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MK 中期因子(Midkine)是一种肝素结合生长因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在各种肿瘤,尤其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肝癌、胃癌、胰腺癌等)中较正常组织都有高表达。MK在促进肿瘤细胞耐药、抗失巢凋亡及神经浸润(PNI)中都有着重要作用;神经浸润被视为继淋巴结转移、直接蔓延、种植转移及血行转移之后肿瘤转移的第五大途径。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肿瘤微环境中的一些小分子浸润到神经周围,包绕神经纤维,并侵入到神经束膜内进行局部转移。尽管肿瘤细胞神经浸润的具体机制目前还不甚清楚,但研究肿瘤细胞神经浸润十分必要。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就MK促进消化道肿瘤进展的相关机制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神经浸润是导致该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微环境主要包括肿瘤细胞、神经细胞和基质细胞及其组织和细胞间隙,它们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神经浸润发生发展的机制。本文对近年来该领域在上述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合腔隙解剖学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加深对其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胰腺癌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他诊疗措施的科学性决策。  相似文献   

3.
肿瘤相关间充质干细胞是肿瘤组织中特有的间充质干细胞亚群,其基因表达和调控功能都与正常组织内的间充质干细胞有较大差异。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肿瘤基质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支持作用是恶性肿瘤进展的重要原因。肿瘤相关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肿瘤组织中的核心基质祖细胞,对于支持肿瘤细胞及调控肿瘤微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肿瘤相关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常情况下,细胞生长在特定、适宜的组织微环境中,微环境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调控着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变化。实体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依赖于肿瘤组织局部的微环境变化。肿瘤局部组织微环境变化可诱导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发生改变。在肿瘤发生和演进过程中,肿瘤细胞必须逃避局部环境的控制并抵御失巢凋亡(anoikis)。肿瘤细胞的遗传不稳定性决定其表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肿瘤局部微环境变化可以诱导肿瘤细胞的表型及生物学行为发生改变,如促进肿唐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发生与进展始终伴随着与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环境中诸多的生物、物理和化学因素调控了肿瘤最终的命运与转归。肿瘤在适应和利用微环境的同时也会对微环境进行结构与功能的重塑。传统的二维(2D)细胞培养体外模型及动物整体模型无法很好地模拟肿瘤与微环境之间复杂的生物事件。基于三维(3D)细胞培养的组织工程肿瘤实验体系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模拟肿瘤细胞在体生长状态,有望作为2D培养模型和动物整体模型之间的桥梁,成为肿瘤研究模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基于3D细胞培养技术的组织工程肿瘤的基础及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肿瘤中,免疫与肿瘤自噬对肿瘤的发生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联系。在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和免疫相关细胞均参与了肿瘤自噬的调控,同时肿瘤细胞自噬又可以影响肿瘤内的免疫反应。本文综述了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因素与肿瘤自噬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肿瘤微环境已经成为肿瘤发生、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肿瘤的耐药不仅是肿瘤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也与肿瘤所处的微环境相关联。而肿瘤微环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即由各种细胞介导产生的微环境,同时也包括各种生理因素而造成的微环境,如缺氧、微酸、较高的肿瘤组织间隙液压(IFP)。在肿瘤耐药的发生过程中他们相互交叉地共同改变着肿瘤内环境而最终导致肿瘤耐药的形成。本文将从非细胞机制介导的肿瘤微环境所致的肿瘤耐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受遗传与环境双重因素影响,是多基因参与和多阶段演进的复杂过程,不仅受肿瘤细胞自身的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调控,还受着微环境变化的影响,慢性感染和炎症被认为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约25%的肿瘤由炎症发展而来。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炎性细胞  相似文献   

9.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针对趋化因子受体的抗体及小分子拮抗剂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然而肿瘤微环境中的趋化因子为数众多,相互关系极其复杂,有必要确立针对趋化因子网络的多靶点调控策略。DARC、D6、CCX—CKR、Evasins、US28等趋化因子结合蛋白(CKBP)可以同时捕获肿瘤微环境中的多种促肿瘤性趋化因子,管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已经或正在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常侵犯神经,出现局部感觉异常或运动障碍,传统观点认为肿瘤-神经作用关系为单向,肿瘤细胞沿神经生长,神经被动受侵,即神经周浸润.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中存在新生神经纤维成分,即神经新生,并发现其在肿瘤发生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新生神经促肿瘤发生可能机制有: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肿瘤细胞增殖、调控肿瘤血管生成、上调癌症相关信号通路等.研究提示抑制神经新生可有效延缓多种肿瘤的发病及进展.肿瘤微环境内神经新生现象的发现为癌症发病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野,随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抗神经新生或可成为肿瘤治疗潜在的新靶点.文章围绕恶性肿瘤中新生神经与神经周浸润、肿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旨在探讨神经周浸润在恶性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以为防治恶性肿瘤提供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胰腺癌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恶性疾病,进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生存率一直得不到提高。肿瘤进展不仅取决于肿瘤细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而且与多种非肿瘤性基质细胞构成的微环境密切相关。胰腺星状细胞是产生癌周基质及其相关因子的重要细胞,近年来成为胰腺癌研究新热点。本文论述了胰腺星状细胞分泌的多种能够促使胰腺癌增殖迁移的细胞因子(TGF β,IL 6,FGF2和TGF α)及其已经发现的靶向药物,这些细胞因子有望成为药物筛选靶点。  相似文献   

