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敏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315-13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刮痧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刮痧法,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3个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87%;愈显率治疗组为86%,对照组为5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痊愈患者疗程明显比对照组要短(P〈0.05)。结论针刺配合刮痧疗法对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甲钴胺辅助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所有患者在进行综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甲钴胺(弥可保)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8d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法进行评定。结果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评分,入院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于治疗后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8d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弥可保)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疗效优于维生素B12,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铁锋 《海峡药学》2010,22(2):100-101
目的探讨甘露醇辅助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收集首次诊断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强的松、维生素B1、维生素B12、地巴唑口服,同时配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以20%甘露醇静脉125mL滴注,1次/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9%高于对照组的85.7%(P〉0.05)。观察组有效患者面瘫恢复时间(7.80±3.48)d较对照组面的(10.96±3.84)d短。观察组不良反应较少,肝、肾功能、电解质无明显变化。结论甘露醇辅治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为临床上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磁疗结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磁疗结合电针组和常规针灸组,磁疗电针组和常规针灸组各86例,两组均进行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及其他相关临床治疗。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和痊愈所用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疗结合电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程短,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针刺结合直流电与西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直流电组和药物组。针刺直流电组50例采用针刺结合直流电治疗,取穴以地仓、颊车、太阳、阳白、鱼腰、牵正、下关、攒竹、迎香、合谷等为主;药物组48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三磷酸腺苷注射液,肌肉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 2,同时口服甲钴胺、地巴唑、强的松。7d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直流电组的痊愈率86.0%,药物组的35.4%,两组痊愈率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针刺直流电组有效率100%,优于药物组的81.3%(P〈0.01)。结论针刺结合直流电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12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组60例给予甲钴胺,2组基础治疗相同,疗程1个月,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甲钻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钟华  陈莉 《中国药师》2013,16(9):1388-1390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34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激素、抗病毒、维生素、理疗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17例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30 μg,im,qd,甲钴胺注射液0.5 mg,im,qd.对照组17例给予甲钴胺注射液0.5 mg,im,q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7,14 d采用H-B分级、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价,采用面神经功能主观检测评分表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平均H-B分级和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灸进行治疗,30 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9.4%,对照组优良率为48.9%,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较好,能较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面神经功能,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针灸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法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2疗程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并能明显缩短疗程,对于恢复期和迁延期面瘫具有重要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门诊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行针灸治疗;对照组48例,行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分别治疗20d后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显著,方法简单,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於芸 《黑龙江医药》2013,(5):858-860
目的:介绍复方细辛颗粒内服外敷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方法。方法:7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9例。分别采用复方细辛颗粒内服外敷与针刺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细辛颗粒内服外敷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优于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2.
宿丽心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157+174-157,174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时机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1月在本院门诊接受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8例,根据患病时间长短分为对照组(病程〉7d)和观察组(病程≤7d)各44例。结果对照组痊愈率为63.64%,观察组痊愈率为79.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4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针灸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恢复率和缩短病程,而且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时机的把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方牵正散加减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6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牵正散加减,水煎100-200 m,早晚温服。对照组给予口服思考林,20 mg 3次/d,甲钴胺,20 mg,2次/d,维生素B1 20 mg,3次/d,维生素B6,20 mg,3次/d。两组治疗3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3.5%)明显优于对照组(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面部表情自然程度、眼裂闭合程度、鼻唇沟变浅程度、口角歪斜程度额纹消失程度改善程度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加减用于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能够明显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愈率,并能够减少后遗症,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牵正汤加味结合针刺治疗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23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16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牵正汤加味口服,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纯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87.06%。结论:中药牵正汤加味结合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发扬了祖国传统中医中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Bell)麻痹急性期的最佳针灸方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急性期以雀啄灸患侧面部穴位为主,配合针刺合谷、外关等治疗;恢复期加针刺患侧面部穴位;对照组恢复期起针灸治疗,取穴、手法、灸法同观察组,急性期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共观察三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及患者痊愈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33%,痊愈率81.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痊愈率61.67%,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雀啄灸患侧面部穴位为主治疗Bell麻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具有安全、见效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泼尼松、B族维生素、面部表情肌训练等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牵正散治疗,并随证加减,30d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3.6%和100%,对照组为41%和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物理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永利 《安徽医药》2009,13(8):942-943
目的观察五官超短波加远红外线(TDP)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9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0例采用五官超短波加TDP进行治疗(综合组),40例采用单纯五官超短波(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评定。结果两组间疗效(综合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5%)差异有显著性(z=4.944,P〈0.05)。结论在五官超短波基础上加用TDP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单纯五官超短波。  相似文献   

18.
江桂珠 《海峡药学》2014,(12):161-163
目的:通过120例静止期周围性面瘫表面肌电的检测及疗效判定,探讨电针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价,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明确、客观的治疗依据。方法2011年05月~2013年05月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中医院针灸科门诊120位周围性面瘫患者,年龄在18~40周岁的莆田市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电针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分别于病程7d、电针治疗结束后进行肌电图检查及疗效判定。结果两组面瘫患者疗效判定对比说明电针针刺组痊愈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常规针刺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 P<0.05),表明静止期电针治疗的痊愈显效率明显优于静止期;两组面瘫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检测面神经波幅变化比较,说明两组治疗方案都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而电针针刺组对改善面瘫患者面神经波幅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发病7d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周围性面瘫的预后评估意义重大,可以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为其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1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补充骨营养剂治疗基础上,对照组45例针刺腰背夹脊穴,治疗组65例行小针刀松解术。两组均7d为1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采用治疗前后临床症候量表评分及桡骨骨密度测定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评分治疗组(7.34±1.22),对照组(12.56±2.03),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骨密度测定治疗组有效率89.2%,对照组7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刀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甲钴胺在辅助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23例给予肌内注射维生素B12,500μg,1次/d,治疗组23例给予肌内注射甲钴胺500μg,1次/d。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