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昌市2006年6月—2011年6月农药中毒状况。方法收集该市2006年6月—2011年6月的农药中毒网络报告的病例资料,利用SPSS 13.0软件分析农药中毒的分布状况。结果该市农药中毒总例数为1 911例,死亡44例,病死率为2.30%,非生产性中毒1 280例(67.0%)。生产性中毒男性多于女性,非生产性中毒女性多于男性。第3季度为生产性中毒的高发季节。中毒类型以有机磷农药为主。结论该市农药中毒以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统计分析某县2009-2012年农药中毒情况,以加强农药中毒的防治。方法对该县2009-2012年上报的农村农药中毒报告卡、农药中毒季/年报表以及个案调查表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2年期间该县上报农药中毒92例,死亡5例;农村农药中毒人数明显多于城镇;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22例(无死亡病例),男性多于女性;非生产性农药中毒70例,女性多于男性;中毒年龄多为(35~44)岁。结论该县农药中毒主要以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主,相关部门需要做好农药销售管理工作,以减少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铜陵市432例农药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铜陵市农药中毒的发生情况,为制定农药中毒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07年铜陵市农药中毒监测系统报告的432例农药中毒病例和主动监测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07年监测农药中毒病例432例,死亡11例,病死率2.55%;生产性中毒病例多于非生产性中毒,生产性中毒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非生产性中毒女性多于男性;中毒病例年龄集中在25-65岁,以有机磷农药为主;农药中毒主要集中在7-9月份,病例多发地为县域区。结论:预防农药中毒,应采取多部门协作的干预措施,提高农药中毒的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富阳市农药中毒情况,为制定农药中毒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富阳市2002-2005年报告的农药中毒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年来全市共发生农药中毒540例,死亡42例,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47例,男性多于女性,无死亡病例;非生产性农药中毒493例,女性多于男性,死亡42例,死亡率为8.52%.(2)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患者中,女性高峰年龄较男性前移10年.(3)农药中毒基本分布在农村,占92.59%;生产性农药中毒主要集中在第3季度,占80.85%,非生产性农药中毒集中趋势不明显.(4)引起中毒的农药类别以有机磷农药为最高,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占70.93%和85.71%.结论富阳市农药中毒严重威胁群众的健康,应采取干预措施,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台州市三门县农药中毒病例特征,为防治农药中毒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农药中毒网络直报系统导出2014—2018年三门县农药中毒病例资料,收集医院上报的农药中毒报告卡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农药中毒的基本情况、人群分布、季节分布和农药类型分布。结果 2014—2018年三门县报告农药中毒378例,死亡8例,病死率为2.12%。农药中毒以非生产性中毒为主,336例占88.89%。男性中毒210例,占55.56%,死亡3例,病死率为1.43%;女性中毒168例,占44.44%,死亡5例,病死率为2.98%。农药中毒病例以31~80岁为主,285例占75.40%。农药中毒病例报告5月最多,12月最少。中毒农药类型以杀虫剂为主,234例占61.90%,其中有机磷类130例,占杀虫剂的55.56%。8例死亡病例均为非生产性中毒。结论三门县农药中毒病死率为2.12%,中毒病例男性多于女性,农药中毒多发于5月,非生产性中毒是发生农药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收集并分析2007—2017年蚌埠市农药中毒数据,全市共报告农药中毒13135例,死亡210例,病死率1. 60%;生产性中毒以男性为主,高发年龄35~55岁,7~9月份病例最多;非生产性中毒以女性为主,高发年龄25~45岁,4~6月份病例最多;地区分布以五河县最高;农药中毒的类别以杀虫剂为主;以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主;女性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资阳市农药中毒发生的特点及原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资阳市2011—2014年农药中毒网络报告数据,采用excel数据库和传统的统计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4年资阳市共报告农药中毒2 424例,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142例,占5.85%;死亡9例,病死率6.34%。非生产性农药中毒2 282例,占94.15%;死亡63例,病死率2.76%。生产性农药中毒的高发年龄为35~54岁,占35.92%;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高发年龄以15、35~44和≥65岁3个年龄段人数较多,占53.33%;生产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均以女性为主,占57.8%和53.9%。生产性农药中毒全年以6—9月份病例最多,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全年以3—6月份病例最多;地区分布构成比以简阳市最高1 016例(37.1%),其次为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农药中毒的类别分别以杀虫剂有机磷为主,占58.4%,农药占53.5%。结论资阳市农药中。毒以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主,女性多于男性,中毒农药主要为杀虫剂有机磷农药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农药中毒现状,为预防和控制农药中毒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平台,对内蒙古自治区2006—2015年农药中毒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蒙古自治区2006—2015年各年度报告农药中毒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共报告农药中毒1 201例,死亡91例,病死率为7.91%。