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孕妇29岁,G1P0,孕26周。于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超声描述:单胎,双顶径6.01cm,头围23.08cm,股骨长度4.48cm。胸腔横断面显示:心脏大部位于右胸腔,心尖朝向右前方;四腔心切面显示:形态学左心房、左心室位于右侧,形态学右心房、右心室位于左侧;房间隔下部及室间隔上部连续性中断,仅见一组房室瓣在心脏中央呈启闭运动,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17岁,因活动后胸痛、乏力伴头晕半年,加重5d来我院就诊.心脏专科检查:叩诊心界不大,听诊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及胸片均正常.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扩大,余腔室大小正常.于右心室腔内可测及附着于右心室游离壁与三尖瓣瓣环之间,大小约45 mm×39mm中等强度回声团,无蒂(图1),四腔心切面显示沿右心室游离壁附着长度约50 mm.与三尖瓣前叶瓣体及室间隔前上部部分粘连,随心脏舒缩运动.彩色多普勒示收缩期三尖瓣可见少量反流.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室腔内占位性病变,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肿瘤切除术.术中所见:心脏扩大,以右心室为著,左心不大.右心室前壁局部隆起,触之为巨大瘤样肿物,突入右心室腔,呈不均匀灰白色,质地较硬,但与三尖瓣及周围组织无粘连,包膜完整,呈白色椭圆形,约鹅蛋大小(8 cm×5 cm×5 cm).术后病理报告:右心室平滑肌瘤,细胞胶原化,无明显界限,细胞无异型性及核分裂和出血、坏死.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 ,45岁。因心悸、胸闷伴气短、不适 1个月来院就诊。查体 :心率 79次 min ,律齐 ,未闻及杂音 ,血压正常 ,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电图正常。超声显示 :各心室腔无明显扩大。心尖五腔观可见左心室心尖呈囊袋状向外膨出 ,大小约 2 .3cm× 2 .1cm ,于袋口处可见一带状高回声隔膜似活瓣样随舒、缩而开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囊袋内血流信号紊乱并随心脏舒缩出入其间。超声诊断 :左心室心尖部憩室。外院心室造影证实。讨论 心室憩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 ,多见于儿童 ,成人则更为罕见 ,超声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但应与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比较VVI单腔起搏器植入右心室间隔部和右心室心尖部对心动过缓患者术后心脏电机械同步性及血清脑钠肽的影响。方法:心房颤动伴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动过缓需植入VVI单腔起搏器患者23例,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患者11例为治疗组,同时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患者12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起搏参数、QRS波宽度,和起搏器植入术前、后血清脑钠肽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手术时间、QRS波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搏阈值、感知阈值、电极阻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对照组较治疗组血清脑钠肽水平增加(P<0.05)。结论:与传统植入部位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相比,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更接近生理情况,能更好地维持患者的心脏电机械同步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2岁,于五年前曾因心悸、气短,普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入院前二个月心悸、气短加重。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均正常,心界向左扩大,心尖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外1.0cm,心率72次,心律不齐,心音弱、心尖部未闻及杂音,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多发性室早,偶发房早。超声心动图检查所见,右心室扩大,右心室近心尖处可见一索条状较强回声,与右室前壁及室间隔相连,其宽度约为0.7~0.8mm,于心尖四腔观见三尖瓣前叶附着处的右房侧约2.0×2.5cm中等强度回声的圆形肿物、无蒂、无明显包膜,与右房壁相连附着较广泛,边缘不甚光滑,瘤体本身不活动、随心脏舒缩略有活动(图)。超声心动图诊断;右  相似文献   

6.
正孕妇32岁,孕32~(+5)周,行常规胎儿畸形筛查显示:双顶径8.4cm、头围30.4cm、腹围28.2cm、股骨长径6.2cm,超声提示孕32~(+6)周,腹部未见明显的结构异常。大部分心脏位于胸腔左侧,心尖指向左前方,左右房室腔基本对称,心房正位,心室右袢,主动脉起自左心室,肺动脉起自右心室,走行内径未见明显异常。冠状静脉窦未见明显异常。三血管  相似文献   

7.
