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1年5月-2008年8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15例,切取面积:5cm×7cm~10cm×12cm,术后每天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结果 15例中13例顺利成活,1例出现张力性水疱,1例皮瓣尖端部分皮肤坏死,均经换药愈合.结论 该皮瓣操作简单,不损伤肢体主干动脉,并可以吻合皮神经重建感觉,厚薄适中,是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小腿与足部软组织缺损病例23例,经清创, VSD引流,抗感染等治疗,创面清洁后,行皮瓣转移术,术中再次彻底清创后,根据创面的大小、供区与受区的距离及皮瓣旋转的灵活性,分别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4例,逆行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逆行小腿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逆行足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例修复小腿、足部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面积6cm×6cm~16cm×9cm。供区创面直接缝合,不能直接缝合时行中厚皮片游离植皮。术后镇痛,抗感染,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结果所有皮瓣成活,其中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逆行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愈合。随访6~12月,皮瓣色泽正常,血运好,弹性佳。结论应用逆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足部软组织缺损手术创伤小,成功率高,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皮瓣切取面积32cm×17cm~15cm×7cm.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蒂8例,以腓动脉终末穿支降支为蒂4例.结果 皮瓣完全成活11例,1例术后发生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面积约1.0cm×1.5cm),经换药伤口愈合.随访时间6个月~3年,皮瓣外形满意,供区植皮无溃疡或磨损,行走步态接近正常.结论 采用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相对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皮瓣供血可靠,是修复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创面的部位、大小及功能需要,应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虎口开大术创面3例、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切取皮瓣面积4 cm × 6 cm~5 cm×7 cm;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区、足踝部创面14例,切取皮瓣面积6 cm×6 cm~8 cm×13 cm;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5例,切取皮瓣面积5 cm×6 cm~7cm×10 cm.结果 20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皮瓣远端边缘少许坏死,经换药愈合.1例坏死.术后随访1个月~2年,皮瓣质地良好,外观及功能良好.结论 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具有血供可靠、不损伤主干血管、操作简便等诸多优点,病例选择恰当可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小腿下1/3踝关节周围皮肤坏死及缺损的患者,行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皮瓣面积最大12cm×8cm,最小6cm×5cm,平均9cm×6.5cm。结果8例全部成活,1例部分坏死,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满意,外观佳。结论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取材方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臂内侧或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臂远侧1/3及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6例。皮瓣面积最大13cm×8cm,最小5cm×3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处理愈合),经3~56个月随访所有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无臃肿,功能满意。结论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切取方便、旋转弧度大、血供充分、皮瓣成活率高、不牺牲主干动脉等优点,是修复前臂远侧1/3及腕部附近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现行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周创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云祥  余纯斌 《实用骨科杂志》2009,15(2):103-105,154
目的探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周创面的方法。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对13例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应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其中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3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10例。皮瓣切取面积为5.0cm×6.0cm~10.5cm×8.0cm。结果术后13例皮瓣,11例全部成活;1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痊愈;1例大部分坏死,患者拒绝再手术。随访5~1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外形满意,颜色接近正常,踝关节活动正常,患者对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供区植皮全部成活,外形满意。结论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一种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转移修复拇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与体会.方法 应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拇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23例.结果 20例完全成活,3例因静脉回流障碍而部分坏死.结论 本组皮瓣易切取、损伤小,不牺牲主干动脉,供区多可直接闭合,是修复拇指远端特别是桡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道应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在外踝上5~7 cm或9~11 cm皮支穿出部位作为旋转点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临床上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8例,其中创伤致软组织缺损20例,热压伤4例,贴骨瘢痕2例.电烧伤2例.皮瓣切取范围8 cm×6 cm~20 cm×14 cm.供瓣区拉拢缝合2例,游离植皮26例. 结果 术后28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修复前足皮瓣远端边缘有1.0~1.5 cm皮肤坏死,经换药伤口愈合. 结论 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一种血供可靠的皮瓣,切取方便,供瓣面积大,是修复小腿下段、踝关节周围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大面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治疗足部及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4例足部及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应用超大面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创面修复。结果本组皮瓣全部生长良好,无坏死,术后随访2个月~1年,皮瓣外观恢复满意。