非生产性农药中毒(1 088例,占90.59%)为主要的农药中毒类型。113例生产性中毒病例死亡4例,1 088例生产性中毒病例死亡91例。生产性中毒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女性=1.17:1),非生产性中毒病例中女性多于男性(男性:女性=0.92:1)。中毒的平均年龄为42.65岁,25~54岁年龄段中毒最多(784例,占65.35%)。农药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第二、三季度发生率较高(774例,占64.45%);生产性农药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集中性,有59.29%集中于第三季度;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以第二、三季度最多,占61.76%。杀虫剂(956例,占79.60%)为引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物,其中又以有机磷农药中毒(87.87%)为主。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农药中毒主要以非生产性中毒为主,引起中毒的农药种类以杀虫剂为主。相关部门应加强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并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杭州市急性农药中毒情况,以拟定有效管理措施,控制与降低农药中毒的发生。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网络平台,选取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职业卫生子系统中杭州市2007-2008年农药中毒报告卡,并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07-2008年杭州市累计上报农药中毒总数1 742例,死亡144例,病死率8.3%;农药中毒中,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占中毒比例的85.4%。②生产性农药中毒男性病例数多于女性,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女性高于男性。③杀虫剂是引起农药中毒的主要毒物,占总中毒例数的83.8%,其中又以有机磷农药中毒为主。④中毒地区以郊县农村为主,占中毒病例总数的92.4%。⑤生产性农药中毒季节性明显,以第三季度最高,占69.7%。结论:杭州市郊县农村农药中毒情况严重,应积极采取并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合肥市农药中毒的发病情况和生产性农药中毒的因素,为制定农药中毒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年合肥市农药中毒监测系统报告的1386例农药中毒病例和主动监测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06年监测农药中毒病例1386例,死亡76例,病死率5.48%;非生产性中毒病例多于生产性中毒,生产性中毒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非生产性中毒女性多于男性;中毒病例年龄集中在15~55岁;杀虫剂中毒占74.7%,以有机磷农药为主;生产性农药中毒主要集中在第3季度,占89.6%,病例多发地为县域区;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施药者的文化程度、施药时段、工作时间、个人防护状况、农药毒性与中毒关系密切(P〈0.05),生产实行适当的个人防护、选择早晚凉爽时间、工作时间短、使用低毒农药可以有效防止中毒发生。结论预防农药中毒,应采取多部门协作的政府干预策略,提高中毒预警水平和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杭州市西湖区农药中毒病例的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2005—2013年杭州市各级医疗机构上报的西湖区农药中毒卡,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3年杭州市西湖区共发生农药中毒139例,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24例,占17.3%,无死亡病例;非生产性农药中毒115例,占82.7%,死亡10例,病死率为8.7%。生产性农药中毒以45~55岁年龄组居多,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以35~45岁年龄组居多。生产性农药中毒以男性为主(15例,占62.5%),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以女性为主(70例,占60.9%)。农药中毒季节性比较明显,主要发生在第3季度。致使生产性农药中毒以及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农药均以有机磷类为主,分别占58.3%和61.9%。生产性农药中毒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均以农村地区为主。[结论]杭州市西湖区农药中毒以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主,生产性农药中毒以男性为主,引起中毒的农药以有机磷类为主,必须加强农药相关知识的普及宣教,加强监管,有效防控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杨浦区2007年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监测病例发生特征,探讨干预方法。[方法]分析2007年杨浦区医疗机构报告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的基本特征。[结果]杨浦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共120例(死亡7例),其中女性73例(占60.8%);冬、春季高发;中毒年龄以20-30岁居多(占36.7%);中毒原因主要为煤气灶(占51.7%)和煤气热水器(38.3%)使用不当。[结论]加强冬、春季室内通风,进行自救互救知识培训,特别是在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群体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贵州省农村急性农药中毒情况,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农药中毒的发生。[方法]整理2006—2010年贵州省农药中毒报告卡,分析病例特征。[结果]急性农药中毒病例191例,非生产性农药中毒173例,死亡22例,均为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中毒患者15~34岁年龄段病例最多,占59.7%,60岁以上老年人占5.8%,女性占64.9%,1—6月中毒高峰期病例占53.9%。引起中毒的农药品种主要为杀虫剂中的有机磷类,病例为118例。[结论]农药中毒依然是危害贵州省农村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防治,尤其要高度重视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关注农村青壮年女性和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相似文献   

14.