小儿冠状动脉超声显示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小儿冠状动脉超声的操作技巧并观察冠状动脉的形态学改变,为早期诊断川崎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160名正常儿童和40例川崎病患儿,根据冠状动脉的走行,结合心脏解剖断面,取左心室长轴、主动脉短轴、左心室短轴、心尖四腔心切面及非标准切面分段扫查.结果(1)正常左右冠状动脉主干长轴为2条平行直线,管壁纤细、回声均匀、腔内回声清晰;(2)胸骨左缘心底短轴、非标准左心室长轴、右心室流出道长轴、左心室二尖瓣水平短轴、心尖两腔心和五腔心切面分别可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的长轴或短轴图像;(3)胸骨左缘心底短轴、非标准左心室长轴、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两腔心)、心尖四腔心移行切面等可分别显示右冠状动脉主干及起始部、中段、远端(后降支).尤其是当冠状动脉有扩张时,冠状动脉各段都能很好显示.结论追踪冠状动脉走行,并结合心脏解剖断面,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冠状动脉能进行较完整的全程显示,从而可以准确判断冠状动脉是否有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8.
正孕妇,24岁,孕1产0,宫内孕33周+1,孕早期柯萨奇病毒抗体阳性。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单活胎,未见明显心外畸形。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尖四腔切面示心脏位置正常,左、右心室、心房内径基本对称,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大动脉连接关系正常,左室长径明显小于右室长径,右室呈狭长形包绕左室,心尖由右室构成,室间隔完整并向右室侧凸出;CDFI:未见室间隔穿隔血流信号,舒张期房室瓣血流充盈正常,但左室血流束明显短于右室,左室心尖部血流消失(图1)。超声提示:考虑左室心尖发育不  相似文献   

9.
孕妇20岁,孕1产0,孕27周,产前超声检查显示:胎头位于耻骨联合上,胎儿颅骨回声环完整,脊柱排列整齐,腹壁完整,脐带结构正常,双顶径6.70cm,股骨长5.18cm,胎心150次/min,律齐,胎盘附着于后壁,羊水平段3.8cm。胎儿心脏扫查:心尖朝向胎儿左侧,心房正位,心室右襻,三血管位置正常,心脏房室大小均在正常范围内,于胎儿左、右心室内各见一稍强回声团(图1),边界清晰,表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5岁.孕1产0,孕23+5周.常规超声检查:双顶径5.2 cm,股骨长3.1 cm,头围19.0cm,腹围17.5 cm,胎盘前壁,Ⅰ级.胎心率140次/min.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右心室壁可见0.95cm×0.60 cm实性肿块突入右心室内,肿块呈高回声,与正常心肌分界清晰,右室流入道受阻(图1).超声诊断:(1)中期妊娠;(2)胎儿心脏肿物.后引产病理诊断为横纹肌瘤.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 ,11岁。因发现心脏杂音来院就诊。查体 :口唇无发绀 ,发育正常 ,血压 16/11kPa ,心率 98次 /min。超声检查 :右心房、右心室略增大 ,于三尖瓣隔瓣见一囊状回声 ,大小约 2 .9cm× 1.5cm ,边缘规整 ,囊壁回声略增强 ,内部透声好 (图 1)。彩色多普勒示 :右房内收缩期可见蓝色五彩血流束。超声诊断 :三尖瓣隔瓣囊肿 ,三尖瓣轻度反流。术中所见 :心脏略大 ,囊肿位于三尖瓣隔瓣 ,约 3cm× 2cm ,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病理标本为灰蓝色结节状组织 ,切面见大小不等囊腔 ,流出暗红色液体 ,囊壁厚 0 .1~ 0 .2cm。病理诊断 :三尖瓣单纯性囊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基于多普勒血流成像原理的血流速度向量标测技术观察不同位点单点双极心脏起搏状态左心室腔内流场变化。方法 9只Beagle犬开胸动物模型,分别选择性起搏右心室心尖、左心室心尖和左心室侧壁,获取不同心脏电机械兴奋状态下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标准心尖四腔、两腔和左心室长轴切面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图。通过血流速度向量工作站,得到左心室心腔内血流二维速度向量、流线和涡流成像。