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留置针联合精密过滤输液器在脑卒中患者输液中的应用.方法 将200例脑卒中输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普通输液器连接留置针,实验组采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连接留置针输液,观察两组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 实验组的输液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 留置针联合精密过滤输液器在脑卒中患者输液中避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既保护了静脉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采用输液接头消毒帽对减少导管血行相关性感染(CRBSI)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消化科静脉输液静采用脉留置针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75%乙醇,于每次连接输液器前消毒输液接头≥15 s,而观察组输液结束时采用输液接头消毒帽连接,再次输液前无须消毒直接连接输液器即可;观察两组CRBSI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CRBS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临床静脉留置针使用输液接头消毒帽,可减少CRBSI,节省医疗费用,缩短维护时间,减轻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静脉输注20%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比较两组患者使用甘露醇1周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1).结论 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能有效减少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静脉输注20%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比较两组患者使用甘露醇1周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1)。结论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能有效减少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水胶体联合喜辽妥预防小儿输注20%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经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的患儿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留置针穿静脉穿刺成功后采用3M透明贴固定,不进行其他干预,观察组穿刺成功后使用水胶体固定并在穿刺点上方向沿静脉走向一定范围内涂抹喜辽妥乳膏,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炎的发生率、留置针使用时间及输液部位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及输液部位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留置针平均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P0.001)。结论水胶体联合喜辽妥预防小儿输注20%的甘露醇所致的静脉炎效果显著,能有效预防静脉炎发生,减轻输液部位的疼痛,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0年6~12月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均为外周静脉输液.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普通静脉留置针,观察组采用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观察两组堵管、静脉炎发生率及输液速度.结果 观察组延长管内有血液、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护士针刺伤及静脉炎发生例次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输液速度明显快速流畅.结论 正压型无针连接留置针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预防血源性传染病等优点,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防止感染,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密闭式外周留置针和开放式外周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1-3月,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需静脉输液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密闭式Y型留置针,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式留置针,两组患者均采用24G、0.7mm×19mm规格的留置针、6mm×7mm透明敷贴固定、连接输液器均为精密输液器。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液回流污染率、留置针留置时间、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密闭式Y型留置针在穿刺成功率、血液回流污染率上明显优于开放式留置针(P<0.05,P<0.01),在留置时间上也长于开放式留置针(P<0.01),在感染静脉炎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外周静脉置管输液时,使用密闭式留置针比开放式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脱针/渗漏少、不误伤操作者,更适合临床尤其是住院患者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由于浅静脉留置针具有减轻患者反复穿刺所致的疼痛,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对血管刺激性小,可随时进行输液的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时常会出现以下情况:手术室留置的静脉输液针因快速输液输血,大多数选用大号留置针,并将输液器过滤器乳头直接与留置针相接.而输液完毕,临床护士往往采取将留置针拔除或接较昂贵的可来福接头或是采用肝素帽,这样势必会造成留置针的浪费,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为此,笔者在工作中,通过观察实践,巧用一次性输液器茂菲滴管加药盖,连接在留置针接头上,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采用分隔膜无针连接与使用肝素帽有针连接留置针两种不同输液方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堵管发生率的对比,了解不同输液连接的差异,以探索最安全有效的输液连接方式。[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1年11月在我科住院时使用留置针的病人1000例,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普通静脉留置针,消毒肝素帽后,将连接输液器的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内,按最新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行留置针穿刺。观察组采用分隔膜无针连接留置针。将分隔膜与留置针螺口接口相连,每次输液时再次将分隔膜消毒后直接与输液器相连进行输液。分别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留置针堵管发生的例数,比较两组输液接头后堵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堵管发生率为7.9%,低于对照组的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分隔膜无针连接留置针法可以降低堵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盛礼梅  娄晓敏  张学敏   《护理与康复》2017,16(7):752-753
