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颈上皮细胞持续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已被公认是宫颈癌发生的最重要原因。感染HPV的妇女比例很高,但不是所有感染HPV的妇女都发展为宫颈癌,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其中包括激素类避孕药的应用。最近有研究表明:HPV-DNA阳性妇女如用口服避孕药(OCs)超过5年,患宫颈癌的危险将增加。为此,将近几十年公开发表资料进行系统性评价,按应用激素类避孕药持续时间和停用时间分析发生宫颈癌的危险。研究对象筛选自1966年1月~2002年7月发表的文章,关键检索词包括宫颈上皮内肿瘤,宫颈发育不良,宫颈肿瘤,危险因子,避孕药,HPV和乳头瘤病毒(1…  相似文献   

2.
一、概况 目前已确定人类乳头状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病因关系,即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而生殖道感染高危型HPV是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宫颈癌患者的高危型HPV感染100%为阳性,高度病变(CIN2、CIN3)中约97%为阳性、低度CIN(CINI)中约61.4%阳性。HPV感染使宫颈癌的相对危险性增加了250倍。依据不同型别HPV与癌发生的危险性高低分为低危型HPV(如HPV6、11、42、43、44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妇女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研究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ybrid capture,HC-Ⅱ)实验对30~49岁的已婚妇女进行高危型HPV DNA检测,采用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V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CIN)的关系。结果:调查人群高危型HPV DNA总检出率为18.7%,与正常组相比检出率随病变程度加重呈趋势性增高(χ2=444.04,P<0.001)。各年龄组宫颈HPV DNA的检出率几乎一样,无显著性差异(χ2=10.25,P>0.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CINⅡ)及癌症的发生高度相关(OR=121.1)。结论: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是当地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宫颈癌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防止HPV感染、对HPV感染的筛查和密切监测已感染高危型HPV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诸暨市女性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并研究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以探讨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新手段.方法 对在诸暨市医院行宫颈筛查的3153名女性,进行HPV、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及宫颈组织病理诊断,分析HPV感染状况与宫颈癌变的相关性.结果 调查3153例行宫颈筛查的妇女中HPV检出阳性946例,感染率30.0%;3153例行宫颈筛查的妇女中,宫颈正常、宫颈上皮内瘤变Ⅰ(CIN 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CINⅡ-Ⅲ)及宫颈癌中HPV检出率分别为25.4%、31.6%、74.7%、97.4%,显示HPV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以宫颈正常组为对照,CINI、CINⅡ-Ⅲ及宫颈癌的OR值分别为1.8、29.8、47.4;CINⅡ-Ⅲ、宫颈癌>二重感染率显著高于宫颈正常组及CIN 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诸暨市女性宫颈HPV感染较高,以HPV16、HPV18和HPV58型为主,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高度相关,是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口服避孕药使用简单,效果可靠。有些女性担心避孕药对身体有副作用,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据英国专家研究,避孕药对妇女健康没有副作用。尽管服用避孕药的年轻妇女在服药期内患某些癌症、心脏病、中风和脑血栓的危险性会略微增加,但这种危险性大多与个人的特殊情况相关。服用避孕药的妇女,并不比从未服用过避孕药的妇女更有可能患病。  相似文献   

6.
口服避孕药使用简单,效果可靠.有些女性担心避孕药对身体有副作用,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据英国专家研究,避孕药对妇女健康没有副作用。尽管服用避孕药的年轻妇女在服药期内患某些癌症、心脏病、中风和脑血栓的危险性会略微增加,但这种危险性大多与个人的特殊情况相关。服用避孕药的妇女,并不比从未服用过避孕药的妇女更有可能患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高龄备孕妇女生殖道人乳状瘤病毒(HPV)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以及感染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HPV感染的相 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以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孕前保健门诊2017年7月—2019年7月的1326例高龄备孕妇女为研究 对象,对其 HPV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和 HP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取宫颈分泌物进行 21种 HPV基因型检测。结 果 1326例研究对象 HPV相关知识知晓总分为 20分,平均(11.23?2.09)分,低于平均分数。其中 HPV感染者的平均得分为 (9.70?1.52)分,未感染者的平均得分为(13.69?1.7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出HPV感染率为9.28%, 感染亚型主要为16,52,11,58,68;长期使用避孕套、口服避孕药、生殖道感染和丈夫阴茎包皮过长、吸烟等都与HPV感染 关系较大。结论 高龄备孕妇女HPV相关知识认知度低,长期使用避孕套口服避孕药、生殖道感染和丈夫阴茎包皮过长、吸烟 等都与HPV感染关系较大。宫颈癌的发展过程与HPV的持续性感染,以及各亚型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且高龄女性具有更高的 宫颈癌患病风险。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活动,提高育龄妇女HPV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从而降低HPV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高龄备孕妇女生殖道人乳状瘤病毒(HPV)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以及感染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HP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以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孕前保健门诊2017年7月—2019年7月的1326例高龄备孕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HPV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和HP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取宫颈分泌物进行21种HPV基因型检测。结果1326例研究对象HPV相关知识知晓总分为20分,平均(11.23?2.09)分,低于平均分数。其中HPV感染者的平均得分为(9.70?1.52)分,未感染者的平均得分为(13.69?1.7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出HPV感染率为9.28%,感染亚型主要为16,52,11,58,68;长期使用避孕套、口服避孕药、生殖道感染和丈夫阴茎包皮过长、吸烟等都与HPV感染关系较大。结论高龄备孕妇女HPV相关知识认知度低,长期使用避孕套口服避孕药、生殖道感染和丈夫阴茎包皮过长、吸烟等都与HPV感染关系较大。宫颈癌的发展过程与HPV的持续性感染,以及各亚型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且高龄女性具有更高的宫颈癌患病风险。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活动,提高育龄妇女HPV相关知识的认知度,从而降低HPV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是全世界妇女常见生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占第二位。超过99%的宫颈癌可能由致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引起。此研究目的是评估男性包皮环切对减少其自身生殖器HPV感染及其性伴侣宫颈癌的危险性的影响。 研究对象从5个国家已进行的7个病例—对照研究中获取,这些研究中有5个是关于宫颈浸润癌的,2个是关于宫颈原位癌的。女性患者选取新近被诊断并经组织学证实为宫颈原位癌和宫颈浸润癌者。男性研究对象选择宫颈癌患者及对照组妇女的丈夫或稳定的性伴侣。经专门训练的人员用问卷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访视,临床医师对790个自称包皮环切  相似文献   

10.
