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卫  李大森  孙馨  杨毅  谢璐 《中华骨科杂志》2012,32(11):1005-1009
 目的 探讨累及部分骶骨及一侧骶髂关节的骶骨恶性肿瘤采用保留对侧神经孔、纵行半侧或超半侧骶骨整块切除的手术入路及切除方式。方法 2005年2月至2010年7月间,共有16例累及部分骶骨及一侧骶髂关节的骶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矢状位纵行半侧或超半侧骶骨(保留对侧骶神经孔)肿瘤整块切除及功能重建手术。男10例,女6例;年龄17~70岁,平均37.9岁。软骨肉瘤5例、Ewing肉瘤3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骨肉瘤2例、恶性骨巨细胞瘤1例、淋巴瘤1例、转移瘤2例。结果手术时间4.0~11.5 h,平均6.5h;术中出血量1500~5500 ml,平均3600 ml 。5例患者为Ⅰ型切除,11例患者为Ⅱ型切除。随访时间21~59个月,平均34.4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功能评估,除3例患者保留患侧S1神经根者外,其余13例均出现患侧足踝跖屈功能障碍。所有16例患者均不同程度地保留了括约肌功能。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4例(25%)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经手术清创、引流后愈合。7例(43.8%)出现局部复发,6例病灶内手术者中5例局部复发,4例为骶骨侧复发,1例为软组织复发。8例(50.0%)无瘤生存,2例(12.5%)患者带瘤生存,6例(37.5%)患者死于肿瘤。结论 保留对侧神经孔、纵行半侧或超半侧骶骨整块切除具有可操作性,相对于全骶骨切除有着较好的功能学结果。  相似文献   

2.
骶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骶骨恶性肿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对26例骶骨恶性肿瘤进行手术治疗。包括脊索瘤16例,转移瘤6例,巨细胞瘤2例,软骨肉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肿瘤发生部位:骶_1 6例,骶_2 14例,骶_3 6例。肿瘤体积为20~156cm~3。结果:无手术死亡率。术中出血量300~4500ml。22例于术后6个月至10年获随访,其中9例患者术后恢复较好接近正常,4例死于肺转移,9例局部复发。结论:无论上述骶骨恶性肿瘤的首次或再次外科治疗,只要能熟悉手术技巧,均可减少术中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骶骨整块切除骨盆环重建治疗骶骨骨巨细胞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骶骨整块切除及骨盆环重建治疗骶骨骨巨细胞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Santa Monica骨科医院脊柱外科中心收治骶骨骨巨细胞瘤患者8例,男5例,女3例,手术时年龄30~72岁,平均46岁.术前腰骶部CT扫描和MRI检查证实肿瘤均累及S1,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术中结扎髂内动脉、髂腰动脉和骶正中动脉,显微镜下将肿瘤组织连同整块骶骨完整切除,用骨盆环假体重建腰骶髂关节稳定性.术后采用Toronto Extremity Salvage Score (TESS)评分系统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中失血量800~2500ml,平均1200ml,手术时间490~720min,平均600min.病理学诊断:骨巨细胞瘤ⅡB期5例,Ⅲ期3例.术后卧床6~14d,平均10d,无1例患者术后并发切口感染.出院时患者均能不借助拐杖行走,恢复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所有患者随访28~64个月,平均43个月,TESS评分由术前平均56.38分提高到73.25分.1例患者(Ⅲ期)术后18个月发生肺转移,接受肺叶切除,同时行放疗,随访至40个月时仍然存活;其余7例患者至末次随访时均存活,没有发现局部复发.结论:骶骨肿瘤累及S1时可行骶骨全切以提高肿瘤切除的彻底性,改善预后;采用骨盆环假体重建稳定性术后可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治疗累及S_2水平原发恶性骶骨肿瘤的手术入路、切口选择、手术方法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治疗9例累及S_2水平的原发恶性骶骨肿瘤患者,均未行腰骶部重建,其中脊索瘤6例,Ewing肉瘤2例,软骨肉瘤1例。用VAS评分评价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用改良Biagini评分评价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结果 9例患者瘤体均顺利切除,截骨水平位于S_26例,S33例。手术时间150~320(221.7±35.6)min,术中出血800~1 800(1 144±332.5)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5~61个月。4例出现皮肤坏死后伤口感染,二次手术后伤口愈合。术前9例神经功能基本正常;术后2例括约肌功能基本正常,6例括约肌功能障碍、排尿排便刺激感存在,1例括约肌功能丧失、不能感觉排便刺激。6例术后存在神经性疼痛,治疗4个月后VAS评分为0.5~3分。1例Ewing肉瘤与1例软骨肉瘤复发;1例脊索瘤患者术后32个月死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结论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能顺利完成S_2水平骶骨整块切除手术,方法可靠,可达到彻底的肿瘤切除边缘;但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大小便功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骶骨区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骶部神经源性肿瘤恰当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方法:1998年7月~2006年7月,共收治48例骶骨神经源性肿瘤患者,手术时年龄17~75岁,平均47岁;男性18例,女性30例.良性肿瘤41例,其中神经鞘瘤19例,神经纤维瘤22例;恶性肿瘤7例,其中神经纤维肉瘤3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肿瘤限于骶前、椎管内没有肿瘤者采用前方人路手术(7例),肿瘤限于椎管内或肿瘤出神经孔向前生长但低于S1平面者采用后方入路手术(22例),肿瘤出骶神经孔向前生长高于S1平面者采用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19例).