结论经采取一定措施后大面积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能满意地修复足部大部分及远端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小腿后外侧(复合)组织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骨感染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对23例足踝部软组织(跟腱)缺损及骨感染的患者,设计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管蒂,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腓动脉下段穿支供血携带腓肠神经逆行岛状(复合)皮瓣或肌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范围3cm×5cm~10cm×18cm。结果术后21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后经过二期扩创游离植皮后痊愈,平均住院时间21d。随访2~9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无色素沉着、溃疡,皮瓣感觉恢复约S2,跟腱重建患者踝关节达功能位,恢复了劳动能力。结论以腓动脉远端穿支血管供血为蒂的小腿后外侧(复合)组织瓣血供可靠,变异率低,切取方便,供区隐蔽,可恢复部分感觉,且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是修复小腿中下部、踝关节周围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尤其对修复足踝部骨外露,骨髓炎,跟腱缺损,复合组织瓣(携带跟腱及肌肉)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跗外侧动脉蒂小腿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基础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跗外侧动脉蒂小腿前外侧皮瓣的解剖特点,以及修复足前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20条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尸体标本,解剖观察其跗外侧动脉、腓动脉外踝上穿支、腓浅动脉等血管的分支、走行和吻合.据此设计跗外侧动脉蒂小腿前外侧皮瓣,对8例足前部组织缺损患者进行带蒂皮瓣转移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5例,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足前部缺损范围5 cm×4 cm ~ 9 cm×5 cm.供区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跗外侧动脉、腓动脉穿支、胫前动脉穿支、腓浅动脉相互吻合,在足外侧、外踝前、小腿前外侧形成一条纵行血管轴.皮瓣范围6 cm×4 cm ~ 10 cm×6 cm.结果 术后8块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皮瓣无溃疡发生.患者能自由行走.结论 以跗外侧动脉为蒂切取小腿前外侧皮瓣,皮瓣血运可靠,血管蒂长,可修复足前部任何区域,供区损伤小.  相似文献   

13.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小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为蒂设计并切取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小腿下段、踝部及足跟部皮肤缺损16例。结果随访6个月~2年,16例皮瓣中除1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具有血供可靠、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以及不牺牲知名血管等特点,是修复小腿下段、踝部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隐静脉栓塞对远端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白兔小腿后侧切取远端蒂腓肠神经岛状皮瓣,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个皮瓣。第1组在蒂部保留小隐静脉干;第2组在蒂部远端1cm将小隐静脉干结扎;第3组在蒂部远端1 cm栓塞小隐静脉干。结果第1组皮瓣的小隐静脉充盈较第2、3组显著,且第1组皮瓣均有明显淤血、肿胀。第3组皮瓣存活率(87.5%)明显高于第1组(62.3%)和第2组(81.5%),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在小隐静脉远端栓塞或结扎阻断静脉血流灌入,均能显著提高远端蒂皮瓣的存活率,在蒂部结扎小隐静脉影响皮瓣远端供血和皮瓣成活面积。  相似文献   

15.
杨运发  徐中和  侯之启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9):1029-1030,i0003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跟腱断裂术后小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跟腱断裂术后皮肤缺损的患者清创后,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并观察其疗效。结果:经3~18个月随访,12例中除1例边缘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可有效修复跟腱断裂术后小面积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一期修复双侧足跟部冻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7例双侧足跟部冻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选择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缺损面积:2 cm×3 cm~8 cm×10 cm,切取皮瓣面积:4 cm×3 cm~12 cm×9 cm.结果 皮瓣一期愈合5例(10足),二期愈合2例(4足).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2年.皮瓣质地、颜色均良好,行走正常.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层次清晰,操作简单,对小腿功能和外形影响小,皮瓣转移幅度大,是修复足跟部严重冻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蒂岛状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1例手背软组织缺损患者,最小缺损面积为3.0 cm×2.5 cm,最大为6.5 cm×4.0cm,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蒂岛状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3.5 cm×3.0 cm~7.0 cm×4.0 cm.结果 术后11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2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弹性良好,手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皮瓣浅感觉存在;前臂供区直接缝合7例,中厚植皮4例,外观满意.结论 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蒂岛状皮瓣是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腓动脉皮支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远端蒂皮瓣逆行修复小儿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腓动脉下段皮支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联合远端蒂及旋转点,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小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6例.皮瓣切取范围8.0 cm × 7.0 cm~18.0 cm×10.0 cm,联合血管蒂长1.7~3.0 cm,血管蒂发出部位位于外踝上4.0~8.0 cm.结果 术后6例皮瓣其中5例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例远端1.0 cm发生干性坏死,面积约2.0 cm×1.0 cm,经换药后愈合.随访6~18个月,无任何并发症,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行走正常,其中腓肠神经均与受区感觉神经吻合,术后1年感觉恢复可,两点辨别觉为10.0~13.0mm.结论 腓动脉皮支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联合远端蒂皮瓣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且不过多牺牲主要动脉,切取面积大,逆转距离长,恢复一定的足踝部感觉,为临床修复小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扩张后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应用扩张后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方法 解剖学研究证实与大隐静脉伴行的隐神经的营养血管呈丛状分布 ,与深浅筋膜内的血管网广泛交通 ,在此基础上以大隐静脉为轴线 ,设计逆行岛状皮瓣 ,扩张后转移至受区。结果  1999年 6月以来临床应用 6例 ,皮瓣面积最大为 12cm× 10cm ,皮瓣完全成活。结论 扩张后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安全可靠 ,操作简单 ,为足踝部创面修复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