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磁疗结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磁疗结合电针组和常规针灸组,磁疗电针组和常规针灸组各86例,两组均进行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及其他相关临床治疗。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和痊愈所用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疗结合电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程短,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2月期间治疗的5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入院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行针刺配合拔罐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患者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临床疗效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采取针刺配合拔罐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神经、周围神经损伤后临床表现为肌肉萎缩,感觉麻木或消失,汗腺停止分泌,神经营养障碍。肌电图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损伤的程度、预后评估临床治疗上起到了主导的作用。方法选取50例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于病程第5—7d行神经、肌电图检查,记录患侧面神经各支诱发电位的传导速度、波幅以及所支配肌肉的肌电图情况,并与自身健侧作对照。结果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健、惠侧面神经传导速度、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损伤程度、预后评估、临床治疗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电针配合温针与单纯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寻找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较佳方法,提高痊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电针配合温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8%,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痊愈率为48%,总有效率为90%,两组疗效比较,P<0.05,疗程疗效比较,P<0.05。结论电针配合温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确能明显提高痊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5.
张健  朱仲余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287-288
目的观察力学针刺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治疗效果的临床疗效,探讨周围性面瘫治疗时力学针刺取穴的重要性。方法临床收集周围性面瘫患者64例,患者年龄在15~65岁,平均45.2岁,其中男性36例,女性28例。随机分成两组,采用普通针刺取穴组32例,采用力学针刺取穴组32例,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两组疗效评估对比,力学针刺取穴组痊愈率为65.63%,总有效率为93.75%;普通针刺取穴组痊愈率为56.25%,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力学针刺取穴组与普通针刺取穴组相比较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激光照射翳风穴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门诊就诊的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28例,分为激光组和常规组各14例。激光组患者给予常规电针治疗加翳风穴激光照射15min.每天1次,治疗3周为1个疗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电针治疗,治疗3周为1个疗程。结果激光组治疗3周和6周的治愈率(42.9%、71.4%)均优于常规组(21.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组和常规组治疗方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均有效,但激光组见效快、疗程缩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脐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周围面瘫患者脐针结合常规针刺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总好转率为90.0%,对照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总好转率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8.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采用口服泼尼松、烟酸、三磷酸腺苷及肌注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取穴阳白、颧髎、四白、丝竹空、地仓、颊车、迎香、风池、翳风穴、合谷(健侧)穴。针刺得气后接G-6805-IA型电针仪,用连续波,每次20 min,每日1次;两组均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3.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天数平均分别为(9.04±1.48)、(15.25±3.12)d(P〈0.05)。面神经功能TFC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FCS评分均有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TFCS评分提高,对促进面瘫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敏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315-13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刮痧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刮痧法,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3个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87%;愈显率治疗组为86%,对照组为5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痊愈患者疗程明显比对照组要短(P〈0.05)。结论针刺配合刮痧疗法对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针刺结合穴位按摩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周围性面瘫患者76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针刺联合穴位按摩进行治疗,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采取针刺联合穴位按摩的方式进行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改善了临床疗效,值得关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针刺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诊治的76例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给予对照组单纯的针刺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观察组中药熏蒸法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面神经功能评分状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面神经评分优于对照组,该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且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法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被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中医针刺,电针,TDP红外线,口服中药,推拿综合治疗,疗效观察。结果经3个疗程(30天)治疗,痊愈38例,显效5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80.2%。结论综合疗法能提高治愈率,疗程短,病人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范鹏  郭凤红  陈莉秋 《淮海医药》2010,28(6):519-520
目的探讨针刺辅助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辅助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2组在针刺取穴上无差别,2个疗程后(20 d)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16例、显效3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5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2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辅助推拿及单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均有效,但针刺辅助推拿方法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门诊收治的10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加灸法组)51例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51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加灸法,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使面神经恢复正常功能;治疗时病人痛苦小,疗程短,疗效显著,为治疗周围性面瘫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运方 《首都医药》2007,(24):20-21
目的 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配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结果 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7.5%、100%,对照组分别为45.0%、82.5%,两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腧穴热敏化艾灸配合推拿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并用瞬目反射测定同侧R1,R2波及对侧刺激的R2’波的潜伏期,判定治疗组和对照组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对68例临床确诊为面神经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昔洛韦。治疗前进行Portmann面瘫简易评分及瞬目反射测定同侧R1,R2波及对侧R2’波的潜伏期,综合治疗两周和4周后,分别再次行用Portmann面瘫简易评分,并进行瞬目反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2周后68例患者Portmann面瘫简易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68.5%和48.4%(P〈0.05),治疗4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8.6%和71.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2周后瞬目反射异常者分别为45.7%和57.69/6(P〈0.05)。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异常率为11.4%和21.2%(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阿昔洛韦治疗面神经炎较常规治疗安全有效,并能缩短疗程,预后较好,治疗前后用瞬目放射可以有效判定面神经炎的治疗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m NGF)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给予m NGF肌注,对照组56例,给予甲钴胺肌注,其余治疗相同。比较治疗前后Fisch面神经分级系统综合评分及面神经功能,并总结其发病原因及年龄分布特点。结果 30~50岁是周围性面瘫易发年龄,面神经炎及耳带状疱疹是主要发病原因,m NGF组的治疗痊愈率(56.7%)及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的治疗痊愈率(35.7%)及总有效率(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性面瘫尤其是Bell面瘫及Hunt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崔保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610-6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把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采用针刺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6例单纯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针刺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疗效好,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来观察、评定早期远隔取穴针刺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13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早期远道取穴针刺法治疗和常规治疗,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早期远道取穴针刺法治疗组分别于治疗14 d和28 d后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评定潜伏期、波幅、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早期远道取穴针刺法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远道取穴针刺法结合常规方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针药结合治疗小儿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比不同干预方法对小儿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面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旨在观察针药结合疗法对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法进行临床观察,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儿96例随机分为针药组和对照组各48例,进行临床观察.于2组治疗前后观察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分级情况.结果 针药组痊愈36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2.9%.2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针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在小儿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对患儿面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并可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