珠海市正常人群妇女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该地区妇女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状况,以及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及生殖道疾病的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检测13种高危型HPV脱氧核糖核酸(DNA),对该地区2003年6月~2004年7月1862例妇女进行普查。结果:高危型HPVDNA感染率为20.6%。宫颈高度病变及癌症(≥CINⅡ)的检出率为37.59/万。HPV感染的年龄分布存在着两个感染高峰。20~24岁及60~70岁年龄段的妇女HPV感染率分别为39.7%及27.8%。HPV感染与年龄的关系有显著性(χ2=17.52,P<0.05)。宫颈HPV感染随着孕次的增加有显著性增加(χ2=7.44,P<0.05),与产次的关系则无明显差异(χ2=4.61,P>0.05)。宫颈相关疾病的HPV感染明显高于正常宫颈,宫颈疾病糜烂者(24.2%)和肥大者(25.1%)总的感染率(49.2%)和尖锐湿疣(50.0%)的感染率是正常宫颈的4.6倍。结论:在普查中可选择重点人群(高风险人群)进行HRHPV的筛查,能够提高宫颈高度病变及癌症(≥CINⅡ)的检出率,适用于早期宫颈癌的筛查,并有效地降低普查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国宫颈癌高发地区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研究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000名宫颈癌高发地区已婚妇女,进行宫颈液基细胞标本采集及细胞学诊断、阴道镜检查并取活体组织做组织病理学诊断。病理学检查发现散在或成群出现的凹空细胞即诊断为HPV感染,所有检查均双盲进行。结果1000例组织活检标本中发现宫颈鳞状上皮癌(SCC)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1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111例,正常867例。HPV感染603例,总阳性率60.30%(603/1000)。SCC和CINⅢ病例中HPV阳性率为100%(6/6)。SCC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病例中HPV阳性率为81.95%(109/133),正常者HPV阳性率为56.98%(494/867),后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x2=29.02,P<0.001)。结论该地区妇女HPV感染率明显增高并且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病例中全部感染HPV,证明HPV感染是该地区宫颈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段妇女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状况.方法 以到我院进行体检的2 104名妇女为研究对象,检测宫颈细胞学及高危型HPV DNA,以阴道镜下活检病理为诊断标准.结果 2 104名妇女中,HR-HPV检出率为21.63%,宫颈高度病变及宫颈癌的检出率分别是8.13%和1.14%.HR-HPV感染的年龄分布存在着两个感染高峰,25~29岁及60~64岁年龄段,检出率分别为29.60%及23.53%.结论 HPV检测是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能够提高宫颈高度病变的检出率,对该人群密切随访及规范化治疗,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性传播疾病(STD)对生殖健康有不利影响,并能增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HIV-Ⅰ)的风险。现今全世界约有1亿多妇女使用激素避孕药。多年来,服避孕药与STD感染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热点问题。已发现应用口服避孕药(OC)者宫颈衣原体感染增加,但与其他的STD关系不清。几无关于孕激素避孕针与STD风险的资料。为评价激素避孕药使用与STD危险的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据统计世界范围每年约有50万左右的宫颈癌新发病率,占所有癌症新发病率的5%左右,在中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于乳腺癌,宫颈癌是目前唯一一个病因明确的妇科恶性肿瘤,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相关。HPV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具有球形外壳,直径55nm,主要感染皮肤粘膜上皮,导致不同病变。目前已经鉴定的HPV病毒超过200种,至少30种与生殖道粘膜感染相关,妇女一生中80%可感染HPV,通常在8-10个月内被自然清除,只有少数(5%)妇女呈持续感染状态。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引起子宫颈癌的重要因素,感染导致宫颈不典型增生,进而发展为宫颈癌,因此,宫颈癌有一系列的癌前病变,包括CIN1、CIN2、CIN3、原位癌。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为子宫颈癌约十年世时间,因此宫颈癌是一种可以预防甚至可以治愈的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甘肃省宫颈癌高发区妇女子宫颈上皮内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于2005年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30~49岁、有性生活史的农村女性人群进行HPV感染状况调查、宫颈脱落细胞HPV DNA检测及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所有女性按年龄分层入组,进行问卷调查、宫颈脱落细胞采集、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HPV。结果:2 052例受检者中,HPV总感染率为7.89%(168/2 052),其中,宫颈正常人群HPV感染率为5.49%(108/1 968),CINⅠ妇女HPV感染率为47.06%(16/34),CINⅡ及以上病变的妇女HPV感染率为78.13%(25/32)。随着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程度增加,HPV感染率明显上升(χ2=17.996,P<0.001)。HPV感染与丈夫婚外性行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尿路感染、阴道滴虫感染等因素有关。