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评价微卡(母牛分枝杆菌)在复治涂阳肺结核免疫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64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分为微卡加化疗治疗组与单纯化疗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2S3H3R3Z3E3/6 H3R3E3化疗方案。观察治疗结束后肺部病灶吸收、痰菌阴转、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32例取得痰菌阴转率和病灶吸收率分别为90.62%、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32例的71.87%、62.5%。结论微卡可提高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率,有助于病灶吸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糖尿病肺结核化疗疗效。方法对大连市结核病医院2002-2007年间87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例化疗疗效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7例患者中空腹血糖在7.9~11.0mmol/L58例,肺部病灶吸收好转57例,6周时痰菌阴转58例(100%),空腹血糖>11.1mmol/L29例,病灶吸收好转21例,6周时痰菌阴转5例(16.1%)。结论老年患者发病呈上升趋势。积极控制血糖并合理抗结核化疗对糖尿病并肺结核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短程化疗方案治疗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效果,探讨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抗结核疗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4年在汕头市结核病防治所治疗的符合选例标准的78例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患者接受短程化疗的疗效。结果满疗程血糖控制良好组(Ⅰ组)痰菌阴转率92.3%,与同期接受短程化疗的单纯肺结核痰菌阴转率94.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控制不良组(Ⅱ组)痰菌阴转率为66.7%,Ⅰ组与Ⅱ组痰菌阴转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满疗程Ⅰ组与Ⅱ组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9.5%和52.4%(P<0.01),空洞闭合率分别为67.6%和15.4%(P<0.01),2组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率结果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患者中血糖控制良好者采用短程化疗方案治疗,近期效果良好,血糖控制差者,疗效较差;对血糖控制不良者或满疗程肺结核仍呈活动性者,应考虑适当延长疗程;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抗结核及合理降糖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耐多药肺结核耐药基因的突变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为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08例病人痰标本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五种耐药基因和传统的药敏试验,并与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耐多药肺结核耐药基因检测率分别是耐异烟肼的katG基因突变率为70.4%,耐利福平的rpoB基因突变率72.2%,耐链霉素的rpsL基因突变率71.9%,耐吡嗪酰胺的pncA基因突变率53.4%,耐乙胺丁醇的embB基因突变率31.7%,其中高浓度耐药菌的基因突变率远高于低浓度的突变率。根据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指导治疗,应用以KAOP为基础的化疗方案,配合患者过去未曾用过的1~2种抗结核药物,经过平均1.4年的治疗,108例耐多药病人74.1%的病人痰菌阴转,且67.5%的病人痰结核杆菌培养阴转,83.3%的病人病灶吸收好转,65.3%的空洞闭合,取得了临床上较为满意的疗效。结论 对耐多药肺结核进行耐药基因检测是一项重要工作,对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尚需进行更多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微卡治疗老年复治涂阳肺结核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目的探讨微卡治疗老年复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老年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75例,随机分入微卡治疗组及单纯化疗组,化疗方案均为3DLZE/6DL,治疗组加用微卡治疗。结果治疗后3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与化疗组分别为68.4%和45.9%,疗程结束(6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78.9%和51.4%。治疗组显著高于化疗组(P<0.05)。治疗组与化疗组疗程结束肺部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1.6%和59.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77.1%和50%,治疗组显著高于化疗组(P<0.05)。结论微卡可提高老年夏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率,有助于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  相似文献   

6.
肺结核并低蛋白血症的临床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低蛋白血症对肺结核病诊断的影响,减少肺结核病的漏诊和误诊。方法对155例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并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并观察其外周血淋巴细胞、PPD皮试、抗结核抗体及其抗结核治疗疗效的情况。结果在肺结核并低蛋白血症的患者中,PPD()以上者仅有(49.7%)明显较对照组少(76.3%)(P<0.001);治疗前血清白蛋量与肺部病灶范围呈负相关;治疗后67.2%患者痰菌阴转,对照组77.1%痰菌阴转(P<0.05),并低蛋白血症的患者的疗效较对照组差。结论肺结核并低蛋白血症者仅有1/2患者其PPD皮试呈中度阳性;第二,其肺部病灶较广泛;第三,抗结核治疗疗效差。因此,在对痰菌阴性肺结核并低蛋白血症者的诊断时,要充分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含莫西沙星抗结核方案在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强化期化疗中的疗效。方法临床选取3年间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涂阳初治肺结核患者9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强化期给予HRZE常规抗结核方案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对照组给予HRZE常规抗结核方案。对强化期各治疗时间点的痰菌阴转情况和其他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第4、6、8周痰结核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胸部CT显示观察组病灶吸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胸部CT显示空洞变化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相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含莫西沙星抗结核方案在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强化期化疗中可缩短痰菌阴转时间,提高阴转率,提高病灶吸收有效率,不良反应两组类似。  相似文献   

8.