钟亚  李钢 《职业与健康》2012,28(16):1955-1956,1960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农药中毒基本情况,掌握中毒发生的特点,加强农药中毒的预防和管理。方法对辖区内2009—2011年上报的"农村农药中毒报告卡及个案调查表"、农药中毒季报表、年报表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 2009—2011年共计发生农药中毒587例,死亡12例,总中毒死亡率2.04%。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112例,中毒死亡率为0;非生产性农药中毒475例,死亡12例,中毒死亡率2.53%;生产性农药中毒的时间特点比较明显,以7、8月份为主,占全部中毒人数的74.11%。结论浦东新区农药中毒以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主;建议加强对从业人群进行安全操作和防护知识的培训;加强农药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各环节的监管力度,减少高毒农药的使用;减少误服、自杀等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发生。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的诊断、急救能力,切实减少因农药中毒而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彭州市农药中毒特征, 为制定农药中毒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中彭州市2010-2017年全部农药中毒报告病例, 对其发病特征、中毒原因等进行分析。
结果 2010-2017年网络报告农药中毒病例共计1 637例, 死亡59例, 病死率3.60%。中毒病例以非生产性中毒为主, 1 574例(占96.15%); 平均年龄(41.95 ±19.33)岁, 30~45岁年龄组的农药中毒病例最多(占25.11%); 男女性别比为1:1.06, 非生产性中毒女性多于男性; 春季和夏季农药中毒病例数相对较多; 导致中毒的农药以除草剂为主, 有机磷排第二。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中毒、各年份间中毒、不同性别间中毒、不同季节间中毒的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P < 0.05), 杀虫剂、除草剂致死率高于其他种类农药(P < 0.05)。
结论 彭州市农药中毒特征与四川省农药中毒病例报告的总体趋势一致。应规范农药销售、购买和使用, 加强农村的农药管理; 应给予留守妇女和老人更多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张传会  刘弢 《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11):683-684,687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市2007至2008年农药中毒情况的分析,探讨该地区农药中毒的严重程度、中毒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收集该市2007至2008年度农药中毒全部报告1101例,对病死率和构成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市共发生急性农药中毒1101例,死亡55例,总病死率5.00%。中毒死亡以35~55岁年龄组最高(39.33%),男性和女性的中毒病死率分别为4.42%和5.60%。引起中毒的农药以有机磷杀虫剂为主。生产性农药中毒以夏、秋季高发,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无明显季节性。[结论]该市急性农药中毒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应减少使用和替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高毒农药,加强农药使用过程中的个人防护,加强农村人口的心理卫生教育,提高农村医疗机构院前急救水平,以减少急性农药中毒和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项丹红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565-1568
目的分析2002—2011年度上海市闵行区职业病的发病情况和趋势,更好地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区2002—2011年度职业病新发病资料使用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2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海市闵行区2002—2011年度职业病发病呈先升后降的抛物线型趋势;共有新发病691例,男性(598例)占86.54%,女性(93例)占13.46%;其中按职业病病种发病占前4位的是职业性皮肤病(35.89%)、职业中毒(17.08%)、职业性眼病(15.05%)、尘肺病(14.91%);发病以中青年为主,年龄在20~49岁的患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78.73%;发病时接毒工龄小于3 a的人数占53.84%。结论 2002—2011年度上海市闵行区职业病病种中高风险职业病为职业性皮肤病、职业中毒、职业性眼病和尘肺病,急性职业中毒防治工作仍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青岛市急性农药中毒的现状,为制定控制与减少农药中毒的有效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农药中毒数据库,将2009年农药中毒报告数据库导入Excel进行汇总,统计学处理用SPSS 12.0统计软件。[结果]2009年青岛市共报告农药中毒497例,死亡50例,病死率10.06%。其中,生产性中毒、非生产性中毒分别占中毒总数的4.83%和95.17%。中毒者平均年龄47.12±17.33岁,35-54岁占45.07%。杀虫剂是引起农药中毒的主要类别,占80.89%。其中,87.81%是有机磷杀虫剂中毒,以敌敌畏、对硫磷、氧乐果(含乐果)、甲胺磷为主。[结论]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是我市急性农药中毒主要来源,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药监管力度,降低农药中毒发生率,维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泸州市急性农药中毒的情况,为采取有效的中毒防控措施,减少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2008—2018年泸州市农药中毒病例报告卡相关数据,纳入生产性中毒(生产性自用、生产性受雇)和非生产性中毒(非生产性自服、非生产性误服引起的中毒)病例,对病例的中毒原因、中毒病例的特点、中毒时间和地区、农药的品种进行分析。
  结果  2008—2018年泸州市共报告农药中毒1 017例,其中生产性中毒占6.78%,非生产性中毒占93.22%,自服659例,是误服289例的2.28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P < 0.05)。农药中毒死亡50例,病死率为4.92%,其中非生产性中毒病死率(5.17%)是生产性中毒病死率(1.45%)的3.5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男性占51.4%,女性占48.6%,但男性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数远多于女性。各年龄组中,60岁以上的老年病例最多,占32.35%,且病死率最高(7.29%)。948例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病例中,自服死亡46例,病死率6.98%,误服死亡3例,病死率1.0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生产性中毒多发生在7—9月,非生产性中毒多在1—3月。报告中毒病例数居前三的为泸县、古蔺县、合江县。杀虫剂中毒病例最多,占65.68%。
  结论  泸州市农药中毒以非生产性中毒为主,应重点关爱留守老人,对有自杀倾向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农药使用、储存等方面的管理,减少农药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