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结合中药材商品的市场情况,制定中药材商品溯源编码为实践,为中药材商品来源追溯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方法:以中药材商品分类标准为基础和依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部颁标准及全国各个地区的地方标准所收载的中药材品种进行了统计,再结合中药材市场的实际销售情况,编制中药材商品的溯源编码。结果与结论:对前期研究中制定出的中药材商品分类标准草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首次确定了中药材商品溯源编码的规则及可行性,编制了800余种中药材、两千余个等级规格的中药材商品溯源编码。  相似文献   

2.
高天兵 《中国药事》2009,23(2):155-156
目的提出了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督管理的建议和对策。方法通过对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7种中药材的考察和抽验结果分析,研究了我国中药材主要流通渠道的中药材质量状况。结果与结论中药材不仅是生产中药饮片的原料,还可以用于生产中成药和临床调配制剂使用;其质量的优劣不仅会影响中药饮片的质量,而且还能直接影响制剂的质量和疗效。因此必须加强对中药材质量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3.
李长春 《医药世界》2004,(11):36-36
中药材可称为国宝,我国中药材市场却出现了质量连年下降的局面。不仅影响了中药材、中成药的疗效和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中医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丘陵 《中国药业》2012,21(2):15-16
该文针对重庆市南川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以西部药博园建设为主线,通过实施招商引资、订单生产、树立品牌、培育市场和产学研一体化实现中药材产业的上档升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张继  赵京春 《中国药师》1998,1(4):189-192
中药材品种的质量好坏是保障中医中药事业生存和发展基本条件之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搞活,中药材和中成药的研究开发、生产加工、购销市场也十分活跃,基本保障了中药生产与使用。但由于中药材品种来源复杂和生产加工规范差、有关管理部门管理不力、一些经营者的经营道德观念及业务素质较差等原因,造成合法药市与非法药并存、市场管理混乱,流通领域里的掺假、制假、贩假、以次充好等情况还十分严重。笔者近几年来对河北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药材商品市场化经营的不断发展,一些不法之徒钻空子制造和销售假胃伪劣产品,鱼目混珠,扰乱市场,导致中药材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声誉,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因而中药材鉴别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快对中药材外观的记忆,笔者采用分类记忆法,本文总结了根茎类中药材的外观特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质量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质量的调查分析与对策辽宁省东港市药品检验所(118300)唐桂梅,赵慧庆中药材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90年代的饮片使用率已比80年代有大幅度提高。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药材资源紧缺、使用量大的今天,市场中药材质量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  相似文献   

8.
李卫平  邹龙 《中国药业》2011,20(20):5-6
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工作的开展使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随着中药产业的发展,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野生药材数量普遍下降等问题也暴露出来,成为制约我国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该文就中药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发展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改进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敏  孙利华  金泉源 《中国药房》2005,16(24):1852-1854
目的:改进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模式。方法:分析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模式的现状,阐述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改进建议。结果与结论:现行的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模式,在控制中药材质量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只有通过完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培养专业人才、保护中药材资源、整顿中药材专业市场和创立中药材品牌等方式,才能得到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药材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娜  张新平 《中国药房》2008,19(6):473-474
目的:探究我国中药材市场存在的问题,为其监管提供建议及对策。方法:剖析我国中药材市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原因。结果和结论:我国中药材市场的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不容乐观,亟待加强对其质量方面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正>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7月29日发布“2003年第二季度国家药品质量公告”显示,全国17家中药材市场药品质量不令人满意,中药材市场存在的问题较多。近日国家有关部门对中药材专业市场销售的中药饮片和中药材进行抽验,不合格率达31%,有的品种不合格率竟高达80%以上。7月21日上午,广州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荔湾分局对清平中药材市场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发现一些濒危动物、毒性药品等国家明令禁止的药品纷纷出现在市场上。以上种种,无不暴露出中药材市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宁夏固原栽培中药材质量进行评价,筛选出适宜发展的品种。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的检验项目对栽培中药材质量进行全面考察。结果固原市辖区栽培中药材90%以上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的规定。结论加强规范化种植可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中药材的质量安全问题都是影响中药材专业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者认为,中药材专业市场药材质量的保障仅靠相关部门的抽查、监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强化药材市场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GAP认证现场检查情况分析与基地建设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是中药产业的物质基础,稳定优质的中药材是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生产质量的保障,也是中医临床疗效发挥的根基。规范、标准和可溯源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对中药材基地生产的基本要求。文中通过对中药材GAP认证现场检查情况的统计和分析,探讨了中药材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对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及认证准备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对于中药材市场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部分中药材的涨价打破了曾经沉寂的中药材市场,大部分品种产前涨价,产新高价,产后平稳让中药材种植得到更大的利益。曾多年徘徊,甚至烂市的品种如芦巴子、白芍、太子参、牡丹等等似乎如神话般的已涨至一个合理价位。2006年如期而至,今年的市场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呢。是涨是落,这不仅是无数经营期待了解的问题,同时也是广大药材种植和广大中药材生产厂商更加关注的焦点。为此,笔从不同角度把脉2006年中药材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是中医防病治病和中药产业链环中最重要物质之一,社会的进步和需求呼唤着中药材现代化发展。陕西的中药材现代化发展已经起步,并具有雏形。通过分析陕西中药材生产、初加工等现状,对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AP),结合陕西各地区中药材GAP基地的建设,对各地区的中药材现代化发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张丽威 《黑龙江医药》2012,25(2):281-283
中药材是加工中药饮片和生产中成药的原料药,其品种的真伪、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中药材存在很多问题,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采取各种各样的不法手段,在中药材中掺假、混杂,以降低成本,所以中药材的质量越来越令人担忧,伪劣品、混淆品频频出现,使药材市场混乱,生产企业很难购到质量合格的药材,给生产中成药及饮片的企业带来了重重障碍,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保证用药的安全,各监管部门、使用部门及销售部门应重视药材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赵金科 《黑龙江医药》2013,26(1):104-106
中药材是加工中药饮片和生产中成药的原料药,其品种的真伪、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中药材存在很多问题,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采取各种各样的不法手段,在中药材中掺假、混杂,以降低成本,所以中药材的质量越来越令人担忧,伪劣品、混淆品频频出现,使药材市场混乱,生产企业很难购到质量合格的药材,给生产中成药及饮片的企业带来了重重障碍,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保证用药的安全,各监管部门、使用部门及销售部门应重视药材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信息化追溯体系是中药材质量管理的重要措施,应加强中药材信息化追溯体系设计。本文结合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出中药材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应满足中药材质量追溯要求,体现中药材质量关键影响因素,为中药材信息化追溯体系设计、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中药材GAP研究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如辉  柯永建 《中国药事》2006,20(12):716-717
随着我国加入WTO,中药发展迎来了第二个春天。然而,我国中药质量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质量检测方法及控制技术比较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中药材生产可控性差,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阻碍中药产业的发展。中药材种植(养殖)不规范,制约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也与现代药品监督管理模式不相适应。为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颁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