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评价辛伐他汀联用多烯康及两药单用治疗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03例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辛伐他汀+多烯康组33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d,多烯康4.05g/d;辛伐他汀组42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d;多烯康组28例,给予多烯康4.05g/d;治疗12周,观察降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辛伐他汀+多烯康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均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0.01);辛伐他汀组TC、LDL—C显著降低(P〈0.01),HDL—C升高(P〈0.05);多烯康组TG下降明显(P〈0.01),TC及LDL—C下降、HDL-C升高不明显(P〉0.05)。结论 辛伐他汀+多烯康组降低TC、TG、LDL—C明显,升高HDL—C明显;辛伐他汀组降低TC、LDL—C及升高HDL-C明显;多烯康组降低TG明显。辛伐他汀+多烯康组与单用辛伐他汀组不良反应轻微,多烯康组无明显不良反应。提示对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两药联用疗效好而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脂康胶囊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72例血脂异常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血脂康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脂康胶囊调节血脂疗效肯定,无明显不良作用,适用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6月人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血脂变化,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C及LDL-C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TG及HDL-C水平两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H;现影响病情的严重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正常.不良反应主要以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以及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结论小剂量瑞舒伐他汀较辛伐他汀在降低TC、LDL-C水平方面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研究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脂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46例脑梗死患者和46例健康对照组,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l(ApoAl)、载脂蛋白B(ApoB)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TG、TC和LDL-C、ApoB均比对照组增高(P〈0.05),HDL-C、ApoAl均比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血脂变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宇 《江苏医药》2002,28(11):850-852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并计算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利用超声法测定静息时肱动脉内径基础值(D0)、反应性充血试验时肱动脉内径(D1)。结果 辛伐他汀组TC、TG和LDL-C显著下降(P<0.05,或P<0.001);而对照组血脂无明显变化。两组D0均无显著变化(P>0.05);辛伐他汀组D1显著增高(P<0.001),对照组D1显著变化(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显著降低血脂,且能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给予所有患者常规治疗和密切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血清CRP变化及血脂达标率。结果2组治疗前TC、TG、LDL-C、HDL-C等血脂指标及血清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TC、TG、LDL-C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TC、TG、LDL-C、HDL-C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对患者血脂及血清CRP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 mg ,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10 mg ,1d 1次,疗程均为8周,检测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肝功、肌酸激酶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三酰甘油(TG)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轻度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治疗高脂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53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辛伐他汀20mg,1次/d;同时给予曲美他嗪20mg,3次/d;均连续口服3个月。结果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功能明显改善,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辛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能明显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改善心功能,有效降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试验组给予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水平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SBP、DBP、TC、TG、LDL-C、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BP、DBP、TC、TG、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HDL-C水平显著上升(P〈0.05);2组间患者治疗后的SBP、DBP、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用药后的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伴高血脂临床治疗中,应用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疗法,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晓丽  梅霞 《中国药业》2009,18(11):68-69
目的比较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42例)和阿托伐他汀组(40例),辛伐他汀剂量为20mg/d,阿托伐他汀剂量为10mg/d,均口服治疗,疗程为2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脂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2月后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明显升高(P〉0.05),治疗2月后两组间调脂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疗效好且安全,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
李宝忠 《中国药业》2013,(20):31-33
目的探索他汀类药物治疗稳定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的基本特征和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LDL—c/apoB)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医院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男性冠心病患者(试验组)和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各107例,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甘油三酯(TG)和印oB,计算LDL-C和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结果试验组(n=107)的LDL—C/apoB比值显着低于对照组(n=107)(中位数,1.16与1.18,P=O.01)。血清TG≥150mg/dL组LDL—C/apoB明显低于血清TG〈150mg/dL组(P=0.012),血清HDL—C〈40mg/dL组的LDL—C/apoB明显低于血清HDL-C≥40mg/dL组(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升高的血清TG是小颗粒低密度脂蛋白的独立预测因素(β=-0.154,P=0.02)。在LDL~C〈100mg/dL组中,升高的血清TG也是小颗粒低密度脂蛋白的独立预测因素(β=--0.243,P=0.012)。结论血清LDL—C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定性特征可用于监测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效果。由于高TG水平与小颗粒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对于血清TG水平升高的患者尤其适合。  相似文献   

12.
