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5,27(1):i011-i011
霍洪军同志,生于1962-09-28日,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医药二支社主委,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2.
倪建光 《吉林医学》2012,33(25):5492-5493
目的:探讨胸椎椎弓根螺钉与椎弓根外侧螺钉固定治疗胸椎骨折的比较效果。方法:分析胸椎骨折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胸椎椎弓根螺钉组30例和椎弓根外侧螺钉组30例。结果:椎弓根外侧螺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螺钉松脱、肋间神经痛等方面均低于胸椎椎弓根螺钉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弓根外侧螺钉组治疗胸椎骨折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评价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②方法 对43例患者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手术.骨折节段:T11 6例,T12 15例,L1 12例,L2 7例,L3 3例.椎体楔形压缩骨折28例,爆裂型骨折15例.术后对其影像学、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进行评价.③结果 住院期间未见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症状加重.随访6~30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断钉、断棒及椎弓根钉松动现象.术后摄X线片观察椎体高度较术前平均增高36.7%,后凸畸形角(Cobb角)平均恢复19.3°,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7级.脊柱椎体排列及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④结论 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能让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矫正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CT测量植入椎弓根螺钉之椎体的椎弓根有关数据,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以保证螺钉的准确植入。方法本组20例病人术前均进行CT扫描,并测量植入螺钉之椎弓根有关数据:椎弓根横径、椎弓根深度,椎弓根在横切面上的外展角,椎弓根的矢状倾斜角。椎弓根螺钉的植入均根据CT扫描所得数据确定植入的方向、深度,并依此确定螺钉的直径与长度。结果2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共植入椎弓根螺钉80枚,最高为T10,最低为S1。术后病人均拍摄植入椎弓根螺钉之区域的脊柱正侧位X光片,结果78枚(97.5%)植入无误,2枚穿破椎弓根上壁,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术前CT扫描测量植入椎弓根螺钉之椎体的椎弓根有关数据,可以为准确植入椎弓根螺钉、选择适当长度和直径的螺钉提供有利的参考,从而保证螺钉安全植入,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椎弓根钢板临床应用9例,其中胸腰椎骨折12例,腰椎椎弓崩裂并滑脱2例。对其手术操作和初步临床结果进行了研究分析。强调对上部压缩超过50%的椎体,椎弓根螺丝钉钻孔点的选择要高于正常椎体的钻孔点,钻孔方向向前下方倾斜一定角度。避免了椎弓根钉钻入椎间隙,正确的进入被压缩的椎体。达到了椎弓根钢板内固定坚强可靠、稳定脊柱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颈椎椎弓根的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7.
胸腰椎椎弓根形态测定和椎弓根螺钉钢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之德  王连根 《上海医学》1990,13(7):376-379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加压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颈2双侧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5月至2005年2月应用颈后路经颈2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6例,观察术后固定效果、植骨融合率及颈椎活动度.结果:6例病人术中术后均无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上颈椎即刻获得稳定,经5~18个月随访,全部病人均获得骨性愈合,螺钉无松动、退出及断裂,颈椎活动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颈2椎弓根加压螺钉固定技术是治疗Hangman骨折的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1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现状 椎弓根是整个椎体最为坚强的骨性部分,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是迄今为止最可靠的脊柱后路内固定技术。由于腰椎椎弓根较为宽大且解剖恒定,成为最早应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节段,此技术已为广大骨科医生尤其是脊柱外科医生所熟知。胸椎椎弓根容积尤其是宽度较小,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要求较高,但随着CT三维重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新的小直径椎弓根螺钉的出现,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也在不断成熟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12.
王艇 《吉林医学》2011,(6):1045-1046
目的:提供国人椎弓根内部结构的各项数据,了解椎弓根内部结构的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取10具成人尸体标本,取出L1~L5脊柱标本,螺旋CT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测量椎弓根高度、宽度、内外缘、上下缘皮质厚度以及椎弓根内部松质骨的宽度和高度。结果:腰椎椎弓根高度平均为1.45cm,宽度为1.1cm,内缘皮质厚度为0.28cm,外缘皮质厚度为0.17cm,上缘皮质厚度为0.30cm,下缘皮质厚度为0.31cm,椎弓根内部松质骨宽度为0.65cm,高度为0.87cm。结论:腰椎椎弓根外缘皮质厚度较内缘皮质厚度薄,上缘皮质厚度与下缘皮质厚度接近,椎弓根高度及宽度比内部松质骨的高度或宽度均多0.5cm左右。  相似文献   