目的观察两种连接方法对预防静脉输液器乳头与头皮针软管端连接处气泡的影响。方法对30例输液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实验第1天采用常规连接方法直接将输液器乳头与头皮针软管端连接,实验第2天采用改进连接方法将输液器乳头与头皮针软管端连接。观察2d内静脉输液器乳头与头皮针软管端连接处气泡发生率。结果静脉输液器乳头与头皮针软管端连接处气泡发生率,改进连接方法为20.00%,常规连接方法为76.67%,经比较,x2=19.29,P0.01。结论改进连接方法能降低静脉输液器连接处气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笔杆型留置针与Y型留置针在临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59例住院患者分为两组,A组176例,采用笔杆型留置针进行穿刺置管,B组183例,采用Y型留置针进行穿刺置管,评价分析两种留置针的临床使用情况.结果 两种留置针在临床静脉输液中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堵管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周围静脉输液中选择笔杆型留置针更能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浅静脉留置针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15例产妇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组212例(实验组),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组203例(对照组),观察两组针头滑脱于血管外和流速不畅、阻塞情况.[结果]两组针头滑脱于血管外和流速不畅、阻塞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应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输血,不易发生针头滑脱于血管外及流速不畅、阻塞,优于普通输液器输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留置针与精密过滤输液器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 观察组(50例)采用留置针与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对照组(50例)采用留置针与普通输液器输液,然后比较2组局部血管及全身情况.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及输液反应少,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 留置针与精密过滤输液器联合应用既可以保护血管,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又可以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改善医疗护理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从留置针类型的选择对输液通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科住院,需要进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直式留置针,观察组穿刺点采用Y型留置针。比较两组在颈外静脉输液的通畅率。结果对照组输液通畅率为55.9%,观察组输液通畅率为8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Y型留置针能明显提高颈外静脉输液通畅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李小春  李屏  余芳 《护理研究》2012,26(22):2075-2076
[目的]探讨Y型静脉留置针送管方法,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将258例住院病人按年龄分为3组:<14岁为小儿组、14岁~60岁为成人组、>60岁为老年组,共行Y型静脉留置针置管操作440例次,单日采用传统留置针穿刺送管手法共220例次,双日采用改进的送管手法共220例次,比较两种送管手法的置管成功率,并比较各年龄组病人置管成功率。[结果]采用改进法总体置管成功率高于(97.27%)采用传统法总体置管成功率(90.00%);小儿组、老年组采用改进法置管成功率高于采用传统法置管成功率(P<0.05)。[结论]改进后的送管手法可提高Y型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尤其适用于小儿及老年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快捷安全的排气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排气法;实验组(52例)采用静脉留置针改良输液排气法.观察两组病人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从准备用物至穿刺完毕调节滴数为止的时间及留置针内残留气泡例数进行比较,同时调查病人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病人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操作时间及留置针内残留气泡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病人满意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 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排气方法经改良后节省排气时间,避免留置针内气泡残留,增加了病人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无针密闭输液中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可来福接头是一个已消毒的无针密闭静脉输液系统的连接部分,它和输液器、静脉留置针组成无针密闭静脉输液系统,应用于静脉输液患者。由于没有与之配套的螺旋输液器,在进行静脉输液时,用常规输液器去掉头皮针后与可来福接头直接相连,造成输液器长度缩短,出现输液器与可来福接头脱离,血液回流阻塞留置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对45例留置针输液患者采用不同的输液材料和封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改进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方法将369例儿科监护室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置入静脉留置针组(187例)与新式置入静脉留置针组(182例),分别观察两组置入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及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常规置入组74.33%,新式置入组88.46%,两组比较有(P<0.01);留置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式置入方法可明显提高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穿刺方法.方法:将7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改进的静脉留置针穿刺和送套管方法,对照组以传统方法穿刺和送套管,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在置管成功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穿刺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进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能提高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改进方法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改进方法及对策.方法:将2006年3月~7月需静脉治疗的109例患儿设为传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传统穿刺方法;将2006年8月~12月需静脉治疗的112例患儿设为改进组,采用静脉留置针改进穿刺方法,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传统组穿刺成功75例,成功率68.8%,改进组穿刺成功105例,成功率93.8%,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儿活动过多、皮肤不易绷紧,穿刺时强调绷紧皮肤,选择有静脉沟的血管,采用正压穿刺法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