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闫咏梅教授对不寐的临床诊断、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等独特经验。认为不寐的形成与痰浊内生有关,痰为人体病理产物之一,具有易致病和难治愈的特点,常常累及五脏,导致机体阴阳失调,痰热阻滞,痰瘀阻络,风痰上扰,导致不寐。故从痰治疗不寐,包括清热化痰、祛瘀化痰、息风化痰。并列举三个典型病案,均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正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认为,不寐与"虚"及"火"关系最为密切,其中"虚"乃气虚、阴虚,心脾两虚。"火"乃心火、肝火,而火的产生,又与肾虚有关,肾水不能上济,则心火不能下行,导致阴阳不能平和。故治疗的方法,以益气养阴为本,清心、泻火为辅。心主神明,不寐之病,虽关乎脑,实则在心。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而安五脏,故神  相似文献   

3.
赵世珂教授认为不寐基本病机为阴阳平衡失调,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心肾不交为失眠常见致病机制之一,擅于运用交通心肾法治疗不寐,效果颇佳,从滋阴清心、温肾降火、开通心窍、清热化痰、益气健脾等方面应用交通心肾法治疗不寐,附验案5则。  相似文献   

4.
从营卫论治推拿治疗不寐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不寐,祖国医学称之为"不得眠"、"目不瞑"、"不得卧"等,是指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不寐一症,病因繁杂,论治思路不尽相同.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笔者受著名推拿医学家朱春霆先生治疗不寐"从营卫论治"学术思路的启迪.运用"引阳入阴"法推拿治疗86例不寐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阴阳消长与六经、五脏、睡眠关系的概述,从阴阳消长角度分析“五脏皆有不寐与从肝论治”的病因病机,认为“五脏皆有不寐与从肝论治”体现了失眠治疗的本质,是阴阳消长理论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失眠属于中医学的"不寐"范畴,不寐的主要病位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失眠,且与肝、脾、胆、胃、肾的阴阳气血失调有关。实证者,多因肝郁气滞化火,引起心神不安所致。故治疗当以疏肝理气入手,佐以安神宁心。  相似文献   

7.
总结鲍远程教授辨治不寐的思路及遣方用药特色。鲍远程教授认为失眠与五志、五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治疗不寐中重视心神的主宰作用,五脏调和,阴阳平衡是其核心治法,尤擅用经方,且不泥古。附验案一则,以证其说。  相似文献   

8.
康恩莲 《山西中医》2010,26(5):38-38
不寐是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脏腑功能失调,使心神不安,心血不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笔者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结合心理疏导、体育锻炼、针刺、食疗,因人而异,综合治疗不寐,收到良好效果。现将临床治疗不寐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顽固性不寐从瘀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良  周展红 《中医杂志》1997,38(2):82-82
顽固性不寐,病因较复杂,服安神药少效或罔效,我们遵从王清任《医林改错》“不寐一证乃气血凝滞”之说,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常获得较好疗效,兹浅谈体会如下。1 病因病机不寐的病因较复杂,首先须分清虚实。虚者有气血阴阳之分,实者有痰、瘀、湿、火、郁之辨。概括其病机,总由脑府阴阳失调,气血失和所致。而对于顽固性不寐,气血失调是一个重要因  相似文献   

10.
李晓教授认为不寐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调”,与气虚、痰滞及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且临床上常气虚、痰滞夹杂致病。李晓教授在临床上运用益气化痰法治疗不寐病,疗效显著。文章通过介绍李晓教授对不寐病病因病机的理解及运用益气化痰法治疗不寐病的经验,为临床治疗不寐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顽固性不寐可从痰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顽固性不寐 ,病程较长 ,迁延难愈 ,服安神药少效或无效时 ,可从痰论治 ,用加味温胆汤化裁治疗 ,常可获得满意疗效 ,现谈临床体会如下 ,供同道验证。1 病因病机不寐的病因比较复杂 ,常有虚实之分。虚证有阴阳气血之别 ,实证有痰、淤、湿、火、郁之辨 ,而临证往往虚实错杂并见。对于顽固性不寐 ,肝胆火郁 ,痰热内扰是一个重要原因 ,正如《景岳全书·不寐》篇引徐东 曰 :“痰火扰乱 ,心神不宁 ,思虑过伤 ,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大致可分因痰致病和因病致痰两类。因痰致病 :痰湿内生 ,郁而化热 ,痰热内扰 ,心神不宁 ,而致难以入眠 ,究其…  相似文献   