潘英 《临床肺科杂志》2014,(8):1520-1522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胸腺肽α1联合3HRZE/6HRE化疗方案在耐药肺结核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科筛选收治的耐药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3HRZE/6HRE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3HRZE/6HRE治疗方案上加用左氧氟沙星,胸腺肽α1治疗。6个月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8%(P0.05)。治疗3、6个月观察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含左氧氟沙星和胸腺肽α1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耐药性肺结核较常规治疗有助于痰菌转阴和病灶吸收,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抗痨化瘀散结汤对肺结核的作用。方法 11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常规抗结核化疗;治疗组(78例)在对照组上加抗痨化瘀散结汤2个月。总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症状完全改善率和所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在疗程第2和4个月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以及肺部病灶吸收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96.2%)也明显优于对照组(82.1%)(P0.05);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抗痨化瘀散结汤对改善肺结核症状、促使痰结核菌阴转和肺部病灶吸收以及减轻不良反应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强  蔡克文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8):1519-1520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辅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2HRZES/6H3R3E3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强化期肌注胸腺五肽,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痰查抗酸杆菌阴转率1月末为50%、40%,强化期结束为100%、74%;化疗1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肺部病灶明显吸收9例、5例,强化期结束观察组与对照组肺部病灶明显吸收11例、6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胸腺五肽辅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可明显缩短痰菌阴转时间,加速肺部病灶吸收。  相似文献   

11.
药物性肝损害高危人群抗结核治疗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具有药物性肝损害高危因素患者采取提前干预措施(适当调整强化期化疗方案),对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及强化期痰菌转阴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199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收治的初治菌阳且存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高危险因素的肺结核患者243例。对比观察采取与未采取提前干预措施2组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痰菌转阴率。结果采取干预措施126例,其中出现肝损害11例(11/126,8.7%),非干预117例,其中出现肝损害42例(42/117,35.9%),对比2组肝损害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1)。2个月痰涂片抗酸杆菌转阴率分别为62.7%(79/126)和64.1%(75/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存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高危险因素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如老年患者、病毒性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营养不良、脂肪肝、嗜酒者等,应用抗结核药物时应提前采取适当干预措施,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调整强化期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曾安津  董霞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2036-2037
目的观察和比较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耐药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莫西沙星组在基础抗结核药物治疗上加用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组则在基础抗结核药物治疗上加用左氧氟沙星。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同时期痰菌转阴情况。结果莫西沙星组治疗总有效率(94.9%)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组(76.9%)(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耐药肺结核疗效显著,可提高痰菌转阴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复治菌阳性肺结核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复治菌阳性肺结核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在标准抗结核方案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及肺内病灶吸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F-12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复治菌阳性肺结核效果优于标准抗痨方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红细胞中GLUT1表达水平及患者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和北京胸科医院收治入院的50例复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50例单纯复治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红细胞中GLUT1 mRNA表达,通过与内参基因Ct值之间的相差来计算基因表达差异,并对患者进行耐药检测。结果研究组GLUT1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随着血糖升高,GLUT1mRNA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耐药率68%,高于对照组耐药率5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3,P=0.3004)。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红细胞GLUT1 mRNA表达增加,并且患者空腹血糖越高,GLUT1 mRNA表达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超长疗程阿米卡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8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43例。均采用吡嗪酰胺(PZA)+盐酸乙胺丁醇(EMB)+对氨基水杨酸钠(PAS)+左氧氟沙星(LVFX)+丙硫异烟胺(PTH)化疗24个月,对照组加用阿米卡星6个月,观察组则采用超长疗程阿米卡星治疗12个月,共治疗24个月,观察治疗不同时间两组病灶吸收情况,统计痰菌阴转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观察药物安全性。结果①治疗6个月,两组治疗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2个月、18个月,观察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68.29%、73.17%,均高于对照组(P <0.05);病灶吸收率分别为73.17%、78.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52.50%(P <0.05);且其有效率分别为87.80%、85.