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IV脑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HIV后最常见的表现,MRI显示为T_2WI上脑室周围白质多灶性或弥漫性高强度异常信号。为观察蛋白酶抑制剂能否使HIV脑病脑室周围白质和基底节异常信号消退以及探讨MRI改变与认知能力改善的关系。作者对16例(平均38岁)HIV脑病患者进行前瞻性MRI研究。16例患者(男9例,女7例)都接受了核苷同功异质体治疗。9例(男6例,女3例)在首次MRI后开始接受蛋白酶抑制剂治疗。给患者riton-  相似文献   

2.
前言 振动声学综合征(VAS)是见于敏感的个体,长期(可能若干年)暴露在高强度低频率噪声中,所患的一种疾病。VAS的临床进展是隐袭的并且有系统性的病理损害。研究发现,细胞外基质的变化,是这个病的特殊表现。而其它方面,像认知能力的削弱,似乎是不同类型应激因子的共同特点。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对VAS的一种新的分段分类法并且与最常见的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脂肪肝患者(轻、中度弥漫性脂肪肝16例,局限性脂肪肝12例)均行常规SE序列、梯度回波同相(in-phase,IP)和反相(out-of-phase,OP)序列扫描,对比观察这些病灶在常规SET1WI、IP和OP像上的显示情况。结果:全部的脂肪肝在OP像上信号强度比IP像有明显下降,而在常规SET1WI上信号强度无明显变化。结论: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对于诊断脂肪肝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诊断脂肪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和探讨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的技术特点和原理。方法 对 12例脂肪肝患者 (轻、中度弥漫性脂肪肝 6例 ,局限性脂肪肝 6例 )均行MRI的常规SE序列、梯度回波同相 (in -phase ,IP)和反相 (out-phase ,OP)序列扫描 ,对比观察这些病灶在常规SET1WI、IP和OP像上的显示情况。结果 全部的脂肪肝在OP像上信号强度比IP像有明显下降 ,而在常规SET1WI上信号强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简单实用 ,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是诊断脂肪肝最好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前言 因职业原因,暴露在高强度低频率噪声中的人所发生的记忆力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是最早期的陈诉之一。从精神测定的试验和内源性电位检测所获得的资料对上述症状的存在,提供了生理学基础的证据。另一方面,振动声学综合征(VAS)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影像(MRI)检测显示50%以上有大脑白质、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在诊断非酒精性肝脂肪变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行常规腹部MRI检查+梯度回波同相(in-phase,IP)和反相(out-phase,OP)序列扫描的患者80例,其中临床诊断为脂肪肝患者40例,非脂肪肝患者40例。对比观察二组患者肝脏在常规TSE T1WI、IP和OP像上的信号强度,测量同相位和反相位的信号强度值(SIip和SIop),计算肝脏脂肪变指数(FI,fat index),FI计算公式为:FI=(SIip-SIop)/2SIip。结果 40例脂肪肝患者在常规TSE序列T1WI上肝脏信号未见明显增高,在梯度回波化学位移相上,脂肪肝病灶在OP像上信号强度较IP像有明显下降,脂肪肝组的肝脏脂肪变指数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对脂肪肝内的脂肪成分相当敏感,能提高对脂肪肝的诊断率,在临床诊断脂肪肝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透析患者骨内损伤病灶的信号模式,评估冈上肌腱增宽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透析患者和1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MR检查,测量MR下肩关节冈上肌腱宽度。统计SE序列T1、T2加权像下骨内损伤病灶的信号模式。结果:透析组冈上肌腱宽度4.5~11.7mm;健康组冈上肌腱宽度3.6~5.9mm,存在显著差异(P(0.05)。骨内损伤病灶在MR T2加权像下呈低信号(5/12)、高信号(1/12)及混杂信号(6/12)。结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经常可见冈上肌腱增宽,当MR下冈上肌腱宽度超过6mm时,可提示存在淀粉样蛋白沉积可能。冈上肌腱增宽程度与透析时间存在明显相关性。骨内损伤病灶在MR T2加权像下信号模式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及对急性和非急性脑梗塞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急性脑中风35例患者,进行常规T2WI和DWI检查,并采用盲法进行对照观察。对DWI图像上出现的异常高信号的病变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并判断病变部位与临床症状与体征是否相符,对DWI图像上出现的异常高信号与FSE序列T2WI像上的表现进行对照观察。结果:35例在DWI像上均出现异常信号,其中3例是在发病后6h内进行MRI检查,而在常规T2WI像上未显示异常信号;2例是在发病后12h内进行检查,而在常规T2WI像上仅表现稍高信号;10例患者在发病后12~24h内进行检查,20例患者在发病后24-72h进行检查,在T2WI和DWI像上均出现异常高信号;其中8例在FSE T2WI像上表现为多发脑梗塞病灶,而在DWI像上显示为单一异常高信号。在DWI像上诊断急性脑梗塞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结论:DWI图像比常规T2WI图像对诊断急性脑梗塞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能发现常规T2WI像不能发现的超早期脑梗塞,并能鉴别急性和非急性脑梗塞,故DWI图像在诊断急性脑梗塞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微波消融在较大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7月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海扶治疗中心收治的较大子宫肌瘤患者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5).