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不良反应和效价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89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洛伐他汀组,分别给予辛伐他汀10mg/d和洛伐他汀20mg/d,疗程6周。比较治疗前、治疗6周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和效价比。结果:治疗前与治疗6周后相比,两组患者TC、TG、LDL-C均显著下降(P〈0.05),HDL-C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降脂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不良反应均较少且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降低1%所需费用分别为辛伐他汀3.82元和洛伐他汀4.04元。结论: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均疗效显著且安全,但在效价方面洛伐他汀比辛伐他汀有优势,值得加大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应用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疗效进行观察,探讨这种降脂疗法的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50例,在冠心病基础治疗上,给予洛伐他汀30mg口服,1次/d,每晚饭后顿服,1个疗程12周。检测血脂中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记录服药期间不良反应,比较观察期间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患者TC、TG、LDL-C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升高(P〈0.05)。降低TC、TG、LDL-C总有效率分别为88%、64%、80%,升高HDL-C总有效率为66%;TC、TG、LDL-C的达标率分别为62%、44%、66%。患者对药物均有良好的耐受性,无因不良反应退出观察者。结论:洛伐他汀对降脂和预防冠心病疗效显著,价格相对低廉,服用方便,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对血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11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每天40mg,连续服用12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检验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CRP和IL-6。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HDL-C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RP和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具有有效的调脂及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若青  杨春燕  李洁冰  胡静  张莉 《河北医药》2009,31(13):1556-1558
目的分析餐后血脂代谢异常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8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后者又分为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同时测定患者空腹及餐后4h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I)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空腹血清TC浓度显著增高(P〈0.05),冠心病组餐后4h血清TG、LDL-C浓度显著升高(P〈0.05),HDL-C浓度显著降低(P〈0.05)。餐后4h血清中TC、TG、LDL-C含量随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增加,HDL-C、ApoAI含量随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减少,TC、TG、LDL-C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HDL-C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78、0.061、0.025和-0.145,P〈0.05)。结论餐后血脂代谢紊乱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有内在的联系,对于预测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及其进展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2011年1月收治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各55例;分别给予安慰剂和辛伐他汀40mg/d,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Cr)、24h尿微量白蛋白(UMA)、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压水平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G、TC、HDL—C、LDL~C、Cr、UMA及hsCRP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HDL—C、LDL—C、Cr、UMA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辛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后TG、TC、HDL—C、LDL—C、Cr、UMA及hsC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尿蛋白水平,可用于早期肾病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明显改善病情,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脂各组分对糖尿病并冠心病(CHD)预测的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并CHD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指标,并对2组进行Gensini评分。结果观察组TC、TG、LDL-C、ApoB、LP(a)水平及Gensin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HDL-C、ApoA1、ApoA1/ApoB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各组分与Gensini积分进行相关分析示除ApoA1、HDL-C与其呈负相关,其余指标[TC、TG、LDL-C、Lp(a)、ApoB]均与其呈正相关;观察组各血脂异常中ApoB及LDL-C异常所占比重较大。结论糖尿病并CHD患者脂代谢紊乱明显,血脂各组分与糖尿病并CHD有密切关系,尤其与ApoB及LDL-C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63例冠心病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辛伐他汀 阿昔莫司组(32例)和辛伐他汀组(31例)。2组患者均接受正规的抗心肌缺血治疗,辛伐他汀 阿昔莫司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阿昔莫司500mg/d;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均较治疗前下降,辛伐他汀 阿昔莫司组TC、LDL-C、TG下降更为显著,并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辛伐他汀 阿昔莫司组除皮肤反应发生率较高外,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相近。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能降低LDL-C和TC,并能升高HDL-C,是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