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工作中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制定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目录,规范交接班及医嘱执行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高警示药品的培训及考核,用药前签订高警示药品措施风险告知书,并规范高警示药品的保管与贮存.实行安全管理前后对比,护理人员高警示药品知识掌握及护理意外事件、患者满意率等情况.结果 实行安全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对高警示药品知识掌握,好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患者满意度调查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行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可规范护理人员对高警示药品的管理行为,且降低护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规范设计和使用护理管道警示标识,确保护理安全.方法:确定管道标识的种类,标签选用的材料及规格,制订标识使用指引.结果:设计合理、使用便捷的管道警示标识促进了护士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提高了用药的安全管理,保证了护理安全.结论:护理管道警示标识应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使用和管理护理警示标识,降低护理风险.在护理服务过程中,系统、规范、科学地使用护理警示标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了90%,病人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护理警示标识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护理警示标识以实现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设计护理“六防”警示标识,粘贴于患者床头,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使用后)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使用前)相同入组条件的100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使用前后患者意外事故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结果应用护理“六防”警示标识后,护理纠纷、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护理警示标识的应用有效防范了意外事故的发生,是对患者实施安全管理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5.
潘瑞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0):2280-2280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向患者进行健康及安全宣教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方便临床护理工作,保证护理安全,加强护理服务管理,我院于2011-05使用了警示卡服务以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患者安全护理管理屏障及实体防护屏障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建立患者安全护理管理屏障及实体防护屏障,保障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避免不必要伤害.方法 建立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护理作业流程、安全质量监控系统等管理屏障;设计高危药物障碍、三原色警示标识、预警报警系统等实体防护屏障.结果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护理人员工作过程中的纠错能力增强,患者不安全风险达到预控.结论 建立多重屏障可提高患者安全系数,故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发现护理安全屏障的缺如及失效,并有效地加固.  相似文献   

7.
总结我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警示标识的方法与效果.在放置高危药品的盒子和抽屉上粘贴醒目标识、对药物过敏患者悬挂标识牌、在各种管道上使用不同颜色的标签以示区分、为特殊患者佩带不同颜色的手腕带、在可能出现危险的地方贴上警示标识等.使用护理警示标识后,因身份识别、用药、管道等因素发生的不良事件,由23起降至3起,患者跌倒由11例次减少至2例次,患者的满意度由95.3%提高到98.5%.说明使用护理警示标识能有效降低护理安全隐患,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病人安全管理是临床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病人安全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我院神经内科结合护理部开展的"5S"管理,利用目视管理理念,设计护理标识50多种,其中对病人安全管理采用各种护理警示标识,加强识别能力,防范护理隐患,有效保障了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9.
焦薇  蒋琼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15-4115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对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作用.方法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增强护士安全防范意识;设立防跌倒警示标识;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保证环境设施的安全等.结果 实施细节管理后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细节管理对预防老年患者跌倒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警示报告制度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警示报告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对策。结果:通过对2013年度上半年护理安全警示事件的分析,使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有了正确、更深层次的认识,并起到警示作用,有效避免类似护理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降低错误的扩散。结论:实施护理安全警示事件分析制度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护理标识院级质量管理架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护理标识是指为保障临床医疗护理及病人安全,确保护理工作有序进行、护理质量有效提升,应用规范的图案、文字对护理工作中需警示提醒的工作环节进行具有行业特征标识的总称.规范、醒目的标识能给人们一种警示信息[1],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标识管理规范,能够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确保临床护理质量安全.我院承接了军区护理标识管理规定的基础性研究与制定工作,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规范了病人管道标识,并将护理标识管理纳入护理质控当中,形成院级质量管理架构,已初见成效.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警示标识在心胸外科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警示标识在心胸外科患者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心胸外科收治的患者1882例,全部采用管道警示标识管理措施。结果:规范管道警示标识管理后,住院患者的满意度从89.80%上升到97.08%,护理投诉、护理缺陷、潜在护理隐患发生率由0.31%、1.42%、3.40%下降至0、0.37%、0.48%,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对心胸外科加强管道警示标识管理,可保障患者管道治疗的安全性和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胡君君 《当代护士》2018,(9):134-136
目的探究安全警示主题活动在手术室安全长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手术室定期开展安全警示主题活动,由安全事例上报人员对案例进行"情景再现",参会人员分析点评,进而完善、细化各项工作制度和流程并逐步改善执业环境,使每位手术室护士自动自发去执行,逐步提高护理质量。结果与实施前同期相比,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提高,俯卧位手术体位摆放合格率提高,手术医师、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持续开展安全警示主题活动,可以在科室营造出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不断地提高手术室护士对护理安全事件的认知、风险评估意识和自我安全管理能力,保障了手术患者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警示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由护理部统一制作标识牌,选取神经内科一病区、二病区的病人为研究对象,神经内科一病区住院病人为观察组,神经内科二病区病人为对照组,对照组只对病人进行安全评估及口头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悬挂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结果]规范使用护理警示标识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23%,病人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为97.24%。[结论]安全警示标识对病人的安全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能有效减少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病人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护理标识是指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为了预防生理、病理、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或难以预料的意外事件或风险事件发生,医院特殊制作的各种有针对性、目的性、科学性的警示标识,具有众人皆知、广而告之的目的,起到警示与提醒的作用所采取的患者安全管理措施[1].我院是结核病专科医院,为了提高患者在治疗中的依从性,减少患者在治疗、护理中意外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我科针对护理过程中易发生的潜在安全隐患制作了多种护理标识卡.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川莉  王丽蓉 《华西医学》2011,(12):1796-1797
从改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就医环境、完善仪器维护和保管制度、加强医护患间的沟通、应用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建立病房危急值报告登记制、患者参与用药安全管理、提供出院后连续性医疗护理、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计划等方面论述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治疗中所采用的安全防范措施.提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安全管理的实质,是将以往发生的不安全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一种科学的高危药品管理模式,以提高临床护理安全管理水平。方法对临床使用高危药品治疗的患者,依托信息化平台在其治疗单、输液标签、巡视卡上应用特殊符号进行警示标志。结果高危药品警示标志可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P0.01),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相关知识知晓率(均P0.05)。结论高危药品警示标志的使用,能降低护理安全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本院儿科收治的7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本院儿科收治的70例患儿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应用到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能有效提升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警示案例教育系统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护理安全教育系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漏报率。方法建立警示案例教育系统,成立警示案例管理小组,对各种渠道收集到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将案例描述、分析、改进建议以统一格式从医院网站发送到各个护士工作站,由各个护理单元组织学习、讨论。结果护理不良事件漏报率及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建立警示案例教育系统,可以使护理不良事件信息资源共享,达到护理安全教育和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护理安全系统,防范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方法分析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制订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加强护患沟通,建立缺陷文化警示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安全文化保驾机制“三位一体”的护理安全系统。结果构建了一套系统的、有效的并具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护理安全系统,形成了质量与安全一体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模式。结论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对控制护理安全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