观察组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微波消融术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进行处理.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水平及并发症情况,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肌瘤体积变化,分析治疗后2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疼痛等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皮肤烫伤、直肠损伤和神经异常反应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2组间腹胀、阴道异常出血和发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子宫肌瘤体积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2组间肌瘤体积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2组间临床疗效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微波消融可安全、有效减少较大子宫肌瘤体积,临床疗效优于单独聚焦超声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常膝关节后外侧部解剖结构的MR成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膝后外侧部结构的MRI表现及其定位 ,为这些结构的完整显示提供可行的方法。方法 观察 30例胫骨标本确定定位膝关节的骨性标志 ;采用 5 0例尸膝标本 ,测量膝后外侧部结构中各结构长轴与骨性标志所成的角度 ;根据上述结果制定MR斜位像的扫描方案 ;对 4 0例正常膝进行常规和斜位T1WI,观察不同方位图像上膝后外侧部结构的显示效果及MRI表现。结果 胫骨外侧平台可以作为膝关节测量和定位的稳定的骨性标志。在 4 0个正常膝中 ,34个 (85 % )外侧副韧带在 70°后斜冠状斜面像上可以完整显示 ,34个 (85 % )和 36个 (90 % )肌分别在 4 5°内斜矢状和 6 0°后斜冠状斜面像上得到较完整显示 ,32个 (80 % )和 34个 (85 % )腓韧带分别在 6 0°后斜冠状和 70°外斜矢状斜面像上得到完整显示 ;弓状韧带 (冠状面像显示 8个 ,2 0 % )和小豆腓骨韧带 (70°外斜矢状斜面像显示 10个 ,2 5 % )在常规像和斜面像上虽可显示 ,但显示率低 ,且不完整。结论 MR斜位像可完整显示膝后外侧部主要结构 ,可作为诊断该类结构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散发性Creutzfeldt-Jakob病(sCJD)患者神经影像学、脑电图的特点和动态规律性。方法利用CT、MRI以及动态脑电图设备先后对1例病理确诊的sCJD患者行5次神经影像学和6次脑电图监测,并分析其规律性。结果①在辅助诊断CJD方面,弥散加权像(DWI)较头颅CT、常规MRI的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FLAIR像以及MRI增强扫描更敏感;②CJD患者DWI表现为双侧底节区及皮层的异常高信号;病程晚期,皮层DWI异常信号可以消失;③CJD患者脑电图周期性尖慢复合波(PSD)的出现有明显的病程区间性及正弦曲线性特征;PSD在病程早期可以不出现,病程晚期可以消失。结论反复监测DWI和脑电图,对于确诊CJD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受检者个体化因素与成人腹部CT客观图像质量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3月~10月间有临床诊断或治疗需求的144例患者,以固定管电流模式行腹部CT平扫检查。同时记录患者的身高、体重,测量定位像上经L1椎弓根水平的腹左右径,测量腹部CT横断面图像经第一肝门水平的腹部径向数据,利用3Dreformat软件的XSECTION功能在脐水平测量腹腔内脂肪含量百分比及皮下脂肪厚度数据,考察这些个体化因素与腹部CT客观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各种个体化因素与客观图像质量噪声值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267(身高)、0.702(体重)、0.7(体重身高比)、BMI(0.661)、0.744(定位像L1椎弓根水平腹左右径测量值)、0.739(最大腹横径)、0.712(最大腹前后径)、0.765(上腹部平均最大径)、0.613(内脏脂肪测量值)、0.431(皮下脂肪测量值)。且定位像上腹左右径测量值与第一肝门水平最大腹横径测量值间比较,有强相关(R=0.931)。结论本研究涉及的个体化因素与客观图像质量间有相关性(0.267~0.765),其中腹部径向因素的相关性最高。定位像L1椎弓根水平腹左右径测量值可作为简便易行的调节成人腹部CT扫描参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前言 在以往的研究中,通过超声-多普勒曾观察到职业性暴露于高强度(>90 dB)及低频(<500 Hz)噪声下人员有心血管形态的改变,这些人员被诊断为振动听觉病(VAD)。对它的研究已有16年。心包是最易受侵的并常表现为增厚。但这种增厚并不伴有任何临床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即舒张功能的改变。因此超声发现大体解剖的改变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由于其它原因,5例病人接受心外科手术。术中切取了一片心包并进行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 我们寻求到一种能够用临床化验检查和各种物理检查包括P波触发的信号平均心电图等手段预测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阵发性房颤发作的危险性及可能性。背景资料 尽管评价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患者阵发性房颤发作的危险性很重要 ,但是临床上预测充血性心衰患者阵发性房颤的发生仍很重要。