通过在流线成像基础上同时设置左心室心尖、乳头肌和基底水平3条取样线获取跨线速度向量分布。在心动周期6个特定时相同时观察上述3个切面血液流场状态。结果采用血流速度向量标测技术能够观察到特定时相左心室心腔内的血液流场状态,与基础窦性心律状态比较心脏起搏状态收缩期和舒张期左心室腔内血液流场的有序梯度分布和生理涡流状态遭到破坏或改变。左心室壁各位点起搏导致的左心室腔内流场异常状态均较右心室心尖起搏严重,其中左心室心尖位点起搏导致的左心室腔内流场状态改变程度较左心室侧壁起搏明显。结论选择性心室起搏导致了左心室心腔内流场状态改变,应用血流速度向量标测技术能够检测到心脏起搏导致的左心室心腔内流场变化。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 ,30岁。平时健康 ,因 1年来胸闷、气短 ,活动时加重来院就诊。查体 :BP正常 ,口唇无紫绀 ,颈静脉无怒张 ,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前区无隆起 ,心尖搏动略向左下移位 ,无震颤 ,心脏浊音界略向左下扩大 ,心率 88次 /分 ,心尖部可闻及 ~ 级吹风样 SM杂音 ,无传导 ,余未见异常。EKG:大致正常UCG:如图 1所示 ,见左心室扩大 ,左室心尖部心腔呈“憩室”样膨大 ,舒张期其颈部宽 35 mm,深2 7mm,面积约 7.5 cm2。CDFI:示“憩室”内血流信号 ,随心脏舒缩出入 图 1 左心尖部心腔呈“憩室”样膨大其间 ,结合临床最后诊断 ,左室心尖部憩室。…  相似文献   

14.
孕妇,25岁,主因孕32+2周,自觉胎动消失2 d来我院就诊.超声检查:胎儿头位,颅骨环状高回声完整,脊柱排列连续,双顶径 8.2 cm,头围 27.0 cm,腹围 26.1 cm,股骨长 5.6 cm,前壁胎盘,羊水深度 4.5 cm,胸、腹腔内分别可见 0.7 cm、0.9 cm的无回声区,心胸比例正常,未测及胎心搏动,彩色多普勒房、室腔内未见血流回声,心尖四腔切面可见左、右心室呈低回声,房、室大小比例相对正常(图1),非标准左室长轴切面室间隔厚约 0.6 cm,左室后壁厚约 0.5 cm、右室前壁厚约 0.4 cm,左、右心室腔内呈无回声(图2),主、肺动脉起源正常,主动脉内径约 0.3 cm,右肺动脉内径约 0.4 cm,各瓣膜探测不满意,心包腔内测及 0.2 cm无回声区,余各脏器未见异常.超声提示:单胎晚孕,死胎;胎儿胸、腹腔积液;胎儿心肌异常,肥厚型心肌病不除外;主动脉发育异常,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1岁,1个月前因感冒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发现心脏杂音,未见明显紫绀,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发育正常,营养良好,两肺呼吸音清,两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及凹陷,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1cm,搏动范围正常,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和心包摩擦音,心律齐;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2~3级收缩期杂音。超声所见:右心室腔明显扩大,右心室内町探及5.4cm×4.9cm的实性回声团块(图1),位置靠近右心室流出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血管增强技术(VET)联合断层超声显像技术(TUI)在正常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3例孕龄在18~30周的正常胎儿心脏进行研究,分别以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和心尖四腔心切面为初始切面,采用三维超声加用VET与未用VET对比扫查并储存容积数据.应用软件分析容积数据,以TUI模式比较加用VET与未用VET对胎儿四腔心、五腔心、三血管气管、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大动脉短轴、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上下腔静脉长轴9个标准切面的显示情况.分析加用VET与未用VET对9个标准切面的总体显示率和总体显示清晰率(2分),并对9个标准切面加用VET与未用VET两组评分值进行比较.结果 采集的103个容积数据,胸骨旁四腔心54个,心尖四腔心49个.