨药师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病毒性脑炎伴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关注患者用药方案中抗病毒治疗、疼痛治疗、抗菌药物选用和急性胃黏膜病变预防几个方面,协助医师为患者制订有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药学监护措施。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对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安全性、有效性,为患者节省医疗开支,为临床医师选药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医师、临床药师、护士融为一体的"抢救治疗急性重症小儿支气管肺炎"团队,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药学服务实践工作模式与体会,为提高小儿急性重症支气管肺炎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1例急性重症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抢救治疗过程,临床药师参与制订治疗方案后的药学监护及用药调整。结果:临床药师建议的药物治疗方案均被临床医师支持与采纳,使患儿的病情迅速得到控制,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配合临床医师、护士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与实施,不但提高了临床治愈率,降低了药源性疾病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同时也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陈晨  李霞  董艳  王永静 《药学研究》2022,41(10):686-689
目的 为伊马替尼与伏立康唑的联合用药提供药物用量调整思路。方法 对临床药师全程参与的1例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分析。该患者在伊马替尼治疗期间合并真菌感染,临床药师从药物的代谢特点、安全性等方面考虑,建议采用伏立康唑联合伊马替尼治疗,但需对伊马替尼进行剂量调整;结合患者病情将伊马替尼调整至每天0.2 g,后增加至每天0.3 g,并对伊马替尼进行血药浓度测定;联合用药期间评估和监测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医师采纳了临床药师的建议。采用伏立康唑联合伊马替尼联合用药期间,患者的感染得到了良好控制。伊马替尼血药浓度显示1 372.08 ng·mL-1,监测患者肝功能、血常规等正常,病情平稳。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了该患者的治疗过程,为其制订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伊马替尼与伏立康唑的联合用药提供药物用量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临床药师对药物引发疑似线状IgA大疱性皮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模式。方法 通过参与1例老年患者应用万古霉素导致疑似线状IgA大疱性皮病的药学治疗实践,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病情提供合理的治疗建议,协助医师完善患者的治疗方案,调整治疗用药,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并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结果 患者体温得到有效控制,全身散在性水泡及热灼痛感得到有效治疗,经过诊治患者病情好转,在药物不良反应症状充分缓解后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对1例老年患者应用万古霉素引发疑似线状IgA大疱性皮病的药学监护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