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加口腔功能训练对小儿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疗效,检验加用针刺疗法疗效优于单纯口腔功能训练的假方法10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训练组、结合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方法,训练组采用现代口腔功能训练康复方法,结合组采用针刺和口腔功能训练方法,各组均治疗60d比较疗效。结果按基本正常、显效、有效、无效4类,结合组分别为4,6,13,7例,总有效率为76.6%,训练组、结合组分别为2,5,7,16例,总有效率53.3%和1,3,9,17例,总有效率56.6%。各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71,6.94,P<0.05)。结论针刺加口腔功能训练更有益于脑瘫患儿语言障碍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合并语言障碍的最佳治疗方法,提高患儿的语言能力。方法将93例脑瘫合并语言障碍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2组患儿都进行了语言训练以及系统的康复治疗,针刺组加针刺四神针、智三针、舌三针、脑三针、语言二区、风池、哑门为主;2组均治疗4个月。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瘫合并语言障碍的康复治疗,针刺结合语言训练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语言训练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熏蒸配合运动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熏蒸加运动功能训练组和单纯运动功能训练组,两组各30例,同时治疗3个月,采用修改的Asworth痉挛评价表对治疗前后的痉挛程度进行评价,并采用GMFM对治疗前后的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的肌张力治愈率为26.67%,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6.67%,总有效率为50.00%,两组在肌张力的缓解上有显著差异,治疗后较治疗前GMFM评分有所提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熏蒸加运动功能训练组较单纯运动功能训练组大运动评分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加运动功能训练组和单纯运动功能训练组对痉挛性脑瘫的痉挛及大运动均有改善作用,中药熏蒸配合运动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肉痉挛及大运动的改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何晓霞  李红玲 《中国康复》2018,33(5):397-398
目的:探讨口腔游戏结合针刺、推拿、功能训练等常规康复方法对脑瘫流涎患儿的疗效。方法:脑瘫流涎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方法(包括穴位针刺、推拿、口腔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依据患儿自身情况设计不同的口腔游戏,训练时间及每日次数也依据不同患儿因人而异,由治疗师在治疗室进行;其他时间由患儿家长组织患儿在家中完成。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对患儿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TDS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63.3%,P0.05)。结论:游戏结合针刺、推拿、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疗效肯定,利于患儿的身心发育。  相似文献   

5.
背景:寻找有效改善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独立步行能力的方法,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是目前脑瘫治疗的热点题目。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小儿脑瘫对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设计: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单位:中山市博爱医院康复科。对象: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92例脑瘫患儿。方法:92例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72例,予针刺治疗,对照组20例,口服脑复康,1粒/次,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儿显效率的比较。②治疗后两组患儿主要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对92例脑瘫患儿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组有效率79%,对照组有效率55%,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74,P&;lt;0.05);3岁以下患儿,针刺组有效率为84%,对照组有效率5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5.12,P&;lt;0.05);大于3岁年龄,针刺组有效率57%,对照组有效率5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005,P&;gt;0.05)。针刺后患儿79%可翻身,62%可独坐,47%可膝爬,33%可独站,7%可独走。与针刺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4.5,11.1,16.2,10.2,5.17,P&;lt;0.05或P&;lt;0.01)。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除独走项无差异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4.74,4.81,4.78,4.33,1.46,P&;lt;0.05)。结论:年龄越小,疗效越好,3岁前是脑瘫患儿针刺的最佳治疗时机;CT异常的脑瘫患儿其运动障碍明显高于CT无异常者,运动障碍多见于中央型萎缩,智力障碍和语言障碍多见于皮质型萎缩;针刺可尽早建立脑瘫患儿的主要运动功能,为脑瘫患儿独立行走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靳三针”治疗脑瘫患儿智力障碍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靳三针”治疗脑瘫儿童智力障碍的疗效。方法:随机将脑瘫患者分为靳三针组、训练组和综合组,靳三针组给予靳三针治疗,训练组给予智力训练,综合组给予“靳三针”治疗和智力训练,观察三组疗效。结果:靳三针组、训练组和综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8.5%、45.0%、80.0%,统计学处理,χ^2=11.2924,P〈0.01。结论:“靳三针”可以有效改善脑瘫儿童智力状况。  相似文献   

7.