结果:41例良性肿瘤均行边缘性切除,1例死于围手术期失血性休克、DIC,其余40例中37例均保留至少一侧骶神经,3例因累及骶骨范围较大,出血较多,未能保留S2以下神经根.7例恶性肿瘤均行病灶内手术切除,术中均未能保留S2以下神经根.7例(14.9%)患者术后出现残腔内积血积液,其中4例皮瓣坏死,经手术清创,引流后愈合.5例(9.6%)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脊液漏,均经抬高床尾、抗生素等治疗后愈合.采用前方人路手术的患者1例出现腹膜后血肿;后方人路手术的患者中1例出现膀胱、直肠瘘;前后路联合人路手术的19例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0~96个月,平均47个月,良性肿瘤患者中3例神经鞘瘤术后复发;恶性肿瘤患者5例局部复发,3例术后出现肺转移,死亡5例,无瘤生存2例.结论:骶部神经源性肿瘤的切除可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及大小来决定手术入路,巨大的骶前神经源性肿瘤适合经前路腹膜后切除,椎管内肿瘤必须从后路手术切除,累及椎管的巨大骶部神经源性肿瘤需经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骶骨恶性肿瘤的骶骨次全切除治疗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骶骨恶性肿瘤患者,行骶骨次全切术。取后侧倒Y形切口,于远端分离暴露骶骨直肠间隙,沿间隙向近端钝性分离骶骨前方,切断双侧梨状肌,切断S2~S5神经根,保护双侧S1神经根,在S1神经根下方将硬脊膜切断并予以结扎,双侧骶髂关节切断骶髂关节连接处,于S1/2间隙水平整体凿断骶骨骨面,整块切除骶骨巨大肿瘤。L4、L5置入椎弓根螺钉,双侧髂骨分别置入2枚髂骨螺钉,用连接棒连接固定。[结果]所有患者中,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皮缘坏死;1例出现切口血肿,但无严重不良后果。随访3个月~5年,无复发及转移病例,无死亡。[结论]骶骨次全切除术治疗骶骨恶性肿瘤手术复杂,需妥善保护S1神经,固定骶髋关节,以保留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双侧髂内动脉结扎、骶骨瘤体前方组织分离、后路切除高位骶骨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双侧髂内动脉结扎、骶骨肿瘤前方组织分离后行后路瘤体切除治疗高位骶骨肿瘤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3-49岁;骨巨细胞4例,脊索瘤4例,神经鞘瘤3例。6例肿瘤累及到S1椎体,5例累及到S2椎体,瘤体均侵犯骶前组织。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被顺利切除.术中未出现不可控制的出血,出血量500~1900ml.平均800ml;术后第2天患者恢复肠道排气并进食,未出现腹部并发症。9例切除或部分切除骶髂关节的患者进行了腰骶重建,同时行腰椎横突与髂骨间的植骨融合。随访3—25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肿瘤复发,内固定无松动,植骨融合良好。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双侧髂内动脉结扎、瘤体前方组织分离后行后路骶骨肿瘤切除能明显减少手术出血及瘤体切除的难度,腹部手术创伤小,是切除侵犯骶前组织高位骶骨肿瘤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王伟  尹宗生  胡勇  张辉 《中国骨伤》2008,21(2):128-130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15例骶骨肿瘤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17~68岁,平均54.6岁。原发性肿瘤10例,转移性肿瘤5例。采用前方入路病灶清除5例,后方入路单纯病灶清除3例,病灶清除联合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7例。术后根据肿瘤性质辅助放疗或化疗。结果:13例获随访,时间4个月~5年,所有患者近期疗效满意,局部疼痛及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术后出现二便功能障碍加重,经保守对症治疗4个月后好转。1例脊索瘤和2例转移瘤于术后1~2年死于复发和远处转移。1例骨巨细胞瘤于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未再手术。结论:根据骶骨肿瘤患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得到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经前后联合入路切除骶骨巨大肿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骶骨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9月~2006年2月经前、后联合入路切除骶骨巨大肿瘤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1~65岁,平均43岁。恶性肿瘤14例,包括脊索瘤8例,骨巨细胞瘤5例,软骨肉瘤1例,根据Ennek ing分期均属ⅠA~ⅠB;良性肿瘤4例,包括神经纤维瘤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结果]18例患者无术中死亡,术中无严重并发症,肿瘤均获安全彻底切除,术中出血1000~5000m l。4例术后5~7 d出现皮缘坏死,经换药后2例愈合,另2例经后期臀大肌瓣推移覆盖后愈合,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3.5年,平均2.6年。至目前仅2例脊索瘤术后2年复发。[结论]骶骨巨大肿瘤的骨破坏往往较广泛,盆腔残留间隙狭小,盆腔脏器多有黏连或侵犯,骶骨肿瘤切除术通常有显露困难、出血多、易致大小便功能或性功能障碍和肿瘤不易彻底切除的特点。经前、后入路切除骶骨巨大肿瘤具有骶前显露充分、利于肿瘤完整分离、便于处理血管、利于保护下腹下神经丛等优点。保留单侧S1、S2、S3或双侧S1、S2单侧S3可保全大部分括约肌功能,同时保存大部分下腹下神经丛,可避免性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与骨盆TSRH内固定重建方法及其作用.方法本院于1998年12月~2001年12月,收治35例腰骶段骨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肿瘤32例,转移癌3例,L5~S13例,L5~S22例,L5~S31例,S13例,S1~27例,S1~36例,S1~45例,S1~54例,S2~42例,S2~53例.肿瘤切除术后给予腰椎与骨盆TSRH内固定术35例,并给予相应的放疗与化疗.结果术后随访6~43个月,1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瘘,1例术后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患者腰骶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1例软骨肉瘤患者于术后1年复发,2例转移癌患者分别于术后14个月、20个月因全身衰竭而死亡,未发生断钉断棒.结论骶骨肿瘤切除与重建术后有利于保持腰椎及骨盆的稳定性,能够更好地减轻疼痛,保留患者的行走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