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恩辉  魏力  王海洲  何倩伟  陈海云 《新中医》2016,48(10):112-114
目的:探讨持续牵引器在预防干骺端粉碎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后桡骨复位丢失的作用。方法:将干骺端粉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试验组患者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后配合持续牵引器持续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纯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记录整复后、骨折愈合时2组桡骨茎突高度、尺偏角、掌倾角的情况。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无并发症。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后,2组桡骨茎突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均恢复到正常范围,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试验组桡骨茎突高度、尺偏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而掌倾角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持续牵引器牵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减少骨折复位丢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联合中药熏洗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17年1月68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病例资料,其中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联合中药熏洗组(石膏组)33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钢板组)35例,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观察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Robbins腕关节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石膏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钢板组(P0.01),治疗6个月后石膏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小于钢板组(P0.05)。两组腕关节活动度及Robbins腕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在骨折复位方面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联合中药熏洗组,但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后者,在功能恢复及安全性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分期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愈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64.10%、58.9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100.00%、97.4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治疗后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治疗后各时点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同时点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疼痛,消除水肿,加速骨折愈合,减轻疼痛,且可较好地纠正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  相似文献   

4.
王海洲  冯恩辉  陈平 《新中医》2015,47(1):116-118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悬吊牵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骨折对位的维持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则单纯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悬吊牵引治疗,对比整复后、骨折愈合时2组间桡骨茎突高度、尺偏角、掌倾角丢失值,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2组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无并发症。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后,2组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骨折临床愈合时,试验组桡骨高度丢失值小于对照组(P<0.05);2组尺偏角、掌倾角丢失值相当(P>0.05)。治疗后3月,腕关节评分优良率试验组为85.71%,对照组为62.8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配合悬吊牵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减少桡骨茎突高度丢失,提高桡骨远端骨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使用拧毛巾复位法,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对照组32例使用常规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观察2组治疗后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短缩等影像学指标和PRWE评分,比较组间治疗前后影像学改变和功能恢复指数。结果:治疗组首次整复后和拆除固定后均可达到满意复位。治疗组在控制掌倾角、尺偏角复位丢失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桡骨短缩和PRWE评分方面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法整复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疗效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夹板与石膏外固定治疗老年C型Colles骨折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闭合手法整复夹板与石膏外固定治疗老年C型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老年C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闭合手法整复后,治疗组予小夹板外固定,对照组予管形石膏外固定。测量整复前、整复后当天和拆除固定时(第6周)X线桡骨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变化,观察2组的解剖位置丢失情况。拆除固定后6个月,根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法进行关节功能评价。结果 2组整复后当天、拆除固定时与整复前比较,桡骨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固定时与整复后当天比较,桡骨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均有不同程度丢失(P0.05),对照组丢失程度更为明显(P0.05)。拆除固定后6个月治疗组腕关节功能优9例,良26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77.8%(35/45);对照组中优4例,良22例,可10例,差9例,优良率为57.8%(26/4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C型Colles骨折比管形石膏固定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使用拧毛巾复位法,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对照组32例使用常规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观察2组治疗后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短缩等影像学指标和PRWE评分,比较组间治疗前后影像学改变和功能恢复指数。结果:治疗组首次整复后和拆除固定后均可达到满意复位。治疗组在控制掌倾角、尺偏角复位丢失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桡骨短缩和PRWE评分方面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法整复纸夹板联合木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疗效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68例患者,其中闭合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40例,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治疗28例。通过桡骨远端的解剖复位程度(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系统、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及手的握捏力等指标来评价两组腕关节功能。[结果]两组解剖复位程度X线评估结果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优于手法复位组,而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及手的握捏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不一定要解剖复位,可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从而避免手术的风险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超腕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92例老年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采用手法整复超腕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治疗。比较2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复位当天、复位后4周的桡骨相对高度及关节面塌陷程度,并比较2组治疗2个月后的疗效。结果研究组复位后4周与复位当天的桡骨相对高度和关节面塌陷程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均0.05),对照组复位后4周的桡骨相对高度低于复位当天和研究组(P均0.05),关节面塌陷程度大于复位当天和研究组(P均0.05);研究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97.83%,优于对照组的86.96%(P0.05)。结论手法整复超腕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更好地预防桡骨高度丢失及关节面塌陷,促进骨折愈合,并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桂光明  曹波  张惠  杨建  李强 《中医正骨》2016,(4):19-21,24