针刺联合功能训练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干预效果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为改善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1—01/2004—12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老年膝骨性骨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40例)、功能训练组(40例)和针刺加功能训练组(40例)3组,分别进行针刺、功能训练、针刺加功能训练的治疗,1次/d,共治疗2个月。治疗结束后3.6个月各做一次随访,比较其干预效果及复发率。结果:针刺加功能训练组的显效率(95.0%)明显大于针刺治疗组和功能训练组(70、0%,60.0%)(χ^2=8.66,P&;lt;0.01),而针刺组与功能训Ⅰ练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gt;0.05)。治疗结束后3,6个月的复发率,针刺加功能训练组(Ⅲ类0.0%,2.5%)明显低于针刺治疗组和功能训练组(Ⅲ类12、5%,20.0%;7.5%,25.0%)(χ^2=3.89,6、25,P&;lt;0.01;∥:6.13,P&;lt;0.05)。针刺治疗组与功能训练组相比复发率有降低,但不明显(P&;gt;0.05)。结论:针刺与功能训练在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干预过程中表现出协同作用,特别是在控制复发率方面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髌尖末端病损伤原因、治疗现状,探讨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380例髌尖末端病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传统治疗组,另一组为静蹲训练组。传统治疗组为235例,进行传统的按摩加理疗治疗;静蹲训练组为145例.进行静力训练加中药外敷,治疗2—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比较。结果:传统按摩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0.0%和90.6%。静力训练组结合专项技术动作采取不同角度的静蹲,促使髌尖延长,改变局部的生物力学结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8.6%和94.5%,两组疗效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静力训练加中药治疗髌尖末端病明显优于传统按摩治疗,并可作为此种损伤的预防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高压氧加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9个月~ 2岁的脑瘫患儿 4 8例 ,随机分为高压氧加功能训练治疗组和单纯功能训练组 ,两组各 2 4例 ,同时治疗 3个月 ,采用任氏婴幼儿脑瘫运动功能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高压氧加功能训练治疗组和单纯功能训练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有提高 ,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5 ) ;高压氧加功能训练治疗组运动功能评分较单纯功能训练组运动功能评分高 ,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 (P <0 0 5 )。结论 :高压氧加功能训练和单纯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均有改善作用 ,高压氧加功能训练较单纯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改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语言训练治疗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脑瘫并语言障碍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均接受物理疗法、作业疗法、按摩等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语言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治疗3个月。评价并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分析观察组患儿语言障碍类型、病情程度及智力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观察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语言前阶段和语言发育迟缓合并构音障碍患儿(P<0.05);智力水平正常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智力落后患儿(P<0.05);病情程度为轻度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重度患儿(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儿的病情程度与临床总有效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头针联合语言训练治疗脑瘫患儿语言障碍临床疗效显著,语言障碍类型、智力水平、病情程度对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络导平在脑瘫患儿语言障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并发语言障碍的脑瘫患儿130例,年龄1.5~7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进行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68例加用经络导平疗法。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9.7%,对照组有效率79%(P<0.05)。观察组中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较构音障碍患儿效果明显(P<0.01)。结论经络导平的运用可以明显提高脑瘫后语言障碍患儿的治疗效果,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脑性瘫痪患儿语言障碍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报道,脑性瘫痪患儿中70%~80%伴有语言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交流、交往和社会心理发育。因此,语言训练在脑瘫患儿综合治疗中显得非常重要。国内采用传统医学加手法矫治、功能训练,疗效显著。我们采用头针、头部按摩等方法综合治疗脑瘫患儿语言障碍,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气泡浴配合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肌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气泡浴配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 21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治疗组118例、对照组92例。所有患儿均进行功能训练、针灸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气泡浴,每天1次,2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肌张力评估(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法)和关节活动度测量,了解肌痉挛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55例、有效5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1.5%;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46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78.2%,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气泡浴能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痪患儿的肌张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疏通法结合Vojta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2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传统针刺及按摩手法,结合Vojta训练;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脑活素等药物。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患儿的GMFM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穴位疏通法结合Vojta训练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行为主义理论在小儿脑瘫功能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云艳  余健 《护理学报》2004,11(12):25-27
目的探讨桑代克的行为主义理论在脑瘫患儿运动功能训练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脑瘫患儿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一对一训练组36例采用一对一的训练,综合训练组44例采用综合训练,以改善主、客观因素对脑瘫患儿训练活动中的不利影响。结果通过采用上述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患儿进行运动功能训练,一对一训练组36例患儿疗效显著19例,有效11例,无效6例;综合训练组疗效显著3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采用Ridit分析u=34.33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进一步深化的综合训练法是以患儿为中心的综合性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靳  程曼  杨国强 《中国康复》2011,26(1):28-29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瘫患儿语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7例脑瘫患儿分为电刺激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均采取常规语言训练,电刺激组同时增加面部肌群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S-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法)及构音器官功能评定(主要针对口腔开合度及流涎程度)。结果:治疗6个月后,S-S法评定,电刺激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1%与68.2%,P〈0.01);构音器官功能评定,电刺激组口腔开合度及流涎程度达1~2级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常规语言训练相结合治疗脑瘫语言障碍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小儿脑瘫患儿90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推拿按摩等进行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针刺治疗,1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以神经发育功能评定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个疗程后,治疗组神经发育功能评定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1.1%,对照组神经发育功能评定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有效率分别为80.0%和8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脑性瘫痪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刘培强  苗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943-1943
目的 观察早期针刺与功能训练结合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针刺加功能训练对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组)进行治疗并与单纯应用针刺治疗的3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47%)高于对照组(2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7),两组之间显效率、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早期针刺与功能训练结合和单纯针刺均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但前者能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灸辅助语言训练对脑瘫语言障碍患儿适应性及语言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脑瘫语言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语言训练,观察组进行针灸辅助语言训练,比较两组患儿的适应性及语言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语言发育商评分和适应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辅助语言训练可提高脑瘫语言障碍患儿的适应性,并改善其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悬吊运动训练结合家庭姿势管理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痉挛性脑瘫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等分为对照组、悬吊运动训练组和联合干预组,每组患儿30例。3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悬吊运动训练组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6个月),联合干预组患儿在悬吊运动训练组训练方案的基础上再增加家庭姿势管理。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治疗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Berg平衡平衡量表(BBS)和脑瘫儿童ADL能力评定量表分别评估3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ADL能力。 结果 治疗后,3组患儿的GMFM-D评分、GMFM-E评分、BBS评分和ADL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悬吊运动训练组和联合干预组治疗后的上述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且联合干预组治疗后的GMFM-D评分、GMFM-E评分、BBS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33.37±2.54)分、(44.07±2.61)分、(35.77±2.52)分、(68.33±4.11)分,均显著优于悬吊运动训练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悬吊运动训练结合家庭姿势管理可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