不同初始切面加用与未用VET组对9个标准切面的总体清晰率(不同初始切面):在胸骨旁四腔心容积包提高23.3%(113/486),在心尖四腔心容积包提高36.5%(161/441);五腔心、三血管气管、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切面总体清晰率:在胸骨旁四腔心容积包提高了37.0%(80/216),在心尖四腔心容积包提高49.0%(96/196);对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上下腔静脉长轴3个长轴切面总体清晰率:在胸骨旁四腔心容积包提高25.9%(42/162),在心尖四腔心容积包提高40.8%(60/147).对初始切面四腔心切面外8个标准切面:加用VET组对8个标准切面的评分(除心尖四腔心容积包大动脉短轴组外)明显高于未用V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血管增强技术可提高胎儿心脏和血管显示能力,增加了超声图像的清晰度和辨别能力,联合断层超声显像技术对胎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畸形的检查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孕妇,33岁。孕2产1,孕33周,既往无不良孕产史,系统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产科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孕33周行产科常规超声检查:双顶径8.5cm,头围31.2cm,腹围29.9cm,股骨长5.6cm。胎儿超声心动图:心脏大部分位于胸腔左侧,心尖指向左前,心胸比正常;心房正位;心室右襻;心室大动脉连接关系正常。四腔心切面对称,四腔心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70岁,因胸闷、气短半个月,突然呼吸困难、四肢发冷1 h收入院.查体:患者神志模糊,血压测不到;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3R~V6R导联可见异常Q波(QRS波呈QR型)、T波倒置,ST段抬高不明显;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右心室心肌梗死.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右心室腔明显增大,右心室前侧壁中间段至心尖段局部室壁变薄并向外膨隆,右心室腔内充满均匀中等回声物,无活动性,无血流信号,右心室流人道及流出道无狭窄,血流通畅;右心室收缩功能均减低(右心室舒张期内径与收缩期内径相差不大),房间隔凸向左心房侧,心包腔内可见积液.……  相似文献   

19.
孕妇,32岁,孕30周,因当地医院提示胎儿心律失常至我院行胎儿超声检查.产前超声检查:胎位为左枕前,双顶径80mm,股骨长59 mm.胎盘位于后壁,成熟度为Ⅰ级,羊水指数164 mm,上唇未见明显中断,脊柱完整,四肢可见.肝位于右季肋下,心房正位,心室右袢,心脏各房室腔大小符合孕周,心尖四腔观显示三尖瓣下方右心室腔局限性向外膨出.底部较宽,范围约21.1 mm×10.5 mm,膨出处心肌较薄,收缩期与心室运动同步(图1).近心尖处右心室壁室壁运动及厚度均正常,三尖瓣回声和活动未见异常.可见少许反流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右心室心尖不同部位起搏时左心节段性室壁的收缩特征及时序。方法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确定右心室心尖起搏电极顶端在右心室心尖部的准确空间附着位点。运用应变显像技术,测定左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应力的达峰时间,即自心电图Q波起点至收缩期峰值应变时限(interval between Q wave of surface ECG and peak strain,QPSI),反映左心室各室壁的收缩时序;并计算QPSI的离散度,即最大QPSI减去最小QPSI的时限差,代表左心室内收缩延迟时间。观察正常对照组、右心室心尖不同部位起搏组左心室壁的节段性运动,评价各组左心室壁的收缩(或应变)时序及收缩协调性。结果右心室心尖起搏组的左心室壁收缩时序较正常对照组发生改变。右心室心尖侧壁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间隔起搏组的左心室壁收缩时序不同,左室间隔心尖段、后壁基底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心尖起搏时左室壁整体的收缩发生延迟,并且右心室心尖侧壁起搏组左室壁的收缩延迟时间明显大于右心室心尖间隔起搏组(P〈0.05)。结论右心室心尖不同部位起搏可以导致左心室不同的收缩模式改变,提示右心室心尖不同部位起搏所引起的电激动顺序及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