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75例既往无阵发性房颤病史的窦性心律患者 ,用放射性核素血管造影测定他们的左室射血分数人均 4 0 % ,同时进行P波触发的信号平均心电图 ,心脏超声心动图及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另外 ,也检测了患者血浆心房肽 (心酶素 )的含量。结果  75例患者中有 2 9例发现P波触发的信号平均心电图异常 ,在随访的 (2 1± 9)个月中 ,心电图上频繁发生阵发性房颤的患者比例 (32 % )远远超过P波触发的信号平均心电图正常的患者 (2 % ) (P =0 .0 0 0 2 )。发生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浆心房肽水平显著高于没发生阵发性房颤患者的血浆心房肽水平 (75 )尽管这些患者在年龄、左房直径、房早博发生上无显著差异性。COX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阵发性房颤的发生与异常P波触发的信号平均心电图有关 ,同时 ,这些患者的心房肽 (ANP)水平也是升高的 6 0 pg/ml。 结论 异常的P波触发信号平均心电图和血浆心房肽 (ANP)水平的升高能预  相似文献   

1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近年来关于ARDS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ARDS患者潮气量和呼气末正压(PEEP)的设定需要个体化,如何确定每位ARDS患者真正所需要的潮气量和PEEP数值,需要对ARDS患者肺顺应性和可复张性进行评估,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本文综述这些方面的进展,以便加强对ARDS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硬化(MS)中脑白质损害是病变的首要部位,但尸检显示脑灰质亦常被累及。在MS中,继发于脑白质损害的脑灰质神经元退行性改变可能是由灰质的病理性异常造成的。病灶较小、弛豫特性以及CSF部分容积效应影响常使灰质病灶在T_2像上被遗漏。尽管FLAIR对灰质病灶检测敏感性高于T_2加权像,但仍有其局限性。本研究采用扩散张量成像对好转复发型(RRMS)、继发进展型(SPMS)、原发进展型(PPMS)的MS病人的脑灰质病理异常改变的程度进行活体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龚启勇  朱红艳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2,11(4):202-204,T030
本研究对37例上颌窦炎症、8例鼻咽癌和14例复发鼻咽癌行MRI 扫描.MRI 扫描序列采用RARE 序列和SE 序列.结果显示:在SE—T_1 WI 上,肿瘤与炎症均以低信号强度为主,两者信号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在SE—T_2WI 上肿瘤多显示为中等强度信号,炎症多显示为中等和稍高强度信号,两者之间有差异(P<0.05),但有相当的信号重叠;而在RARE 序列像上,炎症信号强度明显增强,多显示为高信号强度,与保持中等信号强度的肿瘤形成明显对比(P<0.01).作者认为RARE 序列扫描可作为鉴别肿瘤和炎症的一种较可靠方法,其效果明显优于SE—T_2WI.文中对鉴别诊断的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49年Patt等发现半胱氨酸在哺乳动物有明显的辐射防护作用以来,在这方面,国内外许多学者筛选研究了各种类型的药物和化合物。其中以含碱性基的巯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通常称氨巯基化合物研究得最广泛。在氨巯基化合物中半胱胺、胱胺、S-(2-氨乙基)异硫脲盐(AET)、氨乙基硫代磷酸(Gyslaphos)和S-2-(3-氨基丙胺基)乙基硫代磷酸(WR2721)等是高效防护剂的代表,特别是WR2721是目前应用于预防放疗反应最有希望的药物。然而这些化合物在有效剂量时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且在照射后给药,表现不出辐射防护作用,这就限制了它们预防急性放射病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氧健身操对女性冰毒依赖者戒断期生理、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并探讨有氧健身操的"剂量效应",为相关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2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65名女性冰毒(MA)依赖者随机分为3组:中等强度运动组接受每周3次中等强度间歇性有氧健身操运动(65%~75%HR_(max));高强度运动组接受每周3次高强度间歇性有氧健身操运动(75%~85%HR_(max));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强制戒断生活。分别在基线、第8周和第12周对受试者的消极情绪、心率变异性和用药渴求相关指标进行测量,VO_(2max)仅在基线和第12周进行测量。结果:1)中、高强度组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在第8周和第12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高强度组在第12周时显著低于中等强度组;2)12周运动干预后两个运动组的最大摄氧量(VO_(2max))、窦性心搏间标准差(SDNN)和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第12周时高强度运动组的VO_(2max)显著高于中等强度运动组,而中、高强度运动组的RMSSD在第8周开始显著提高,一直延续到运动干预结束;3)中、高强度组的用药渴求从第8周开始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组,一直延续到运动干预结束,且在第12周时高强度运动组显著低于中等强度运动组。结论:12周中、高强度间歇性有氧健身操均能够显著改善女性冰毒依赖者的身心健康水平,降低用药渴求度。其中,高强度间歇性有氧健身操在提高女性冰毒依赖者的VO_(2max)、降低消极情绪及用药渴求度方面似乎具有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作者报告36例证实为肾细胞癌患者的MR。CT上病变均清楚显示。平扫为比肾实质低的密度区;强化后病变虽有强化但均比肾实质强化程度低。MR检查中肾细胞癌主要表现是,T_1成象中病变于肾皮质与髓质之间有中等强度信号,T_2时则为高强度信号。依据Rebson标准分期,CT上67%(18/27例)分期正确,MR上74%(20/27)分期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