13.
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种重要的脊柱稳定技术,1963年Roy-camille[1]第一次应用此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取得了成功.几十年来,随着脊椎外科技术和生物力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的应用,出现了许多新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4.
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具有良好的3柱固定效果,近年在脊柱矫形及重建方面得到广泛运用。胸椎椎弓根相对于腰椎较小,而且胸椎解剖结构特点特殊,使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用于胸椎椎弓根后路固定相对发展缓慢。近年来胸椎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但是胸椎椎弓根解剖关系复杂,变异较大,由于各个学者的研究对象不同,加之不同的脊柱外科医师临床经验差距很大,无论是在解剖标志的判断、进钉点的选取上均存在着较大差异,置钉技术也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均采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的同时,用自制植骨推注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中后路植骨治疗,术后卧床15~20d,并进行康复背肌锻炼,腰围保护3—6个月。结果本组62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优良率为83.87%,术后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未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经随访6~28个月,椎体高度和生理弧度无明显丢失,无断钉、断杆、内固定松动、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结论AF椎弓根系统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后路手术不加大创伤的同时,能即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使患者能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物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杆,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颈椎椎弓根标本与CT图像测量椎弓根相关径线的差异,为临床颈椎椎弓根置钉手术前CT图像对椎弓根相关径线测量结果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27具中国成人干燥颈椎(C3~C7)标本和CT图像上测量椎弓根高度(PH、PH′)、宽度(PW、PW′)、椎弓根轴线的骨性通道全长(TL、TL′)、两种椎弓根长度(PL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并截瘫的手术方法、畸形矫正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讨论椎钉在术中的“三定”,即定点、定向及定深度。方法:用椎弓根钉经脊柱后路行椎弓根内固定,椎管减压,治疗53例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并截瘫。结果: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在复位及畸形矫正方面有明显优越性,且减少术后并发症。结论:椎弓根钉可复位、矫正脊柱畸形及解除脊髓受压,但不能促进病损脊髓的自然修复,仅能在彻底减压的基础上,提供良好的修复环境。  相似文献   

18.
牛通 《济宁医学院学报》2013,(6):415-416,419
目的探讨利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撑开复位联合伤椎新型可灌注骨水泥螺钉灌注骨水泥治疗胸腰椎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采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撑开复位联合伤椎新型可灌注骨水泥螺钉灌注骨水泥治疗的胸腰椎椎体爆裂骨折患者;平均随访(11.0±1.5)个月;评估手术前后椎体缘压缩比、椎管侵占率、Cobb角、视觉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等指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0±1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0±10)ml。与术前相比,术后椎体缘压缩比、椎管侵占率、Cobb角度、视觉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中各项指标无显著性改变,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复查无螺钉松动、内固定物断裂发生。结论椎弓根螺钉短节段撑开复位联合伤椎新型可灌注骨水泥螺钉灌注骨水泥能够有效治疗胸腰椎椎体爆裂骨折。  相似文献   

19.
对52例胸腰椎干燥骨标本(363个脊椎骨)进行了解剖学和放射学研究,测定椎弓根的方向、上下高度、左右宽度、面积、长度及X线特征,以探讨椎弓根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技巧。并简叙了临床应用20例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万向椎弓根螺钉生物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印伟  张琪刘一 《吉林医学》2006,27(11):1301-1302
自上世纪60年代Boucher等提出椎弓根螺钉的概念,并被Roy-Camille等人推广应用在腰椎后路手术中开始,椎弓根螺钉就因其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成为了脊柱内固定器械家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对椎弓根螺钉生物力学性质认识的不断深入,更加符合脊柱力学特性的“特殊”椎弓根螺钉也随之应运而生,万向椎弓根螺钉便是其中一种,因其在设计中于螺钉杆与螺钉冠之间加入了一个半弧形的耦联装置(Ball-in-cup),使螺钉冠能够在任意方向上做一定角度的旋转而得名。全球第一枚万向椎弓根螺钉由DePuyMotech公司发明,并由此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