结论:武都区30~49岁妇女中HPV感染率为7.89%;随着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程度的增加,HPV感染率增加;影响HPV感染率的危险因素有丈夫婚外性行为、妇女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尿路感染、阴道滴虫感染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 (CIN) 和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 2002年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宫颈门诊病人中组织病理学诊断为CIN和宫颈癌的病例资料, 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宫颈HPV感染是发生CIN及宫颈癌的最强危险因素 (0R=94 60), 其余依次为性伴的多性伴 (OR=9 .24)、5年内曾患STD病史 (OR=5 .10)、性伴数 (OR=2. 89);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宫颈HPV感染、性伴的多性伴及 5年内STD病史进入方程, 显示交互作用提高了患CIN及宫颈癌的危险性。结论: 深圳市女性CIN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宫颈HPV感染, 性伴的性行为因素以及各种下生殖道感染等因素相关。因此应加强对宫颈HPV感染的认识与管理,加强人群的卫生宣教, 预防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襄垣县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7,自引:3,他引:74  
目的 了解我国宫颈癌高发区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研究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对山西省襄垣县1997名35-45岁巳婚妇女自己采集的阴道细胞和医生采集的宫颈细胞,检测13种高危型HPV脱氧核糖核酸(DNA)。采用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V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用卡帕(kappa)系数衡量两种标本HPV检测的符合度。结果 该人群的高危型HPV DNA总检出率为20.8%。HPV DNA检出率随病变程度加重呈趋势性增高(X^2=444.04,P=0.000)。两年龄组(35-39岁和40-45岁)妇女的宫颈HPV DNA检出率几乎一样(20.9%:20.6%,X^2=0.03,P=0.86)。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及癌症(≥CINⅡ)和低度病变(CIN I)的发生高度相关(OR=254.2和OR=26.4),归因危险非分比(ARP)分别为98.1和83.6%。自我取样HPV检测的灵敏度低于医生取样HPV检测(84%:98%,X^2=5.92,p=0.015),特异度差异无显著性(86%:85%,X^2=0.00,P=0.997),但两种标本HPV检测的符合度较好(kappa=0.74)。结论 女性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是当地宫颈癌CIN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宫颈癌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防止HPV感染、对HPV感染的筛查和密切监测巳感染高危型HPV的对象。自我取样HPV检测是一种较实用的宫颈癌初筛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多态性与河北省唐山地区汉族妇女HPV感染相关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PCR-RFLP技术对103例汉族妇女宫颈癌患者和115例汉族妇女正常宫颈组织的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592多态性及HR-HPV16/18的感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多态性3种基因型CC、CA、AA在唐山地区汉族妇女宫颈癌中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5.942,P=0.051);HR-HPV16/18 DNA检测结果显示,HPV16、18感染在宫颈癌及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V16:2χ=63.455,P=0.000;HPV18:2χ=17.423,P=0.000),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多态性AA、CA、CC3种基因型在HPV16、18检测阳性组和阴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基因型是HPV16感染的易感基因型,增加了HPV16感染的风险性;CA及AA基因型增加了HPV18感染的易感性(PCA=0.043,RRCA=0.390,95%CI:0.134~1.138;PAA=0.035,RRAA=1.507,95%CI:1.107~2.053)。结论:在唐山地区汉族妇女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多态性可能与HPV16、18感染导致宫颈癌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本地区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为宫颈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300例,对其进行HPV、TCT及宫颈活体组织学检查。对HPV感染情况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组宫颈病变的阳性率为63.00%(189/300),检测出18种HPV感染基因型,其中单纯高危型247例、单纯低危型29例、高危低危混合型24例;单一基因感染251例、多重基因感染49例。统计学结果显示HPV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的程度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72,P<0.05)。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发生宫颈癌的高危因素,HPV感染的检测对宫颈病变的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不发达国家,子宫颈癌在妇女常见肿瘤中排第二位。引起宫颈癌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颈表皮细胞持续被特定的高危险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所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