12.
晚期胰腺癌患者往往伴有中到重度疼痛,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缩短生存期.早期的神经浸润是导致患者生存期短和中重度疼痛的主要原因,神经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炎性细胞的参与,不同程度地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随之分子通路中的疼痛信号物质和疼痛通道大量产生,导致患者重度疼痛.随着对各个信号通路研究的深入,神经生长因子及受体通路、趋化因子、疼痛通道和非编码mRNA等都是潜在治疗的靶点.本文对胰腺癌疼痛机制进行总结,为后续机制的研究、治疗靶点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基于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预后营养指数(PNI)建立的PLR-PNI评分对胃癌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1例行胃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根据5年生存率确定PLR、PNI的最佳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分为高PLR组(PLR≥148,1分)和低PLR组(PLR < 148, 0分),高PNI组(PNI≥47, 0分)和低PNI组(PNI < 47, 1分)。评估不同评分病人预后情况。结果PLR-PNI=2的病人,5年总生存率低于PLR-PNI = 1或0的病人(11.36% vs 32.79或63.64,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差、TNM分期晚、PLR-PNI评分高是影响胃癌病人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结论术前高PLR-PNI是预测胃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该评分系统可应用于临床以识别高危病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腺癌微环境下趋化因子C-X-C配体5(CXCL5)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38例胰腺癌组织标本中CXCL5的表达;应用ELISA检测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HPDE6-C7及胰腺癌细胞系AsPC-1,PANC-1, BxPC-3上清液中CXCL5的表达;分析CXCL5表达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总生存率的相关性;采用BxPC-3细胞上清液(BxCM)体外模拟胰腺癌微环境,流式细胞仪、ELISA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实验评价肿瘤微环境下CXCL5对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CXCL5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4.448 vs. 1.910,P<0.05),在各胰腺癌细胞系上清液中表达量也均明显高于HPDE6-C7细胞(均P<0.05);CXCL5表达量与胰腺癌的TNM分期、血管侵犯有关(均P<0.05);CXCL5高表达胰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者(5.263% vs. 26.316%, P<0.05);下调CXCL5能够显著降低BxCM对DC的抑制(均P<0.05)。结论 CXCL5在胰腺癌中表达异常增高且与胰腺癌的TNM分期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DC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是当今时代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是癌症治疗失败和癌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分子机制复杂,涉及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的变化。外泌体是由活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小体,其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miRNA、lncRNA等成分,可在细胞间转运从而调节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显示外泌体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可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影响肿瘤转移前微环境形成,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方式调控肿瘤转移。本文将从外泌体主要成分入手对外泌体在肿瘤转移调控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刘震  阮林 《医学综述》2014,(16):2928-2930
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肿瘤患者的镇痛已成为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阿片类药物是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及术后镇痛的重要药物。有研究表明,一些常用的阿片类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增殖作用,但其对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的影响及机制尚存在争议。肿瘤与其微环境的关系极为复杂,药物剂量和用药方案的改变对肿瘤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异。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为今后制订合理的麻醉和癌痛镇痛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一种用于辅助诊断肝门部胆管癌(HC)的人工智能(AI)算法模型,评价其识别肿瘤细胞及周围神经侵犯(PNI)的能力.方法 采用AI算法对825张HC和175张非癌变组织图像(600张为训练集,300张为测试集,100张为比较数据集)进行深度学习,将不同参数的GoogLeNet和DenseNet相结合的神经网络用于HC细胞和PNI的特征提取和深度学习.比较该AI算法模型与3名病理科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各1名)在判断肿瘤有无及肿瘤细胞百分比的差异.结果 基于深度学习的AI算法可以准确识别HC组织标本图像中的肿瘤细胞及PNI.AI算法诊断肿瘤的能力可与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副主任医师媲美,且在评估肿瘤细胞百分比方面更胜一筹.结论 AI算法模型在识别HC肿瘤细胞及PNI方面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预后营养指数(PNI)与乳腺癌的预后及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肿瘤外科收治的乳腺癌病人90例的临床资料与随访资料,分析PNI与其临床病理及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PNI评分较高的病人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 < 0.01);PNI与乳腺癌的免疫组化指标Her-2、Ki-67均有关,PNI≥45组病人的Her-2和Ki-67阳性率均低于PNI < 45组(P < 0.05);PNI≥45组病人肿瘤直径小于PNI < 45组(P < 0.01);PNI≥45组乳腺癌局部复发率为3.33%,与PNI < 45组复发率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NI≥45组全身转移率为5%,低于PNI < 45组全身转移率20%(P < 0.05)。结论PNI是乳腺癌的一种预后预测指标,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Monolayer cell culture models ar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models used for in vitro research of pancreatic carcinoma chemosensitivity. However, these models neglect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umor cells and the impact of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Such tumor cell monolayers poorly mimic the solid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hemosensi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in a three-dimensional culture system 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in drug sensitivity between a scattered cell culture model and a multicellular spheroid culture model. Methods Three pancreatic cancer cell lines (SW1990, ASPC-1 and PCT-3) were cultured in three-dimensional collagen gels as well as in traditional two-dimensional monolayers. The chemosensitivities of the pancreatic carcinoma cells to 5-fluorouracil (5-FU), gemcitabine, and oxaliplatin in vitro were detected by both the Cell Counting Kit-8 test and the collagen gel droplet-embedded culture drug-sensitivity test. Results In the two-dimensional culture model, differences in the chemosensitivities of the cloned pancreatic carcinoma cells and scattered cells existed for some concentrations of 5-FU, gemcitabine and oxaliplatin.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culture model,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hemosensitivities of the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between the scattered cells and multicellular spheroids (P 〈0.05). Conclusion Pancreatic carcinoma cells exhibit multicellular resistance in three-dimensional cul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