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70.00%,但仅治疗12个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观察组治疗期间耳毒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其肾毒性、肝毒性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长疗程阿米卡星可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率,促进病灶吸收,改善疗效,虽长程用药患者耳毒性、肾毒性发生率高,但大部分均可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用恩替卡韦预防性治疗肺结核合并HBV携带者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诊治的HBV携带者合并肺结核患者16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接受4HREZ/4ER方案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结果 在治疗8周末,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44.2±1.1)U/L和(38.8±1.3)U/L,显著低于对照组【(81.7±1.5) U/L和(78.2±1.5) U/L,P<0.05】,血清HBV DNA全部阴转,而对照组仍保持在治疗前水平【(7.9±0.6)lg copies/mL,P<0.05】;在治疗8周末,观察组肺结核病灶显著吸收、吸收和痰菌阴转率分别为41.5%、42.7%和4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 4%、28.1%和34.2% (P<0.05);观察组外周血CD4+细胞、CD8+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分别为(39.5±3.1)%、(23.9±1.8)%和(1.7±0.2),与对照组的【(37.1±2.5)%、(26.3±1.3)%和(1.4±0.3),P<0.05】比,差异显著;观察组乏力、肝区不适、食欲减退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3.7%、2.4%、1.2%和1.2%,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9%、12.2%、4.9%和53.7%,P<0.05);在治疗3月末,观察组发生抗结核药物耐药、因肝损害被迫停用某些药物和终止抗结核治疗发生率分别为7.3%、4.7%和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12.2%和36.6%(P<0.05)。结论 肺结核合并HBV携带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能显著降低肝损害发生率,保证抗结核治疗的顺利和按计划进行,可能与抑制了病毒被激活,保持了正常的免疫监视功能,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由于抗结核持续进行,就不会或尽可能少地发生耐药菌株的出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县镇地区肺结核流行现状及其易感因素、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谱和优势耐药组合模式方法 采用罗氏培养基和PNB/TCH生长试验,对杭州市周边7个县镇临床诊断为肺结核的2 840例初治和712例复治患者抗酸染色阳性痰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和菌种鉴定。采用浓度比例法,检测3 152株结核分枝杆菌对链霉素(SM)、异烟肼(INH)、利福平(RIF)、乙胺丁醇(EMB)、氧氟沙星(OFX)和卡那霉素(KM)的敏感性。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核分枝杆菌优势耐药模式以及肺结核易感因素结果 3 552株分枝杆菌中,88.7%(3 152/3 552)为结核分枝杆菌,11.3%(400/3 552)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复治患者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23.7%)显著高于初治患者(8.1%)(χ2=138.67,P<0.05)。3 152株结核分枝杆菌对6种抗结核药物总耐药率为25.1%,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率分别为15.9%、4.6%和0.2%,其中SM(χ2=50.40, P<0.05)和INH耐药率较高(χ2=47.81, P<0.05)。结核分枝杆菌有35种耐药谱,优势耐药组合模式分别为INH+SM(χ2=19.19,P<0.05)、INH+RFP+SM(χ2=24.85,P<0.05)和IHN+RFP+SM+EMB(χ2=20.11,P<0.05)。来自复治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率(38.3%、36.1%、14.0%和0.9%)均显著高于初治患者(22.3%、19.3%、2.7%和0.04%)(P<0.05)。本地户籍60岁以上男性农民肺结核发病率显著较高(χ2=1 435.29,P<0.05)结论 本县镇地区肺结核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老年男性农民是肺结核易感人群,复治肺结核患者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以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显著高于初治肺结核患者,提示县镇地区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规范化治疗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胜利油田住院肺结核病人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胜利油田2000~2008年住院肺结核病人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水平及耐多药情况。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痰培养阳性的结核病人进行4种抗结核药物(INH、RFP、EMB、SM)敏感性试验,统计并分析胜利油田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结果共培养出784例结核杆菌菌株,耐药株为247例,总耐药率为31.5%,初始耐药率22.6%,获得性耐药率为57.9%,耐多药(MDR)率为9.6%。结论油田肺结核耐药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合理化疗和贯彻全程督导治疗原则在结核病的控制方面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探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结核病患者术后快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临床资料齐全的170例结核病患者。170例患者中,男100例(58.82%)、女70例(41.18%); 1~18岁年龄组18例(10.59%)、19~65岁年龄组142例(83.53%)、66~82岁年龄组10例(5.88%);肺结核39例(22.94%)、肺外结核131例(77.06%)。取术后标本采用PCR膜条杂交及二代测序技术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相关基因检测。所有患者术前进行晨痰及穿刺活检,或者术中取样进行抗酸染色涂片检测。在进行痰涂片的同时,进行分枝杆菌改良罗氏固体培养、BACTEC MGIT 960快速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结果 (1)痰液抗酸染色阳性率为9.41%(16/170),其中肺结核患者的阳性率为23.08%(9/39), 而穿刺活检或者术中取样(脓液或分泌物等)的抗酸染色阳性率为51.76%(88/170)。(2)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为27.65%(47/170),其中耐药结核病检出率为14.12%(24/170)。(3)术后标本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阳性率为51.76%(88/170);PCR膜条杂交显示,7例为NTM,4例培养联合MPB64抗原检测结果显示为NTM,但未鉴定到菌种;3例培养结果为阴性,无法进行MPB64抗原检测。7例标本进行了分子生物学菌种鉴定,1例为瘰疬分枝杆菌、戈登分枝杆菌复合感染,3例为胞内分枝杆菌, 1例为海分枝杆菌, 1例为鸟分枝杆菌,1例为脓肿分枝杆菌。(4)除去7例NTM感染患者,剩余的163例进行了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对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54.60%(89/163), 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49.69%(81/163);与培养后药敏试验结果相比,药敏试验阳性的标本中有29.79%(14/47)在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时的结果为阴性,而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与药敏试验检测结果阳性的一致性为90.00%(27/30);分子生物学耐药基因检测与BACTEC MGIT 960快速培养药敏试验联合判断对耐药结核病的检出率为63.19%(103/163)。结论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术后标本的快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区分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及是否耐药,为结核病患者术后进一步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