12.
失眠属于睡眠障碍范畴,中医称之为"不寐"。本病的病因主要是心神不宁,阴阳失交而成。符为民教授认为情志失调,肝失疏泄为失眠之主因。病机当以肝郁为首,肝失疏泄,气血失调,以导致气、火、痰、瘀等病理产物的产生,继而扰乱心神,神不守舍,则病发不寐。治疗分虚实,临床需根据气滞、火邪、痰火、血瘀之病理因素的不同阶段辨证论治,提出在治疗上强调从心肝论治为主,强调合理调护是提高疗效及预防复发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孟苗苗 《河南中医》2011,31(4):323-324
天人相应,阳入于阴,阴阳和合是正常睡眠的生理基础和总体规律;不寐的基本病机为卫气循行失常,阴阳失和;而五脏精气不足,或因邪扰,或因五脏相互乘侮均可导致阳不入阴,而成不寐,故不寐与五脏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不寐是指一类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证,其病机在于阳不入阴,阴阳失交,同时与五脏密切相关。本文以五脏理论为依据,并归纳总结相关临床治疗经验,以获得从五脏论治不寐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王可馨  纪立金 《光明中医》2022,(7):1182-1184
不寐是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对此很早有论述,古今医家对于不寐的病因病机几乎达成一致,认为其主要病机在于阳不入阴,阴阳不知,同时与五脏密切相关.但却鲜少有从"六腑"治疗的相关论述,此文主要从"六腑"的角度论述"不寐",从新角度发掘"不寐"问题,以期为临床论治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从阴阳气血失调辨治不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而言。不寐的症状不一,轻者入眠困难,或眠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严重者整夜不能入寐。不寐的病因很多,气郁化火,扰动心神;胃气不和,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思虑劳倦,内伤心脾;心胆气虚,神摇善惊等等,均可影响心神,而致不寐。七情所伤,精血内耗日久,也可转为虚实相兼,每多成为顽固性不寐。不寐病因虽多,但往往不外阴阳气血失调。气属阳,血属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调经论》)。故宜从阴阳气血失调考虑不寐的治疗。1 阴虚不寐女,38 岁。因头胀痛,不寐,月经期间彻夜不眠,耳鸣,颈强…  相似文献   

17.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证,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不寐的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常兼夹寒、热、痰、瘀及火等病理因素,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清热恐伤阴、补虚恐恋邪,病久心肝阴液煎灼,虚热上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母病及子,实子以安母",故从脾入手治疗,子实母安,脾健肝畅,临床上从脾入手治疗难治性不寐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故本文着重探析治脾法在难治性不寐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8.
总结广东省名中医吴伟教授治疗不寐的临证经验。吴教授基于"五脏相关"理论,以阴阳为纲,针对不寐"阴血不足,虚火内生"之总病机,运用酸枣安神膏方治疗,现将吴教授经验总结阐述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刺交会穴治疗不寐症8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良 《陕西中医》2009,30(7):883-884
目的:观察交会穴治疗不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不寐症患者根据其病因、病机分为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胃腑不和型、肝火上扰型。从众多的交会穴中精选出三阴交、关元、大椎3个交会穴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6.4%。结论:三阴交、关元、大椎三穴相配可调节阴阳之气,使阴阳平衡,是治疗不寐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不寐总由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与五脏相关。肝性不寐常多见,可赖肝以治之。由肝之病引起的不寐可实可虚,临证时不可一味使用安神药,需仔细辨证,合理遣方用药,方可奏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