目的:探讨石膏托和小夹板外固定对Colles骨折复位后短期位置丢失的影响。方法:将261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手法复位骨折后,2组分别用前臂石膏托和小夹板固定患肢于腕关节掌屈尺偏位。分别于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1周,拍摄患肢腕部正侧位X线片,测量掌倾角和尺偏角。以治疗后1周患侧掌倾角或尺偏角与治疗后即刻相比变化5°作为判定骨折再移位的标准,比较2组患者骨折再移位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即刻,石膏托组掌倾角8°~18°(中位数14°),尺偏角15°~30°(中位数21°);小夹板组掌倾角8°~20°(中位数13°),尺偏角12°~31°(中位数22°)。治疗后1周,石膏托组掌倾角8°~18°(中位数13°),尺偏角15°~30°(中位数20°);小夹板组掌倾角8°~20°(中位数12°),尺偏角12°~30°(中位数21°)。石膏托组并发骨折再移位5例,小夹板组并发骨折再移位12例,石膏托组的骨折再移位发生率低于小夹板组(χ2=6.213,P=0.013)。结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采用石膏托固定较小夹板固定更有利于维持骨折端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结合舒腕活血汤患肢熏洗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西药组53例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西药治疗,中药组53例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舒腕活血汤患肢熏洗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并发症情况。结果:中药组优良率94.34%较西药组81.13%高(P 0.05);中药组骨折愈合时间较西药组短(P 0.05);2组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中药组并发症发生率5.66%较西药组20.75%低(P 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结合舒腕活血汤患肢熏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确切,并可有效加快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对不同类型Colles骨折的固定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Colles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O分型标准分为A型组(18例)、B型组(56例)、C型组(50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治疗6个月后三组患者的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的恢复情况,评价三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结果:三组患者的掌倾角增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桡骨高度增加值、尺偏角增加值、Green and O'Brien腕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型组桡骨高度增加值明显大于B型组、C型组;B型组桡骨高度增加值明显大于C型组,均P0.05;A型组、B型组尺偏角增加值均大于C型组,均P0.05;A型组、B型组尺偏角增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型组Greaen and O'Brien腕关节评分明显高于B型组、C型组;B型组Green and O'Brien腕关节评分明显高于C型组,均P0.05。结论:A型、B型Colles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可有效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维持复位后骨折端稳定;而对于C型Colles骨折固定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根据X线片及腕关节功能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可靠,优于石膏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联合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周口协和骨科医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外固定支架治疗,为观察组患者提供外固定支架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尺偏角恢复效果、掌倾角恢复效果以及桡骨高度恢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4.39%,观察组为7.32%,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外固定支架治疗,有助于加快其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改良折顶手法复位配合夹板外固定对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患儿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5例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患儿,随机分组。观察组48例采用改良折顶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术治疗。治疗1年后对比两组患儿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年后视觉模拟(VAS)评分、尺偏角、掌倾角、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复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折顶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虽复位成功率略低于手术切开复位,然而其创伤小、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复位效果良好,可作为尺桡骨远端双骨折优先考虑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丰盛正骨”结合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移位的影响因素及高风险时间。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成年患者439例,均行“丰盛正骨”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外固定治疗。治疗后1个月内桡骨短缩≤2.5 mm者389例纳入无移位组;桡骨短缩>2.5 mm,尺偏角、掌倾角出现不同程度复位丢失的50例,纳入移位组,比较2组性别、患侧、损伤类型、掌倾角丢失、外固定时间、年龄、骨折AO分型、尺偏角、桡骨短缩、尺骨稳定性、桡骨远端背侧粉碎情况。结果 2组性别、患侧、损伤类型、掌倾角丢失、外固定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骨折AO分型、尺偏角、桡骨短缩、尺骨稳定性、桡骨远端背侧粉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复诊桡骨高度丢失与首次复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复诊桡骨高度丢失与首次复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复诊时移位超过2.5 mm比例高于二次复诊、终末复诊,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骨折AO分型、尺偏角、桡骨短缩、尺骨稳定性、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超掌指关节夹板固定辅助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140例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70例)和B组(70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超腕关节夹板固定治疗,B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超掌指关节夹板固定+超腕关节夹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术后不同时间点Gartland-Werley评分,患者相关手腕评分(PRWE)满意度,术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丢失值等。结果:A组和B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1.43%(50/70),95.71(67/70);B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2、4、6及8周Gartland-Werley评分分别为(14.26±2.32)分,(10.13±1.79)分,(8.21±1.44)分,(4.08±0.75)分;B组患者术后2、4、6及8周Gartland-Werley评分分别为(11.31±2.10)分,(7.47±1.46)分,(5.05±1.01)分,(2.97±0.53)分;B组患者术后2、4、6及8周GartlandWerley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PRWE评分满意度分别为78.57%(55/70),97.14(68/70);B组患者术后PRWE评分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丢失值分别为(6.33±1.62)°,(6.51±1.75)°,(6.19±1.21)°;B组患者术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丢失值分别为(4.70±1.23)°,(4.32±1.06)°,(5.45±0.94)°;B组患者术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丢失值均显著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超掌指关节夹板固定辅助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改善腕关节活动,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程度,并降低术后骨折再移位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98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6个月后,观察患者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Robbins腕关节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掌倾角、尺偏角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Robbins腕关节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可以缩短愈合时间,改善掌倾角、尺偏角、Robbins腕关节评分,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改良超腕夹板中立位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改良超腕夹板组、普通夹板组和石膏夹板组各40例,3组均用血肿内麻醉后用提按复位法手法复位,分别用改良超腕夹板、普通夹板、石膏夹板固定,按骨折三期论证治疗。结果:3组完成复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均骨折愈合,但改良超腕夹板组维持尺偏角及桡骨长度更好(P0.05),治愈率更高(P0.05)。结论:改良超腕夹板具有操作简便,防旋转,防短缩,较好维持桡骨解剖结构,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对减少手法复位后桡骨远端骨折位置的丢失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评估劳氏伤科手法复位结合单层杉树皮夹板固定治疗中老年柯雷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因单侧柯雷氏骨折来我院接受劳氏伤科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结合杉树皮夹板固定及手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采用主要疗效标准(末次随访时的Garland-Werley Colles腕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次要指标(治疗前、治疗后首次拍片、末次随访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视觉模拟评分、并发症等方面)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估与研究。结果:两组治疗后首次拍摄X线片评估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末次随访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能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的恢复。腕关节功能评分均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夹板组与手术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劳氏伤科手法复位结合夹板治疗ABC型桡骨远端骨折相比于手术,虽然解剖对位及维持复位后的解剖位置等方面相对不足,但是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